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孤獨的狂歡

2016-11-23 18:07
戲劇之家 2016年21期
關鍵詞:欲求貪念禪意

高 瑄

(四川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65)

《冬》:孤獨的狂歡

高 瑄

(四川大學四川 成都 610065)

2015年涌現出一大批獨立影片和青年導演,攬下不少獎項,其中包括邢建導演的處女作《冬》?!抖芬詵|方禪意的外殼包孕了個體的孤獨和欲望,以及貪欲壯大而遭到破滅,終又回到孤獨。

孤獨;欲望;破滅

作為個體存在的人類,無論是區別于他人的環境周遭,還是意識形態的千差萬別,都使得孤獨成為每個個體固有的一種情感狀態。因為孤獨,人類會衍生出欲望和貪念,或者是解脫和救贖。而《冬》所呈現的就是孤獨的生命在欲望重被點燃之后所經歷的最終幻滅。

影片《冬》包裹著東方禪意的外殼。首先冬季就是四季輪回的結束和歸一,在普世意義上,凡入冬,萬物冰封,人也變得冷靜而緘默。一方面,這同導演設置的老人相呼應,突出一種更讓人感同身受的孤獨;另一方面,雖然環境蕭瑟凜冽,大雪紛飛,但仍然抵不住人作為個體內心的欲求和貪念,冷熱對比更能強化主角對外物的渴求。影片開始,在廣闊的天地中,孤立著一位老人,老人蓄著長胡須,頭發凌亂地飄散在空中,坐在一個冰窟窿前垂釣。老人的形象容易讓人想到莊子在《天道》中的“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惫吕涎┲写贯?,漫天大雪飄飛,這個開篇會給人一種遺世而獨立的感受,若不往下看,也許觀眾會認為這是一部清靜無為的電影。然而影片的設置正是從無欲到有欲,并非出世而是還俗。除此之外,這層東方禪意的外殼還體現在飛鳥和魚的隱喻,一天一地,一陰一陽。邢健用了這層東方禪意的外殼講述的是一個世俗的故事,是因冷暖情欲掙扎的普通個體。

《冬》的故事內容其實很簡單,它的表意大于敘事。導演邢建在接受訪談時提到影片的英文名和創世紀的七天其實是不謀而合??梢娖衅咛礻P于“創世紀”的隱喻并不是導演的用意,但影片的故事內容的確是七天的故事。啞劇演員王德順飾演的孤苦老人獨自生活在大雪冰封的長白山中。第一天,他在冰窟窿里釣出一條魚。第二天,他將魚放生,又垂釣起來。第三天,他在釣魚結束后救了一只快要凍死的小鳥。第四天,小鳥陪老人釣魚,并在老人家中筑巢,取代了魚。第五天,老人殺魚喂鳥,鳥被小孩捕去,老人接觸了小孩。第六天,老人烤了飛回來的鳥給小孩吃,小孩取代了鳥。第七天,小孩離開老人。這個巧合或許真的是賜給導演的禮物,也或者是因為世事輪回皆如此因果。

起初老人的生活狀態很簡單,釣魚放魚,吃飯睡覺。在這種樸素的生活日常中,可以發現老人流露出情感欲求的點滴。比如每晚入睡前,他都會鋪兩床被褥,一個自己睡,另一床是空的。而棉被上的大花和枕巾上寫著的“愛之戀”也是老人內心欲望的一種外放。環視房屋周圍,陳設簡單,墻面掛著的一張照片應該是老人過世的妻子,也是原本該躺在他身邊的人。屋外是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孤立無援,屋內是破舊逼仄,冷冷清清,大環境烘托出老人的孤獨寂寥,再加上他對已故親人的懷念,老無所依的孤苦被渲染得淋漓盡致。片中有一個鏡頭是屋外狂風呼嘯,老人越來越狂躁,他伸手砸碎了窗戶,風雪的聲音猛然消失,眾聲皆止,萬籟俱寂。如莊子所言“喪己于物,失性于俗?!崩先说目裨晔且驗樗揪陀兄}動不安的內心,只是窗外的風雨聲相當于他內心的一種隱射,老人憤怒砸窗,也是想要自己的孤寂停止。

起初老人的欲望如同裹覆冰雪,還未融化。他看到快要凍死的鳥在雪地上抽搐,只是棄之不理。他看到摔倒在冰上的小孩,裝作視而不見。救與不救是一種選擇,鏡頭中我們沒有看到老人救鳥,但下一個鏡頭,凍僵的鳥已經在老人房間的火爐前舒展羽毛。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人無意識的選擇其實恰好是本我的一次暗示。雖然老人面目冷峻,但他還是將小鳥帶回家,可見他的內心深處仍然深藏著情感寄托。

鳥的出現給老人的生命帶來一次復蘇,他的欲念也有了一次復蘇。為了喂養鳥,老人把魚從魚缸撈出,用小刀活生生把魚切成幾段喂鳥。魚被切為幾段時,魚鰓還在呼吸,水汽在四處彌漫。我們所不能直視的除了殘忍還有人的邪性。老人因為鳥的出現而殺死魚,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遺憾和悔恨。正如邢健所說:“人一直在遺棄。其實貪念、欲望也不是壞事,只是人性的一種本能、一種天性,就像人會餓,會吃飯?!?/p>

和殺魚相呼應的鏡頭是殺鳥。人的確是不知足的。老人最終接納了摔倒在雪地上的小孩。小孩的存在,讓他在床榻上一夜狂歡。老人一直都在拋棄,因為鳥而拋棄魚,因為小孩而拋棄鳥。同樣的,老人的付出是不留余地的,鳥歸來,他把鳥烤了喂小孩。在烤鳥的時候鳥的羽毛還是蓬松的,這和殺魚的鏡頭帶來的沖擊感一樣。殺魚和殺鳥是片中點睛之筆,也是兩次死亡的意象。導演對于這兩個鏡頭的處理都是特寫魚和鳥,及人物的面無表情。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了人類欲望的無限性。從魚到鳥,從鳥到小孩,是一次生物學等級的上升,即鳥要比魚高級,而人又比鳥更高級,這也是老人欲望的一次升級。他的欲望已經被徹底點燃了。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一鍋混沌的湯,包含了人類沸騰的欲望。主張性惡論的荀子認為“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薄敖袢酥?,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避髯诱J為人性是不被克制的,這和弗洛伊德的本我是相呼應的。叔本華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說過“所以說如果我們的意識還是為我們的意志所充滿,如果我們還是聽從愿望的擺布,加上愿望中不斷的期待和恐懼;如果我們還是欲求的主體;那么,我們就永遠得不到持久的幸福,也得不到安寧?!边@段話正好論證了老人的結局,老人因為欲求不滿執意毀壞之前的被替代品,以至于到了最后,小孩也離開了他。就邢健導演所說:“我想表達的貪欲只是在前邊,老人只有在見到小孩才產生了真正的感情,前面只是一個漸近的鋪墊。最終想講關于人的背叛?!蹦敲蠢先酥皇且恢痹诠陋毜臓顟B里,他一直在尋找這樣一個救命稻草。而魚和鳥的出現在一開始就是老人有所利用的替代品。

在個體欲望膨脹到頂峰而未被滿足時,即老人對小孩這個救命稻草寄托的厚望都被扼殺時,人就會表現出恍惚的錯亂感。如弗洛姆所說:“人,就其之所以稱為一個人而言,也即是說,就人超越了自然并且意識到自身與死亡而言——徹底的孤獨感會使人接近于精神錯亂?!庇捌詈?,老人出現了幻念,他看到他的妻子躺在他身邊,看到魚缸里的魚兒游來游去,看到小鳥在飛。老人將身體都蜷縮在被窩里,像個嬰兒,一切又回到了起點。

從一開始老人的面無表情到后來的哭和笑,可以說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人生體驗。然而一切皆是老人的幻念,他追逐的一切到頭來又化作無。一個七天,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正是薩特的存在主義,世界是荒謬的。佩索阿在《不安之書》里寫到“我意識到自己是無,絕對的無。我正在一腳踩空,毫無方向的空空跌落,通過無垠之域而落入無垠?!迸逅靼⒁灿兄嬖谥髁x的思考方式,他認為自我是第一位的,而佩索阿更絕望,他甚至質疑自身的存在。這和老人最后的幻念和混亂也構成一種虛無的呼應。自我是否也是虛無的,老人這場欲求的擴大到無所終是否也是真實存在的。

影片畫面構圖和用光都非常精致,很多低機位拍攝雪的鏡頭都非常細微。除了影片的故事、影像和畫面,關于影片的音響也同樣非常細致。影片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臺詞,除了老人和孩子的笑聲外,都是風雪聲。用行動來填補言語的空白,表達主人公的心境,并處于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應該是很難把握的。然而邢健拍的每一幀定格畫面都如同一幅畫,絲毫不讓人覺得膩煩。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左衡在訪談邢健時提到了邢健的節制美學,邢健導演說:“關于這方面我是跟編劇聊出來的,就是一部電影里的很多元素,我寧愿做‘減法’,也不愿意做‘加法’。這也是我后來為什么沒有去刻意加臺詞的原因?!睙o旁白可以將這種在表象極靜下欲念的亂涌和人物情感的流瀉表達得更深刻。因為無聲的疼痛遠大于一聲哀號。本片的配樂有兩種樂器——吉他和古箏,中西合璧。劉索拉老師的編曲更是對影片情節的推動、環境的刻畫、和人物的心理做到了天衣無縫的配合和渲染。片中共有三段配樂,最后一段配樂得到最多人的評論。有人說邢健故意用一段佛經來加深《冬》的意境,有人說在長白山出現佛經的念誦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但在導演訪談中可知,最后一段配樂名叫《八吉祥頌》?!栋思轫灐返膬热荽笾率悄钔赀@段經文,就會得到一切美好事物,類似于貪念。選取這段音樂是因為和片中要表達的主題相呼應,人的欲望和貪念永不止息,即使是離群索居,處于避世之地,貪欲仍未停止。

很多人把《冬》和貝拉·塔爾的《都靈之馬》相比,因為相同的黑白色調,以及巧合的“七天創世論”。雖然《都靈之馬》和《冬》很相似,都是描寫冰雪暴風中孤立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環境,也都在描述人物經歷的日常,甚至是重復的日常?!抖检`之馬》臺詞極少,《冬》全片無臺詞。但是就表達主題而言,《都靈之馬》表達的是一種絕望,是尼采式的痛苦,即人生是痛苦的,最終都將歸于沉寂的痛苦之中而結束?!抖废胍獋鬟f的是人的孤獨和欲望不止,和欲望壯大后被破滅回歸到孤獨?!抖肥切辖а莸奶幣?,艱苦的創作環境和嘔心瀝血的創作,對于不到30歲的邢健而言,是一次成功的藝術探索。

J905

A

1007-0125(2016)11-0096-02

猜你喜歡
欲求貪念禪意
相見歡
清華與古厚
心無貪念難上當
禪意人生
清華與古厚
閑來寫詩
禪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滿禪意的茶
變化的時代與表達的欲求——從阿來《空山》中的文體試驗論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