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傳統藝術互滲性的當代審美價值

2016-11-11 17:09王抒雁
人間 2016年27期
關鍵詞:傳統藝術審美價值

摘要:新時期以來,藝術門類呈現出由分化走向綜合的趨勢,尤其是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很多新型綜合藝術門類興起,如電影電視、MTV等,創造出一場場視聽盛宴,成為市場的寵兒。那么作為傳統藝術,如何在迎合市場需要之余增強藝術性,提高全面審美品位呢?筆者認為藝術互滲性轉向契合當代審美趨勢,試以此為切入點分析其審美價值。

關鍵詞:傳統藝術;互滲性;審美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38-01

任何一個卓越的藝術作品在深層意義上都具備一定的藝術互滲性,就拿詩佛王維來說,在藝術理論方面他主張“書畫同源”論和“畫是無聲的詩”等藝術命題,這些美學見解在后世都有所傳承,他的藝術理念也直接影響著在他的藝術實踐,反映在他的藝術作品中。蘇東坡評王維的《藍田煙雨圖》:“味摩潔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詩我們會稱為好詩,“畫中有詩”的畫我們會叫做名畫。當代劇作家葉式生更是曾以當代式的語氣談到“詩如電影”,他認為王維的詩歌是畫面、動作、音響的有機結合:“品王維之山水田園詩,確實畫境、樂境復現,光、影、聲、色、動、靜、寂、響!五色相喧,八音迭奏?!惫糯脑娺€可援詩入樂??梢娮怨乓詠?,藝術互滲性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但是在當今快餐化多元化大眾化的審美大背景之下,強化藝術的互滲性有其獨特的時代審美意義:

一、對審美創作而言

(一)從理論本體出發。

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樸素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所呈現出來的也就是藝術的相通相融性,“有容乃大”也就反映出了藝術的最高境界,到達了這層境界的時候,藝術門類之間的界線就完全消失了。雖然按照目前藝術的發展規律來看,暫時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是在特定的限制條件下,局部的空間內還是可以達到這樣一種最高境界的。藝術的發展就是合、分、合的歷史性規律。藝術的本真是引導精神與自然的統一,因此突破界線,突破藝術門類之間固有的觀念是符合藝術的本真發展的。

(二)從藝術本體出發。

法國著名雕塑大師羅丹說:“當一種文學的題材已為人所熟悉,藝術家可以拿來用,而不必怕人不懂?!彼囆g家面對的是一個紛繁復雜的真實世界,但當他選定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反映現實表達情感時總是有其局限性的,如繪畫主要訴諸于視覺,音樂主要訴諸于聽覺等,而藝術家對于某一藝術現象的審美體驗確是“心治五官,六根互用”的,所以他必須基于一種主要的藝術外在形式,借助其他藝術形式,才能最大化地調動接受者的審美想象,傳達完整深刻審美意象,使之獲得意蘊深長的審美感受。

二、對審美接受而言

(一)與審美多元化。

當代社會的審美是多元的,而創新的藝術形式更是迎合大多數人的心理期望。有很多傳統的藝術門類,由于在當代社會中固步自封缺少創新慢慢的就走向了衰落,如國粹京劇,幾曾何時風靡全國紅遍祖國大江南北。然而時至今日每況愈下,觀眾是越來越少,尤其在青少年一代,觀看京劇熱愛京劇的人越來越少。這其中雖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京劇缺少創新,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在當代各類藝術百花爭嗎的環境下,如何讓傳統藝術形式在當代藝術界有立足之地并發揚光大呢?或許,這里應當向中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學習,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加深讀者的視覺印象效果,讓語言描寫更加立體化,更加鮮明,如他的《蛙》極具視覺動力,使作品的畫面具有氣力的流動感,圖畫藝術效果為他的文學作品助力添彩。

(二)與審美大眾化。

改革開放后,藝術品需要市場來檢驗,市場是藝術的批判者,市場決定了藝術的價值地位。但藝術品畢竟是一種精神性文化的特殊商品,特別是那些具有獨特個性追求的藝術家,他所創作的藝術商品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而且常常寄予著自己的藝術理想追求。例如陳逸飛就是市場經濟下順勢而行,將藝術品的商業性和藝術性巧妙融合的成功典范,他最終獲得市場與理想的兼容性。

一方面,他通過強化藝術互滲性滿足了大眾審美需求。當今社會的文化消費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快餐化,人們喜歡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了解更多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以一種輕松、休閑的方式來消解一天下來工作的緊張和身心的疲乏,而陳逸飛的作品恰好滿足了此種大眾需求。比如“西方音樂人物系列”,寫實主義手法,并未給人抽象晦澀之感,直接描摹樂器和演奏現場,讓每個欣賞者都能很輕而易舉地聯想和感受到演奏時的場景,通過音樂的介入,馬上獲取這幅作品的主題和內在意蘊,比如說:寧靜、端莊、專注等等,這種明顯直露的藝術滲入,巧妙地降低了藝術欣賞的難度,契合大眾審美水平,但并未降低其藝術性,反而為接受者提供了更多“空筐”,激發審美想象。

另一方面,他通過強化藝術互滲性提高了大眾審美品位。20 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國家強大了,民族強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作為走向國際的中國藝術家,他有一種弘揚中華文化藝術的使命感。在國內漸漸他發現,國內城市人民的生活千篇一律,穿著生活沒有品味,毫無個性,審美素質低,這是當時的整體狀況。中國雖然越來越富裕,但是如果不注意藝術文化的普及,即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但就

像是暴發戶,有錢了但不注重文化內涵藝術修養,別人還是瞧不起你。一個國家也是這樣,國家越來越富裕,但是他的文化等級低,一樣沒有尊嚴。這時他提出“大美術”理念,普及審美文化,要把“美”普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多元化發展。他的作品立足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和了其他藝術效果,易被接受,又具有多元化色彩,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性,有利于普及審美文化,提高全面審美能力。

(三)與藝術全球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深厚文化底蘊,在全球文化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和價值,中國自身的文化是中國傳統藝術創作的基本來源,在當今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傳統藝術要想占有優勢還是要扎根在中國本土文化之中。只有當傳統藝術作品有效地宣傳了中華民族核心價值體系,我們的傳統藝術才能真正在國際交流中獲得長久的認可與尊重,這也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育德,陳文忠.論藝術的互滲性[J].江海學刊.1995(04)

[2]陳憲年.論中國詩與中國畫的融通[J].文藝理論研究.1995(04)

[3]魏紅珊.陳逸飛繪畫:后殖民批評解讀[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1(5)

作者簡介:王抒雁(1993-),女,漢族,江西南昌人,文學碩士,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文藝學審美文化學。

猜你喜歡
傳統藝術審美價值
高中美術教學中傳統藝術的融入探究
試探贛南采茶戲與傳統藝術的結合
關于鋼琴即興伴奏藝術審美價值的探討
當代中國流行歌曲中的中國戲曲元素
民間舞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方式研究
淺談贛南采茶戲傳統藝術的傳承
數學課堂中的文化滋潤策略
近十年古箏創作特征
中國門神畫之美
試論動漫藝術的審美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