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戴維特對經驗直覺的建構

2016-11-19 16:47孫健
經濟師 2016年4期

摘 要:語言直覺背后產生的認知機制是多數語言哲學家關注的重點,戴維特(Devitt,M)從經驗的角度出發認為,語言直覺是個體對現象的反應。它依賴于語言經驗判斷的類推理能力,并且立足于語言理論證據的判斷基礎之上。

關鍵詞:語言直覺 語言經驗判斷 語言理論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4-052-02

一、基于類推理能力的語言經驗判斷

語言直覺是大部分語言學家構建語法理論的基礎。戴維特批判考察了以喬姆斯基為代表的語言學派的“笛卡爾預設論”為基礎的語言直覺理論,重新定義了直覺的內涵。并且,在戴維特看來,語言直覺也屬于直覺的一部分?!罢Z言直覺是指語言學家關于句法和語義的判斷,這種判斷具有直接、非反思的特征?!?語言學家憑借先天的語言直覺證據對語言事實作出判斷,這種語言證據所產生的機制的不合理性導致了戴維特對證據可靠性產生質疑。

首先,戴維特反對將語言直覺簡單地看作是言語者的心智內對句法規則的表征。戴維特指出“表征”在認知科學中應用過于廣泛且概念不明確,不適用于所有狀態。他堅持規則不是被主體表征,而是言語者感官中的一種具體化體現,是一個加工的過程。即語言規則是語言能力的具體化,并控制著語言的處理,那么語言規則必然能夠產生反應的數據。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數據是言語者個人能力的產物,不是由他們的能力組合而產生。因此,戴維特認為,語言直覺的產生是一個類推理演繹過程?!霸诰唧w認知的過程上類似于直覺推理中將無意識知識轉化為有意識知識的過程,即語言事實通過直覺判斷來產生有意識的推理?!?/p>

其次,戴維特批判了喬姆斯基將語言直覺看作是語言官能的生物學產物。喬姆斯基指出,語言學家的語言直覺是語言官能生物學的產物?!罢Z言直覺源自語言官能,而語言官能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毖哉Z者掌握并內在化語言規則,并不意味著他就能知道這些語法規則。這就使人產生疑惑:在不清楚語法規則的情況下,語言使用者怎樣做出判斷?進而也會對語言直覺本身產生懷疑。語言官能應當和視覺模塊的功能相似,然而,認知主體的視覺模塊只能夠提供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的信息。相同地,語言官能也只能夠提供關于語言規則的簡單信息,不能夠處理語言規則。戴維特提出中央處理器來替代語言官能?!爸醒胩幚砥麝U明認知主體處理語言事實的大腦狀態,消解了無法證實的語言官能困境?!边M一步,戴維特指出,語言是認知主體的翻譯技能。語言直覺是認知主體語言能力的體現。

第三,戴維特認為,認知主體直覺的可靠性取決于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語言直覺的可靠性也應當取決于語言學家對語言學知識的認識程度?!霸谀撤N程度上,一個人的語言直覺基于他的專業知識?!庇袝r,專家理論可能和大眾理論(folk)一樣,在直覺中滿載著大眾判斷。因此,我們應該相信建立在觀察滲透基礎上的直覺負載理論。例如:古生物學家在尋找化石時,當看到透過灰色巖石顯露出來一些白色石骨時,馬上可以指出它們就是所謂“豬的下顎骨”。我們普通人同樣會去選擇相信專家的直覺判斷而不去相信那些所謂大眾的直覺判斷。說白了專家在這一領域是活的指示器。同理,我們選擇去相信那些物理學家早已對大眾物理世界許多方面的證明,而不去相信大眾的許多判斷??傊?,在一個實驗性的框架內運用推理來研究直覺的思想和行為要比那些只把直覺單純地放在一個現象內研究要好。

二、立足于語言理論證據的判斷基礎之上

在語言理論中作為證據的不是哲學家的哲學判斷,而是語言的使用。研究了新興的實驗語義學的作用和方法,戴維特認為我們要以經驗語言的使用,而不是以普通大眾的直覺來反對專家直覺。對于戴維特來說,最簡單的語言直覺使用涉及到句法和語義詞匯,理解實驗語義直覺的最佳方式是假定他們是根據歸屬性術語而非程序性術語來解釋“成分”。從詞源學的角度看,“歸屬性”一詞的英語單詞是“belongingness”,意為“某一件東西或者事情的發源地,從哪個地方建立發生形成的?!薄俺绦蛐浴币辉~的英語單詞是“procedural terminology”,意為是“關于完成某項任務的過程”。大眾說的諸如“Ruth believes that Clinton is sexy”和“Adam said that Bush does ascriptions does not speak a natural language”這類句子。其中的“that”都具有歸屬性的指稱含義,因為這些大眾的歸屬性一般情況下成功地服務于他們特定的目的。這些目的用于解釋行為并在現實中指導我們,我們有理由認為他們是真實的。雖然把每一部分拿來進行歸屬看起來是有意義的,但是卻沒有語義術語需要展開。在上面that句子中沒有包含這樣的術語,并且它是很普通的一個句子。一個含義通過使用產生了被歸屬性,在that子句中,它的句子很有意義,或者接近于一些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不僅大眾善于識別句子的含義,而且語義理論對其也很少有限制性的規定。并且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去思考會使理論產生更好的意義。當提到去展開哲學中的語言詞匯和語言學來形成直觀的語義和關于說話方式的語法判斷時,這就形成了被識別的意義。當然,如果在無語言的世界里,我們通過大量聲音表達,就不會混淆上述元語言表達。如果不是元語言表達,通過行為反應也不能被迷惑,例如,話語受到不符合語法的困擾,或者是使用代詞來指稱確定的名詞。這就更加令人確定:語言直覺是語言使用時的判斷,而不是使用本身。即語言使用指可接受性,并不用考慮自身是否符合語法性。

語言理論的證據不是建立在語言直覺的基礎之上,而是建立在語言使用的基礎之上。我們現在來研究語言學家所說的言語者依靠能力所產生語言直覺的判斷是什么?首先承認言語者依靠能力產生的語言直覺為語言學理論提供證據。如喬姆斯基所主張:語言學家的特點是關注某些種類的證據,主要關注本族言語者的判斷。強調語言直覺也就意味著語言直覺是語言學家構建語言理論使用的唯一證據。因此haegeman 在非常流行的工具書中寫道:“所有語言學家使用的都是本族言語者的直覺?!闭鐔棠匪够J為語言研究應著眼于語言能力,而不是語言使用。因為喬姆斯基認為普遍語法是大腦天生的,即語言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但是,這不是一個被大家認可的觀點,至少在語言的使用中也能夠發現證據。(下轉第54頁)(上接第52頁)戴維特就強調語言使用也可為語言理論提供證據。戴維特基于表征理論來對喬姆斯基的觀點進行反駁,他提出假如言語者是通過對語言規則進行表征來形成語言能力,那么這種來自于語言規則的表征所形成的直覺是可靠的嗎?按照戴維特的觀點,直覺的產生是一個推理演繹過程:在具體的事件中,按照類推理的計算所進行的無意識知識轉換為有意識知識的推斷過程就是我們之前談論的“Voc”。按照“Voc”的解釋,語言能力獨自提供語言事實中的直覺判斷信息。但是戴維特指出這些判斷不依靠經驗進行,因為每個言語者都會通過私人途徑去面對語言,通過直覺捕捉語言事實,依靠自身語言特權對規則進行表征,這是心靈固有模塊,即這種依靠語言能力為語言理論提供的證據是先驗的,不是經驗的。這樣就否定了前面的假設。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在語言的使用中依靠經驗來為語言理論提供證據。

語言直覺的任務是以語言使用為目標,而不是以驗證為目的。有能力的言語者已經準備好訪問大量的語言數據,就如同有能力的打字員也去訪問大量的輸入數據一樣,有能力的言語者和研究員們每天都在產生語言數據。因此,言語者可能會被表征環繞,事實上這種表征就是指符合語法性,它是可以引起歧義的句子,必須指稱某個名詞短語等等。所以,作為言語者的專家處于一個可以很好地對這些語言表證問題進行反應的位置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言語者必須去反應。一個完全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事實上可能反應的很少,因此關于自己語言的直觀判斷也有限,自己可能對自己的語言是無知的。相反,凡是接受過一點教育且具有正常能力的言語者都會對語言現實進行反應,就像反應各自生活的世界中許多其他顯著地方面一樣,這些反應通常會在大眾語言學術語和概念方面提供許多知識。作為一個結果,言語者可能用一個相當直接的判斷和不經思考的方式去表征這些語法,引起歧義的句子意義和指稱某個名詞短語等等,這種直觀的意見是言語者對語言現象的經驗反應。言語者沒有特別的權威性:盡管言語者具有可以讓自己訪問數據的能力,但是言語者并沒有一種類似于“笛卡爾式”哲學一樣得到數據真相的能力。最終,語言直覺還是為語言的使用服務。

參考文獻:

[1] Devitt,M. Ignorance of Languag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2] 周玉華.語言直覺的判斷功能[J].現代外語,2013(8)

[3] Devitt,M.What“Intuitions”are Linguistic Evidence?[J].Erkenn,2010

[4] K. Brad Wray. Success and truth in the realism/anti-realism debate[J]. Synthese ,2013

[5] Devitt,M. Whither Experimental Semantics? [J].THEORIA,2011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作者簡介:孫健,山西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認知哲學。)

(責編:賈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