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生與柳夢梅愛情觀之比較

2016-11-23 18:18呂科
戲劇之家 2016年21期
關鍵詞:柳夢梅張生西廂記

呂科

【摘 要】《西廂記》和《牡丹亭》是元明時期以愛情為題材的戲曲名作?!段鲙洝返闹黝}是“愿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牡丹亭》的主題是“以情反理”。由于時代思想上的差異性,張生和柳夢梅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有著相同之處也有諸多不同之處。本文就對這兩部著名戲劇作品中男主人公的愛情觀略做比較分析。

【關鍵詞】《西廂記》;張生;《牡丹亭》;柳夢梅;愛情觀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023-02

《西廂記》與《牡丹亭》是中國戲曲長廊里的寫情名篇,反映了古代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愛情、打破封建禮教束縛的強烈愿望。盡管《西廂記》和《牡丹亭》同為愛情題材的戲劇作品,但人們更多是關注崔鶯鶯和杜麗娘,戲曲中的男主人公張生和柳夢梅較她們顯得不那么突出。其實他們在戲中也有著推動戲曲發展的重要作用,體現在男主人公的不同性格,以及對待愛情的不同態度及行為上。

王實甫《西廂記》中的男主人公張生,是一個對愛情執著專一的青年書生。他敢于挑戰封建禮教,沖破門第觀念去追求千金小姐崔鶯鶯,他以對待愛情的至誠態度追求著自身所渴望的愛情。然而為了追求這份愛情,張生吃盡了苦頭,老夫人的有心刁難,崔鶯鶯的若近若離,幾次使得他心情大起大落,內心痛苦不堪。既便如此,他僅憑著對崔鶯鶯的一腔愛意,過五關斬六將,最終贏得了愛情的勝利。

不可思議的是,張生將愛情置于功名之上,這種灑脫的性格,使得讀書學習中狀元不是他生活的全部,尤其是當他在普救寺中第一次見到崔鶯鶯時,心中所想的是:“十年不識君王面,恰信嬋娟解誤人。小生便不往京師去應舉也罷?!雹偎敢馀c崔鶯鶯一起廝守到老。而讓張生愿意去考取功名的原因,是因為老夫人不同意他們的愛情,更是找了個莫須有的借口:“俺三輩不招白衣女婿?!泵鎸@樣的情況,張生才終于踏上了上京科考的道路并高中狀元。在戲中,不管是張生的語言還是行為,都表現出他對理想愛情的追求,對崔鶯鶯的愛熾熱與執著,體現了張生完完全全是一個“志誠種”。

《牡丹亭》中的柳夢梅是一個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晚明書生形象。在杜麗娘的夢中,是他引導杜麗娘徹底打破了封建道德倫理對身心的禁錮,取得了以“情”抗“理”的勝利。相比張生對愛情的癡迷,柳夢梅有過之而不及。在《牡丹亭》一開始的《言懷》中,柳夢梅解釋了自己名字的由來,他對夢中女子說到:“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雹谒麑⒆约旱拿指臑閴裘?,把杜麗娘的畫像日日夜夜掛在自己的屋子里,“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贊之;小娘子畫似催徽,詩如蘇蕙,行書逼真衛夫人。小子雖則通雅,怎得到這小娘子?!痹凇囤な摹愤@一折中,更是可以表現出柳夢梅對愛情的狂熱與癡迷。當杜麗娘讓他發誓時,他馬上就說:“你要小生發愿,定為正妻,便與姐姐香去?!彼麑Χ披惸锷顡吹那橐?,使得杜麗娘愿意把自己托付給他,不顧一切阻擾和他相伴終生。

但是與張生相比,柳夢梅對科考應舉之事的熱情更高漲。當他聽到自己的仆從說各個地方的秀才都準備上京應舉時,他立馬也決定去參加科考,希望“十年寒窗,遇梅花凍九才開。夫榮妻榮八字排開。敢你七香車穩情載,六宮宜有你朝拜。五花誥封你非分外……”從中可以看出柳夢梅對于功名有著癡狂的追求。

張生和柳夢梅雖身在不同的朝代,卻有著相似之處。他們都是相貌英俊,才華橫溢的書生才子,都對愛情有著瘋狂的迷戀和強烈的渴望,因此他們都深愛著自己的戀人,當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阻撓時,他們都堅決抵抗,不離不棄,最終愛情事業都取得了圓滿的結局。

盡管如此,張生和柳夢梅的性格也存在著差異,文弱書生張生對功名沒有太強烈的欲望,與愛情相比較,他更堅定地選擇愛情而放棄自身的功名。柳夢梅更具有現實性,身為太守之子的他無疑是一個傳統的封建士子,他熱衷于功名,毫無濟國安邦的志向,他身上保留的是中國傳統文人求取功名的意志。面對功名和愛情的抉擇,柳夢梅希望是“魚和熊掌兼得”的局面。

張生與柳夢梅之所以在愛情觀上存在著差異,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者生活的時代環境和時代背景不同。受到時代因素的影響,二人性格和思想必然存在不同之處,因此對待愛情的態度在作品中就表現出了差異性。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由少數民族肇建的王朝,成吉思汗及忽必烈等有為之君對各種文化持兼容并蓄的態度。程朱理學在元朝的統治地位受到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思想文化在中原地區順利發展的影響,其影響力日益下降。在各種思想和社會心態的影響下,各種流派和各種觀點互相爭斗的情形在元朝的文化思想領域呈現。

同時,元代科舉考試時廢時續,這使得儒生失去中舉的機會,儒生社會地位下降,被忽視的很大一部分人格相對獨立的儒生,其思想意志也隨之異動,特別是一些儒生長期困守場屋,與市民百姓聯系密切,他們的創作情緒在此時的大壞境下被激發,這些因素繁榮了雜劇的創作。王實甫的《西廂記》在這樣的大壞境下應運而生,他認為男女應該追求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傳統的包辦婚姻的模式要被取締,任何有情的男女都應該被認同,阻擾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行為、制度都要受到批判。

明代君主專制制度的進一步強化,使思想文化領域呈現出沉悶壓抑的氛圍,文人創作也小心翼翼,作品大都如出一轍,朱元璋為了樹立絕對的皇權更是制造了大量的文字獄。然而到了明代中葉,資本主義的萌芽推動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隨之使得市民階層力量得以壯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得到解放,越來越多的文人發現了自己的本心,與生俱來的七情六欲沖擊著封建倫理道德。李贄提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若無私,則無心矣?!雹廴诵缘玫巾槒暮腿擞玫綕M足,宣揚解放情之欲望,明代社會上興起了一股高揚個性和肯定人欲的思潮。湯顯祖更是宣揚情與理的狂士,其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使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創作出《牡丹亭》這一傳奇劇作。相比較而言,《牡丹亭》比《西廂記》更具有影響力,藝術成就也更高,所要表達的主題也更為深刻和廣泛,顯示出在新時代思潮中的進步光華。

時代創造出了王實甫和湯顯祖兩位大家,二人也順勢創作出符合時代情境的作品,并各自具有相應的時代特點,也都各自影響著那個時代,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繹著真情的深刻內涵。因時代差異而產生不同愛情觀的張生和柳夢梅,是時代進步的見證,是思想解放的代表,他們共同演繹了真情和自由。反觀當今社會,部分青年男女愛情觀嚴重錯位和扭曲,戀愛道德滑坡,戀愛行為失范,文學作品中的愛情反之更令人憧憬。

注釋:

①王實甫.西廂記[M].王季思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本文所引均據此書,下不一一注明,以避繁冗。

②湯顯祖.牡丹亭[M].徐朔方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本文所引均據此書,下不一一注明,以避繁冗。

③李贄.藏書(卷三十二)德業儒臣后論[M].北京:中華書局,1959.

猜你喜歡
柳夢梅張生西廂記
《牡丹亭》之柳夢梅人物分析
《驚夢》的情與愛
不一樣的《柳夢梅》
張生題字喻客
王季思注本《西廂記》補證(續一)
陳繼儒評《西廂記》的刊本流變及其真偽
《西廂記》釋詞補證
潛意識欲望的詩意書寫——柳夢梅形象的潛意識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