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培土生金"法對成都地區老年人慢性肺系疾病的重要性

2016-11-28 08:37楊雪萍陳衛銀
醫學信息 2016年29期

楊雪萍 陳衛銀

摘要:培土生金法,即補脾益肺法,本文將從肺脾之間的生理病理聯系、人的生理變化,地域特點等,來分析培土生金法對成都地區老年人慢性肺系疾病的重要性。

關鍵詞:培土生金;慢性肺系疾??;臨床運用

培土生金法,即補脾益肺法,五行學說將人體的五臟分別歸屬于五行,即肝心脾肺腎分別屬于木火土金水,故土指脾,金指肺。本法是根據五行相生的規律確定的治法,即用補脾益氣的方藥來補益肺氣,臨床多用于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見食欲減退、大便溏、四肢無力,舌淡脈弱等肺虛脾弱的證候。老年人臟腑組織衰敗,功能減退,臨床上多表現為虛證,或本虛標實之證,根據"虛則補之",故應用補益的治法。

慢性肺系疾病是指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一類肺系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的咳嗽、咯痰,氣喘或氣短不足以息、乏力等癥,常因感受外邪或勞累或寒暖失調或起居不慎等誘發,屬于中醫"咳嗽""喘證""肺脹"等范疇。

1培土生金的理論依據

培土生金法是依據五行相生的理論確定的常用治療法則。(五行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周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根據五行的特性和五臟的生理特點,故將肺歸屬于金,脾胃歸屬于土。至漢代董仲舒以后,哲學家把五行認為是構成世界的五種元素,并提出"五行相生,五行相勝"的理論,即木生火,火生土,土勝金,金生水,水生木及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故可用補益脾胃的方法來間接補肺,治療肺氣虛弱之證,正符合了《難經·六十九難》所說:"虛則補其母"故肺臟虛時,則補其母臟--脾。

《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膈絡肺",這些都說明脾胃與肺通過經絡是相互聯系的;另外,脾屬足太陰經,肺屬手太陰經,兩經同屬太陰,有"同氣相求,同聲相應"之意。

1.1培土生金的生理基礎 培土生金的生理基礎基于①《素問·經脈別論》曾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說明水液代謝是通過脾氣運化,散精于肺,通過肺氣的宣降以行水,使水液正常地輸布與排泄,肺脾兩臟協同配合,相互為用,是保證津液正常輸布與排泄的重要環節。②飲食水谷入胃,腸胃吸收人體所需的部分化為精華,并進而化為谷氣,經脾的升清作用,上達至肺,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結合,變化成宗氣,上出息道,貫心脈,下資先天,輸送至全身。故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之說。同時脾化生的氣血精微物質,有賴于肺氣的宣降運動才能流注于十二經脈,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而肺維持其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谷精、谷氣與津液,又需依靠脾氣運化水谷的作用以生成。

1.2培土生金的病理 ①脾病不能散精歸肺,可有土不生金之??;脾失健運,氣不化水,則濕聚成痰,上貯于肺,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肺病不愈,求治于脾。②當脾病使脾氣不運時,使脾不能化生精微物質以充養肺臟,致肺不主氣,同時由于脾氣不升清,最終致宗氣生成不足;同時由于肺氣虛不能推動氣血來濡養全身,而表現為全身虛弱的證候。

2人的生理變化

《素問·陰陽印象大論》曾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這里的"陰氣"是指腎氣,腎為"先天之本","五臟陰陽之本",腎氣能資助、促進、協調全身臟腑之陰陽,當腎氣衰時,腎氣不能化生腎精,導致其他臟腑的精氣也相對減少,致臟腑功能不足,如脾失健運,肺失宣降等。

3地理氣候特點

成都位于蜀地中部,地勢低平,四周群山環繞,具有典型的盆地氣候特征,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氣候特點,其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多云霧,日照時間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征的形象描述;二是空氣潮濕。因此長期居住于此地的人,易于患濕邪困脾之證,脾運不健,敷布運化無權,一則肺氣無以充養,二則脾濕生痰上貯于肺,故而肺氣不足,衛外不固,易于感冒;同時生痰之源未竭造成肺之痰濕不斷,因而肺病纏綿。

綜上所述,久病致虛,常年的肺系疾病反復發作,常致肺氣虧虛;老年人氣血津液虧虛,臟腑機能衰退,致脾失健運,肺失宣降;由于我地特有的氣候環境,常內外濕邪合而傷人,致脾氣不運,精微不生,不能濡養臟腑,肺臟失養,致肺氣虧虛,水濕不化,致痰濁內生;故我地肺系疾病的老年人,除了肺系疾病的癥狀如咳嗽、咯痰、喘息、氣緊等癥狀外,還常伴有少氣不足以息、聲低氣怯、肢倦納差、腹脹等脾氣虛的癥狀,故常選用培土生金的方法。

4培土生金的代表方劑

培土生金的方劑經過歷代醫家的臨床實踐,形成了一批代表方劑,如參苓白術散、麥門冬湯、黃芪建中湯、沙參麥冬湯、六君子湯、炙甘草湯、補中益氣湯等,并根據方劑藥性,有甘平、甘涼、甘溫三類。甘平培土生金法,用于肺脾同虛、寒熱虛實夾雜之證,代表方參苓白術散;甘涼培土生金法,用于肺胃陰虛而有虛熱之癥,代表方麥門冬湯;甘溫培土生金法,用于肺脾虛寒之證,代表方黃芪建中湯。根據成都地區的地域氣候特點,濕邪為甚,再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臨床表現,多應用補氣健脾除濕之方如參苓白術散。

5培土生金法臨床應用案例

筆者在跟師學習中,發現對于成都地區患有慢性肺系疾病的老年患者,臨床多表現為肺脾俱虛,濕邪為盛,故"培土生金"法頗有效驗,現就報告1例臨床病例:

鄒某某,男,75歲,2015年10月20日初診,患者吸煙史40+年,飲酒史20+年,40+年前來到成都并長期居住于成都;自訴反復咳嗽、咯痰20+年,加重伴氣緊4 d;20+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咯痰,咯白色黏痰,后經治療好轉,后上述癥狀反復發作;4 d前患者因天氣變化,受涼感冒,再次出現咳嗽、咯痰,痰色白質稀,較易咯出,伴氣緊,乏力,汗出,納差,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弱。四診合參,辨證為肺脾氣虛,脾虛濕盛證;患者因老年久病,致肺脾俱虛,肺氣虧虛,衛外不固,故寒溫不適,而致感受外邪;肺氣虧虛,肺失宣降,故出現咳嗽等肺系癥狀;患者脾氣本虛,再加上患者久居濕地,外濕侵犯致濕邪困脾,故表現為脾失健運的表現,如納差,便溏,乏力等癥,故治療當以參苓白術散為主方,加上疏散外邪的藿香,防風,紫蘇,服3劑后患者癥狀較前改善;但自訴納差,飲食不香,仍有咳嗽、咯痰,患者舌苔白厚,故仍以參苓白術散為主方,合藿樸夏苓湯加減來除濕,后患者納差,咳嗽咯痰癥狀明顯改善。

病案中患者久居濕地,并長年飲酒助濕,脾虛而肺弱,觀其臨床表現,是典型的"土不生金",不調脾胃以補中州則肺不能復也?!短交菝窈蟿┚址健分畢④甙仔g散,是為脾胃虛弱,濕邪困脾所致之證而設,以人參、白術、茯苓、山藥、甘草等益氣健脾以保肺,合桔梗宣肺且載藥上行以益肺氣,陳皮既能化痰又理肺脾氣機,全方重點不在治肺,而重在補脾以保肺,很好地體現了"培土生金"法,故而該患者用之有效。

參考文獻:

[1]楊麗.培土生金法之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1,17(10):1074-1075.

[2]夏欣田,張偉.培土生金法與慢性肺系疾病[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6(8):76-77.

[3]蔡蕊.培土生金機理探討[J].山東中醫雜志,1998,7(6):4-5

[4]聶致芳,段享建.培土生金法臨床應用舉隅[J].實用中醫內科學雜志,2012,26(8):69-70.編輯/丁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