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問題分析

2016-11-22 09:26通嘎拉嘎
2016年31期
關鍵詞: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對策

通嘎拉嘎

摘 要:不管什么國家或地區,土地資源都是其所從事的經濟社會發展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所在,有效提升在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這一方面的研究力度,同樣對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這一層面的內涵作為切入點,對目前中國大陸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的一些存在問題加以盡可能深入的分析,并以之為基礎,提出在“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這一層面的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對策;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

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物質基礎——土地資源,其實整個社會最基本的維持生產生活等方面活動的重要物質資料。對土地資源加以合理開發利用,對促進整個中國大陸的經濟社會等方面“可持續發展”有著頗為重要的作用。中國大陸向來土地資源較為匱乏,尤其是人均土地占有量這一方面更是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有著很突出的人地矛盾。截至如今,中國大陸的土地資源利用活動中不合理、不科學之處依舊數量眾多,對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產生了很嚴重的消極影響,也嚴重威脅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內容

所謂“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指的是一方面使得當代人合理利用手中的土地資源并在其間獲得各方面的有效滿足,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對子孫后代在利用土地資源這一方面造成消極影響的土地利用“科學辦法”。其具體內容有四方面:

(一)土地生產能力的持續性

在科技、經濟等層面突飛猛進的過程中,社會一方面對現有利用水平加以盡可能的維持,另一方面又不斷加大土地資源這一層面的相應物質投入力度,既對提高土地利用質量這一方面做出了相應的保證,又會盡最大可能促進土地資源單位面積物質數量的產量上升。

(二)經濟效益的持續性

在此方面,主要是土地的利用者借助于一系列辦法來盡可能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并由此在整個利用過程中得到相應的報酬和經濟效益,從而將土地原本具備的資源價值逐步轉化為經濟價值。

(三)生態環境的持續性

社會在對土地資源加以開發利用或者再利用這一活動過程中,不可以將嚴重破壞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的行為作為其代價,也不可以各種形式構成潛在的破壞土地資源這一方面的因素,要有效地將生態保護和土地資源的開發利這兩個活動形成“相得益彰”的關系。

(四)利用形式上的持續性

為對持續均衡發展國民經濟社會的需要做出應有的促進和保障,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類別這一層面上要有效地實現多樣化,以此來滿足各方面、各類型的發展需要。

二、土地可持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土地生產能力大大降低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大陸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這一層面上都采取“掠奪性開發利用”這一較為原始且粗放的處理辦法,以至于土地生產質量大為降低且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以至于土壤肥力因為為數眾多的有機元素流失而大為降低,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大陸政府缺乏在土地資源這一方面的有效保護措施,造成了土地撂荒、鹽堿化、沙化、退化之類眾多問題愈發明顯,耕地數量和質量長期處于下降中,水土流失嚴重,土地的生產能力受到了嚴重的消極影響。除此之外,在中國大陸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的過程中,城市污染也越來越“擴張”,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土地資源這一方面的利用效率之所在。

(二)土地資源浪費嚴重

近段時間以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獲得快速發展的過程,一系列工作都得到了頗為明顯的發展和進步,尤其是城鎮化建設這一方面進程更是顯得越來越快,因為其土地使用長遠規劃缺乏科學合理性,以及沒有真正到位的土地開發利用這一方面的政策保護措施,以至于出現無限擴大經濟開發區(城市中)的規模,在一輪又一輪的“造城運動”中,為數眾多的寶貴耕地資源被不應有地吞噬,很多沒有經過相應論證便匆匆“盲目上馬”的項目也導致了閑置和浪費土地資源的活動屢屢出現,此一系列情況,都造成了中國大陸能夠加以利用的土地資源數量越來越少。

三、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主要對策

(一)加大建設用地控制力度

對政府在耕地保護制度層面做出的相應規定、政策之類加以積極貫徹落實,并對全國18億畝耕地這一“紅線”予以嚴守。有效地對耕地保護立法活動加以推動,抓緊修編“土地利用規劃”之類,按照實際上的耕地質量、類別之類情況,劃分處有關的“耕地保護區”。要提升在建設社會用地這一層面的控制規范力度,對亂占亂圈耕地為代表的違法行為加以嚴厲查處打擊,對全民耕地保護意識加以強化,使其以最快速度轉變為“保護耕地這一層面的自覺活動”。

(二)加大對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

在此方面應有效地結合各地農業實際,盡最大可能性興建的調水灌溉工程,有效提升先前農田水利設施的諸方面功能,尤其是發展節水灌溉技術。將目標定位為提升農業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積極改造中低產田,以一系列先進技術對土壤肥力加以提升。

(三)優化土地資源利用結構

提升調整城市建設用地力度,并將之和城市用地結構、總體規劃之類相互結合,詳細核定、系統摸排城市規模和用地面積,以整理、置換之類辦法優化城市土地布局。保證農業生產方面的“區域專業化”,結合不同地區的農田規模、生產實際狀況之類,借助于資金扶持、信息服務、科技支撐、政策傾斜之類辦法,打造一批全國范圍內具備知名度的畜產品、商品棉、商品糧基地,保證農業生產規?;?、專業化、集約化。

(四)積極進行土地整治

眾所周知,土地整治這一工作類屬持續時間長、整治項目多、涉及范圍廣的系統性、綜合性工作,對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截至如今,中國大陸在此方面的主要活動包括:開發利用“四荒”(荒沙、荒灘、荒坡、荒山),借助于積極開發整治,將其轉換成為可以提供經濟社會效益的耕地、草地、林地或者建設用地。另外還有對土地污染的防治,通過對工業三廢中污染源頭治理、對農藥、化肥、農產品廢棄物等造成的土地污染,采取相應措施消除污染,改善土壤成分,改善生態環境。(作者單位: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五岔溝鎮國土資源管理所)

參考文獻:

[1] 高丹丹.土地資源的有效管理與合理利用[J].吉林農業,2014(04).

[2] 燕鶴天.論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4(04).

[3] 鄭蕊.淺談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1).

[4] 車艷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相關探討[J].吉林農業,2013(02).

[5] 徐曉燕,羅明.淺談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及管理[J].農業與技術,2013(02).

猜你喜歡
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中的經濟問題
大慶市城市化進程中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