?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氣周流新釋

2016-11-11 03:46章瑞斌楊詩宏
光明中醫 2016年20期
關鍵詞:中氣一氣陰陽

章瑞斌 王 飛 楊詩宏 季 節 郭 靜 黃 笑

?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氣周流新釋

章瑞斌1王飛2△楊詩宏1季節1郭靜1黃笑1

一氣周流是中國先哲對于生命形式的精妙闡釋,在《周易》《道德經》《黃帝內經》《難經》等經典著作中都有論述。至清代黃元御在《四圣心源》正式提出土樞四象,一氣周流的理論,然黃元御的一氣周流理論重在闡述中氣為一氣周流之樞軸,對氣的周流運動敘述甚少。人身之一氣外至于筋骨皮毛,內至五臟六腑,遍達周身,通徹內外,無所不至,周流而不息;氣行不偏于外,不偏于內,至中至和,協調平衡即稱為一氣周流。人體組織細胞不能自養,需要氣的周流運動濡養形體官竅、五臟六腑。人體之陽氣上行,以養在表之皮毛肌腠及在上之臟腑官竅,陰氣下行以養在里之臟腑及在下之形體官竅,陽氣升已而降,陰降已而升,如是周身皆得所養而氣平和。世間萬物,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皆需要氣的周流來濡養其形體,維持其正常生理活動。氣不周則病,氣不流則死,故而一氣周流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中氣為運行一身之氣之樞軸,為生命的根本,是一氣周流的原動力。保養中氣,復一氣之周流是中醫治病防疾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妙理。

一氣周流;新陳代謝;中氣;疾病防治

1 一氣周流源流

一氣周流源于《周易》,“易”者,陰陽也,“周易”實指陰陽之氣周行遍布于天地之間,運行不息,周而復始。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闭摷斑@種混元之氣,先天地而生,非陰非陽,周行不息,是萬物生存的本原?!端貑枴ち⒅即笳摗愤M一步指出了氣在天地間循環往復運動的主要形式是氣的升、降、出、入,并提出氣的升降出入是萬物存在、變化的根本動力?!俺鋈霃U,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故升降出入,無器不有?!薄峨y經·三十一難》“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營周不息,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之無端?!闭撌隽藸I衛之氣周流全身,如環無端。至清代黃元御《四圣心源》中寫道“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陰陽之升降,陰陽即中氣之浮沉。分而名之,則曰四象,合而言之,不過陰陽。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合而言之,不過中氣所變化耳?!闭教岢鐾翗兴南?,一氣周流的理論,并為后世中醫學者所推崇。然黃元御的一氣周流理論重在闡述中氣在氣機運行中的軸心作用,對氣的周流運動敘述甚少,后世醫家也少有提及。

2 新陳代謝與一氣周流

人體的組織細胞完成生理活動需要不斷消耗營養物質和排泄廢物,而組織細胞不能為自身提供這些物質和清除有害的排泄廢物。需要通過血液循環不斷地將有益的物質輸送全身的每個細胞,并帶走有害物質。因此,心臟不斷泵出血液,再將血液從組織細胞間回收到心臟,血液周流不息,運行不已。

但是整個新陳代謝過程并非循環系統完成,需要全身各個系統協同完成這一過程。呼吸系統不斷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統不斷吸收營養物質、合成人體所需物質及對有害物質化合解毒、排除代謝廢物;泌尿系統不斷排泄代謝廢物等。各個系統協調統一的發揮生理功能,需要合理的進行血液的分配,使各個系統的血流量平衡協調。任何一個系統的血流量增多或減少,都會影響到營養物質的輸送和廢物的排泄。

所以人體新陳代謝過程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循環系統不斷將新鮮的血液輸送至全身每一個細胞并回收,周流不息;二是輸送到各個部位的血流量必須不多不少,平衡協調。維持新陳代謝的有序進行需要一氣之周流,以氣為一氣,故不偏于陰,不偏于陽,平衡協調,以此氣周流,故周身得所養。

3 一氣周流的內涵

3.1一氣周流的概念一氣周流即是指人身之一氣,外至于筋骨皮毛,內至五臟六腑,遍達周身,通徹內外,無所不至,周流而不息;氣行不偏于外,不偏于內,至中至和,協調平衡。周者,周流全身,無所不至;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周全周遍,不偏不倚。人體之陽氣上行,以養在表之皮毛肌腠及在上之臟腑官竅,陰氣下行以養在里之臟腑及在下之形體官竅,陽氣升已而降,陰降已而升,無陰陽之過與不及,如是周身皆得所養而氣平和。如人無先天之疾,本具至精至美至和之軀,一氣周流,精而無雜邪,人體自然陰平陽秘,安和無病。傷于六淫、七情等諸邪氣,占正氣之位,至氣不能周,或偏于陰,或偏于陽,則??;氣不流,則死。如《靈樞·脈度》“氣之不得無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非人如此,世間萬物,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皆需要氣的周流來維持其生理活動,故一氣周流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3.2中氣與一氣周流然氣何以如此中正周全?以人身之氣本中氣所化之故也。中氣者,混沌未開之時混元之氣,又稱為真氣,元氣,道家所謂炁是也。此中氣渾然一體,至虛至和,無陰無陽?;煦缡奸_,中氣旋轉,清者化陽,濁者化陰,陽升而陰降,升降一體,有陽氣升必有對等的陰氣之降,故和合而無有偏頗也。中氣旋轉,陽升已而降,陰降已而升。陽氣升為心氣應夏,陽升已而降為肺氣應秋;陰氣降為腎氣,陰降已而升為肝氣應春。以中氣為樞軸,陰陽升降一體,密不可分;中氣斡旋,氣周不息(見圖1)。如《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闡述四季為一氣變動,密不可分。如是中氣旋轉,一氣周流,即是中氣運陰陽以奉生生之妙理。

圖1 天地形象圖[5]

中氣健運不休,是生命的根本,是一氣周流的原動力。林秀華等[4]認為“中氣旺盛,升降有序,為人生命之根本;中氣虛衰,升降窒塞,則百病叢生。方人之少壯,中氣充足,運樞之力強,氣周而強,人安和而無宿疾,形勞喜怒難傷;若邪氣外客,正能與之力爭,故邪正交爭盛而病易愈。人之老也,中氣日衰,虛而不運,氣流不周,運而無力,故邪??投藜捕?,與邪之爭無力,故病象微而病情重,纏綿難愈。若中氣亡,不能運樞,氣不周留,則人死。然人之元氣,先天所生,成形之初,已有定數,雖有妙藥,而難復先天。故治病防疾,當護復一氣之周流,無傷先天真氣也。

4 一氣周流與疾病的防治

4.1一氣周流與疾病的發病與治療“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中人多死?!薄督饏T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人之有此身,為中氣所化,精妙無比,一氣周流,無有雜邪,自然清虛和合而無病。若邪氣侵襲人體,周流之氣無位,則與邪氣相爭,邪正相爭則為病。林明欣[6]等認為“平人乃一氣周流,如環無端,運動圓則人身安和,運動不圓則百病由生?!睔獠恢芰鲃t升降出入失調,升散太過潛降不及而陽盛,陽盛則里之臟腑失養而糟粕難出;發散不及潛降太過則陰盛,陰盛則氣不發散而表之經絡氣血不通。陰陽失衡實氣不周流之象,故必審邪之所在,正邪之所爭,氣于何所不能周而復之,而陰陽自和,人自安矣。故中醫療疾,御氣祛邪,復一氣周流之道而已。氣能周流,人必然安和協調;氣不周流,自有陰陽之盛衰。仲景治病,以祛邪復道為先,而少用補藥,復道而補在其中也。若邪氣久客人體,氣久不周,陰陽失調而中道不復,則中氣日損,損盡不能運樞則死矣。

4.2一氣周流與養生防疾故人之養生,當保養真氣,護衛一氣之周流。一氣周流,則邪不能客,人自安和,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盡數》。如《素問》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此正氣者,一身周流之氣也。恬淡虛無,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勿犯寒暑,不妄作勞,則氣歸于權衡而周流不息。一氣周流則真氣得全,身無奇疾,而能盡終其天年也?!妒娇偢琛分小皻獗樯碥|不少滯”,即是一身之氣周流與養生全神之妙理也。

[1]清·黃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1-10.[2]清·徐靈胎.徐靈胎醫學全書[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68.

[3]李玉賓·四圣心源白話講記[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18-44.

[4]林秀華,胡學軍.黃元御中氣升降理論闡析[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3):430-432.

[5]商·姬昌.周易大全[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202

[6]林明欣,朱章志,呂英.再探中醫學“圓運動”規律[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5):1516-1519.

1.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學院(成都 610072);2.成都中醫藥大學內科教研室(成都 610072)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50

1003-8914(2016)-20-3014-02

?世芹

2016-06-30)

猜你喜歡
中氣一氣陰陽
下 雨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運用李可老中醫學術思想從“中氣”論治術后腸梗阻的療效觀察
一氣周瑜(二)
一氣周瑜(一)
服藥先分陰陽
法于陰陽
淺析中氣與濕溫病發生發展的關系
論朝醫體質學的陰陽論
從一氣周流學說淺析中風病的根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