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歲游學路,冷暖私塾情

2016-11-23 14:32許學寧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9期
關鍵詞:塾師尊師重教科舉考試

摘 要:《聊齋志異.愛奴》寫的是教書先生如何受到鬼魂一家人的禮遇,小說體現了在封建教育制度下,蒲松齡作為塾師希望得到人格方面的尊重和理解,而結合蒲松齡真實的塾師經歷,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無論私塾環境多么優越,蒲松齡依然迫切希望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改變寄人籬下的命運。

關鍵詞:蒲松齡;塾師;尊師重教;科舉考試

作者簡介:許學寧(1979.12-),男,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文藝學專業碩士 就職于沈陽廣播電視大學,主攻明清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9-0-02

在《聊齋志異》中,有多篇作品寫到了教書先生的題材,如《褚生》《嬌娜》等,其中有一篇作品很有特點,耐人尋味,那就是《愛奴》。從這篇小說中,我們即能看到蒲松齡在現實生活中作為私塾先生的影子,又能感受到他內心對于塾師理想狀態的渴望。同時,我們還能夠體會到蒲松齡對于塾師身份的無奈與不甘心。

《愛奴》的主人公是一位河間的教書先生徐生,他路遇一位叫施敬業的老者請他到家中為其外甥做私塾教師。徐生在教書過程中受到館主很高的禮遇并與丫鬟愛奴相好。然而徐生無法忍受老者的妹妹蔣夫人在教育方面對孩子的偏袒,憤而離開。離開后發現這家雇主其實全是鬼。后又相遇,蔣夫人感念徐生曾經的教育之恩,將愛奴相贈。為報養育之恩,愛奴多次返回看望蔣夫人,后因徐生為其遷墳之故又回到他身邊陪伴他度過私塾時光。然而由于徐生一次酒后魯莽,導致愛奴之死,徐生追悔莫及,厚葬愛奴。

這篇聊齋小說之所以有著特殊意義,主要是因為作品中很多細節描寫體現了鬼魂一家崇尚教育,尊重師長的思想與態度。老者施敬業邀請徐生任教時便以一兩黃金作為聘禮;請到家中后又以豐盛的酒菜待客;當公子發現徐生與愛奴偷情而到蔣夫人那里告發時,“夫人急掩其口,若恐君聞。但戒妾勿得久留齋館而已”[1];當徐生因為公子不好學而發火時,蔣夫人趕緊派丫鬟來認錯;當徐生丟下黃金要離開時,“夫人出,脈脈不語,惟掩袂哽咽,使婢返金,啟鑰送之”;當多年后相遇時,蔣夫人依然拜謝曰:“式微之族,門戶零落,先生澤及枯骨,真無計可以償之?!庇纱丝梢?,施叟與蔣夫人一家人對教師徐生的關心呵護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方面的,真正做到了在人格上的尊重。

在中國,私塾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貫穿整個封建社會,在明清時期,也就是蒲松齡生活的年代,私塾發展到最成熟期,私塾是底層知識分子獲取生活來源的重要渠道。私塾教書的老師,即塾師,多為落地秀才或老童生。讀書人只要是考中了舉人,便有了“公務員“的資質,就不會再做私塾先生了。而蒲松齡就是這樣一位一生參加近十次鄉試也沒能考取舉人的私塾教師。明清時期,私塾業雖然相當發達,但塾師的社會地位卻與私塾業的發達程度不想匹配,與《愛奴》中所寫到的情景大相徑庭。由于兄弟分家而導致家境敗落,因此蒲松齡不得不從二十五歲開始便歲歲游學,做起了私塾教師的工作以養家糊口,直到七十歲才撤帳回家。將近大半生的塾師生涯,使蒲松齡深知底層似乎教師之苦,并在他具有自傳色彩的紀實性作品《鬧館》《學究自嘲》《塾師四苦》中,形象地體現了出來?!遏[館》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和為貴的家境貧寒的底層讀書人,也是一位訓蒙先生。他為了糊口,一再降低身價,委曲求全求得落腳之地,最后干脆承諾東家,樂意像雇工一樣來當私塾教師?!胺帕藢W飯不熟我把欄墊,到晚來我與你去把水擔,家里忙看孩子帶著燒火,牲□忙無了面我把磨研,掃天井抱柴火捎帶拾糞,來了客抹桌子我把萊端?!盵2]教書先生與奴仆一樣,和為貴最后感嘆自己“當初念書時錯了主意,倒不如耍手藝還掙吃穿”。在《學究自嘲》中,蒲松齡用樸素的語言,按一年十二個月次序,寫出了類似長工的塾師生涯?!鞍腽嚢腼柷彘e客,無鎖無枷自在囚”“今天當了裙,明天當了襖”“粗面餅卷著曲曲菜,吃的是長齋”“暑伏天熱難當,離不了的猢猻堂,黃口乳臭熏函丈,山貓野獸多古怪,破喉嚨啞噪千萬腔”,可見為師之苦,為師之賤。在《學究自嘲》篇末,蒲松齡總結道:“墨染一身黑,風吹胡子黃,但有一線路,不做孩子王?!彪m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能夠證明這類私塾故事都是蒲松齡所經歷過的,但是也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蒲松齡初為塾師時的真實境遇。

然而,讓人些許釋懷的是,在蒲松齡大部分坐館教書的時間里,并不像《坐館》《學究自嘲》等作品中所寫的那般悲涼凄慘,而是充滿了溫情,友愛,與《愛奴》中徐生所受到的禮遇有幾分相似。

康熙四年(1665)之前,蒲松齡在何處教書,目前尚無史料記載,而這一年之后,蒲松齡坐館教書經歷則有比較清晰明確的定論。從康熙四年(1665)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蒲松齡曾先后在四家設帳教書,這四家分別是王永印家,王觀正家,沈天祥家以及畢際有家。這四家的館東都分別與蒲松齡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誼,并在經濟方面以及《聊齋志異》寫作方面都給予了他極大的支持和幫助。

王永印是第一個與蒲松齡成為摯友的館東,兩個人的友誼維系了半個世紀。王永印是位貢生,頗有才氣和豪氣,光明磊落,家境殷實,待蒲松齡如知心朋友并對其十分信任,很多往來書信都交由蒲松齡打理。這也使得蒲松齡了解了很多縉紳之家與官場內幕,是他開拓視野搜集寫作素材的機會。同時,王家是讀書人家,家中藏書豐富,這給喜歡雜學旁收的蒲松齡廣闊的閱讀天地。經過近四年的王家塾師生活,蒲松齡開始了南游為孫惠做幕賓的生涯,回鄉后,三十四歲的蒲松齡開始在仙人鄉馬家莊王觀正家坐館教書。王家科甲相繼,聲勢顯赫,王公館不僅環境優美,而且有濃厚的文學氛圍,館東既有社會地位又有文化,將蒲松齡視為有才學的朋友,這使得蒲松齡感到非常滿意。同時,幾位王家兄弟,如王一正,王居正,王體正等都待蒲松齡如上賓,這也使得蒲松齡感覺如在自己家中,心中無限寬慰。特別是館東王觀正與蒲松齡有共同的文學愛好,朝夕相伴,肝膽相照??滴跏辏?674)七月,王觀正進京看望長兄王敷政,蒲松齡十分惦念,寫下《懷如水二十韻》“交以聲氣薄,情緣道義深。平生漆園骨,骯臟攖世怒?!盵3]而當蒲松齡離開王家之后,王觀正也寫下了《懷蒲留仙》抒發思念之情。經過了幾年在刑部侍郎高珩身邊“從杖履”的生涯,康熙十七年(1678),蒲松齡受約開始在淄川縣沈家河村沈家坐館,教授沈天祥長子讀書。沈家園林清幽秀美的風景使蒲松齡暫時忘卻了家庭的貧困與科舉的挫折,館東沈天祥尊貴熱情的禮遇也使得蒲松齡有賓至如歸的適意?!肮用麍@景物芳,兩人把酒話滄?!薄皬膩盹嬌俪上茸?,又感知音發舊狂”從蒲松齡的詩《同沈燕及飲園中》可以看出兩人賓主相宜,互為知音。沈家坐館僅一年后,康熙十八年(1678),剛好滿四十歲的蒲松齡來到號稱“四世一品”的淄川西鋪顯宦畢府坐館,這一待便是三十年,直到七十歲,蒲松齡才撤帳回家。畢府為名門望族,館東畢際有原為江南通州知州,后被罷官歸鄉隱居,他酷愛文學,精于鑒賞,待蒲松齡有如親人。蒲松齡在畢家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成為東家“商古略今”的聊伴,賞玩園林的游侶,代寫書信的秘書,接禮待客的“禮賓使”。同時,畢家上上下下都熱衷于聊齋故事,支持蒲松齡寫作小說并主動提供素材,這使得蒲松齡內心倍感欣慰。在這種良好的文學氛圍下,《聊齋志異》的創作達到了高潮,八卷本《聊齋志異》大約六卷以上是在西鋪畢家完成的,大部分雜著和俚曲也是在西鋪完成的。畢際有的兒子畢盛鉅當家后,更是多次提高蒲松齡的薪酬,幫他“脫貧”,學生跟蒲松齡的感情也極好,先生回家,學生總依依不舍送別到橋邊,這也是為什么蒲松齡幾乎半生都安心在畢家坐館的原因?!鞍氪盀萦懊坊ㄔ?,數載連床夜雨心。落木蕭蕭冬又暮,一堂燈火兩情深?!睆钠阉升g的組詩《贈畢子韋仲》中可以讀出他對畢家的感恩之情。

從《愛奴》的故事,我們可以體會到蒲松齡對于封建教育制度與考試制度的批判,以及對于全社會尊師重教思想的呼喚。但是,結合蒲松齡真實的私塾經歷以及小說篇末附錄的館東與教師算酬金而對簿公堂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蒲松齡作為私塾教師的無奈與不甘心。

蒲松齡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在二十五歲那年離開家鄉,四處游學。他常年在外,很少回家,這是十分無奈的事情,“久以梅鶴當妻子,且將家舍做郵亭?!奔抑械睦先撕秃⒆尤善拮右粋€人照顧,蒲松齡感到十分愧疚。而且因他“舌耕”在外,顧不上教育孩子,總覺得對兒子不能成才有愧,蒲松齡曾感嘆“我為糊口耘人田,任爾嬌惰實堪憐。幾時能儲十石栗,與爾共讀蓬窗前?!碧貏e是看到館主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時,蒲松齡內心的孤獨與對家鄉的思念就更加強烈。而且畢竟是寄人籬下,即便賓主關系再融洽,也不如自家舒服,因此蒲松齡在外坐館時心中的無奈可想而知。

而事實上,讓蒲松齡不甘心做一位私塾教師的更重要原因是他的理想并不在此。蒲松齡從小聰慧過人,天分極佳,十九歲那年參加童子試便取得了縣、府、道三試第一的成績,文名藉甚。因此他年輕時便樹立了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的理想,而且蒲松齡有著非常執著的舉人情節,在他眼中,讀書人只有通過科舉考試而走進官場,才是實現了讀書的價值,而且做官就有了一切。他在俚曲《富貴神仙》第一回的楔子中寫道“每日奔波條處里撞,一舉成名四海傳。歌兒舞女美似玉,金銀財寶積如山;一捧兒孫皆富貴,美妾成群妻又賢;萬頃田園無薄土,千層樓閣接青天……天爺賜了生鐵券,千年萬載做高管?!盵4]然而,造物弄人,蒲松齡一生參加了近十次鄉試考試,卻始終邁不過舉人這道門檻,科舉之路成為了他一生的噩夢。但即便如此,蒲松齡也沒有將人生的理想降低為私塾教書,他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叭陱腿?,所望盡虛懸。五夜聞雞后,死灰復欲燃?!保ā都淖贤ァ罚┎⑶也徽撋仙n怎么樣打擊他,蒲松齡依然壯心不已,甚至因此差點放棄了《聊齋志異》的寫作,“秋恨欲隨湖水漲,壯心常憑鵲山高。鬼狐事業屬他輩,屈宋文章自我曹?!币虼?,塾師工作對蒲松齡來說只是權宜之策,他即希望自己塾師的身份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又希望徹底沖出這道藩籬而邁入更高的社會階層,實現真正的人生理想。命運是不公的,才華橫溢的蒲松齡不僅沒有實現自己金殿對策的夢想,而且他所教授的弟子也沒有一個能夠通過鄉試考試,讓人唏噓不已。然而命運又是公平的,蒲松齡的文采,為人,讓他如《愛奴》中徐生一般收獲了一份又一份的溫情和友愛,而這些真情才是彌足珍貴的。

綜上所述,從《聊齋志異.愛奴》這篇小說中,我們能夠體會到蒲松齡作為私塾教師,非??释约涸谌烁穹矫婺軌虻玫阶鹬睾屠斫?,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即便私塾環境十分優越,蒲松齡依然迫切希望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從而擺脫遠離親人,寄人籬下的處境。因此這篇小說對于理解蒲松齡歲歲游學的心境以及研究他的塾師經歷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

[2]馬瑞芳.幻由人生—蒲松齡傳[M].作家出版社.2014.

[3]趙蔚之.蒲松齡詩集箋注[M].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

[4]邵吉志.從《志異》到“俚曲”—蒲松齡新解[M].齊魯書社.2008.

猜你喜歡
塾師尊師重教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答案解析
尊師重教永遠在路上
“科舉考試”
改對聯
段祺瑞的寬容
段祺瑞的寬容
尊師重教的古代先賢們
中國科舉考試“末班車”——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試二甲第二名林世燾之子林松年談科舉
科舉考試的投考資格——從2016年高考全國Ⅱ卷文綜第25題說起
《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塾師形象之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