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綠色設計中自然材料的運用

2016-11-11 17:01劉淑敏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生態美學綠色設計環境保護

摘要:在當下綠色設計成為最常說起的名字,綠色設計的范圍之廣,其中包含生產、材料、科技等等各行各業。因此,本文僅通過突出自然與人的關系,強調生態美在設計中的重要性。同時強調設計師認識到自然材料自身具有的美的感受和發現,從而進行藝術設計的重要過程。

關鍵詞:綠色設計;生態美學;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22-01

一、引言

綠色設計成為現在設計行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成分。綠色設計的原則被公認為“3R”的原則,即Reduce,Reuse,Recycle,減少環境污染、減小能源消耗,產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環或者重新利用。這一系列的標準都與設計的材料息息相關。然而,對于可持續的綠色設計,我們對于其環保的功能有了一定的重視,但在設計形式上我們在很多方面依然還在順從傳統的設計形式和審美,因此,對于綠色設計的生態美和它的生態審美意識如何培養,則是作為當下設計師所需要具備的設計能力。

二、生態美學與綠色設計的關系

生態美學認為世界萬物各有其主體性,尊重彼此平等的生命價值與對話關系,是一種關于生命意義的全新認識,是建立人與自然在生命意義上的生存關系的前提。因此,讓人與自然的關系重新回歸于相互制約的平衡,正是生態美學的審美境界和綠色設計的基本出發點。

自然界是需要尊重的,即便人類有千種不盡相同的生態意識,它們都必須歸結到服從自然生態的邏輯軌道中來,這正是我們遵從自然法則、展開綠色設計的基本前提。

生態美標準包括:判斷對象事物是否順應了自然狀態,是否有足夠的自然活力與生命價值,只要審美對象具有天然和健康生命的屬性,它就可以被認同為生態美。將健康和天然作為生態美的評判標準,意味著人的創造需要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規律,充分按照自然本身的美感規律去創造對象世界??梢?,使設計創造符合對象世界的生命韻律,正是當代生態美學觀下綠色設計的歷史使命。

生態美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兼顧美與生態規則,達到自然原生形態與人造形態的和諧統一。讓人為的形式向自然美的法則靠攏,使人的審美創造成為與自然和諧的形式和秩序,這種尊重自然而對自然人為調適的原則,正是生態美學審美觀下綠色設計的評判標準。

因此,生態美學從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著眼,考察生態美的發生、發現與審美等基本問題,生態主體與自然環境的存在關系是生態美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因此,生態美學是產生和指導綠色設計的思想與理論基礎。

三、自然材料中:木材與人的生態關系

木材是我們從古到今使用的最多并且是大自然的可再生材料。但是在我們發展迅速的今天對于木材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弱。各種新型材料日漸突出,在我們追求新型材料的同時是否注意到他對于我們的環境造成了怎樣惡劣的影響。而對于木材的設計運用卻不如新材料那樣吸引人。

木材是天然材料,是各種材料當中頗具人情味的一種。從古至今人類對于木材的使用范圍之廣,并對于木材賦予各種形象的名稱。木材具有天然生長出來的美麗的紋理,是大自然的創造如同人類的進化。木材也是具有時間和生命的象征,同時木材具有的溫潤的觸感和木質獨有的自然氣味使得木材更具親和力。而在今天,合成材料的日益突出,最無法復制的是材料的生命氣息。這樣自然材料具有的獨特的優勢,也是強調綠色設計的今天對于材料所要求的高度的體現。人類在使用木材的同時也就形成了設計的最初的雛形,使用它在器皿、建筑以及生活的各個領域,對于木材的設計使用也就因此發展起來,這使得人類與木材之間的也產生了依賴。

四、木材在當代設計的生態美的體現

木材是大自然孕育出最適合人類使用的材料,重量輕、強重比高、彈性好、耐沖擊、紋理色調豐富美觀,加工容易等優點。其具有的生產成本低、耗能小、無毒害、無污染等自然特點。同時,木材具有的天然的木質紋理和色澤也是獨具特色,木材的種類繁多同人類一樣,沒有同一顆木材是一模一樣的,就連同一顆樹木不同位置的取材也各具特色深淺不一,是天然經過四季的變化而形成的。這是自然賦予木材的天然的特性和美。而在今天,我們在運用這些各式各樣的木材制作成我們需要的物品時也懂得了更加注重木材的本質的美感的保留,認識到自然的創造才是美得源泉。而且我們的創造的意義就是“來源于自然,回歸自然”。

五、建立生態審美意識

生態美學作為指導綠色設計的理論基礎,其本質在于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為核心的理論內容。生態審美意識包括:美在于人與對象的和諧、美存在于生命的過程之中、平衡是生態之美的基礎。生態審美意識則是生態美學在綠色設計實踐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因為,當人在自然觀察和生活體驗過程中具有了對自然的美的感受和認識,但人類習慣于用人類自定義的審美標準定義自然之美,生態審美則表明自然存在于各式各樣的生命每種生命都具有自身特有的外形及特有的美感,因此我們在觀察和體驗的過程中要具有多元化的審美意識,不僅僅是以人類的標準來觀察思考自然之美,更要通過多角度的去發現和感受自然生命的存在。建立生態審美意識可以將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更和諧的融合在一起。

作為設計師同時也引導這消費者的審美方向,具有生態美理論支撐建立起的綠色設計則會越來越影響的人們的審美方向,從而讓群眾意識到,人與自然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依賴的和諧關系,真正建立可持續的和諧社會。

六、總結

通過對當今綠色設計中對于生態美學的應用分析,可以看出綠色設計并不是只是簡單的回收再利用,而是通過生態審美意識發現材料本身具有的美,真正做到源于自然,回歸自然。而設計師的任務也在于此。

參考文獻:

[1][美]維克多·帕帕奈克,周博譯,《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

[2][美]維克多·帕帕奈克,周博譯,《綠色律令》,中信出版社,2013年10月

[3]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年7月

作者簡介:劉淑敏,女,漢族,山東人,研究生,天津美術學院,室內設計。

猜你喜歡
生態美學綠色設計環境保護
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之重大(點)工程
曾永成美學研究之路述評
懷特海有機哲學審美經驗觀的生態學審視
淺議生態視角下的綠色服裝設計
食品機械中綠色設計理念的應用分析與闡述
基于綠色室內設計的室內設計發展趨勢分析
和諧之美
新《環境保護法》4個配套辦法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