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設計產業發展推動因素研究

2016-11-11 16:30郝凝輝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競爭發展

郝凝輝

摘要:中國設計產業發展起步較晚,但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后續發展將對社會及國民經濟建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對中外設計產業發展推動的因素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中外;設計產業;發展;競爭

中圖分類號:J5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55-02

設計產品類行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社會環境、文化傳承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我國的設計產業與國外相比,還是有著較明顯的差異與差距。下面就從國內政策、發展環境、人才資源及文化融合四方面來分析、比對中國和外國設計產業的競爭力。

一、政策對比

作為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政策的內容直接影響了行業的發展情況。制定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但同樣作為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也會約束與限制行業發展的多樣性與特質性。研究分析國內外在設計產業的相關政策,可以看出國外設計產業的政策有以下特點:第一,有關版權管理機構職能的完善。例如在政府機構中設立版權管理職能辦公室,專門負責各類設計產業中版權的登記、申請、審核等工作,而中國在這方面職能建設則十分分散。第二,“雙手段”落實版權產業保護。通過完善的法律保護與寬松的發展氛圍相結合的手段促進設計產業的發展?!胺潘?管制”的基本原則在為行業發展營造寬松環境的同時,又提供嚴格的法律條文進行保護,這種“兩手齊抓”的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國外設計產業的發展。這種促進與支持并非僅僅來自國家,雖然不過分干預,但國家對產業發展的狀況卻十分關注,如美國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就開始對產業發展進行定期系統性的調查報告。第三,倡導自由市場原則。由于設計產業涵蓋廣泛,國家會根據其性質的特殊性予以特殊的政策保護。如意大利在“產業編碼分類”中,即使同一產業也會被分為“納稅型”與“免稅型”,而判斷的根本標準就是該產業是否具有公益性質,兩種類型都可以在產業市場中進行經營活動并取得收益。第四,鼓勵多資本引入?!皟墒铸R抓”的政策運作保證了行業發展環境的自由安全,國家鼓勵外來資本的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設計產業的國際化經營。而且通過這種鼓勵能吸引來大量的流動資本,強力支持了設計產業的后勁發展,這種資本的募集也并非全來自政府,除政府通過一定途徑向符合政策要求的團體進行投資外,設計產業也會主動尋找投資方,如歐洲有實力的設計產品類集團如丹麥老牌企業FH家具、芬蘭阿旺特(Avarte)及瑞士的維特拉(Vitra)家具公司背后,都有大的金融財團支持。

中國設計產業的環境,政策干預較多,具體的政策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政策引導產業發展更具本土化。我國目前的設計產業競爭力不強,容易受到跨國公司的沖擊與威脅,在設計產業發展的進程中,政府更多的是提倡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通過減免稅費、搭建公共設施等方式來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在扶持方面主要還是通過政府撥款,雖然政府加大了投資力度,但由于我國設計行業的經營主體普遍規模較小,經營能力較弱,無法吸引外來資本的注入,加之行業融資門檻高,很多小的設計產業公司無力承擔運營壓力,導致產業發展增速過緩。

第二,設計產業歸屬不同部門管理,沒有形成統一簡化的流程。過程冗繁,協調費時費力,還會產生很多問題,如設計產業概念不明、無法界定,難以獲得相關優惠貸款支持;政府缺乏明確數據參考,很難就投資做出正確決策。

第三,在我國的設計產業發展中,政府依舊處于主導地位。雖然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國家減少干預,更多的由市場自身進行調節,然而我國設計產業起步較晚,缺乏行業規范,缺乏競爭力,因此在行業發展之初,國家勢必要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包括制定相關產業政策、提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監督行業發展等。在營造適宜產業發展及公平競爭環境的基礎上,后續通過制定配套政策、以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相結合的形式促進產業發展。

第四,我國的設計產業政策體系的構建基本上是以宏觀戰略為主導,以發展基金為引導,以設計創意產業區為基礎,通過激發產業集聚和創意研發,不斷延長設計產業的產業鏈。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外產業政策的主要差異有:在政府職能機構設置方面,國外機構單一職責明確,中國機構眾多管理層次較多;在職能發揮方面,國外主導內部環境寬松,配以嚴格法律保護,中國則由政府主導,現行階段較多考慮的還是產業的國內發展;國外對產業的發展沒有刻意的制定目標,但很重視發展過程的調研,中國在行業發展中喜于制定目標計劃;在扶持方面,國外除政府投資外倡導設計產業自行融資、尋找資金源,而中國更多的是依靠政府撥款。

二、發展環境對比

發展環境作為設計產業生存的客觀存在,對設計產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沒有像政策呈顯性。產業以美觀的設計制作為賣點,設計的執行者、設計的載體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進而影響到設計結果??v觀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差異直接導致了設計產品從理念、表現形式到藝術訴求等方面的不同。國外的發展環境有如下特點:

第一,創意設計集聚地。以美國為例作為全球創意設計的中心之一,源于多民族融合,新思想的開放性及善于吸引人才的環境。

第二,提高設計產業薪資水平。改善工作環境,提高福利待遇,讓眾多設計產業的從業者能更安心更專心的進行產品的設計工作。

第三,政府對產品類設計產業的投入很大。除設計的基礎設施外,對設計類教育與培訓投入逐年增加,并會定期舉辦創意設計交流活動,聘請美學大師進行講學,掌握當前流行的設計元素、時刻引領著行業的潮流。

第四,城市規劃方面,會為創意經濟提供自然環境與社會空間。例如在城市規劃中,會刻意保留一些區域,發展和演化成設計產業聚集區,創意思路、設計理念在這里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為別人提供想法的同時拓寬了自己的設計思路,設計產業不同的角色人都可以在這里形成互動,可以面對面的碰撞出新的設計火花。

國內設計產業的發展環境現狀有以下特征:

第一,在全國范圍內發展不均衡。我國設計產業的聚集地與地區經濟發展的程度相匹配,自西向東呈梯度分布。

第二,我國設計產業的薪資水平低?!霸O計”提高附加值的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視,產品價格中“設計”份額比重很小,導致很多從業者的工資偏低,在設計隊伍中有相當比例的從業者之所以選擇該設計產業是因為自己的興趣,這種選擇是無序的、自發的。

第三,設計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寬松、有序及多元化的創造環境在國內尚未形成。對于一些從事設計類產業的創造創新,人們更多的不是尊重和認可。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思想,認為如木器、布藝等都是卑微的行業,即使融入更多美學設計,也很難改變國民對職業認可的看法。

第四,我國已經開始重視設計產品類行業的發展。近年來政府也加大了對設計產業的投入與支持,但系統化和規律化的扶植政策尚沒有指定。

通過上述對比可以看到國內外環境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觀念方面,國外設計思想更開放,設計中敢于挑戰更多設計元素的融合,取之精華棄之糟粕,可以不斷提升設計作品的品質,而國內的設計思想略顯守舊,創新魄力不足,容易陷入“沿襲守舊”的境地;在待遇方面,國外明顯高于國內,這也是由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與行業發展水平所決定的;在選擇行業方面,國外將設計納入教育規劃中,而國內更多的是出于興趣愛好。

三、人才資源對比

人是最活躍也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在設計產業中,美觀的設計出自人的思想,優秀的設計人才可以熟練的駕馭各類素材,將更多奇思妙想通過設計加以呈現。人具有社會屬性,因此通過社會活動會加速技能、知識的傳遞,有利于新思想的孕育??v觀國內外設計產業人才資源現狀,國外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學科設置上更具綜合性。由于設計產業涉及知識面很多,需要眾多學科做為支撐,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因此國外高校教育在學科的設置上圍繞設計核心學科,兼顧廣告學、新聞傳播等眾多學科進行跨學科學習,同時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第二,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積極構建相關產業人才鏈。重點培養設計核心群與專業群,前者需要將設計融合到生產過程中,而后者需要借助設計的支持。

第三,人才吸引上,由于西方國家設計產業在世界的知名度,成為人才聚集上的天然優勢。如意大利家具制造,外觀設計上往往會打破常規的奇思妙想,洋溢著無窮的想象力,將設計與選材完美融合,如2014年第53屆意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覽會,就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數十萬觀眾,業內人員數萬名,極大推動了行業交流與產業發展。除品牌影響力之外,一些國家還會根據設計產業的發展要求,放寬移民政策,借此吸引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

中國設計產業人才資源具有的特點:

第一,從供需來看。設計產業有著上千億元的市場容量,近30萬專業人才的需求,然而在我國從事設計產業的從業人員不過5萬,供求嚴重失衡,中國固有的傳統眼光與行業發展前景存在矛盾,而且巨大的人才缺口也成了制約設計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原因。

第二,在人才的培養方面。我國創意設計人才的培養與產業所需相脫節,或者說匹配度較低,學生在學校所學在進到行業中,需要花較長時間去轉化。

第三,除北上廣深等相對發達地區和城市,我國其它地區對設計人才的吸引和培養政策相對較少。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在設計產業聚集人才方面的差異,無論從政府培養政策方面、還是高校的學科設置、培養機制方面,亦或現有人才的規模及質量方面,我國與世界傳統設計產業強國相比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正是這些在人才培養方式、途徑上的差異造成了國內外設計產業發展的差距。

四、文化對比

產品購買是消費者看重其某種功能而進行的交易行為,但隨著同質性的產品越來越多讓競爭進入了價格戰,很多優秀的品牌于是尋找新思路,將獨特的設計融合進產品的設計理念中,做為區別同類產品的最直觀表現。這里的文化不是鑲嵌于企業經營生產的企業文化,而是通過設計理念被呈現出來的藝術表現。

由于文化的概念非常寬泛,仿佛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通過突出不同文化來區別于同類產品在制造業內被廣泛使用。

第一,集體主義與個體主義?!凹核挥?,勿施于人”的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影響巨大,以“仁”為核心思想的理念影響著各個朝代統治階級的施政思路。重視以人為本,強調集體主義,正是這種思想的延伸。而歐洲、美洲很多的資本主義國家,卻崇尚獨立、自主,彰顯自我個性,例如美國,作為建國歷史只有數百年的新牌資本主義國家,是一個多元文化與多元民族的國家,美國人認為個人的貢獻是最大的以及每個人都是為自己去生活等,這種觀念也充斥著國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設計等創造性行業中,從業者渴望與眾不同,渴望標新立異,并通過產品設計加以體現。

第二,“天人合一”與“相互獨立”。中國人自古至今崇尚“天人合一”,認為大自然有著超然的力量,人類作為物種之一應與自然和諧相處?!爸\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思想讓人對大自然的力量保持敬畏之心,在相處的過程中可以認識與總結自然規律,為人們服務而不是控制自然。而歐洲受經典基督教神學的影響,認為人是地球上萬物的中心,人相對于自然物有兩個權利:一是享用,二是統治,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主從關系。

第三,“和”與“爭”、“穩”與“變”。內承“家和萬事興”,外揚“以和為貴”,中國人自古以來追求做事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人上面面俱到,不喜爭、不愛爭,工作中當意見發生沖突時更愿妥協,即使與自己的堅持完全背離等;“知足常樂”使人在面對困難與制約的情況下,不愿前進、冒險、創新,很多人甘于平淡、渴望“鐵飯碗”。

而在國外,人們更愿意不斷改進和追求新目標,并為這個目標而不懈的付諸實踐。拿破侖曾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二者的距離,中國人認為“當將軍”是不可逾越的,而法國人卻認為是可以通過努力去實現的,他們不滿足于安逸的生活,會冒著生命危險去探險、去挑戰,去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這些都可以看出他們骨子里的“爭”與“變”,在設計產業中,只有敢于力爭,才有將自己思想和理念融入設計產品的機會中,而唯有“變”,才能推陳出新,不拘泥形式,不受已有存在的限制,設計出經典之作,正是這種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求變的心態,讓國外的設計產業發展充滿激情,充滿活力。

在設計產品的表現形式上,國內更趨于保守,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低調的做人做事風格也被融入到設計中,相比之下國外設計產業就顯的更開放,在思路上的選擇余地上更寬廣,色彩、線條及多元素融合都敢于嘗試。如1996年創立于北京的EDIFIER漫步者,18年來專注多媒體音響和家用音響的生產制造,其產品的外形多走方正路線,沉穩大氣,與中國傳統的上位者氣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1925 年在丹麥由兩位年輕人創立的B&O,從一開始就對產品進行精準定位,即不懈追求品味和質量,多年來產品設計上推陳出新,敢于質疑常規發掘超凡價值,不斷為消費者帶來新的驚喜,一系列與眾不同獨具特色的電子產品如揚聲器、音響產品,將美學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中發揮的淋漓盡致,成為了丹麥品質的代名詞。

參考文獻:

[1]李菲菲,計偉楠,李秋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J].藝術研究,2014,01:126-127.

[2]齊方圓.唐山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支撐體系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4:318-319.

猜你喜歡
競爭發展
競爭的合適位置
漫畫哲理
感謝競爭
區域發展篇
如何平衡友誼與學業競爭的關系?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正確面對競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