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電影的格局越拍越?。ㄎ幕c評)

2016-11-28 08:39張亞中
環球時報 2016-11-28
關鍵詞:金馬獎中華文化題材

張亞中

第53屆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大陸電影和影人分別獲得最佳影片、導演、男女主角等四大獎項,臺灣親綠的《自由時報》稱,“臺灣電影大潰敗,典禮現場京片子滿天飛”,仿佛在看“金雞獎”。

臺灣電影今年雖幾乎全軍覆沒,但金馬獎充分顯現出其沒有地域、立場,而完全以藝術表現作為評審的標準,再一次凸顯了客觀性、公正性。

金馬獎也值得臺灣電影界反思。除李安、侯孝賢之外,還有哪些臺灣導演可以受到全球肯定?臺灣是否還能拍出屬于全球影迷的影片?

電影是一種文化的呈現,受到社會氛圍影響。上世紀80年代,臺灣電影主要呈現寫實風格,其題材貼近現實社會,反映民眾真實生活。由于形式新穎、風格獨特,又有濃濃的中華文化內涵,促成了臺灣電影的新風貌。到了90年代,由于錄像帶、CD、有線電視等新興視聽媒體陸續出現,臺灣電影產業大幅滑落。2000年以后,臺灣的本土電影偶有佳作,但整體上由于加入WTO的影響,電影市場由好萊塢電影主宰,本土電影持續處于弱勢。

近年來,受到“去中國化”的政治制約,大陸影片的發行、演員的參與演出,在臺灣均受到數量上的限制,減少了兩岸電影界交流互動的機會。2008年以后,臺灣電影再起,但是愈發強化“本土化”,也影響了臺灣影片的內容取材。電影題材的地域性原本不會影響電影深度,但刻意凸顯本土的排他性,則反而失去了電影應有的自由與多元,也注定使臺灣電影只能擁有臺灣票房,難以在大陸與海外開拓市場。

臺灣的政治認同影響到了年輕的導演與制作人。魏德圣2014年執導的電影《KANO》(全片幾乎是以日語發聲)是結合本土故事與日本認同的影片,在臺灣擁有很好的票房,卻無法走進大陸市場。2013年的《大尾鱸鰻》及《總鋪師》也是臺灣破億影片,但由于內容過于本土而得不到臺灣以外市場的青睞。失去中華文化題材或太專注于臺灣本土的電影,或許可以一時得到臺灣觀眾的肯定,但也容易失去新鮮感,而逐漸萎縮。臺灣本土電影近年來已看到這個隱憂。

電影事業的成功需要多方的養分。臺灣原本有豐厚的中華文化基礎,也有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整個社會多元與自由,為政者如果能以包容的態度接納大陸的資金、演員,題材能夠以整個中國及中華文化為舞臺,而不僅拘泥于臺灣本土,兩岸一起合作,必然可為臺灣電影再開新局?!?/p>

(作者是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猜你喜歡
金馬獎中華文化題材
軍旅題材受關注 2022年03月立項表分析
廣電總局關于2020年4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
兩岸青年在廈門共商中華文化傳承與青年擔當
2016年9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17部、4552集
星光璀璨 珠寶同行
蔡康永因過于勞累致面部神經失調
題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