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探討

2016-11-26 11:04
決策與信息 2016年32期
關鍵詞:醫養居家養老

符 柯

鄭州大學 河南鄭州

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探討

符 柯

鄭州大學 河南鄭州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增多,老年人對于醫療和養老的需求與日劇增,政府也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由于居家養老在養老服務中處于重要地位,居家養老中的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相分離導致目前的養老服務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因此,將醫療服務融入居家養老中,發展一種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從當前醫養結合的政策出發,探究當前醫養結合的模式和存在的問題,然后分析當前我國發展醫養結合居家養老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困難,最后從提高政府責任責任意識,拓寬籌資渠道、全面推廣家庭責任醫生制度、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注重人才培訓、強化社區服務、推進居家服務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對完善我國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提出了政策建議。

醫養結合;居家養老;家庭責任醫生制度;長期護理保險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對醫療護理的需求與日俱增。養老、就醫問題凸顯。而機構養老只能滿足于部分老人特別是那些具有支付能力的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護理需求,難以解決當前我國龐大的養老需求。受中國人養老盡孝的傳統觀念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居家養老,作為我國老年人養老的主要方式,在養老服務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然而,居家養老在發展過程中,醫療服務問題突出,無法滿足老年人養老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現有資源以及現有體制的約束下,整合社區的資源,將醫療服務融入居家養老,發展一種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對于緩解老齡化,解決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十分必要。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比較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實地走訪和調研,選取一些居家養老的老人及其家庭成員,尤其是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庭,通過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來研究當前居家養老中的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存在問題。

二、醫養結合概述

(一)醫養結合的提出

為解決老年人的醫療和養老問題,我國開始探索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2013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推動醫養結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①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九部委《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并提出到2017年,80%以上的醫療機構要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②這為我國發展醫養結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發展方向。

(二)醫養結合的涵義

“醫養結合”將醫療護理技術和養老服務結合,對養老和醫療兩方面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了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模式。醫養結合的“養”,體現在生活照料、精神心理服務和老年文化活動服務方面;“醫”則體現在醫療康復保健、健康檢查、疾病診治、護理服務和大病康復服務等方面。

醫養結合并非單純的在養老服務中簡單的嵌入醫療服務,而要將二者進行科學的合理的融合。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的需求,加以細分。對于低齡老人,要以養帶醫。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可以居家養老,以養為主。高齡老人,則以醫帶養。③

三、構建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困難分析

(一)資金短缺,政府關注度不高

居家養老在我國起步較晚,在居家養老投入上存在著資金匱乏,籌資渠道單一的問題。社區養老服務項目、服務人員配置以及養老設施的建設都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和重視程。雖然近幾年政府加大了對居家養老和“醫養結合”的宣傳和扶持力度,但在財政上的補貼和費用大都流向那些公立養老機構和發展大型醫院上,但對于居家養老所依托的社區和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療資源完善重視不夠,導致居家老人所享有的醫療服務內容單一、服務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居家養老的醫療與養老服務難以開展,無法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和醫療需求。

(二)居家養老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

目前,我國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比較單一,服務項目比較少。很多社區也將居家養老簡單的概括成,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務和日常的生活幫助,對于老年人的娛樂休閑和長期的專業醫療護理保健工作、心理關懷和情感慰籍等方面的服務內容涉及比較少。其次居家養老的服務人員的流動性強,缺乏穩定性,專業性差,對服務的效果和質量難以進行有效的控制,服務人員數量也有限,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都不愿意從事此類服務。此外,居家養老的信息系統不完善,對于社區內老人的健康信息掌握不全,不能夠為每個老人建立一套健康檔案,進行長期持續管理,這些因素都不利于居家養老醫養結合的開展。

(三)居家養老服務人員費用高,專業化低,醫護人員缺乏

目前,為居家養老提供養老服務的人員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管理人員,一類是服務人員。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服務人員都呈現出費用高,專業化水平低的特點。服務人員多以社區的下崗職工或失業居民等困難人員為主,專業化程度低,年齡也偏大,即使有的服務人員參加過一定程度的培訓,但是培訓的時間短,專業性也不強,缺乏專業的社會工作隊伍工作知識。居家養護人員大多以家庭成員為主,專業性的醫療服務的人員更是緊缺,制約了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的開展。

(四)社區醫療服務機構條件差

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在居家養老的醫療護理服務提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國的社區醫療服務機構普遍存在著人手緊缺,專業設備缺乏的問題。社區內老人對其醫療水平信任度不高,老人患病后,都往大醫院去,社區醫院則罕有人問津。隨著失能老人的增多,醫療服務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醫護人員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全科醫生也缺乏,醫療水平不高,服務缺乏專業化,這制約了居家養老的醫療水平的提高。

(五)醫務人員上門服務難

當前,隨著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增多,迫于經濟條件以及多種因素的限制,大多選擇居家養老。然而由于行動不便,這些老人對于上門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多。然而,現實情況中,醫護人員提供上門服務存在著很多條件的限制,并且由于上門服務存在著一些風險,導致很多醫院不提供上門醫療服務。這就導致發展“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中醫療服務與養老需求不相適應。

四、發展我國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的對策

(一)提升政府責任,拓寬籌資渠道

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資金主要來自政府、社會和方面三方面。政府作為保障全體居民健康的責任主體,應該為完善老年體系發揮重要的支持作用。不僅要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還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資金支持和籌資渠道。首先,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促進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為實現醫養結合制定相關政策,提升老年人的醫療救助能力,將老年人居家養老的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的報銷范圍之內,這樣可以有效減輕老年人和家庭的經濟負擔。其次,要充分引進社會資金,拓寬醫療服務的籌資渠道??梢园l行專門為居家養老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籌資的福利彩票、專項慈善基金,鼓勵社會組織和成員廣泛參與。

(二)全面推廣家庭責任醫生制

家庭醫生在國外也叫做私人醫生,我國的家庭醫生大多是由社區醫生擔任。為了使家庭醫生工作責任到人,常以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分片包干的辦法實行責任制管理,以家庭責任醫生團隊的形式開展工作,這種制度就稱為家庭責任醫生制度。④在居家養老服務中,社區醫生在老年人的醫療服務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完善社區居家養老的醫養結合,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出發,組建一支全科醫療為基礎的家庭醫生隊伍,為居家老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尤其對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面、及時、有效、持續和個性化的醫療保健服務十分重要。這些家庭醫生可以讓老人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可以解決日常健康問題和保健需求,得到家庭治療和家庭康復護理等服務。

(三)建立居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減輕家庭護理負擔

長期護理保險是指為那些因老年、疾病或傷殘等失去日常生活能力需要被長期照顧的人提供護理費用或護理服務的保險。其使用者是老年人,也稱作老年長期護理保險。⑤這種保險不同于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主要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互利問題,其護理費用由社會保險系統來支付。這種保險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康復護理以及精神慰藉在內的多方面的服務,能夠減輕家庭護理老人的經濟負擔,對于解決當前老齡化問題十分重要。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對當前發展醫養結合的居家養老模式十分必要。當前,應盡快出臺有關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的有關法規和政策,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加強監督和管理。重視家庭護理和社區護理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醫院和社區合作,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為長期護理保險發展贏得廣闊的發展空間,解決當前我國居家護理的難題。

(四)完善護理人才培訓體系,引入醫務社會工作

目前我國居家養老的專業護理人員十分缺乏,比較專業的護理人員都集中在正規的醫院和護理院。家庭護理的人員多是那些家政人員,年紀也大都在40-55歲之間的失業人群,這些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護理水平比較差。專業的人才隊伍比較缺乏,尤其是社工人員。發展居家養老,要重視社會工作者在居家養老中作用,尤其醫務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都可以為居家老人提供預防、醫療、康復等社區服務,將醫務社會工作引入居家養老中意義十分重大。⑥因此,我國目前急需一批具有專業護理技能的家庭社會工作人員。首先,要建立一套護理人員的培訓體系,完善護理專業的職業教育。不僅要在高校開設專業護理課程,更要充分利用那些高職高專、中專等職業教育體系,鼓勵那些有社會責任心的青年人學習該專業,以此擴大老年護理人才的培養來源。這點可以學習日本在護理人員培訓方面的經驗。其次,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和資格認證,完善護理人員的護理等級劃分,按照專業程度,劃分不同等級,有的可以專門為老年人提供身體活動方面的服務,有的則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活動方面的服務,這樣可以方便為老年人提供更家有效專業的服務,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最后,要建立護理行業的吸引機制,充分利用市場進行調節的同時,政府也要提高對該行業的補貼。

(五)要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信息化、技術化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信息化和科技化程度也是越來越高,養老服務與現代技術的發展也密切的結合在一起,因此要實現醫養結合的新型居家養老模式必須對居家養老服務進行轉型和升級。首先,居家養老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先進設備,在家庭安裝一些緊急呼叫器,保證老人可以隨時有需要就能及時叫人,保證老年人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的生病和健康。第二,居家養老的家庭可以安裝”活動床”,對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可以安裝吊床,這些設備可以根據老人需求,通過按鍵操作就能實現老年人的活動需求。第三,要完善居家老人網絡信息服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與社區醫院相聯系,可以更為便捷的為老人提供網絡咨詢、診斷和疾病的治療。使居家養老服務更為方便快捷。

五、結論

本文針對居家養老的醫養結合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但由于個人能力和時間限制,只能對此做出一定層面的研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和研究如何使居家養老服務的養老和醫療服務融合發展,探索出更好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解決我國當前老人的醫療和養老需求。

注釋

①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辦[2013]35號)2013.

②國務院.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4號)2015.

③楊燕綏.有備而老,醫養結合咋跟上[N],健康報,2015-11-30

④互聯網. 家庭醫生工作制度有待完善, http://www.baidu.com/link?url=ivEeA

⑤李愛.充分借鑒國際經驗構建我國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N],法制日報,2015-12-29.

⑥林文億.探討社會工作在社區養老中的作用[J],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12(9)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辦[2013]35號)2013.

[2]國務院.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4號)2015.

[3]田珍都.“醫養結合”的關鍵環節與對策建設[J].社會福利,2015(9).

[4]周壽祺“.醫養融合”功能莫錯位[J].中國醫療保險,2015(9).

[5]嚴妮.城鎮化進程中空巢老人養老模式的選擇:城市社區醫養結合[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6]王勇.發展醫養結合先破制度屏障[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5-12-4.

[7]王霞,馮澤永.醫療服務融入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中的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5(2)

[8]徐楊.打通社區養老“最后一公里”[N].天津日報,2016-01-08

猜你喜歡
醫養居家養老
11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 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
居家運動——膝部練習(高級篇)
醫養當興
養老生活
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的作用
居家的日子
staycation居家假期
養老更無憂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