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記者轉型實踐

2016-11-16 10:31李旸
大觀 2016年9期
關鍵詞:電視記者報道新媒體

李旸

摘要:新媒體的產生給電視記者的日常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人們在新媒體的功能中獲得更多的信息。電視記者想要在新媒體的浪潮中站穩腳跟,就需要對自身的環境以及能力進行分析與評價,對工作進行改變和創新,以應對時代變化和民眾的需求。本文簡要介紹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記者的變化特征以及電視記者創新工作的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記者;編輯;報道

新媒體產生的背景為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移動端的普及以及電子網絡的大眾化等等,新媒體受到人們對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以及準確性的影響,通過小視頻、手機移動端拍照等技術為廣大民眾提供第一手的、快速的資料。傳統新聞媒體主要包括電視、報紙以及廣播三大類,新媒體則在傳統的渠道上拓展為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各種媒介渠道,比如微博、微信。此外戶外媒體、移動媒體也屬于新媒體的范疇。新媒體囊括的新生事物眾多,有的甚至尚未界定。本文中的新媒體主要指的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型媒體媒介,新媒體的產生在社會產生重大反響,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力度較大,電視記者也面臨眾多的挑戰,挑戰也是機遇,電視記者的轉型此時顯得尤為重要。電視記者的多方向發展成為當下的趨勢。

一、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記者變化特征

(一)電視記者復合型人才轉型

傳統電視記者的工作模式為出鏡記者與新聞采訪攝影師兩者相互配合,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聞傳播攝像技術的不斷提升,攝像技術得到巨大的發展,傳統的電視記者的工作模式受到巨大的打擊。近幾年流行的自拍桿攝影更是為記者工作開辟新的路徑,該攝影方式也受到民眾的熱捧。自拍桿攝影方法主要用于手機模式,當前手機已經成為廣大民眾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眾更多的通過手機獲取社會新聞或者娛樂消息。自拍桿產生的便捷拍照功能為傳統的電視記者的工作開辟新的方式,復合型電視記者的時代已經來臨。在新媒體環境下,復合型記者的產生是必然的趨勢,其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記者將由傳統的報紙行業轉向更加便捷、親民的網絡記者;二是記者的工作范圍由單一的編輯工作擴展到視頻采集、網絡軟文撰寫以及信息傳遞途徑等工作。上述兩個方面僅是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記者變化的局部。電視記者想要在新媒體的變化過程中做好自身角色的轉換,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科技,掌握新技能,主動關注具有時代意義的科學技術,為電視新聞的傳播做出更多的貢獻。

(二)電視記者向自媒體轉型

新時代的新聞傳播方式得到重大突破,比如微信、微博等新型媒體以其便捷、快速、準確的傳播,為傳統電視的新聞工作方式產生較大的沖擊。因此,電視記者就要在時代的更迭當中逐漸增加自身的綜合能力,接受新型的媒體傳播方式,加快傳統媒體向自媒體轉化的進程。但是這個轉型過程并不簡單,他對記者的自身素質、綜合能力等要求較高,比如對視頻畫面的控制能力、新聞采編能力。

(三)電視記者的深度報道轉型

新媒體的發展為視頻圖像的傳播提供了眾多的傳播載體與途徑,演變形式逐漸多樣化,打破傳統的以電視為主要傳播途徑的方式,電視記者也獲得更多的能力鍛煉的機會。比如,“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片就是通過非電視臺的渠道對社會民眾飲食文化的深度挖掘,并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電視新聞工作者更應當更加深化自身工作,將新型的傳播方式以及新聞的采編方式運用到工作當中,與時俱進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也是加深新聞對社會影響力建設的關鍵所在。

二、電視新聞記者工作創新的舉措

(一)積極轉變觀念以及意識

電視記者工作創新的源泉在于新聞觀念以及服務意識的與時俱進,這才是電視新聞工作者創新的核心所在。而創新的方式并不會對電視記者的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新聞電視記者自身的蛻變在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對社會變化的敏捷反應,對信息技術變化的靈敏觸覺,以及不斷地深入到社會中抓住問題的關鍵與本質。新媒體的發展為新聞傳播帶來無限的可能,其傳播速度以及與民眾能夠完成互動的功能,滿足新時代民眾生活的需求。但是新媒體視頻報道在制作與采集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問題,有的新聞視頻搞噱頭并不具備實用性,有些新聞標新立異、別具一格,但是難以滿足大眾對新聞的需求。電視新聞視頻制作能否傳播有價值的社會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對發揚社會主義文化尤為重要。因此,電視媒體在轉變的過程中要堅持人民路線,逐漸提升自身的服務職能,打造能夠滿足當前社會民眾對新聞的需求,借力新媒體強大的職能挖掘社會更深層次的新聞內容與視頻,提升電視新聞的社會影響力與公信力。

(二)用深度報道展示媒體公信力

在傳統電視新聞的改革過程中,電視媒體除了廣泛的關注時事政治之外,更多的將精力放在對報道的深度挖掘上面,這也是群眾路線的深刻體現。電視記者應當明確這一變化,積極改變自身的工作方式,滿足新時代對電視記者的要求。電視新聞深入報道能夠使群眾掌握事件的真相,對社會事件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這種方式還可以提高電視媒體在眾多新聞媒介當中的公信力與社會影響力。比如中央電臺的今日說法收獲社會民眾的好評,該電視節目深入到社會中,觀察社會百態,為民眾普法,為受害者維權等等。記者并不是簡單的對事件做一個調查,他們深入到事件的核心,將整個事件的始末都放在大眾的眼前,并在節目中對人們生活的誤區、法律的盲區進行深入剖析,此外還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這樣的報道深得民心,獲得廣大民眾的高度贊揚。電視新聞記者有必要加深對事件的深入了解,或許在某一個階段就會新的發現,獲得另一個真相。

(三)提升自身的編輯職能

新聞記者與新聞編輯兩者在新聞工作中是相互統一的,不可拆分。對于新聞記者來說編輯理念、新聞報道方式、圖像攝取和選題策劃等等具有一致性,這主要是為了滿足新聞能夠具有較好的時效性和同步性。電視新聞工作者能夠將采訪的素材通過較高的編輯而呈現出優美的畫面,因此新聞記者應當增強自身的編輯職能,不斷提升新聞視頻畫面、語言搭配的和諧,提升新聞質量,增強新聞的可看性與趣味性。電視記者在采訪前為工作做好計劃于采訪準備,深入研究采訪問題能夠拓展的深度,為電視新聞的質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及時了解新技術

新媒體能夠對傳統媒體、居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就在于對新技術的使用。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今人們已經離不開手機的使用。作為電視記者就應當及時的掌握最新的科技動態,不斷的嘗試新技術的使用,將新技術應用到自身的工作當中,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這樣新聞工作就不會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傳統媒體也能夠打破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將新聞動態時時傳遞給民眾。

三、結語

綜上所述,時代與科技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人們日漸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對于電視記者的工作來說,轉型是必然的,其生存環境已經受到新技術的嚴重影響,只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趨勢而進行改變的制度、理念、思維、伊始,才能夠在變化多端的浪潮中獲得長足的地位。電視記者雖然要轉變自身的職能、增加自身的技能以及創新的意識與理念,但同時也要保持新聞工作者的核心思想,即尊崇新聞規律,走群眾路線,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春日.新媒體時代記者轉型發展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20):159.

[2]王曉磊.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記者轉型實踐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09):159.

猜你喜歡
電視記者報道新媒體
融媒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破局路徑探析
電視記者采訪中的提問方法和提問技巧
對電視記者如何融入新媒體時代的探索
基層電視節目主持人與電視記者的現場采訪技巧
做好電視經濟新聞報道的幾個有效途徑
“三農”報道如何“精準”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