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風雨育奇葩——論淮劇的發展歷史

2016-11-23 18:07徐建東
戲劇之家 2016年21期
關鍵詞:徽班小戲淮劇

徐建東

(鹽城市淮劇團 江蘇 鹽城 224000)

百年風雨育奇葩——論淮劇的發展歷史

徐建東

(鹽城市淮劇團江蘇 鹽城 224000)

淮劇是江蘇省的地方劇種。清乾隆、嘉慶年間起源于江蘇北部的鹽阜、清淮寶一帶,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磩v經百年的風雨,經過“香火戲”、“門嘆詞”、“三可子”和“徽夾可”、“京夾淮”階段的交融,從民間說唱藝術衍化為文武兼備的程式表演,終于形成了一個具有江淮文化風韻的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淮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淮??;發展;傳承

淮劇是江蘇省的地方劇種之一。清乾隆、嘉慶年間起源于江蘇北部的鹽城、阜寧地區與清江、淮安、寶應一帶,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淮劇在歷史演變過程中曾經有“三可子”(鹽淮小戲)、“江北小戲”、“江淮戲”等不同的名稱。建國以后,正式定名為“淮劇”。

清末同治年間,以“僮子戲”發展而成的“三可子”戲(即“鹽淮小戲”)漸趨活躍,受到蘇北觀眾的歡迎。它廣泛吸收了“香火戲”與“門嘆詞”的民間藝術,形成了略具規模的“江北小戲”。接著,通過“徽夾可”與“京夾淮”的階段,在各個方面,吸收了徽戲與京劇的表演方法、音樂伴奏及劇目、行當等藝術特點,從而發展為既有高亢激越、剛勁有力、豪放樸實的風格,又具有舒緩柔和、鄉土氣息濃郁之特點的“江淮戲”。

在淮劇的原始時期,其基本曲調是由里下河一帶農村中的民謠、小調及田間耕種、運輸途中的勞動號子發展起來的。地處黃海之濱的鹽城、阜寧一帶屬下河地區,是早起“東路”的“江北小戲”發源地。地處運河沿線的清江、淮安、寶應一帶屬上河地區,是早起“西路”的“江北小戲”發源地。東西路的風格各異,特色鮮明,形成淮劇“東西路”的兩大源流。

一、“三可子”戲的形成

成形于清同治元年的“三可子”是淮劇最早的演出狀態?!叭勺印庇址Q“鹽淮小戲”,因發源于蘇北鹽、淮地區的上河、里河、下河一帶,故稱“三河子”。

關于“三可子”的得名,一說當時的藝人為了生活,有時做“僮子”,有時唱徽戲,有時又唱“門嘆詞”,三者皆可,方能謀生,故稱“三可子”。一說淮劇初時,演出形式簡單,只能搬演一些小生、小旦的“對子戲”,或是小生、小旦、小丑合演的“三小戲”,只要有三個演員就可以演出了,故而叫“三可子”。一說“僮子”唱的“香火調”又叫“嗬大嗨”。這個聲腔既可以用于“僮子”念懺,也可以用于唱戲和“門嘆詞”,因而有“三可子”之說。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說明當時的“三可子”戲確實形式比較簡陋,表演很不講究。

“三可子”時期的“對子戲”大多是一生一旦,唱約二三十分鐘,一般約有二三百句唱詞,情節多為描寫男女愛情故事,如《藍橋會》《隔墻相會》《山伯訪友》等?!叭勺印睍r期的“對子戲”恰似未加粉飾的農家少女,健康活潑、清新自然,既帶有田野間的泥土味,又富有純情天然的青春氣息?!耙簧鷲酆檬翘烊弧?,這種自然淳樸的本色美無疑是淮劇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特色,也是淮劇藝術寶庫中的珍貴財富。

時代在前進,因陋就簡的“三可子”戲也在逐漸發展充實。為了解決演職人員不足的問題,“六人三對面”和“搭架子”等形式便出現了,“三可子”戲開始邁入向“江北小戲”演化的歷史階段。

淮劇經過了“江北小戲”初創時期的“六人三對面”的窘困階段,逐漸開始興旺發達,專職藝人愈來愈多,條件也愈來愈好。一個戲班的人員往往已超過了六個人的編制,演戲不必再受“六人三對面”的局限,也不常用“搭架子”這種辦法了。于是,便開始有了“七緊八慢九消?!敝f。其意是說,一個戲班有了六七個人,演出人員還是比較緊張的;如果有了八九個人,角色安排就很充裕,演起戲來也可以按部就班、“消消停?!绷?。

由此,淮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這就是“三可子”戲的解體、“江北小戲”的形成階段。從此,淮劇才真正擺脫說唱文學的窠臼,沿著戲曲藝術發展的軌跡迅猛前進。

二、“徽夾可”與“江北小戲”

清末明初,“老徽班”藝人逐漸盛行“西皮”、“二黃”的唱腔,并開始向京劇演變。這種由“里下河徽班”所演變的“里下河京班”在當地被稱為“老鄉班”,后來則稱為“蘇北京戲”

“老鄉班”來源于“老徽班”,演員也都是徽班藝人?!袄相l班”行當齊全,曲調豐富,表演講究,劇目繁多。當地的蘇北觀眾習慣地稱他們演的戲為“大戲”。但這時,“老徽班”與“老鄉班”的藝人們發現來自于當地的民間小戲“三可子”更受群眾的青睞,因此往往在演出時夾帶一些“三可子”戲。而“三可子”戲的藝人雖有土生土長、言語親切的優勢,但因形式簡陋,表演原始,必須倚仗“老徽班”與“老鄉班”的種種有利條件,方得生存發展。于是,就出現了淮劇草創時期的轉折階段——“老徽(鄉)班”與“三可子”戲合流,進入了淮劇特有的“徽加可”戲班的關鍵時期。

在“徽加可”時期,“三可子”藝人全面引進了徽戲藝術,廣泛吸收營養,獲益匪淺。

在表演方面,逐漸擺脫了說唱藝術的影響,改變了過去“捂肚子唱”的死板形式。學習徽班藝人唱、念、做、打的各種技藝,開始講究“一引二白,三笑四哭,規模格局”。

在音樂方面,基本上接受了徽戲“武場”的“鑼鼓經”,夾雜著“三翻鑼”、“清江譜”、“十字鑼”等原有鑼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另外,根據徽戲“撥子”等曲調,衍變發展為生行唱的“靠把調”與凈行唱的“南昌調”,大大地增強了“江北小戲”的音樂表現力與藝術感染力。

在劇目方面,更是大量地引入了徽戲的折子戲和本戲。自從“老徽(鄉)班”演出的《吳漢三殺》《獻地圖》《取滎陽》《贈袍賜馬》《血手印》《八件衣》《北天門》《雪擁藍關》《忠孝全》《八百八年》等后來都成了早期淮劇舞臺的常演劇目。

由于“江北小戲”日益受到蘇北群眾的熱愛,很多“徽加可”班社中的“徽班”藝人棄“徽戲”而唱“淮戲”。同時,很多活躍于蘇北地區地“里下河京班”居然整班整社改旗易幟,全部改唱“江淮戲”。這些優秀的“里下河京班”藝人技藝精湛,功夫扎實。他們成批地加入江淮戲的陣營,致使江淮戲表演藝術的表現力得到極大提高,贏得了更多的淮劇觀眾,從而使“江北小戲”具備了進入城市的條件,可以獨樹一幟,成為具有大戲風貌的地方戲。

淮劇發展到“江北小戲”時期,同時也形成了“東西路”的藝術特色。戲曲藝術特點的形成與聲腔、音樂有著密切的關聯?!皷|西路”淮劇派系的產生首先也是由于基本曲調的差別?!皷|路”淮劇早期演唱的主要曲調就被稱為“下河調”,旋律柔和,其結構形式及曲調風格接近于鄉土小調?!拔髀贰被磩∷闹饕{稱為“淮調”,又叫“淮蹦子”。粗獷高亢,近似口語,短促蒼勁,訴說性強,具有淮北一帶的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它與后來發展形成的“拉調”、“自由調”一起成為淮劇的三大主調?!皷|西路”不同的藝術風格還表現在諸如表演、言語及其師承淵源、藝術趣味等方面的差異。尤其是對淮劇的繼承與革新,“東西路”有著各自的追求,因而取長補短,這種差距愈來愈小,終于使得上、下河兩大支流合成一家,打出了“江北小戲”的統一旗幟。

“徽加可”階段,“江北小戲”開始引進“凈角”行當——淮劇稱之為“粉臉”?!胺勰槨钡某霈F對淮劇的發展也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由此可見,“凈”行的出現也標志著這個劇種已經發展到行當齊全、藝術完善的比較成熟的階段。

淮劇在“徽加可”階段中建立了齊全的行當,充實了“江北小戲”的藝術力量,培育了第一代專職的“粉臉”演員,具備了與其他地方戲曲抗衡的力量,開始大踏步地向“江淮戲”時期邁進。

J825

A

1007-0125(2016)11-0028-02

猜你喜歡
徽班小戲淮劇
徽班這座寶庫
淮劇小鎮:古韻悠悠淮鄉情
“九門輪轉”小考——兼論徽班演出“輪轉制”的運作機理
傳承淮劇國粹 豐厚人生底蘊
——江蘇省寶應縣涇河鎮中心小學“淮腔今韻”文化項目掠影
以史為綱:民間小戲實證研究的新范式——讀陳美青《質野流芳:山西民間小戲研究》
京劇與徽班那些事兒
京劇青衣時代的奠定——陳德霖與晚清京師徽班旦行的變革
小戲唱腔之“體” 略說
李蘭迪:99年的“小戲骨”
倪家鳳淮劇演唱會在寶應舉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