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觀的現狀分析

2016-11-15 19:37肖青松趙文力
科教導刊 2016年26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大學生

肖青松 趙文力

摘 要 習近平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加快法治中國建設多次發表講話,強調“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贝髮W生群體作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先鋒隊。他們的“法治”觀的高低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法治建設的完備與否,培育大學生一個良好的“法治觀”,是依法治國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從調查研究中發現,總體上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帶有明顯的不成熟性和矛盾性。為此,高校法制教育應當就當前存在的問題采取解決方案,以響應依法治國的要求。

關鍵詞 依法治國 大學生 法治觀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34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ule of Law"

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ng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XIAO Qingsong, ZHAO Wenli

(Orient Sciences & Technology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Xi Jinping will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have repeatedly speech, stress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science of legislation, strict law enforcement and fair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national law, uphold the rule of law,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to jointly promote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adhere to the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rule of law government, rule of law and soci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nd constantly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hope of the nation,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is the vanguard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 Their "rule of law" concept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te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lete or not, cultivate a good college students "rule of law",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However, it is found that, in general, college students legal consciousness is not mature and contradictory. To this end, the leg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a solution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college students; rule of law

1 法治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法治意識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必然是緊隨著法治的法治而發展,相互作用的同時又相對獨立。我國學者認為法治意識是指作為獨立主題的社會成員在實踐中所形成的關于法治的心態、觀念、知識和思想體系的綜稱,是符合法治社會建設要求的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法律和法律現象的看法和對法律規范的認同的自覺程度最高的一種意識。法治意識是反映公民對法律的認識水平以及基于這種認識所形成的對法律、法律的效用和功能的基本態度和信任、依賴程度。

(1)法律的基本素養整體不高。大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相比與一般社會成員接受到了更多、更為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從主觀上認為他們應當掌握了較為豐富的法律知識,具有較好的法律素養,對法治建設也有更好的理解。我們在調研中設計了幾個法律的基本常識問題,比如:“國家憲法日暨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回答正確只有52.4%,還排除有猜對的,估計正確率不足50%;“我國最高立法機關是哪一個”回答“全國人代表大會”的僅有64%;還有48.3%的同學認為自己對我國的法律體系認識程度較低。

(2)大學生的權利義務意識有待加強。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狈ㄖ螐娬{權利與義務相互統一,公民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系才能樹立法治意識,權利義務意識是法治意識的核心內容,權利義務意識對大學生的行為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當前大學生的權利義務意識與現代大學對大學生法治意識的要求還是有較大的差距。有權利也有相對的義務,作為高校大學生,在享有權利的同時有需要履行一定的義務。

(3)大學生們對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有模糊認識。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經驗之一,也是其社會主義性質的體現。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意識的題中應有之義,能否正確理解黨旳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的關系,為是否樹立了較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意識的重要標志。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41. 27%的大學生對此有清楚認識;認為自己“認識不太清楚,不關注此問題”的多達30. 73%。

2 法治信仰

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曾說到:“我們應該注意到邦國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實現法治。法律不應該被看作與自由相對立的奴役,法律毋寧是拯救”由此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的核心是人民對良法的全部遵循,同時也強調良法不是與自由相對立的行為約束。這種把人類生存命運和法律聯系在一起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人類的信仰與法治聯系到一起。具體來說,法治信仰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法治信仰建立在社會主體對法的現象及法治社會理性認識的基礎之上;其次,要求人們對法治的價值觀有出自內心的認同和全身心的投入,表現出極度的信服和尊重;最后,在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守法、護法、用法,真正地踐行法治,把法治作為其行動準則和處理問題的最高標準。

(1)新媒體的背景下大學生缺乏法治信仰的追求。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大學生通過網絡接收了海量的信息,拓寬了視野,增強了大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但是由于我國正處于多元文化的社會轉型期,外來文化的沖擊不斷增強,影響著大學生對文化價值的判斷。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法律失去了信心,對法律的公正性產生了質疑,對國內整體法治環境充滿不滿。

(2)現實社會充滿各種負面影響,缺乏正確引導。手機網絡、報紙雜志、電視新聞等每天都有許多負面新聞泛濫,還有各類捏造事實、扭曲真相的電視劇、電影和各類紀錄片。而大學生正處于三觀的發育期,沒有形成較強的自我辨識能力,面對是非時容易受到煽動。比如:對社會、學校、家庭失去信任,對未來的人生充滿迷茫,堆積過多的壓力而自殺。這些社會現象導致部分大學生認為法治僅僅是權力者的游戲,讓大學生在法治教育課堂上培育起來的法治情感蕩然無存,導致一些大學生的法治人格分裂。

(3)高校法治教育不足。高校大學生法治信仰的培育,是需要高校付出相關的實際行動,而我國高校的法治教育在教學方式上、教學內容上都相對落后,師資力量也較為薄弱,缺乏專業的法治教學團隊。目前,各高校均設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門必修課,而切實把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師盡心、學生滿意這種程度的很少,這門課程在高校的教學中已逐漸流于形式,這門課程大多由政治學或哲學的教學老師來兼任,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信仰沒有切實的作用。

3 法治思維及法治方式

習近平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倍_保法治在治國上發揮重要作用,其中的關鍵之一,就是要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使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在法治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充當行為準則,確保法治發展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有序進行。而這其實也就意味著,準確理解法治思維的涵義,積極探索法治思維的培育路徑,對于新時期的法治中國建設而言,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客觀來說,法治思維主要指的是“人類符合法治的精神、原則、理念、邏輯和要求的思維習慣和程式,它是對于法治比較理性的認知過程,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主要指的是人們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通過綜合運用法律概念、法律判斷、法律推理等對法治現象予以客觀理性的認識過程。因而在此意義上,法治思維的主體,主要是公權力的享有者和行使者,同時也包括全體社會成員。有學者認為,法治思維的主體主要是公權力的享有者和行使者。

有關犯罪研究的數據表明,當今社會大學生犯罪案例逐年增多,在青少年犯罪行為案件中比例呈顯著增加,有犯罪行為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據相關資料顯示,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會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為17%。最近引起社會廣泛輿論的大學生犯罪案中,大學生李征連殺七人案、中國礦業大學鉈中毒案、復旦投毒案等都顯示了中國大學生犯罪中的惡性案件。這些現象表明,如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薄弱,缺乏正確的法治思維觀和人生價值觀。

學生自身對法律和法治知識較為抗拒,在當今現代社會,大學生是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自身法律知識較缺失,許多非法學專業的學生認為法律知識太多太難,認為法律是法律工作者的專屬,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較為抗拒,因此難以形成正確的法治思維方式。同時,家庭教育相較于學校來說要更早,家庭教育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啟蒙老師,由于中國的法治提出較晚,發展于20世紀末,因此他們的思想觀念較為陳舊,有什么問題都是找熟人托關系解決,并沒有較高的法治思維觀?,F如今,高校內開設的法治教育一般僅限于專業課程,由于學期、課程時間的限制,對于法學專業以外的學生,高校開展的法治教育只傳授了極其少量的法學知識,也沒有結合具體案例進行身體力行的教育。當今時代的法制教育在高校較為薄弱,高校學子法律意識淺薄。

對于大學生來說,加強對法律知識的深入了解,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善的法治觀是勢在必行的?!胺ㄖ巍币殉蔀槲覈鴩抑卫淼幕痉铰?。因此,必須以依法治國的新起點,用新的視角來看待大學生的法治意識。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增強,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促進全體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有利于促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為此,高校法治教育應該針對現存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通訊作者:趙文力

參考文獻

[1] 楊婷.習近平強調: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新華網,2013-03-24.

[2]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4-10 -29:01.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叢書·法治篇.人民日報,2015-04-01.

[4] 柯衛.社會主義法治意識與人現代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07-01.

[5] 韓春暉.論法治思維.行政法學研究,2013(3).

[6] 陳金釗.對“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詮釋.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2).

[7] 王高蘭.大學生犯罪現狀評述.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1).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大學生
公司成長的“法治之鑰”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立良法 謀善治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法治中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推動力量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兩會布局 依法治國
鏡頭·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