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邊朝鮮族對東北抗日戰爭的貢獻

2016-11-26 13:12安貞華
長江叢刊 2016年20期
關鍵詞:延吉延邊朝鮮族

安貞華

延邊朝鮮族對東北抗日戰爭的貢獻

安貞華

延邊朝鮮族人民的抗日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也表現在,積極創辦抗日根據地,并以其為依托,與日本帝國主義開展武裝斗爭,并涌現出了一大批的抗日英雄。

延邊朝鮮族 抗日戰爭 根據地 抗日英雄

延邊朝鮮族人民的抗日斗爭,在東北抗日戰爭中,時間最長,歷程最長。一般來說東北的抗日斗爭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8月,但是由于延邊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環境,延邊地區的抗日斗爭比其他地區開展得要早。甲午戰后延邊成為了日軍侵占東北的橋頭堡,1907年日本侵略者在龍井掛起“朝鮮統監府間島臨時派出所”的牌子,從此延邊人民與日本殖民主義者的矛盾成為了主要矛盾。至“九一八”事變,延邊朝鮮族人民的抗日斗爭一直沒有停止。

一、延邊滿地區抗日根據地的建立

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滿洲士兵工作的指示信》,要求東北各級黨組織開展游擊戰爭。[1]1931 年11月16日,中共滿洲省委根據黨中央的知識精神,決定加強黨對創建游擊隊工作的領導,派巡視組員指導各地創建游擊隊工作。同時決定調回朝鮮族干部楊林任省委軍委書記,以加強省委對建立游擊隊工作的領導。1931年12 月16日,中共東滿特委在延吉縣明月溝(今屬安圖縣)召開延邊各縣委負責人和黨團積極分子會議,這次會議召開期間正值“秋收”斗爭勝利之時,會議為我黨在延邊地區創建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斗爭,奠定了思想基礎。也根據此次會議的具體部署,延邊各地的朝鮮族人民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廣泛開展建立抗日游擊隊,創建抗日游擊隊根據地的斗爭。

1932年春,中共延吉縣委在發動黨團員和廣大群眾解決武器的同時,先后在依蘭溝區、老頭溝區、八道溝區、海蘭區等地,先后組織突擊隊、赤衛隊等抗日武裝。至1933年初,延邊地區的延吉、和龍、汪清、琿春等四個縣區的游擊隊員基本有360余名隊員,其中朝鮮族隊員占到90%以上,各游擊隊的指導員基本上為朝鮮族。在奪取武器,創建游擊隊的斗爭中,不少朝鮮族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九一八”以后,延邊各地逐漸形成了若干片游擊區,自1932年下半年起,在這些游擊區內,更是相繼出現被稱為東滿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十多塊抗日游擊根據地,各小塊游擊根據地的范圍多在六七十里到百余里之間,人口少則六七百人,多則一兩千人,延邊境內抗日游擊根據地內的人口約有兩萬人,其中95%為朝鮮族[2]。主要反日游擊隊先由朝鮮族黨員組織創建相連,延邊作為朝鮮族聚居區也成為最初建立東北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地區之一。延邊朝鮮族人民積極支持抗日斗爭,一方面從人力、物資上支援抗日游擊隊,另一方面,參與到與日軍的直接斗爭中去。朝鮮族軍民的團結抗日接連不斷地粉碎了日軍的“討伐”根據地活動,更是成為東北抗日游擊隊活動的堅強支撐。

二、延邊地區朝鮮族人民的抗日武裝斗爭

延邊地區朝鮮族民眾從組織游擊隊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其抗日熱情也進一步高漲,隨著抗日武裝斗爭的不斷深入,抗日游擊隊的隊伍的發展壯大,延邊抗日游擊隊以及延邊朝鮮族軍民也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東北的各級黨組織最初創建抗日武裝部隊時,延邊朝鮮族的同胞就成為了黨的這一歷史任務的重要承擔者和部隊兵源的重要渠道。[3]延邊等朝鮮族聚集地區涌現起了參軍熱潮,出現許多送子、送夫參軍,兄弟姐妹爭相報名參軍的感人場面。在吉林省延吉縣今龍井市英成村85名青年中33名被批準入伍,人口只有60多萬的延邊地區參軍的朝鮮族青壯年近3.5萬,占該地參軍人數的85%,此外還有余萬朝鮮族年參加了地方公安部隊、武裝民兵隊伍等。[4]對此,著名的東北抗聯領導人周保中同志曾做出說明:“1932年所建立的堅強的東滿游擊隊和1933年所建立的強大的磐石游擊隊、珠河游擊隊、密山游擊隊、湯原游擊隊、饒河游擊隊等都是由革命的朝鮮同志和革命的朝鮮群眾所創建的。后來他們發展成為抗日聯軍第一、二、三、四、六、七軍?!保?]

1938年以后,東北抗日戰爭進入到極其艱難的時期,抗聯第一路軍各部召開第一次“老嶺會議”研究交流抗日游擊戰爭的經驗教訓。之后,抗聯的第一軍和第二軍分路向敵人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取得了襲擊蚊子溝、七道溝、土口子隧道和家什房子等戰斗的勝利?;顒釉谕羟?、敦化、延吉等地的二軍四師積極開展斗爭,使敵人遭受到嚴重的損失。第二次老嶺會議之后,由延邊朝鮮族兒女為主力的抗聯第一路軍的第二、三方面軍和警衛旅第三團,實行分區作戰,取得了許多重大戰斗的勝利,他們的戰斗聲援了吉東、北滿聯軍的斗爭,牽制了日本侵略者的大批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

在極其艱苦的歲月里,東北抗聯二軍的朝鮮族將士,在中共的領導下,于1940年11月進行戰略轉移,成立了中共南野營委員會,始終堅持在東北地區的抗日游擊活動,在小部隊活動和軍事偵察工作中,延邊籍的朝鮮族將士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了斗爭。1945年8月配合蘇聯紅軍作戰,最終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三、延邊抗日英雄的不斷涌現

在漫長的抗日斗爭中,延邊地區的朝鮮族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涌現出了許多的抗日英雄?!熬乓话恕笔伦円院?,首先中國共產黨從朝鮮族聚集區開始領導抗日斗爭,延吉、和龍、汪清、琿春等縣游擊隊和創始人和領導人基本上都是朝鮮族干部。在南滿地區擔任中共南滿特委書記的李東光、北滿地區抗聯第三軍的前身珠河抗日游擊隊的創始人、后任哈東游擊司令的李福林,密山抗日游擊隊的創始人、中共密山縣委書記樸鳳男、東北反日聯軍第五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李光林、抗聯第七軍軍長李學福等,或者是延邊黨組織派去的領導骨干,或者延邊籍的干部,延邊崎嶇的朝鮮族不僅在本地區,而且在權東北的抗日斗爭中,發揮了骨干作用。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了,許多朝鮮族人民做出了犧牲,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據有關部門統計,延邊地區抗日烈士共有3301人,其中朝鮮族烈士為3204人,戰抗日時期烈士總數的96.8%,這些烈士不包括無名烈士和因找不到家屬未能發放證書的烈士,在吉林省398名抗日女烈士中,延邊朝鮮族烈士366名。在延邊地區,涌現出了許多的朝鮮族抗日英雄,其中包括,金哲、梁成龍、樸東根、樸吉、金世、車龍德、金洛天、金炳洙、吳一波、吳仲和、蔡洙恒、金順德、吳彬、張承煥、申春、金勛、金相和、崔相東、李用國、金明均、李光、金殷植、權永壁、金洪范、李東學、曹基錫、南昌益、崔哲寬、金周賢、金山浩、吳仲洽、楊亨宇、李龍云、郭池山、樸相活、李京天、金明柱、黃正海、李東光、李敏煥、樸先鋒、金根、樸振宇、樸鳳南、李福林、李光林、李學福、樸吉松、李一平、吳世英等[6]。此外還有不少的女英雄和少年英雄,金順姬、金永信、安順花、黃正信。李桂荀、許成淑等女英雄,游擊隊“小靈鳥”的9歲兒童金錦女,13歲的兒童團長李玉今,少先隊隊長俞太善、黃今松,在奪取敵人武器時犧牲的樸虎哲,為保守秘密被殺害的李花順、金野玉等等,他們的英雄業績驚天地,泣鬼神,至今仍被廣為傳頌。

在東北抗日戰爭中,延邊朝鮮族人民與各族人民團結合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用武裝斗爭等方式反抗日本侵略者,消滅了大批日軍的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在東北的大量兵力,積極配合了東北的抗日戰爭。延邊地區的朝鮮族人民為保衛祖國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1]東北師范大學中共黨史教研室編.東北抗聯若干資料[M].1981.

[2]中央、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檔案館編.東北地區革命歷史文件匯集、游擊區內的群眾成分[M].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總社,1988.

[3]張雨海.朝鮮族對黨創建發展東北抗日武裝的作用[J].長春大學學報,1995(02).

[4]延邊朝鮮族史編寫組.朝鮮族簡史[M].延吉: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1986.

[5]中國朝鮮族歷史足跡叢書編寫組.中國朝鮮族歷史足跡叢書(5):勝利[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

[6]延邊朝鮮族史編寫組.延邊朝鮮族(上)[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延邊博物館)

安貞華(1986-),女,吉林延吉人,延邊博物館,研究方向:朝鮮族革命斗爭。

猜你喜歡
延吉延邊朝鮮族
羅永浩
延吉冷面
Соотношениеправославия и русской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идеологии 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обществе
傳統的重建:現行朝鮮族婚禮的人類學解讀
延邊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作品
延邊大學美術學院繪畫作品
中韓學界對跨國朝鮮族女性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KORE A TOWN
韓語近義動詞的意義關系分析
——以捆綁動詞‘’為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