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案件中民法方法的應用分析

2016-11-24 18:58馬健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0期
關鍵詞:刑事案件應用

摘 要 民法基本原則是民法基本理念的客觀呈現,高度概括了民事法律制度,是民事法律立法、民事司法乃至開展民事活動的關鍵所在。在刑事案件審理中,民法方法被廣泛應用其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有效解決各類刑事糾紛,確保刑事案件審理更加客觀、公正,維護好社會秩序。因此,本文客觀分析了民法基本原則與特征,在探討刑事案件的基礎上,客觀分析了民法方法在刑事案件中的應用。

關鍵詞 刑事案件 民法方法 應用

作者簡介:馬健,江蘇省淮安市公安局清河分局民警。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411

在新形勢下,民法、刑法都是法的關鍵性部門,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階段,刑法與民法相互影響,在刑事案件審理中,民法的應用也日漸頻繁,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比如,辯訴交易、自訴案件、取保候審,但對民法原理的借鑒各不相同,體現在不同方面。民法方法的應用能夠更好地打擊犯罪行為,降低刑事案件難度,避免各類刑事案件長期積壓,有效維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促使違法犯罪人員及時得到法律的制裁,具有較好的社會與法律效果。

一、民法基本原則與特點

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民法基本原則是民法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導思想,是民法本質屬性、根本價值追求的真實寫照,民法基本原則的形成并不是隨機的,是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經過了多次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檢驗,由多種元素組合而成,比如,平等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平原則。根據民法本質屬性,民法是指規定、調整平等主體人身與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也就是說民法基本原則必須充分展現自身的本質屬性,明確來其調整的對象。民法基本原則貫穿于一系列民法立法活動、民事行為等中,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具有較好的適用效力。就民法基本原則來說,具體多樣化的特征,體現在不同方面。民法基本原則客觀呈現了我國民法本質特征以及價值追求。民法基本原則是對民法基本內容的客觀呈現,公平、誠信等是其基本價值特點,和一系列民事法律活動緊密相連,始終都是民法規范必不可少的指導思想、基本準則,關乎各項民法制度的科學制定。但民法基本原則并不能直接取代相關的法條,也不能直接將其作為民事關系處理的關鍵性法律依據,必須借助司法解釋形式,具體化、直觀化的民法規則,有效發揮自身的法律調節作用。

此外,民法基本原則不同于其他類型的規范,是一種強制性規范,當事人必須嚴格遵守。如果有約定排除民法基本原則,將視為無效,而任何違反民法基本原則的行為,都必須承擔對應的民事法律責任。

二、刑事案件

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各類刑事案件不斷增多。就刑事案件來說,是由多種要素構成,大部人誤認為是“人、事件、時間、空間”這些要素,并將其作為一種基礎性問題。但實際上,刑事案件構成的要素建立在刑事偵查學理論基礎上,如果該問題探討不清楚,刑事案件要素內容單一、模糊化,都會影響偵查人員正確偵查對應的刑事案件,也關乎到刑事偵查學相關理論的建設乃至發展。

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說,在把握某事物的過程中,就是在把握對應的要素,而全面、客觀分析刑事案件的案情特別重要,就是客觀分析刑事案件的各要素,而某刑事案件偵查的終結是因為偵查人員已查清了該刑事案件的各要素。刑事案件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案件,是一個復雜化的系統,難度較高,組成的元素也特別多。

在分析刑事案件過程中,偵查人員必須全面、客觀分析主客觀影響因素,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逐一分解這一復雜化的系統,還原其各組成要素,客觀揭示各組成要素,更加科學、合理地分析對應的刑事案件。

三、刑事案件中民法方法的應用

(一)辯訴交易

就辯訴交易來說,是民法方法中的一種,出現于美國,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上半葉,隨后,支持與反對的交戰從未停止。就其在實踐中的應用來說,辯訴交易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1970年,辯訴交易已被美國最高法院認可,并以一種制度的形式呈現在世人面前。

就我國而言,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對辯訴交易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嘗試,但在現行刑事訴訟法中,辯訴交易相關的制度并沒有確定下來,加上立法方面缺乏足夠的依據,需要應用辯訴交易法的刑事案件特別少,學術界對這一民法方法也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以交易結果為基點,量刑交易、不起訴交易是辯訴交易的重要組成要素,還要特殊情況的辯訴交易。以不起訴交易為例,案例:2014年5月8日下午,王某的妻子在學校門口接孩子回家,因讓車問題和這所學校的李某發生了爭執,王某的妻子馬上給自己的丈夫打電話叫他過來。王某并不是一人前來,還帶來了朱某、楊某、馬某三人,和李某爭吵進而斗毆,導致李某輕傷。2014年5月10號,王某被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拘留,6月13日,檢察院以尋釁滋事罪批捕,8月2日,被移送檢擦院審查起訴。

在認真審查該刑事案件之后,辯方覺得該案中王某的行為屬于故意傷害,并不是尋釁滋事,并且傷者李某傷勢某不嚴重,如果被告人可以通過正當途徑有效處理和被害人之間的糾紛問題,可以根據《刑事訴訟法》中的“情節輕微”處理相關規定,進行相應地處理。

也就是說,在刑事案件中,如果不需要處以刑罰的各類輕微刑事案件,檢察機關不需要做出起訴決定。在該刑事案件中,王某的辯護人可以和檢察機關進行協商,達成統一意見,采用辯訴交易法進行合理化地處理。王某需要向被害人李某道歉并賠償所有的損失,如果得到李某的諒解,不再追究王某等人的責任,根據雙方的辯訴交易協議,檢察院不需要做出起訴決定。

(二)刑事和解

就刑事和解來說,是民法中一種重要方法,屬于重要的糾紛解決機制,能夠最大程度地修復受損的各類社會關系,在處理未成年刑事案件方面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就我國而言,在制定的刑事政策中,對未成年人始終堅持“保護、教育、從寬”的原則,應用于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已在一定程度突破了輕微刑事案件對應的界限。

從某種角度來說,過去,刑事和解制度僅僅存在于自訴案件領域中,2012年,《刑事訴訟法》再次被修訂,當事人和解制度得以優化完善,已出現在公訴案件領域中,但在刑事和解方面仍然保持謹慎態度。刑事和解適應的范圍并不廣,其范圍仍然有所限制。事實上,公訴案件刑事和解的做法早已出現,在司法活動中,相關人員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以四川地區為例,2010年,全省檢察機關審理的刑事和解案件已超過1000件,和解成功的案件特別多,已超過總數的80%。

就刑事和解來說,在刑事案件處理中,相關人員經常采用的一種民法方法,大大縮短了案件審理時間,還考慮到了熟人之間的各種關系,便于受損社會關系的有效修復,刑事和解方法已被逐漸是應用到其他各類輕微案件審理中,比如,強奸、盜竊,甚至被應用到某些農村乃至少數民族地區。以輕微刑事案件為例,案件:2013年10月30日,騎著電動自行車的張某在路口和駕駛面包車的牛某險些發生車禍,二人將車停在路邊,進行理論。由于言語不和,二人發生了爭執并拳腳相向,牛某被張某甩了好幾個耳光,隨后,拿起手邊的鐵扳手就掄向趙某,導致張某臉上全是血,而張某隨即沖向牛某,撕咬下牛某右耳一塊肉。在經過相關鑒定之后,張某右側鼻骨粉碎性骨折,牛某的右耳輪廓邊緣缺失一小部分,大約24%,兩人傷勢都不嚴重,都屬于輕傷,但都涉嫌故意傷害罪。2014年4月,該刑事案件已經偵查結束,被移送到該地區人民檢察院進行審查起訴。在審查過程中,檢察人員發現在該刑事案件中,張某和牛某都對彼此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他們都屬于初犯,都是在情緒激動情況下的一種犯罪,而且事情發生之后,他們都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愿意向對方道歉,承擔給對方造成的所有損失。由于該刑事案件中犯罪想情節比較輕微,惡意傷人性較小,也沒有對社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在多次衡量之后,檢察人員決定采用刑事和解這一民法方法來處理該案件。該刑事案件中的張某與牛某都非常感激檢察人員的決定,主動賠償給對方造成的損失,還簽訂了刑事和解相關協議,雙方都不需要再承擔任何刑事責任,檢察院也對二人做出了不起訴的決定。在該刑事案件中,極有可能被激化的社會矛盾被有效解決,二人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也不會出現這一污點。換句話說,刑事和解這一民法方法能夠更好地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而被告人也擁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在刑事和解作用下,和諧社會關系得以更好地修復,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市場經濟背景下,處理好各類刑事案件至關重要,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必須將其放在核心位置,引起高度的重視。在審理刑事案件過程中,相關人員必須從不同角度入手,全面、客觀分析各類刑事案件的一系列要素,要準確把握各種民法方法的特點、性質,比如,刑事和解法、辯訴交易法,根據對應刑事案件的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民法方法,確保各類民法方法得到優化利用,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解決對應的刑事案件,避免大量刑事案件的積壓,確保相關工作順利開展,保護好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充分展現《刑事訴訟法》等相關規定的公平、公正,維護好社會秩序。以此,促進不同行業、領域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湯文平.論預約在法教義學體系中的地位以類型序列之建構為基礎.中外法學.2014(4).

[2]馬忠紅.論刑事案件的構成要素.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3]侯佳儒.民法基本原則之“成文法局限性克服論”反思——就《民法基本原則解釋》與徐國棟先生商榷.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3(3).

[4]董學立.民法基本原則研究——在民法理念與民法規范之間.政法論叢.2011(6).

[5]李嬋媛、卞建林.刑事訴訟法與刑事實體法關系初探——混沌、分立、割裂、聯系、協調.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6]袁雪薇.民法方法在刑事案件中的應用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14.

[7]李會彬.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論基礎新探——以刑、民事責任轉化原理為視角.法商研究.2015(4).

猜你喜歡
刑事案件應用
我國興奮劑刑事案件司法解釋之評價研究
刑事案件“情況說明”之規制——以C市B區200個案件為分析樣本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偵查中的假說、推理和證據
關于盜竊刑事案件認定的幾點思考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主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