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法律原則的適用

2016-11-14 10:16楊輝
法制博覽 2016年11期
關鍵詞:法律規范

摘要:法律原則適用本身是一個法學概念,它與法的適用,法律規則的適用既有區別也有聯系,明確法律原則適用的概念是認識并運用它的前提。在司法實踐中,法律原則經常被運用到,明確它的適用條件及適用方式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關鍵詞:法律原則適用;法律規范;法律規則

中圖分類號:D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2-0112-02

作者簡介:楊輝(1981-)男,河北康保人,2005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法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職研究生,現就職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法律援助中心。

一、對法律原則適用概念的邏輯學闡釋

論述法律原則適用的相關問題首先需要對什么是法律原則適用作出回答,對法律原則適用概念的準確理解是我們思考問題的邏輯起點。法律原則適用不能寬泛地理解為相關法律活動中法律原則的具體運用,它是有著特定內涵的。法律原則是法律規范的一種,①“法律原則適用”的直接上位概念是“法律規范適用”,法律規范適用概念外延當然也包括“法律規則適用”。法律規范適用與法律原則適用、法律規則適用邏輯上是屬種關系,法律原則適用必然會反映法律規范適用的特征。那么,法律規范適用與法的適用是什么關系?這取決于對法的認識。關于什么是法,無數的學者嘗試著給法下定義,根據學者周旺生教授的歸納整理,有代表性的觀點就有30種之多,②比如,正義說、理性說、意志說、命令說、規范說等。國內法理學教材也有對法的定義,比如,“法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并依靠國家強制力保障施行的,以權利和義務為調整機制,以人的行為及行為關系為調整對象,反映有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在階級對立社會)或人民(在社會主義社會)意志,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或)人民所期望的社會關系和價值目標為目的行為規范體系?!雹邸胺ㄊ怯蓢抑贫ɑ蛘J可,并有國家強制力保障施行的,以權利和義務的形式表達其要求的規范或規范體系?!雹芫C觀這些定義,基本上都是把法理解為一種特定規范,這種特定的規范就是法律規范,也即法就是法律規范本身。因此,我們可以說,法律規范適用就是法的適用,二者是同一概念,作為種概念的“法律原則適用”必然要體現出作為屬概念的“法的適用”的全部特征。

在我國法學界,對法的適用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法的適用是指擁有司法權的機關及司法人員依照法定方式將法律規范應用于具體案件的活動?!雹菀簿褪钦f,法的適用特指“司法”,而非其它法律活動比如立法、執法。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說法律規范適用也特指是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在司法領域的應用。因而,“法律原則適用”是指,擁有司法權的機關和司法人員依照法定方式將法律原則應用于具體案件的活動。無論如何,這種規定的語詞定義并非是對概念本質屬性的揭示,只有恰當與否而不存在真與不真的問題,通過賦予概念特定意義,嚴格明確與其它概念界線,有利于我們對特定問題的思考。

二、法律原則適用的條件

法律原則適用的條件既是司法機關及司法人員在什么情形下可以運用法律原則來處理具體案件。我們知道,法律規則因其內容的確定性、具體性、可操作性一直以來都是司法實務工作者運用的主要法律規范,法的預測性、指引性、教育性等作用也主要是通過法律規則來體現,從出現時間上來看,法律規則應該早于法律原則,因為規則能夠直接滿足人們的現實生活生產需要。所以,法律規則是調整社會關系的主要的、首要的、第一位的規則。在此意義上,法律原則適用的空間似乎很有限。

法律原則適用的首要條件應該是法律規則的缺位。這種“缺位”包含了應有而沒有的意思,包括沒有相應法律規則或者法律規則的不適宜。沒有相應法律規則是因為立法的不到位,但作為司法者必須要解決相關問題,這時可以適用法律原則來斷案,典型案例是美國的“里格斯訴帕爾默案”。在當時的繼承法缺少“繼承人若殺死被繼承人則喪失繼承權”的法律規則情形下,法院最終根據普通法中任何人均不得利用他自己的錯誤或不義行為主張任何權利的法律原則進行了審判。法律規則的不適宜則是法官價值判斷問題,法官認為適用規則有違背法的基本原則、基本精神的,會直接適用原則,以實現“實質正義”。此種情形在我國也有現實案例,如2001年發生在四川省的“瀘州遺贈案”,該案的一二審法院都排除了繼承法有關遺贈的法律規則適用,直接用公序良俗原則判定原告敗訴。⑥

如果說法律規則缺位是法律原則適用的客觀因素,那么是否適用法律原則更多地取決于法官的意愿。一個法官心中有責任感、正義感且性格上富于挑戰性,在面對規則缺位的情況下會義無反顧地適用原則,反之,一個保守的法官則會謹慎很多,固有思維的羈絆、對自身業務素質能力的懷疑、對社會輿論的擔憂等都會成為他排斥原則適用的理由。一個法官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會經歷成千上萬件案件,也一定會有適用法律原則的機會,但根據筆者了解的情況是大部分法官都沒有單獨運用法律原則審判過案件。⑦的確,用原則斷案對法官的專業知識、法學素養、語言水平都提出了較高的能力要求,充分的論證說理是審判過程的核心和關鍵,而且這種說理比適用規則斷案的說理要求更高,這恰恰又是我國法官目前最不擅長的。⑧另一方面,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由于受到司法水平和法治環境的限制,我國法官不敢說理、不能說理、不愿說理”,“裁判文書說理的激勵機制不足和保障機制不到位,法官沒有足夠的動力去說理,甚至還害怕因說理不當而擔責”⑨,于是大部分法官不愿意選擇法律原則來直接斷案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三、法律原則適用的方式

法律原則以什么樣的形式被運用于司法活動中?正如上面所述,當法律規則缺位時,法律原則作為法律依據直接運用于斷案中,這是法律原則適用的直接形式,這時,法律原則作為裁判的法律依據需要在裁判文書中加以詳細論證說明,本身成為裁判文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隨著制定法的日臻完備,法律規則的缺位情形會赿來赿少,決定了法律原則直接適用范圍的有限性。實際上,法律原則在司法活動中的適用主要是以間接形式。法律原則以“幕后英雄”的角色出現在每一個法官的腦海里,指揮著他們如何甄別事實、如何選取規則、如何下定結論等,可以說法律原則體現在司法活動的每個環節、每條法律規則中,因為法律原則本身凝結了法的精神、法的價值。法律原則適用的間接形式主要表現在:一是法律原則指導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由于法律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屬性,往往不能及時地反映社會生活的變化,這需要對相關法律概念進行概括或限制,以滿足司法實踐的需要,法律原則可以指導人們完成這樣的工作。如“兩高”最近發布了《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個解釋主要是對一些概念,像“數額較大”、“數額特別巨大”、“其他較重情節”、“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等做了重新規定,提高了相應數額標準,增加了情節種類,這些法律解釋都是在“加重對公職人員犯罪的處罰”、“保障人權”等這樣一些或具體或抽象的法律原則指導下完成的。二是法律原則規范和引導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權力都需要限制,否則會成為司法腐敗的根源,正如有的學者指出,“裁量不是恣意的,而要根據一定法律的原則、原理和精神進行?!雹?/p>

[注釋]

①關于法律規范、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的關系,學界有不同的認識,一種觀點認為,規則和規范含義相同,而原則和規則是有區別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都是法律規范的種類,但是通常在規范性表述的范圍和普遍性上有所不同;劉作翔主編.法理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67.

②周旺生.法的概念界說[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2).

③張文顯主編.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6.

④劉作翔主編.法理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45.

⑤劉作翔主編.法理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361.

⑥以上兩個案例均引自張卓明.用原則斷案時的論證義務[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8,1(1).

⑦筆者找不到這方面的權威數據,但就筆者能夠接觸到的司法實踐而言,這種情況確實是存在的.

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增強法律文書的說理性”,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要求“加強法律文書的釋法說理”,<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對推進“裁判文書說理改革”進行了具體部署,這都證明了“說理”確實是我國目前法官的“短板”.

⑨羅燦.推進裁判文書說理改革要避免的五大誤區[N].人民法院報,2015-2-6.

⑩劉作翔主編.法理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79.

猜你喜歡
法律規范
期房再轉讓的法律問題研究
從法律與文學關系角度對影視作品中道德規范與法律規范沖突的探討
中國傳統誠信法律制度研究
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規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