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衢州市衢江區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2016-11-19 11:17戚文祥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4期
關鍵詞:現狀對策

戚文祥

摘要 介紹衢州市衢江區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衢江區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因地制宜選擇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加快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創新和應用、健全政府主導的發展機制的措施與對策,以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生態循環農業;現狀;對策;浙江衢州;衢江區

中圖分類號 S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256-02

生態循環農業是以節約能源資源、實現環境保護為目的,運用可持續發展思想、循環經濟理論及生態工程方法,以廢物資源利用、全程清潔生產、產品安全供給為方向,以機制、制度、科技創新為手段,結合傳統農業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種現代農業發展方式[1]。當前浙江省以高效生態農業為主攻方向,圍繞農業部提出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2]。因此,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衢江區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美麗衢江的重要內容。

1 衢江區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現狀

1.1 “兩區”建設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

近幾年來,浙江省全面啟動“兩區”建設工作,衢江區根據“設施裝備優良、技術模式先進、產品優質安全、經營機制創新、管理服務到位、示范效應明顯”的定位,圍繞“規劃修編、土地流轉、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招商引資、政策扶持”等工作重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統籌謀劃,聯動推進,農業“兩區”建設得到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已有27個現代農業園區列入創建點,規劃建設總面積10 929.46 hm2,如蓮花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建成糧食功能區5 366.67 hm2,如全旺鎮全旺畈省級糧食功能區。

1.2 農業資源集約利用,生態循環技術不斷推廣

種植業上推廣噴滴灌、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等生產技術,并結合實際開展農作物秸稈過腹還田、壓塊利用、發酵腐熟加工成有機肥等新技術試點工作,如衢州市葆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衢州市綠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畜禽糞便和秸稈發酵腐熟后,加工成商品有機肥,年利用秸稈1.6萬t;養殖業上開展規模畜禽養殖場(區)沼液濃縮分離、沼氣厭氧發酵、雨污分流和干濕分離等技術改造提升,如衢州市寧蓮畜牧業有限公司通過沼液膜濃縮設備,將養殖場廢水和沼液凈化分離后,濃縮液加工成液態肥,凈化后的水質達到生產用水標準,供養殖場內循環使用,年節約用水5.65萬t。

1.3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政策機制逐步完善

近年來,衢江區為加快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文件規定,逐步形成比較全面和切實可行的工作機制。如《衢江區放心農產品發展三年規劃(2014-2016)》[3]《關于在全區推行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4]《衢江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施方案》[5]《衢江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實施方案》[6]《衢江區農業投入品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實施方案》[7],通過政府服務外包,市場化運作,為生態循環建設建設提供政策保障。

2 衢江區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理念缺乏

對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輿論宣傳力度小、渠道少、形式單一,群眾基礎較弱;農業生產經營者迫于經濟利益,忽視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實行高投入、高消耗、低質量的農業經營模式,從而造成了農業資源的大量消耗,也污染了農業生態環境。

2.2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資金短缺

衢江區在全省屬于欠發達地區,政府、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基礎設施建設及項目扶持方面資金短缺。大多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投資收益期較長,初期效益不明顯,市場推廣能力不足,基本依靠國家和政府的投入扶持。同時,由于缺乏資金支持,也未建立長期有效的發展模式,綜合效益得不到充分展現。

2.3 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滯后

近幾年,雖然衢江區生態循環農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生態循環農業關鍵技術引進、推廣、指導和示范不夠,特別在產業耦合、高新技術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缺乏技術支撐[8]。

3 衢江區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對策

3.1 因地制宜選擇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截至2014年,衢江區人口約40萬,年存欄生豬46.5萬頭,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024萬hm2,地理上呈彎月形,山多地少,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點,屬丘陵山地區域。張 棋等認為,針對該區域擁有的農業產業基礎,應注重發展具有山區特色的深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為主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和綠色農產品、休閑觀光旅游產業為一體的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9]。結合衢江區農業產業發展情況,推廣林下經濟、立體種植、種養結合等新型農作發展模式,如茭鴨共育、稻鱉共生、林地養禽等模式;推廣沼氣工程、沼液膜濃縮工程和生物酵素發酵工程等廢物循環利用模式,如農作物秸稈加工成有機肥、青飼料、食用菌基質、燃料棒,實現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能源化;推廣設施高效農業、物聯網智慧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等集約節約型發展模式,如噴滴灌自動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病蟲害監測預警和防控系統等,實現節水減肥減藥高產穩產。

3.2 加快生態循環農業技術創新和應用

根據生態循環農業的技術特征及發展要求,對農業清潔化生產及循環農業技術標準等開展整合和集成研究,建立相對完善的推動循環農業發展的技術創新體系與技術示范推廣體系[9]。重點加快雨水集蓄利用、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等節水技術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緩釋肥、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和節肥技術應用,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病蟲害監測防控等減藥技術應用。

3.3 健全政府主導的發展機制

政府在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中應發揮引導調控作用,鼓勵社會資金、工商資本等投資生態循環農業,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重點在商品有機肥生產、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無害化處置、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秸稈資源化利用、設施農業設備、農業標準化基地等項目建設給予財政扶持,形成政府積極推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發展機制[9-11]。

4 參考文獻

[1] 鄭水明.浙江省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實踐和思考[J].浙江現代農業,2010(4):16-17.

[2] 黃旭明.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著力打造綠色農業強省[J].農村工作通訊,2015(16):21.

[3]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衢江區放心農產品發展三年規劃(2014—2016)[EB/OL].(2015-2-28)[2015-11-26].http://xxgk.qjq.gov.cn/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2/t20150228_513900.htm.

[4]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在全區推行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EB/OL].(2015-4-29)[2015-11-26].http://xxgk.qjq.gov.cn/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0.htm.

[5]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衢江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4-29)[2015-11-26].http://xxgk.qjq.gov.cn/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04/t20150429_526931.htm.

[6]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衢江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xxgk.qjq.gov.cn/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 796.htm.

[7] 衢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衢江區農業投入品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08)[2015-11-26].http://xxgk.qjq.gov.cn/qzfzcbmzsjg/qjqqfb/zcwj/xzgfxwj/201510/t20151008_558 797.htm.

[8] 張棋,鄭水明,葉學珠,等.浙江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實踐模式和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8):4900-4904.

[9] 席建峰,高飛,房蘇清,等.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2(9):47-48.

[10] 錢淑瓊,張方方,吳亞琪,等.浙江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33):16314-16317.

[11] 鄭水明.生態循環農業的浙江實踐[J].農村工業通訊,2011(11):22-24.

猜你喜歡
現狀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高中文言文實詞教學研究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