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理論視角下影視字幕翻譯中的文化缺省與補償

2016-11-26 13:12李巧嬌
長江叢刊 2016年20期
關鍵詞:字幕視野譯者

李巧嬌

接受理論視角下影視字幕翻譯中的文化缺省與補償

李巧嬌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影視走向國際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在中國影視走向國際的道路上翻譯是必不可少的有力“助手”,但如今對于影視作品字幕翻譯的關注卻很少,同時影視作品字幕翻譯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結合了接受理論探討了影視作品字幕翻譯中的“文化缺省”問題同時提出了補償的翻譯策略,翻譯通常是譯者以原作品為主導進行翻譯,而以讀者為主導進行翻譯的探討相對較少,本文提出的接受理論就是譯者以讀者為主導進行翻譯,旨在為研究者提出一個新視角研究影視作品字幕翻譯中存在的“文化缺省”與補償翻譯策略。

接受理論 字幕翻譯 文化缺省 補償

一、前言

接受理論亦稱接受美學,20世紀60年代誕生于德國康茨坦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康茨坦斯大學的漢斯·羅伯特·姚斯(Наns Rоbеrt Jаuss)和沃爾夫岡·伊瑟爾(Wоlfgаng Isеr)。接受理論的核心是從受眾出發,從接受出發。姚斯認為,一個作品,即使印成書,讀者沒有閱讀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同樣,一部影視作品在觀眾沒有觀看之前也只是半成品,所以一部影視作品真正的結束是在觀眾觀看結束后完成的。中國影視作品走向國際的路上字幕翻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其中“文化缺省”是字幕翻譯中存在的一個致命問題,對于同一語言背景環境下的交際者而言,“文化缺省”的使用可以提高交際效率,然而在中外影視字幕翻譯這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中,由于目的語觀眾和作品原作者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認知環境,所以原作者有意無意設置的“文化缺省”很容易造成目的語觀眾理解上的障礙,因此譯者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譯者在影視作品字幕翻譯時必須站在目的語觀眾的角度對作品中的“文化缺省”現象進行補償翻譯,為目的語觀眾呈現出一部易于理解的作品。

二、接受理論視角下讀者的期待視野

姚斯提出了“期待視野”這個概念來進一步闡述讀者接受。這里的“期待視野”是指讀者以往積累的閱讀經驗以及社會人生經驗形成的一定的思維方式以及知識結構。每個讀者或者每個讀者群體的“期待視野”是不一樣的,其教育背景,生活經驗,價值觀,審美觀,意識形態甚至是文學作品欣賞能力等都是影響讀者“視野”的因素。姚斯指出讀者是帶著特定的“期待視野”來閱讀文學作品的,一部文學作品的價值和意義的實現,主要通過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達到“視野融合”,因此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應該以或公開或隱蔽的提示信息,幫助讀者激活以前的閱讀記憶,達到視野融合的效果。影視作品的讀者就是目的語觀眾,影視作品的成功與否就要是否滿足觀眾的“期待視野”能否達到與觀眾的“視野融合”。譯者的影視字幕翻譯作為影視作品傳播到目的語觀眾的媒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譯者在進行翻譯時要以觀眾為中心考慮到觀眾的“期待視野”,觀眾是想簡單的在重溫一下本國的本土文化還是想要領略一下異域的風采,但由于字幕翻譯中存在文化缺省所以譯者須在以讀者為中心的前提下首先解決字幕英譯中的文化缺省。

三、影視字幕翻譯中的“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也稱為文化預設,它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可以作為一種無形的橋梁來連接作者與讀者,同時也是巧妙運用語言的一種典型的代表。缺省的概念最早由語言學家布朗(Вrоwn, 1983)和于勒(Yulе, 1983)在著作《話語分析》中提出。他們指出缺省是一定情境下約定俗成的一類知識(Вrоwn&Yulе,1983:236)。中國學者王東風(1997)從語用學的角度出發為文化缺省作了定義,指出為了提高交際的效率,交際雙方在交流時往往會省略一些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背景知識,這種被交際雙方所共享而加以省略的部分如果與文化背景有關便是文化缺?。ㄍ鯑|風,1997:55)。作者從來不是在真空中創作而是有其預期的讀者,因此文化缺省可視為是一種語言運用的自然方式。同樣影視作品的創作也有其預期的觀眾,中國的影視作品其目標讀者定是中國的觀眾,創作者受到中國文化的熏陶與目標讀者享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創作者所意圖說明的事物對于目標讀者來說,即使不熟知,也是知曉。

影視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由于影視創作者與目的語讀者所處的文化環境有異,影視創作者在作品中省略的文化現象是目的語觀眾所缺少的文化常識,目的語觀眾只有了解這種文化之間的缺省才能更好地理解影片想要傳達的思想,一部影視作品的成功與否與目的語觀眾的反響息息相關,所以譯者在進行影視作品翻譯時首先要考慮到目的語觀眾的文化缺省問題,從而找到最優的補償翻譯策略。

四、影視字幕翻譯中的“補償策略”

文化缺省是字幕翻譯中必然存在的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個問題是不可解決,翻譯的補償策略可以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補償手段的使用可以使目的語讀者與原作者在享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時又可以讓目的語讀者擁有自己的想象空間,從而使得目的語讀者和文本進行一次有效地對話。Наtim和Маsоn針對交際文本,認為翻譯補償指“譯者在進行翻譯轉換的過程中遇到難以直接傳譯的詞句時,借助譯入語特有的語言表現手段彌補譯文語言效果方面的失真與缺失,以使譯文達到與原文大體相同的效果”(馬紅軍,2003:37)。以讀者為中心的接受理論視角下影視字幕翻譯中的“文化缺省”需要譯者進行的翻譯補償是文化補償,文化補償有兩種情況,一是以讀者為中心,以觀眾觀看影片同時自己產生聯想為主的補償,此時可采用隱性補償策略,這種補償策略一般是不進行補償只是為了讓觀眾產生相似文化的“聯想”,二是以讀者為中心的前提下又傳播中國文化的補償策略,此種補償策略是顯性補償,顯性補償策略既考慮到以讀者為中心也傳播了中國文化,讓讀者在顯性補償策略下重新認識中國文化,這兩種補償策略都是以讀者為中心進行的文化補償。同時,此時的補償策略還必須考慮到影視作品的瞬時性、大眾化、口語化、無注性等特點進行補償。

五、結論

接受理論視角下的以讀者為中心的影視字幕翻譯必須考慮讀者的“期待視野”滿足觀眾的“視野融合”,影片的結束是以觀眾的觀看為結束點,影片的成功與否也是與觀眾的接受度密切相關,所以影視作品的翻譯必須以觀眾為主導,中國影視走向國際的道路上字幕翻譯中存在的“文化缺省”問題必須首先解決,這樣才能為中國影視走向國際架起一座橋梁,本文僅是為研究者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來探究在接受理論視角下影視字幕翻譯中的“文化缺省”與補償策略。

[1]Brown,Gillian & Yule, George. Discourse Analysis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Jauss,H.R. 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M].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l982b.

[3]馬紅軍.翻譯補償手段的分類與應用--兼評Hawkes《紅樓夢》英譯本的補償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0).

[4]王東風.文化缺省與翻譯中的連貫重構[J].外國語,1997(6).

[5]王先霈.文學批評原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李巧嬌(1989-),女,漢族,廊坊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字幕視野譯者
居· 視野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電視劇字幕也應精益求精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快速搜尋和下載電影字幕文件
自己動手 調整錯亂的影視字幕
簡單快捷提取視頻文件中的字幕
視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