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建立國際組織“退出機制”(討論)

2016-11-23 07:44王義桅
環球時報 2016-11-23
關鍵詞:退出機制亞投行基礎設施

王義桅

今年已有4個國家相繼退出國際刑事法院,再加上中美印之前就沒有加入,國際刑事法院作為一個國際組織快要散架子了。對國際刑事法院來說,真可謂“不作不會死”。它十幾年花11億美元才辦4個案子,還發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通緝令。它已經不能承擔一個國際組織的應有職能。

這些年隨著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的發展,各種國際組織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不少存在功能重復?,F在很多國際組織都像國際刑事法院一樣遇到了問題,甚至是生存困境。

這一方面折射國際組織本身的缺陷,如共同使命缺乏,致使其目標不明確、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國際組織長期被西方把持,強調程序理性而非結果理性,未能反映世界格局變遷,缺乏改革進取的勇氣和能力等。

該不該設立一個國際組織的“退出機制”,倒逼改革,讓“僵尸國際組織”像僵尸企業一樣被市場力量淘汰呢?當然,既要“關停并轉”,又不能因此讓國際組織動輒散伙?!巴顺鰴C制”不可能完全靠自發,聯合國應聯合主要大國,推動國際組織機制改革、能力提升和觀念更新。在這方面,中國做了一些有益嘗試。

機制改革。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對發展中國家的貸款超過世界銀行、IMF總和,一個重要原因是后者機制改革落伍。美國先抵制,繼而強迫其他西方國家讓出其在IMF、世界銀行的份額給新興國家。輪到自己轉讓時,美國卻以國會阻撓為由遲遲不動,保留在IMF否決權。這是英國等美國西方盟國帶頭加入中國創立的亞投行的重要原因。反觀亞投行的成功,機制設計上就在于成為服務于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架構:以發展中成員國為主體,同時包括大量發達成員國。

能力提升。除機制創新外,亞投行的成功本身也是能力使然。據測算,2010—2020年期間,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高達8萬億美元,年平均投資約需7000多億美元,而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洲基礎設施領域的年度投資規模僅約為100億—2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動員更多資金,支持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將為亞洲經濟增長注入長久動力。事實證明,國際公共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與落后供給能力的矛盾,給國際組織的創新發展帶來了機遇。

觀念更新?!耙粠б宦贰背h盡管未形成組織化架構,但其觀念創新、模式變革為國際組織的發展提供重要啟示。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亞投行將“Lean,Clean,Green”(精益、清潔、綠色)和“公開、透明、擇優”的管理層遴選原則明確寫入協定,是現代治理理念的體現。

自陳馮富珍當選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以來,越來越多中國人擔任國際組織一把手,公安部副部長孟宏偉最近當選國際刑警組織主席,就是明證。國際組織內的中國面孔越來越多,這既折射出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也可為國際組織的轉型發展提供中國經驗?!?/p>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退出機制亞投行基礎設施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前7個月國內充電基礎設施增加12.2萬臺
新政府會計準則規范公共基礎設施處理
我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法律制度完善
云南省貧困縣退出機制構建淺析
關于亞投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