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音樂課堂中的教與學做到合一

2016-11-25 03:06羅莎莎
東方教育 2016年16期
關鍵詞:課堂活動主動學習小學音樂

羅莎莎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這是針對以前老式的教育理論提出不同的教育方法,為了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新時代需要自主性、創造性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開展課堂活動以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齊頭并進。小學音樂課程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小學生藝術修養的主要課程,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考慮學生貪玩的特點和學科特征,積極探索開展“教學做合一”的活動,讓小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學科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提升綜合素養,使學生學會學習、快樂學習。

關鍵詞:教學合一;小學音樂;課堂活動;主動學習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做合一”的理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多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入今天的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探究。陶先生的教育教學理論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把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直接生硬的灌輸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踐活動獲得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多利用一些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

尚在讀小學的孩子具有活潑好動、愛玩愛熱鬧的性格,采用各種形式的音樂教學活動,能使原本單調的歌唱訓練或歌曲賞析變得趣味無窮,同時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音樂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堂,學生的音樂素養能得到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時,在教師的主導下放手讓學生開展活動,寬松自由的氛圍將促進課堂實現“教學做合一”,讓師生在“做”中共同發展進步。

二、如何開展音樂課堂活動

在具體形象思維占據了小學生思維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組織科學有效、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讓音樂課堂生動起來,學生能積極的參加活動,使他們從直觀上學習知識,幫助教師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打造課堂活動

小學生主要還是感性認識,教師的語言描述對他們來說還不能了理解,最簡單有效地音樂教學方法應該就是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學生能夠積累起對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教師的教通過情境傳達給學生,學生因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體悟,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教學活動《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時,前一個星期布置作業讓學生去校園里找找春天,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講述你所找到的春天。有人說春天里小草發芽了,大地姑娘都換上了綠衣裳;有人說春天花兒開放了,小鳥回來了,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有人說春天溫度升高了,小朋友們都換上春裝去外面踏青了……置身于春天,呼吸著春天的氣息,孩子們感受到春意盎然,感受到了濃郁的花香和蓬勃的生機,加深了對春天的理解。接著再教唱《春天在哪里》時,同學們就都很快融入歌曲的意境表達,學唱時都非常地認真,也非??斓恼莆樟烁枨那{。同學們還能聽著歌曲跳起舞來,課堂的學習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果得到了良好的展示。

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該注重創設貼近主題的教學情境,讓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小學生有足夠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感受,自主體會,讓學生與情境、同伴、教師之間產生良性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活動起來。

(二)結合學生興趣打造課堂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活動效果必然事半功倍。隨著各種音樂選秀節目的熱播,學生們一時間的話題總會集中在節目中的人物身上并對此產生熱議。音樂教師應該重視這一現象,并適時的運用學生的興趣點開展課堂教學。例如離上課還有一周時間,教師就可以把任務布置給學生:“各位同學,最近一個比較火的節目叫做《我是歌手》,你們知道嗎”?“知道···”伴隨著同學們的響亮回答,教師應該意識到,同學們的熱情和積極性已經開始被調動出來了,注意力也開始集中在教師和課堂上了。

“同學們,根據我們班各任課老師研究決定,從下周開始,我們班將舉行一場《我也是歌手》的角逐,活動形勢與流程與《我是歌手》基本一致,我和周老師、王老師將作為評委開始觀賽,要求人人參賽,人人有機會成為冠軍,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在成為班級的冠軍?” “有……”,同學們的熱情已經被完全點燃了。

為了能在《我也是歌手》中有一個良好的自我展示,甚至可以在《班級好聲音》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紛紛行動起來,爭分奪秒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甚至有很多學生動員起了家長的力量,為自己作參謀工作。課前準備的過程就是主動學習和水平提升的過程。隨著同學們期待已久的《我也是歌手》的到來,“評委”在認真聆聽,并適時的進行評價,“學生”們在奮力地展示著自己的音樂功底,用心傾聽著“評委”的建議,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對評委的信賴和感激。通過結合學生興趣開展音樂活動,同學們已經慢慢地在關注音樂,熱愛音樂了。

(三)利用信息技術打造課堂活動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質量,適應互聯網時代信息更新日新月異的速度。信息技術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圖文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等特點,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生動性。應用信息技術于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學校教育教學的模式,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知識傳播和學習方式,對教師的備課、教學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尤其在音樂教學中,豐富的視聽資源和作品使音樂課堂大放異彩,藝術的魅力展露無遺。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中,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之為課堂錦上添花成為了新時期課程改革的一種必然趨勢。

在教學《蝸牛與黃鸝鳥》時,我就是緊緊圍繞歌曲旋律和歌詞內容,制作了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寓意。首先課件上展示走路慢吞吞的蝸牛,和兩只愛在枝頭吱吱喳喳叫的黃鸝鳥,背景是生機盎然的春天,尤其顯眼的是吐出了嫩綠的新芽的幾顆葡萄樹。與此同時播放完整的音樂,讓學生邊看邊聽,感受旋律和意境,學生很快就從歌詞中聽出了黃鸝鳥對蝸牛的嘲笑。但劇情還在繼續,教師的課件動畫也跟著展示,蝸牛從葡萄樹剛剛發芽的時候就開始爬,一直爬到葡萄成熟,從春天一直爬到秋天,無論外面天氣多么惡劣,不管黃鸝鳥怎么嘲笑它,它都沒有動搖還是堅持望上爬。這是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只為了追求目標積極樂觀、堅韌不拔,永不言棄的蝸牛,使學生隨著作品鼓舞人心的力量而激起了他們的進取意識和精神,從而達到情感升華和審美素養提升。

把教學內容制作成幻燈片,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圖片、聲音、動畫等形式來演示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的信息量演示化抽象為具體,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的興奮點不斷提高。學生面對各種新事物產生的新鮮感會使他們對課堂的注意力不斷提高,并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學生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下,快速認識作品并對此做出自我鑒賞,體會作品要傳達的思想情感,既加深了印象有開拓了視野。

三、結語

陶行知主張的“教學做合一”模式是一種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師應認真研究、不斷探索,把握好教、學、做三者關系,靈活運用課堂活動實現學生課堂學習中的“手腦并用”。實踐表明,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活動教學,讓學生在行動中感悟意境,在實踐中體驗情感,在操作中深化理解,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活潑生動富有靈氣,教師也順利而輕松的完成了教學目標,且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推動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探索課堂活動的開展策略,以提高自身專業的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呂進,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開展實踐活動,《科學中國人》,2015

[2] 哈達,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的創新與實踐,《讀與寫:上,下旬》,2015

猜你喜歡
課堂活動主動學習小學音樂
淺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活動設計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課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研究的初探
小學初級漢語課堂活動設計思考與實踐
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激活小學語文課堂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策略研究
數字電路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及調研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個人理財》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路徑研究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