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族三月三民俗活動側記

2016-11-23 22:21何維頡
戲劇之家 2016年21期
關鍵詞:三月三壯族廣西

何維頡

【摘 要】壯族“三月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三,壯鄉民眾都會染彩色蛋,做五色糯米飯,參加唱歌圩、賽龍舟、拋繡球、竹竿舞等民俗活動。關于壯族三月三的民俗在廣西各地《府志》、《縣志》、《風俗志》中早已記載,古代文人的詩詞筆記中也略有描述。筆者在本文中以局外人的視角記錄了2016年4月廣西壯族“三月三”的局部略影。

【關鍵詞】廣西;壯族;三月三;歌圩

中圖分類號:K8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77-01

壯族“三月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三,每家每戶都會染彩色蛋,做五色糯米飯,唱歌圩等等,這些古老的習俗千百年來在壯鄉這片土地上不斷傳承。歷史上,關于壯族三月三的民俗在廣西各地《府志》、《縣志》、《風俗志》中早已記載,古代文人的詩詞筆記中也略有描述。20世紀80年代以來,民族音樂學在中國逐步盛行,關于“廣西三月三”的學術成果日漸豐富。如潘其旭先生在1991年出版的《壯族歌圩研究》一書中,詳細論述了“壯族歌圩”的歷史起源、表現形式;黃桂秋先生在1996年出版的《壯族儀式歌謠與民俗文化》一書中研究了壯族儀式歌謠等等。當今社會,當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遭到外來文化和現代化浪潮沖擊之時,壯族文化活動卻在新時代重構當中展現出新的生命力。2016年4月,筆者走進廣西,從局外人的視角領略廣西壯族“三月三”的風采。

廣西壯族三月三主要由“拜山”和“歌圩”兩部分發展而來,“拜山”又稱“祭祖”,旨在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坝位ㄅ凇笔恰鞍萆健币豁梻鹘y習俗,以下是廣西隆安縣喬建鎮的“游花炮”記錄。清晨,壯族同胞將花炮抬上山輪車,在喬建鎮鎮政府集合,祭拜先祖,舞龍舞獅表演。上午十點,三輪車組成的花炮隊開始沿著街道慢慢游走,街邊每家每戶均點紙焚香,燃放鞭炮,將壯鄉民俗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壯族,我國南方古百越族群中古駱越人的后裔,古越人“尚越聲”,壯族人“好歌圩”?!案枸住庇址Q“歌節”,每年農歷三月三,壯族人民在“歌圩節”中演唱歷史歌、愛情歌、盤歌、季節歌、生產歌等等。198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正式確定“三月三歌節”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自1985年起,駱越文化發源地廣西武鳴縣以歌節的形式連續舉辦了18屆“壯族三月三”民俗活動;2003年,壯族三月三“歌節”復名為三月三“歌圩”,成為享譽世界的壯族文化品牌。2006年,“壯族歌圩”被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壯族“三月三歌圩”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著不同的風貌。原始社會時期,“三月三歌圩”主要是祭祀祖先,以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向大自然表示敬畏,祈求風調雨順。隨著人類不斷征服自然,壯族“三月三歌圩”也慢慢褪去宗教的外衣,演變成融合民風民俗及地方內涵的男女青年結交朋友的民俗活動。以下是廣西武鳴縣歌圩會表演記實。

歌圩會選在村口的空地上,持續兩三天。村民們熱情接待外地的“趕歌圩者”,不管是否相識,都為他們提供食物和住宿。參加對歌的主要是青年男女們,中老年人與小孩欣賞或者品評,給青年們當參謀。來自各村的年輕人三五成群,尋找其他村的對歌對象,對唱山歌,有單人對唱、雙人對唱,也有集體對唱。一般男生先唱“游覽歌”,并在女生人群中尋找對歌者,發現喜歡的女孩,便開始唱“邀請歌”或者“見面歌”;女生回應后,兩人對唱“詢問歌”,雙方互相了解;待到高潮時,二人對唱“交情歌”、“愛慕歌”。最后在分別時唱“分別歌”,男女青年如果互有愛慕之情,就會互相贈送定情信物。對歌的歌詞多為即興演唱,內容與平時生活貼近,熱情親切。

千人竹竿舞也是“壯族三月三”一項特色的民俗活動。千人竹竿舞簡單有趣,熱鬧非凡,娛樂性強,挑戰性高,曾博得外國游客“世界罕見的健美操”之美稱。上千名同胞身穿傳統服飾,手執不同道具,載歌載舞。竹竿舞的表演者由各鄉鎮挑選,性別年齡不限,節奏良好者頗佳。跳舞者兩人一對,十人一組,一百多組齊舞,加上執竿的中學生,有數千人之眾。千人竹竿舞由大鼓開篇,一聲鼓響后,執竿者用竹竿撞擊竹竿,發出有規律的碰撞聲。舞者在竹竿間來回跳躍,做出優美的舞姿。青年男女們亦隨節奏歌唱……表演結束后,各鄉鎮竹竿舞隊開始在主席臺上表演競賽,讓領導群眾檢閱,并打分頒獎。競演結束后,群眾自由試跳,全民進入歡樂的海洋。

4月12日,廣西民族大學與泰國馬哈撒拉堪大學就“壯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工作”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開展了學術交流會。泰國馬哈撒拉堪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講述了關于三月三的一個故事。相傳,在遙遠的古代,一位壯族婦女獨自在河邊洗菜,一條受傷的小蛇從她身邊游過,善良的婦女將小蛇帶回家,細心照料。小蛇慢慢長大了,開始呈現龍的模樣,村民們叫他龍子。龍子長大后,女人將它送還大海,為了報答這位善良婦女的養育之恩,龍子經常給村民們送魚送蝦。婦女去世后,村民們將她安葬在河邊,龍子聞訊趕來,將她遷往一個風景優美、風水極好的山洞安葬,以寄托思母之情。院長指出,在中國古代,龍象征著漢族文化;漢族文化是古代的先進文化代表,這個故事揭露了壯族先民對待先進文化的態度,我們要樹立和強化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研究宣傳民族文化的內容,建立民族文化的價值評判體系,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

猜你喜歡
三月三壯族廣西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廣西廣西
廣西尼的呀
四月里的“三月三”
廣西出土的商代銅卣
廣西追殲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