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黨報如何做好媒體融合

2016-11-18 20:19王海英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9期
關鍵詞:媒介融合傳統媒體

王海英

摘 要 在信息時代,傳統媒體尤其是黨報在轉型求變的過程中,應當適應新媒體的態勢并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 傳統媒體;媒介融合;報網互動;黨報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9-0097-02

在信息時代,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媒體的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發生了深刻而重大的變化,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傳統媒體尤其是黨報在轉型求變的過程中,如何適應新媒體的態勢并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是值得深切思考的。本文以《寧夏日報》為例,淺談黨報如何做好新媒體融合。

1 寧夏日報新媒體現狀

2013年8月19日,《寧夏日報》開始嘗試媒體融合,官方微博正式落地發聲。2015年1月,按照寧夏日報報業集團黨委、編委會的要求,寧夏日報官方微信正式上線。

寧夏日報微博運營中心不斷創新,成立了寧夏日報記者群、寧夏日報粉絲群、寧夏日報微信用戶群。共在微博、微信開設寧報快訊、微鏡頭、出行小貼士、寧報速覽、監督臺等近20個貼近民生,反映民意,提升寧報公信力、權威性欄目;在過去的一年里,在微博、微信共開展踐行核心價值觀、兩會、關注盲童、世界杯、中阿博覽會、試吃、健康大講堂、搶票等13次報網互動活動。

寧夏日報微博粉絲日益壯大,截至目前,新浪官方微博粉絲量近60萬,寧報微信粉絲近3萬。2014年,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的“凝聚正能量共鞏中國夢”寧夏網絡文化系列活動寧夏微博評選中,寧夏日報官方微博被評為“社會責任十佳媒體微博”。

2 寧夏日報新媒體融合建議

2.1 黨報權威性和公信力是新興媒體無可替代的優勢

如今新媒體的崛起勢不可擋,給傳統媒體,尤其是《寧夏日報》等黨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可是黨報權威性和公信力卻是新興媒體無可替代的

優勢。

《寧夏日報》1949年創刊,歷史悠久,影響力不容忽視,成績有目共睹?!秾幭娜請蟆讽槕袌鼋洕l展需要,積極推進新聞改革,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近年來,寧夏日報先后有2人榮獲長江韜奮獎,7次摘得中國新聞獎,其中消息類一等獎2個,三等獎3個,通訊類二等獎1個,論文類三等獎1個,該報的獲獎率和獲獎次數位居全國地方媒體前列?!秾幭娜請蟆吩@得“中國品牌媒體百強——黨報十強、十大期刊”稱號,并連續4年獲此殊榮。

《寧夏日報》作為傳統紙媒,在當今的媒體傳播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第一,公信力優勢,品牌優勢。讀者對《寧夏日報》有深厚的感情,寧報這個品牌具有相當忠誠度,閱讀行為穩定,宏觀認知度較高。第二,團隊優勢?!秾幭娜請蟆窊碛幸恢侣勊仞B過硬的專業隊伍。第三,資源優勢。作為黨報,《寧夏日報》和當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有著多年良好的合作關系。第四,渠道優勢。地方黨報都是集中訂閱,以機關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主,讀者集中,利于精準營銷。因此,作為黨的“喉舌”,黨報作為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和地位不可撼動。

2.2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一體化運營是寧報媒體融合的支點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寧夏日報作為當地傳統媒體的“領頭人”,一家獨大、壟斷的老路已經行不通。如今,如何把傳統紙媒與新媒體融合,順應讀者需求是當務之急。應加大投入力度,引進技術、人才,利用強大的技術、資金和人才支撐,重塑新媒體環境下新型權威黨報。

寧夏日報媒體融合最理想前景應為:實施媒體融合戰略,實現集團各單位、各子報、各部門之間、報紙和所屬門戶網網站之間有效整合。根據各單位、各子報、各部門不同功能,建立方向不同、定位不同、服務類別不同的多媒體矩陣。只有有效地“報網合一”采編體制融合,才能杜絕同屬一家報業集團的報紙和網站采用兩個編輯部兩套人馬、報網“兩張皮”的運營模式。

實現新聞采編流程再造,打造一支量體裁衣、個性分明的編采隊伍。各報通力配合,形成多媒體采集報道。根據稿件特性,編輯加工后在不同微博、微信發布。掃碼進入寧夏日報移動客戶端或新聞網站,讓讀者第一時間閱讀稿件。

記者應該在采訪途中將發現的突發信息或微鏡頭第一時間在微博上發布,微博側重時效性,報紙側重深度、解讀、整合;微博、微信的編輯可以將網絡熱議事件或爭議的問題告訴相關記者,去采訪求證,繼續深度報道。

寧報每個版面、每個部門都可開設微信公號,形成微信矩陣,為每個微信公號設置二維碼,掃描進入微信公眾平臺,爆料或提供稿件,開展社區互動,提高寧夏日報黏合度。

寧夏日報新媒體中心,擴充人員,對內或對外招聘懂網絡、懂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新媒體中心下設內容生產部、技術部、市場與推廣部。

《寧夏日報》可開發上線寧夏日報新聞網站和新聞手機移動客戶端,實現新聞第一時間、滾動播發,加上官方微博和微信,最終實現新聞的全媒體發布。

對寧夏日報記者可設立兩套考核辦法,即紙媒見報稿件打分和新媒體采納稿件打分,以充分調動記者積極性。

2.3 用戶需求驅動商業模式改變,重新構建可持續的商業閉環模式

網絡沖擊讓寧報經營模式徹底被打破,寧夏日報廣告原有的權威、壟斷地位將消失。應以用戶至上,大力增強用戶黏合度。簡單說,就是讓用戶獲取新聞非常便捷,體驗全方位的新聞報道。

在技術和人員條件許可情況下,可設立新媒體市場與推廣部,開發廣告微信矩陣和微博廣告推送模式。主要在微信廣告矩陣中開設不同類型廣告微信,設立微社區、分類廣告子菜單,甚至可以做電商,將寧夏日報紙媒廣告向新媒體轉移。

緊抓新媒體分眾群,開展線上線下盈利活動,如××團活動,包括吃、喝、玩、樂、買房、買車團、教育中介等創意;開展網友互動活動,如:戶外、旅游、購物等活動,目的是增強微信網絡客戶能力,提高寧夏日報粘合度,為日后寧夏日報新媒體全方位改革探路。

開拓各縣區新媒體疆土,與各縣區宣傳部門聯系,在微博微信開設專門欄目,推薦各地旅游文化、特色產品。

3 今后黨報在媒體融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

問題

3.1 新媒體時代黨報應有輿論危機意識

《寧夏日報》作為黨的“喉舌”,地位特殊。在傳統媒體時代,寧報一家獨大,有絕對的權威,是輿論領袖。在的新媒體沖擊中,傳統黨報報道方式相對落后,新聞采寫形式單一,不符合百姓口味,面臨輿論危機,影響公信力。

寧報新媒體更應轉變文風,關注百姓身邊事,告訴百姓身邊事,解決百姓生活中的難題,用生動、活潑、接地氣的網絡語言傳遞、傳達黨的聲音,大政方針和政策。

3.2 黨報絕不能喪失話語權

如今,自媒體、南方報系、上海報系等新媒體新聞總是比我們這些西部偏遠省區的新聞早到,甚至寧夏本地新聞第一個發布者往往不是本地媒體,而是信息渠道暢通的央視媒體,本地媒體被動挨打,無法掌握話語權,媒體公信力遭到質疑。

本人認為,黨報的優勢在于有一批專業的記者和編輯隊伍,提高記者新媒體意識,提高記者采寫速度,強化編輯融合功能,不僅能展現時效性和可讀性強的消息,更應展現深刻、信息量大、有建設性的深度報道,是寧報提高和掌握話語權的制勝

法寶。

3.3 全媒體時代,媒體如何承擔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媒體非常重要的屬性。除了做好公益宣傳以外,本人認為,正確引導輿論,讓謠言止于智者,是黨報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從魏則西事件到雷洋事件,當澎湃、新京報、南方都市報只顧快速揭露真想,不顧背后的事實以及文章發出后的社會影響來看,一個重大的突發事件的發生,媒體不能只是揭露和曝光不良甚至無恥的作案手段,讓這個社會更加功利和沒有道德底線,而是要客觀公正地報道,才能正確引導輿論,為受眾提供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評判標準,肩負起社會責任。

3.4 各個行政主管部門應和媒體通力配合,共同做好寧夏的宣傳

新媒體環境下,尊重記者的每一次采訪,及時有效提供相關資料及快速積極配合記者采訪,這是最基本的新聞宣傳工作。

打通新媒體渠道,讓各級政府的網站、單位微博、微信動起來,第一時間發布突發和重大事件,并聯系記者隨后在報紙和報紙新媒體及時發布,這樣連貫、有效、快速的宣傳鏈條才是新媒體時代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袁慧晶.省級黨報的報網互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2]鄧東芳.我國報業的數字化發展方向初探——“報網互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0.

[3]鄧芳芳.三網融合背景下的報網互動探討[J].新聞天地月刊,2011(1).

[4]吳桂生.唱好融合大戲放大引導能力——報網互動提升地市黨報傳播力淺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48.

[5]王亞敏.以提升影響力帶創收力——地市黨報增強傳播力淺析[J].中國記者,2011(7):109-110.

猜你喜歡
媒介融合傳統媒體
關于傳統媒體能否打造“名公號”的思考
傳統媒體為什么要包裝自己的“網紅”
2011—2016我國媒介融合研究綜述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業務流程再造
傳統媒體版權保護面臨八大難關
傳統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突圍
五問傳統媒體:你以為熬過寒冬就是春天嗎?
傳統媒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