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對組織文化建設的影響

2016-11-19 16:47白耀正
經濟師 2016年4期
關鍵詞:事業單位文化

白耀正

摘 要:組織文化建設是事業單位提升治理能力,增加公益服務總量和提高質量,滿足群眾需要的重要手段。而組織文化的建設、傳承和發展離不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文章從組織文化和法人治理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對組織文化建設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 法人治理 文化

中圖分類號:F0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4-064-02

在2015年12月以來輿論熱議的“寶萬之爭”中,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石表示,他最看重的是萬科的企業文化,文化和經營風格是萬科品牌和信用的基礎,是萬科最值錢的東西。關于股權之爭的內容我們不去關注,但是這一表態再次表明了一個組織的文化是組織發展十分重要的財富,對組織發展和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事業單位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非盈利組織同樣適用。

一、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最初稱為企業文化,是20世紀70、80年代興起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從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看待組織產生的學科,屬于管理學的范疇,是組織行為學的一部分。組織文化研究興起的背景是,日本經濟在70、80年代以來迅速崛起,美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迫使美國的管理學者和企業家們對日本企業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日本企業將本國文化與現代技術、管理理念結合起來,產生了良好的效果,進而把組織文化作為了組織行為學研究的主流問題。

國內外對組織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定義,筆者比較認同兩種。一種是美國管理學家沙因的定義,組織文化是由一些基本假設所構成的模式。這些假設是由某個團體在探索解決對外部環境的適應和內部統合問題這一過程中所發現、創造和形成的,如果這個模式運行良好,可以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新成員在認識、思考和感受問題時必須掌握的正確方向。一種是我國學者比較認同的,組織文化是在較長時期的活動過程中,由組織成員逐步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觀體系、思維方式以及具有特色行為方式的統稱,具有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

二者雖然表述不一致,但認真分析能夠發現,其核心是一致的,都認為組織文化是組織成員應當掌握的、經過實踐檢驗的、對組織有利的理念和方法。組織文化具有導向、激勵、凝聚、規范、協調五大功能。

二、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定: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是在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首次提出的,意見提出: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管委會等多種形式的治理結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提高運行效率,確保公益目標實現。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的意見》指出,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的主要內容是建立健全決策監督機構、明確管理層權責和制定事業單位章程三個方面。

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是指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以依法獨立運作、自我管理和承擔職責,實現事業單位宗旨和職責為目標,各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治理的組織架構與運行機制等相關制度安排。其核心是明確決策、執行、監督三個方面的權力運行機制,把歸屬事業單位的權力還給事業法人,改變過去由行政主管部門直接、微觀、事無巨細的決策管理模式,建立理事會依據事業單位章程負責決策和監督、提名管理層,管理層依照理事會決議獨立自主履行職責的新治理模式,進一步激發事業單位的活力,提升運行效率。

三、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對組織文化建設的影響

組織文化的建設、傳承和發展受組織管理體制變遷、領導人更迭、組織目標變化、技術進步、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對事業單位的管理體系、領導人、目標等因素的變革,必將對事業單位組織文化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

1.有利于提升事業單位組織文化建設的實效性。當前很多事業單位都開展了組織文化建設,提出了自己的價值觀等文化理念,有的單位還提煉了文化品牌,設計了品牌標識,看似成果很多。但由于單位管理沿用行政機構的管理模式,價值觀念并沒有體現制度建設和日常管理中,導致實際效果有限,浮在表面,停留在傳統的宣傳工作視角上,沒有真正成為職工認同并且共同自覺遵守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后,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自主權大大加強,保證了事業單位管理制度能夠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體現本單位意志和行業特色,使文化理念能夠真正體現在規章制度制定、執行,維護職工權益,提供公益服務的各個方面,克服組織文化建設與實際工作兩張皮現象,提升職工踐行組織文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把組織文化積累成為事業單位的寶貴財富。

2.有利于保持事業單位組織文化傳承的穩定性。組織文化理論認為一個組織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領導人的文化,領導人對組織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事業單位中,由于沿用傳統的行政機構管理模式,使得工作人員以服從為主要行為方式,很難提出建議或者影響領導的行為,領導人對組織文化具有極強的改造能力和權力,因此組織文化受到領導人更迭的影響比一般組織更大。這一特點直接導致了事業單位組織文化傳承性較差,上一任領導提出的文化理念,下一任領導一般不會接受,而是另起爐灶,特別是主要領導變更頻繁時,組織文化理念變化很快,職工無所適從,前期建設的成果失效。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后,理事會成為了事業單位的最高決策機構,理事會成員由主管部門、單位領導和社會用戶構成,改變了過去主管機關或單位領導一言堂的局面,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從而為組織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3.有利于促進事業單位組織文化發展的前瞻性。組織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到技術變革、外部環境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過去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和理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再有效,特別是對于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而言,其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等要適應人民群眾的不斷提高的需求,需要對組織文化進行科學合理的變革。傳統的治理模式下,事業單位官僚化,對人民群眾的需求反應遲緩,沒有權力也沒有動力調整單位的宗旨、理念以更好地適應用戶的需求,組織文化先進性不足。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后,由于理事會引入了社會公眾代表,使得事業單位對公眾需求的反應大大加快,同時也由于事業單位的自主權得到了加強,因此其變革組織文化和組織結構等以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主動性得到了加強,也有利于事業單位的領導層加快引進先進文化,開展文化變革,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公益服務的需要。

四、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下加強組織文化建設的建議

1.事業單位章程要全面體現組織文化。事業單位章程是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載體和理事會、管理層的運行規則,也是有關部門對事業單位進行監管的制度依據。從某種意義上說,事業單位章程在單位內部具有憲法地位,是所有管理制度的基礎和依據。因此在事業單位章程的制定中,要充分體現組織文化理念,把組織文化理念用章程的形式固定下來,保證組織文化與單位內部管理的一致性,進而促進職工踐行組織文化的自覺性。

2.用好事業單位自主權,確保內部制度體現組織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賦予了事業法人較大的自主權,主管部門的管理由傳統的微觀管理、直接管理變為宏觀管理、間接管理。事業單位要充分利用這一自主權,把組織文化的理念體現到各項規章制度、政策、文件中,改變過去內部管理制度沿用行政機構模式的局面,減少組織文化與內部管理的兩張皮現象。

參考文獻:

[1] 埃德加·沙因.組織文化與領導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 曾昊,陳春花,樂國林.組織文化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7)

[3] 葉倫,薛圣白.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對策.人民論壇,2014(7)

[4] 劉清.從組織變革角度談當前我國事業單位文化建設.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2)

[5] 吳路易.事業單位文化建設促進管理效能的思考.2015

(作者單位: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 天津 300455)(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事業單位文化
文化與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加強和改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
誰遠誰近?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探討
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優化
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探討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