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打造全球化的內生帶

2016-11-11 08:50宋國友
環球時報 2016-11-11
關鍵詞:邏輯全球化利益

宋國友

冷戰后蓬勃興起的全球化正面臨困難。英國“脫歐”暴露的本土主義和美國大選中涌現的民粹主義,正是典型案例。英國和美國這兩大全球化的先行者和推動者,以民意的方式,部分展現了從全球化后退的趨勢。

在全球化之下,利益關系被重新調整和分配,權力格局出現顯著變化,出現了新的“贏家”和“輸家”。中國被普遍認為是贏家。中國政府所確定的對外開放戰略,本質上是明智地擁抱、適應和借力全球化。而一些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反而自認為是輸家。

這些國家抵抗全球化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轉變為針對中國。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分析表明,中國是全球新增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的最大目標國和受害者。最近德國試圖拒絕中企并購僅僅是冰山一角。

從學理上說,全球化遭遇抵抗可以理解。全球化基本上是經濟邏輯主導,資本等要素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然而,與經濟邏輯同時存在的,還有國家運行的政治邏輯。對一國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政治邏輯就是贏得政治支持以合法穩定地治理國家。當一些發達經濟體的民眾能夠從全球化中獲益時,經濟邏輯和政治邏輯并行不悖,全球化因此高歌凱進。

當全球化給特定國家帶來嚴重負面沖擊時,經濟邏輯就很難、甚至無法克服國家的政治邏輯。全球化在這些國家難以持續深入。當前部分國家確實已到全球化前進動力不足的階段,經濟邏輯和政治邏輯處于斗爭僵持的狀態。上升至全球層面,就表現為全球化的停滯。

這恐怕是當前全球化發展的現實瓶頸,中國要務實正視。然而,全球化遭遇阻力絕不意味著中國也要指責或者放棄全球化。從歷史發展來看,全球化的推進者往往是國力上升者。在不斷推進全球化的過程中,國家影響力也相應地得到提升。中國仍能從全球化中獲得新的發展紅利,還不到舍棄“自由貿易”而過于強調“公平貿易”之時。一旦中國也在全球化問題上出現動搖和退縮,全球化退潮真的可能成為一種長期現實。

無論從道義還是利益的角度,中國都應繼續高舉全球化的旗幟。中國要微調國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關系,同時爭取國家能力供給和全球化動力需求之間的總體協調。當務之急是識別全球化“三個地帶”,針對性制定全球化新戰略。

一是要鞏固和維持全球化的成熟帶,這主要是指發達國家。這是目前中國全球化利益最為密集的區域,也是全球化面臨阻力最大的區域。中國要以“穩”為主,爭取其能不脫離全球化的良性軌道,根據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則在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中更好體現利益均衡。

二是培育和發展全球化的增長帶,主要是指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尚未被完全卷入到全球化進程中,經濟發展也有較大潛力。中國要在貿易、投資等領域重點布局這一廣大領域,幫助這些國家提升全球化程度,并在其中實現共贏。

三是打造全球化的內生帶。在全球化的成熟帶和增長帶上著力,都是外向型的全球化思維??紤]到自身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還要有內向型的全球化思維。

簡言之,要通過深化改革,形成更為便利化的國內經濟體系,打破地區、行業和舊有利益的束縛,從而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在外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時候,中國國內的改革同樣是全球化的希望和潛力所在?!?/p>

(作者是復旦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歡
邏輯全球化利益
回音壁:這篇文我很喜歡
邏輯
我們還能有邏輯地聊天嗎
I Love You, Dear China
女生買買買時的神邏輯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馬云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協助中小企業全球化
從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選擇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是實體經濟的全球化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鏈的終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