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析舞劇《昭君出塞》

2016-11-16 08:57任冬生陽東霖
演藝科技 2016年7期
關鍵詞: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

任冬生 陽東霖

【摘要】賞析舞劇《昭君出塞》的舞美設計、燈光設計及服裝設計。

【關鍵詞】賞析;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任冬生;陽東霖;《昭君出塞》

文章編號:10.3969-issn 1674.8239.2016.07.014

大型原刨民族舞劇《昭君出塞》于2016年6月8日在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劇場首演。該劇主要表現昭君在維護邊塞穩定、實現民族團結方面的心路歷程,由孔德辛導演,舞美總監和服裝設計分別由任冬生和陽東霖擔任。

任冬生:昭君出塞是一個膾炙人口的題材,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最早的舞美方案設想濃縮為兩個詞:色彩和對比。鑒于本題材明確的歷史屬性和故事本身強烈的傳奇色彩,昭君的出現在這個殘酷的匈漢戰爭的大背景下可渭濃墨重彩,非常鮮明。劇本結構設置的幾個跨地域文化風貌特征的大場景,也給舞美設計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漢朝與匈奴既要有極大的差異性且必須帶有各自獨特的文化美感,使整個演出的視覺風貌呈現恢宏歷史畫卷的同時還帶著強烈的對比關系,這不但對劇目本身很重要,同時也是昭君這一人物自身的重要特征。

舞臺運用到的重要元素:長城,可以說它是一道閘門,分隔昭君與外面的世界,也是兩個文明的分界,它隱含著很多內容,很有象征性,為加強視覺效果,以灰白的中性色設置,區別于舞臺上其他很鮮艷的布景,同時又很百搭。

漢宮中大量運用重復的紅色絲線,與后宮待詔的內容比較吻合,且很女性。它看起來機械而重復、百無聊賴,層層疊疊又很像一個籠子,這是昭君內心的一種外化。宮殿則很恢宏,背景堆疊著巨幅漢畫磚的形象,呈現出漢朝的文明、理性、富庶,整個漢宮以紅和金為主色,在白底的討托下尤為強烈,強調金屬質感,令氣勢更顯雄渾。

匈奴的部分外景以草原為主,延續了此前的繪畫感處理,保證了整體協調性,設計上有意削減裝飾性細節,著重強化自然風貌,無論是巨大的胡楊還是匈奴大帳中的柱子,幾乎沒有直線,柱子邊緣起伏變化,不均勻的鑲金以加強其拙味,包括羊皮等各種質感的疊加,突出它雄健彪悍的氣質,和漢朝拉開足夠的距離,風格統一,風貌極具差異和個性,只有這樣場景才能真正成立。尾聲的舞臺設計是一塊巨大的、帶有草原民族風格的首飾,象征匈奴子民對昭君的愛戴,底幕的金色宮殿與之相映討。兩種文化符號在這里很好地融合,交相輝映,將全劇推向高潮。

為實現跨空間表現昭君出塞與平息戰事的歷史畫面,舞美制作開發了正反兩面同時著光的幕布。正面以畫像磚的美術樣式表現戰爭場面。車馬、人物、城墻采用浮雕的表現形式,配以冷色調側光,用強烈的立體感表現戰場的意象。同時,背面起光,借助幕布整體通寬無縫的特性,安排演員在高車臺上表演,以背投剪影的方式塑造了昭君出塞的活動畫面.正反雙面以舞臺獨有的方式表達了昭君與戰爭的歷史關系。此次制作從配合表演的角度上積極嘗試了解決表演的流動性和舞美布景的相對靜止的關系,力圖使靜態布景融入動態表演中。對于大型幕布的遷換和表演過程的配合進行了新的嘗試。

從舞美制作技術上實現了在軟幕布上制作浮雕的工藝,達到了聚苯板雕刻硬景完全相同的藝術效果。這一技術同時實現了通過幕布來控制雙面燈光的反射、透射和漸變過渡。另一方面,由于其兼具可塑和柔軟的特點,也方便了制作一些特別復雜的鏤空吊掛浮雕造型。成品可以整體直接掛網,不必再用鋼絲逐個吊掛,大大節約了裝臺的人力和時間。劇中尾聲的首飾幕中就采用了這種方式,只需4人操作整體系到吊桿即可,無需組裝,便于巡演。

陽東霖:歷史為骨,刨新傳承。刨作前期搜集了博物館和史籍里的大量資料。服裝設計力圖還原大漢風韻和匈奴草原雄風,大部分面料采用棉麻、絲絨、皮毛質地,一改常規慣用的輕薄。在保留服飾特點和元素的前提下進行解構和重塑。用色上突出強調了漢宮服飾的藍色調與匈奴部落服飾的咖色系對比,整體色調避免了雜亂。凸顯劇中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

(編輯 常靖雨)

猜你喜歡
舞美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
幾何思維在服裝設計上的應用
當代綠色生態服裝設計的反思探索
舞美設計的創造性策略探討
舞臺燈光與國劇表演的關系
淺談話劇《收信快樂》的燈光設計
談舞臺燈光設計的綜合藝術性
基于服裝設計工作室的實踐教學改革
淺析舞美設計與燈光設計
服裝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