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識文藝老農陸水元

2016-11-18 10:13朱熙鈞
蘇州雜志 2016年3期
關鍵詞:老陸太湖

朱熙鈞

初識文藝老農陸水元

朱熙鈞

《太湖風云》書影

當代文學大師錢鐘書曾經說過:“吃了雞蛋以后,不必去追究哪只母雞生的?!彼轻槍ψx者說的。謙虛如錢大師者,可敬可佩。

嘿!最近結識一位朋友,他不但吃了蛋要找原產地、原產雞,而且還結伴去尋找產蛋以后的種種變化,追究到底,甚至還要追記、續記這類故事。他將自己和朋友都變成了一個產蛋的老母雞。

追雞者何人?光福老農民——陸水元。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陸讀到了錢正的幾本書:《太湖風云》《時代印記》等等后,開始了追雞的歷程。

那么錢正是什么人物呢?簡單來說,他從小做過日寇統治的亡國奴,具有愛國情懷;對社會不公,嫉惡如仇,在初中時,就帶領同學反對校長貪污,被開除學籍而轉學,以后接觸進步思潮,接受共產主義思想,棄學從軍,特于1948年秋,冒險渡江進入解放區參加革命。不久隨軍渡江,解放蘇州,以后轉業在公安部門工作。經歷各類政治運動,60年代初又轉入籌建蘇州博物館,幾十年后又成了文史專家。離休后著書立說,成為知名的文博專家。其實是個從小就問政治、到老還在關心國家大事的追夢者,或者說是個讀了點書,有思考、有抱負的老書生,僅僅是個普通老百姓而已。

錢正的這幾本書,寫得的確好,記敘革命烈士或戰士的事跡,生動活潑,且能激發人們的革命熱情,鼓舞革命斗志。老陸是他的小同鄉,都是光福人,加上老陸做學生時是個文藝青年,因而一接近這類書本,就被感同、吸引。老陸喜歡錢正的文章,不僅僅是鄉情,依我看主要的因素是與錢正所追求的價值觀有趨同感,所謂“志同道合”也。閱讀這類書本身就是一種追求崇高精神的體驗。

你看一個老農民并不滿足于所謂“安享晚年”的生活,而是結識一輩同伴去繼承發揚先烈的精神,去追尋先烈們的事跡,關懷其后代、家屬,續記了許多先烈們的細節,寫成了一本近2萬字的讀后感,實際上是一本《太湖風云》的續篇。值得一提的是,愛好這類創作的還有一位農民書法家——錢興土。他為老陸的讀后感,用細細的羊毫筆,一筆一劃地以蠅頭小楷謄清在稿箋上,成為一本寶貴的手抄本。這簡直是本藝文雙全的藝術品。

看看尋訪者的蹤跡吧:老陸與黃建龍結伴,去西華尋訪“三珍姑娘”,東問西尋,轉輾找尋到了三珍唯一的兒子馮惠東,聽他講了三珍姑娘在“文革”中被害的慘狀。解放前,三珍被國民黨軍隊抓去,嚴刑拷打而堅強不屈,想不到文革中卻再次受到嚴刑拷打,不堪侮辱而含冤自盡。馮惠東當初只有11歲,發現媽媽吊死后,招來眾鄉親而號啕大哭,頃刻間竟感動了老天,雷電交加,傾盆大雨。這類天怒人冤的情節,簡直有點像《六月雪》的模樣。最后尋訪者擦干眼淚,將錢正的《太湖風云》一書贈與馮惠東。

馮惠東現在以收廢品為職業,大約一個月后,馮串村游巷地來回訪老陸,特別來申謝錢正為三珍寫了文章,立了傳,說人們早就忘卻的事情,總算還有人記得。后輩不但感謝為文者,而且感到是種安慰,使其精神上有種自豪感!同樣老陸在讀后感中摜出一句話:“馮惠東雖然是個收破爛的農民,但我很看得起他,因為他是馮三珍的兒子!”

尋訪秦大剛故居,老陸與黃建龍騎了電瓶車趕到金墅,秦家已沒有后輩在此居住,對著秦大剛故居的三間老屋,誠心誠意地鞠了三個躬。退出老屋,遇上一老農婦,又聽她訴說了大剛烈士的故事。秦家老屋對門有座木橋,建造時秦家出資大頭,橋上還建有一亭子?!拔母铩敝斜患t衛兵以“四舊”而拆除,不久有戶農家鬧家庭糾紛而吵到橋頭,引起群眾在橋上橋下圍觀。突然間一聲巨響,橋梁竟然完全崩塌。一場慘劇,死了16個半(包括孕婦),傷了更多。原來建造木橋的亭子是對橋面起到拉力、支撐作用的。無知者拆毀亭子,破壞了橋梁結構,怎么不惹禍呢?而附近老農歸根到底說:這是報應??!亭子一拆,大剛家一到晚上鬧聲不斷,秦媽媽以為大剛要吃羹飯呢?誰知大剛的英靈在通知人家,橋要出事了!

幾十年了,當地群眾不忘先烈呀!尋訪者特地記下了這段見聞。

凡是錢正著作中提到的革命烈士的名字,尋訪者一有機會,就去尋訪。子孫輩有的找不到了,就找他們的兄弟姐妹,或者是街坊鄰居。沖山被圍的親歷者、李培翰是沖山村的紅心保長。他們趕到沖山,得知李培翰已故世,于是設法找到李的弟弟李桂根聊聊。從而得知李家二代人原住平臺山島,全島只有兩戶人家,后遭日寇搶劫燒殺,無法生存,才轉入沖山島生活,而李父被舉為保長,受新四軍的影響,李父成為“紅心保長”,李父年老后,又傳給兒子李培翰。李培翰在沖山之圍中,還憑了偽保長的名義,認領了兩個新四軍民兵,稱一個是自己的家屬,一個是來走親戚的娘舅,救了兩條命。

就是這樣一戶為新四軍抗日斗爭作過貢獻的“紅心保長”李培翰的弟弟李桂根在解放以后,積極肯干要參加共產黨,但卻被指為沒有資格,說他的父親當過半年偽保長,而李桂根與老陸交談時卻很坦然地說,我的心始終是紅的!

李桂根看了錢正的《太湖風云》一書后,很是感謝老錢,可惜老伴中風在家,老李一時無法與錢正見面。桂根為此還托老陸向老錢要了兩本《太湖風云》,一本給黃球娣的后輩,一本留在桂根的子孫。

俗話說:吃誰家的飯,擔誰家的心。老陸吃的是農村低保戶的飯,擔當的卻是先烈們的事跡和影響,追求的是精神,關心的是社會、國家的發展。錢正寫《沖山之圍》一文中提到一名民兵沈金虎,他是第一個靠游泳游出太湖,沖出包圍的兩個人之一,是個幸存者,待見局勢平靜,以為日寇已撤出沖山,就趕回去找尋自己的隊伍,結果迎頭碰上日寇,被捕而犧牲的。尋訪者有位朋友叫陸仁龍。他是位參加過抗美援越戰爭的退伍軍人。兩人在談話中講起《太湖風云》、談起沈金虎,于是老陸又記錄了一篇采訪記,說為了讓沈金虎烈士瞑目!

陸仁龍講:2011年深秋某天,我到沖山老戰友邢建法家去玩,事巧沈金虎的小女兒叫小妹,73歲,也在老邢那家串門,講起往事,小妹非常傷心地說,我父親1944年被日寇槍殺于虎山上時,我只有6歲,姐姐虎金13歲,不久母親因貧病交加也死了,姐妹倆成了孤兒,后由沖山兩戶農家領養,姐姐進了李家,我進了邢家,解放初期被當烈士子女看待,后來慢慢被人遺忘了。我聽完小妹的訴說后,我說你們可以到光福鎮政府民政辦公室去提提要求,或許能得到補助,他們照我的意見去了幾次??偹氵€好,從2012年開始每人每月補助200元,也算是政府對他們的一種安慰吧!2014年沈金虎的大女兒虎金88歲,小女兒小妹76歲,現在還健在。

以上是老陸記錄了朋友陸仁龍關懷先烈遺屬的事例,也是這兩位老陸的擔當,值得張揚。如果吃了公家飯的人稍稍走出辦公室,像兩陸那樣關心先烈家屬的話,那么沈金虎的小妹,虎金也就不會被人遺忘了。

我寫這篇小文時,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社會各界都忙于祭掃先烈。而老陸及一幫朋友卻將節日情懷埋在心頭,時刻緬懷著先烈,包括在錯綜復雜的階級斗爭中,被錯殺、錯關、錯斗的革命志士。你看老陸關心著錢正書里提到的彭令昭、許君鯨、陸蘭秀等等。老陸去憑吊林昭墓時,就是記載著看墓人老王神秘兮兮的一段話:“這個墓不簡單,是個女的,“文革”中在上海被冤枉槍斃的,死時年僅三十多歲,活到今天該是八十多歲了,每年4月29日前后幾天,全國各地都有人來掃墓,大概都是她的同學。我和老伴看墓就去掃掃墓地,揩揩墓碑,他們都給些小費。每年我們也有筆不小的收入”。老陸看了墓碑的銘文是林昭在1964年2月寫下的格言:“自由無窮,生命有涯,寧為玉碎,以殉中華?!崩详懻\心地朝墓碑三鞠躬,然后看看周圍環境,順了看墓人老王手指向,看到了樹梢上裝的探頭,心里只說了一句:我無權評論。悄悄地就下山了,內心念著,安息吧!林昭!接著他在山下的韓蘄王廟里休息,遇見一位老者,與之閑談,老者說:“如果在此建個廟,倒是古今結合,開發個旅游項目說不定每年的清明前后,比五峰山的廟會還要鬧猛。幾百年以后又是古跡了,林昭顯靈不輸其他神明吶?!崩险哒f罷,一會兒人影不見了。原來老陸下山坐在韓蘄王廟里,打了個盹,黃粱一夢!

這場夢做得好!妙就妙在這句“我無權評論”。這是句輕聲重言。接著又是“言在夢中”。畢竟是文藝老農??磥砝详懯鞘熳x蘇軾的《后赤壁賦》學了老蘇的筆法,完全是虛幻的想象,發揮了文學的魅力。

事實上,為英烈們建廟,立碑都是應該的,這也是人民群眾心中的意愿,是歷史進步的必然。從歷史上看,南宋時代精忠報國的岳飛,被昏君、奸臣殺害,世稱風波亭冤案,直到第三代得以平反,以后在杭州建了岳王廟,而且在廟前還有秦檜夫婦的跪像,供人們任意唾沫侮辱之。

如果夢想成真而建成林昭廟,那也可以對后人起到警示、教育作用的。至少可以分清是非,樹立標準吧。歷史上留有詩句稱“岳王廟前愧姓秦”“南宋以后無名檜”,那么“林昭墓前愧姓左”“文革以后無名斗”,也是會有這類教育效應的。

再看臺灣兩蔣時代,制造了多少冤案,世稱白色恐怖。以后蔣經國采取開放兩禁政策,包括平反了這類冤案,并且在臺北、總統府廣場的對面,豎起了一座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有人記下了碑文:

“臺灣實施戒嚴期間(1949年5月20日—1981年7月14日)及其前后,有許多仁人志士遭到逮捕、羈押或槍殺,時間長達四十多年。此種慘痛事實形成恐怖氣氛,籠罩整個社會,成為臺灣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影響社會發展至深且巨,史稱‘白色恐怖’。

昔日權威體制下,統治者高高在上,迫害人權,剝奪自由,造成無數生命的墜落,家庭的破碎和不公不義、舉國上下遂長期處于不安與恐懼之中。1990年代之后,在國人流血流汗、持續努力下,臺灣走出權威統治,逐漸形成自由民主的社會。

保障人權,追求社會公平主義,是民主國家所服膺的普世價值。我們不僅要追求歷史真相,追究責任,更應該記取教訓,使執政治者不再重蹈覆轍。因而建立紀念碑,祈愿臺灣從此成為民主、自由、人權和正義的國家?!?/p>

我沒到過臺灣,不知此碑是誰立的,但確實是有這樣一塊紀念碑。既然錯了,就要改,就要平反,既然平反,就要吸取經驗教訓。這樣的做法總比在林昭墓前裝探頭,來得良知得多吧!

值得欣慰的是:我雖然只在錢正家里與老陸緣慳一面,且一起吃了頓飯,讀了他的手抄本,引為知己。自然,這僅僅是初識。

猜你喜歡
老陸太湖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不失的尊嚴
老摳
同學老陸
太湖思變2017
太湖攬春
狼人報恩
太湖
老陸的生活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