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嶺山脈地區瑤族民歌與廣西客家山歌的空間觀對比

2016-11-26 13:12王毅鳳
長江叢刊 2016年20期
關鍵詞:歌者瑤族山歌

王毅鳳

五嶺山脈地區瑤族民歌與廣西客家山歌的空間觀對比

王毅鳳

從歌謠這樣的口頭文學中分析不同族裔的文學空間觀,是文學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本文對比《廣西客家山歌研究》的客家山歌和《瑤族民歌》收錄的湘桂粵交界五嶺山脈地區的瑤族民歌,總結了兩者的空間感知特點。研究發現,瑤族民歌中被歌頌景物往往遠離創作者,對景物的描寫注重全局和整體而較少關注細節,人與景的空間關系模糊??臻g對他們來說是更像是一個整體而非零碎的概念。因而筆者將其總結為“面型”空間感知傾向。與瑤族民歌不同,客家山歌既擅長于對個體和細節的觀察,也呈現出很強的空間層次感和順序感??臻g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三維立體的,歌者常處于景物空間內部的某一位置。筆者將客家山歌的空間觀感總結為“立體型”模式。

瑤族民歌 客家山歌 空間感知

一、研究背景

民間歌謠作為少數民族的口頭文學,是少數民族傳遞信息、表達情感、記錄歷史、閑暇娛樂的重要方式。從少數民族的精神產品中窺探他們的文化價值觀,是解讀人類文化現象的一個重要課題。廣西是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素有“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之美譽。其中,瑤族以能歌善舞著稱,歌謠在其歷史長期遷徙的過程中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生活元素,且至今仍有許多地方保留擺歌堂、設歌會的習俗??图胰俗鳛闈h族的一個支系,也是在歷史上經歷了不斷南遷來到兩廣地區??图疑礁枰恢迸c客家圍屋、客家對聯并稱為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湘粵桂三省交界五嶺山脈地區,有大量的瑤族聚居區和客家村落交錯并存?,幾寰劬訁^有廣西東北部的富川瑤族自治縣、恭城瑤族自治縣、湖南西南部的江華瑤族自治縣和廣東北部的連南瑤族自治縣,四縣毗鄰。這一地區的瑤族多數屬于自稱“勉”的瑤族直系,因居住地名稱、地理環境、生活方式等不同,分為“排瑤”、“過山瑤”和“平地瑤”(何蕓等,1987,р.5)??图胰舜迓渫瑫r也遍布廣西、廣東地區。這兩個不同的少數族裔間生活區域的相互交錯和生產的彼此聯系,使得文化產生了交匯和交流,因此從他們的口頭文學中比較他們文化的共性和差異就具有了現實意義。

瑤、客因文化交流而產生共鳴的同時,又因不同的民族起源而保持著各自的特性,使得比較瑤客歌謠的空間觀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豐富的內涵。本文以《廣西客家山歌研究》(嚴永通等,1991)中的廣西客家山歌和《瑤族民族》(何蕓等,1876)收錄的五嶺山脈地區的瑤族民歌為研究對象,挑選出其中含有景物描寫的歌謠文本,比較對自然景觀的觀察描述方式以及人與景的相對位置關系,從而總結瑤、客歌謠各自的空間感知特點。

二、瑤、客歌謠的空間感知特點

通過比較瑤、客歌謠中自然景物的描寫方式,可以發現歌謠中他們對空間有著不同的感知方式?,幾迕裰{中出現的自然景觀是以遠景為主,無論是“一片山”、“一片云”、“一片霧”,還是山坡上的“花?!?、山頂上的“一片森林”,都是歌者站立于某個點,向某個方向眺望遠方時,映入眼簾的成片的景象。對于人來說,景構成了一個遠離于人的空間平面,而人與景之間的空間距離和關系往往是模糊的。對事物的描寫往往注重對全局和整體的觀察,而非景物細節或者空間中的“點”??臻g對他們來說是更像是一個整體的而非零碎的概念,“點”與“面”的關系、人與“面”的關系,空間的層次和順序相對于來說是模糊的。在瑤族歌謠中常常能感受到歌者與被歌頌對象之間有較遠的空間距離,被歌頌的空間區域是歌者視野前方的整片區域。因此,筆者將該地區的瑤族民歌總結為“面型”的空間感知傾向。

與瑤族歌謠不同,客家歌謠一方面擅長于對場景中的個體、細節進行細微觀察,另一方面也強調空間的層次和順序感。他們既關注“面”,也關注“點”。他們在乎“點”與“面”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也需要要規劃空間的層次,因為描述物體時空間順序是一種很重要的邏輯。常出現以人或視野聚焦的事物為起點,按一定的順序描寫向各個方位上的空間,既可以是在該起點所在平面上向各個方向的延伸(如東西南北、前后左右等),也可以是與不同平面的相互關系(如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遠及近、從近伸遠等),以及多種空間關系的重疊與組合(點與點的關系、點與面的關系、面與面的關系同時存在)??臻g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三維立體的,歌者常處于被歌頌的景物空間內部的某一位置。因此筆者將客家山歌的總結為“立體型”空間感知模式。例如:

瑤歌1-1《日頭出來照山坳》(何蕓等,1987,р.135):日頭出來照山坳,照到山坳梓木花,梓木花開千萬朵,朵朵紅花向太陽,向太陽。

瑤歌1-2《我們這伙去砍柴》(何蕓等,1987,р.82):大霧山頂,紫霧山頂,有片大森林。我們這伙去砍柴,去砍樹。想起道路遠不怕走,想起山嶺高不怕爬,走了三天到了森林里......

瑤歌1-3《修開路,等客來》(何蕓等,1987,р.78):修開路,等客來,客人快過來。墊青石,架好橋,馬背金鞍閃閃亮。騎馬過的是頭人,三十六個都過了。

客歌2-1《月光光》:月光光,照祠堂;祠堂背,種韭菜;韭菜花,結親家;家家門前有個塘,養個鯉魚八尺長;頭拿來吃,尾拿來嘗,中間拿來討姑娘......

客歌2-2《撫育林海綠油油》(嚴永通等,1991,р.33):一條清河彎彎流,劃斷東西兩山頭;站得高來看得遠,撫育林海綠油油。

客歌2-3《撒帳歌》(嚴永通等,1991,р.133):撒帳東,撒到東方十二支;......撒帳南,撒到南方十二山;......撒帳西,撒到北方十二支......撒帳北,撒到北方十二澤......撒帳中,富貴福祿在此中......

客歌2-4《賀進新屋》(嚴永通等,1991,р.139):......新做大屋座南方,左靠山來右靠江;后面亦有金雞叫,前面又有鳳朝陽。

瑤歌1-1中的景觀是歌者立于山間的一個位置,向遠處觀望時看到整片區域:陽光與山坳、花海相互印染成一片的景觀,“千萬朵”、“朵朵紅花向太陽”更是營造出一個壯觀的整體景觀?,幐?-2是一首勞動歌,“山頂”、“大霧”、“森林”構成了一個十分遙遠的畫面。勞動出發前并不確定具體可以砍柴的地點,并且到達這個地點的路勁也是模糊的,只依靠“三天”這個虛數時間來覆蓋掉路勁的空間概念?,幐?-3是深居山中的瑤胞喜迎遠方來客,在家門口就遠遠地看到一列馬隊經過了石橋,由于距離太遠看不清人臉,于是主人開始數起人數來。這三首瑤歌中歌者的位置與視野區域、敘述者與被敘述對象之間的空間關系都是既模糊又遙遠的,并且視野范圍內的空間布局都呈現片狀化。

客歌2-1是首童謠,寫景的順序先是從上而下(月光到祠堂),然后由后至前(祠堂背到家門前),接著寫到池塘里有鯉魚,這是將對視野焦點繼續位移向下。甚至連鯉魚都要分為前、中、后部??透?-2中,視線從眼前的某個點隨著河流向遠處延伸,然后歌者又向下俯瞰一片綠油油的林海。上下兩句都是以歌者的空間位置為起點,焦點由近延伸至遠,從上移動至下,表現出“點”與“面”的空間關系??透?-3是給新婚夫婦布置新房時“撒帳”儀式中哼唱的歌謠,以人(床的位置)為中心,“撒帳”動作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展開,并且按順時針順序進行。方向劃分的順序性和正確性被與人的幸福掛鉤??透?-4對主人喬遷新屋的賀詞中,同樣以人的位置(住宅)為起點,贊揚了左右前后的風水優勢,將空間方向的寓意與人的幸福感掛鉤。由此可見,客家山歌中空間層次的劃分十分清晰,不同空間層次的描述順序也比較順暢,同時強調人與空間的關系,這反映了他們立體的空間感知。

三、相主題的不同描寫方式對比

由于瑤、客兩族的混居,歌謠出現了相互影響和吸收的情況。從相同主題、情節的不同表述方式中最能看出出兩者對空間的不同感知。例如:

瑤歌1-5(嚴永通等,1991,р.111):日頭落領影過河,肩膀挑桶手摸索;家中還有半缸水,假意挑水望情哥。

客歌2-6(嚴永通等,1991,р.111):月光柬(這樣)清風涼,看見親哥在井旁;家里還有半缸水,假作挑水會伢(我的)哥。

上面兩首歌謠的內容、情節和結構高度相似,都是描寫女子假借挑水探望情人。前者第一句詞就描繪夕陽時分遠處的一幅恢弘景觀:太陽的余暉籠罩在山頭,徐徐下落過程中牽引著山的影子從一側到了另一側。而同樣的情節,客家山歌的卻從近在眼前的事物著手:情哥哥站在井旁等待,皎潔的月光落到他身上。前者是對片景的描寫,后者對個體“點”和細節的觀察。最后一句對探望情人這件事各自用了不同的動詞來表述,前者是“望”,后者用的是“會”?!巴币辉~聲動地體現出了歌謠創作者與被觀察事物之間遙遠而模糊的空間距離,而“會”則是近在面前,帶有觸手可及的意思。感知上的“遠”、“近”差異在這里顯得尤為突出。

類似的還有下面兩首民謠:

瑤歌1-6《我望花兒幾時開》(嚴永通等,1991,р.110):清早起來心開懷,打開大門望郎來;我娘問我望什么,我望花兒幾時開。

客歌2-7(嚴永通等,1991,р.110):嶺崗頂上一株梅,手攀梅花望哥來;娘問亞妹(女兒)看脈介(什么),f(我)看梅花幾時開。

都是歌唱女子借“看花”為名盼情人,而當第二句寫“娘”問“我”時,前者“娘”問的是“望”什么,而后者問的是“看”什么。同時為了應對這樣的尷尬,瑤歌的歌者以“望”遠方的“花”為名,而客家歌者卻將視線瞬間由遠處拉回身邊“手攀”的“梅花”樹,回答“看”花。由此可見,瑤客兩族即使因歷史、社會等原因歌謠內容上有重疊,但表述相同事物、相同思想情感的不同方式也反映出兩者對空間的不同感知方式。

四、結語

本文將湘粵桂交界的五嶺山脈地區的瑤族民歌和客家民歌進行比較,著重從景物描寫方式以及人景關系分析了他們空間感知的差異。筆者將該地區瑤族民歌總結為“面型”空間感知傾向,將廣西客家山歌總結為“立體型”感知模式。薩默瓦等學者認為,人對待空間的方式與他們文化價值觀有著直接的、緊密的聯系(薩默瓦等,2009)。因此,從歌謠比較中對空間的感知方式,是我們審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維度?!岸鳛椤臻g’來說,它不僅僅只是一種文化的存在,它還蘊含了社會、文化、地域的多維內涵,這也是‘新文化地理學’一貫秉持的立場”(高瑞怡,2014)。

[1]嚴永通,凌火金.廣西客家山歌研究[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

[2](美)薩默瓦,等.跨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16~219.

[3]高瑞怡.論〈木魚歌〉的空間構建與文化認同[D].昆明:云南大學,2014.

[4]何蕓,等.瑤族民歌[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

(作者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

王毅鳳(1991-),廣西賀州人,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社會語言學。

猜你喜歡
歌者瑤族山歌
山歌還要妹起頭
瑤族織錦
《瑤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譯注》
山歌
云南瑤族銀飾探析與開發利用
草原人民的歌者——記蒙古族詩人包·布仁
苗山歌
歌者和履痕
裸露
金秀瑤族長鼓舞傳承的文化生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