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腔氣囊導尿管改良拔管方法對骨科患者不適癥狀的影響

2016-11-28 09:35戴婷
醫學信息 2016年29期
關鍵詞:導尿管影響

戴婷

摘要:目的 探討雙腔氣囊導尿管改良拔管方法對骨科患者不適癥狀的影響。方法 將180例需拔除導尿管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90例采用傳統的拔管方法;觀察組90例采用改良拔管方法,在氣囊導尿管拔出前向已經空癟的氣囊內回注0.5~1 ml液體,使導尿管空癟氣囊表面皺褶消失,減少拔管時尿管與尿道的摩擦。比較兩組患者拔管時疼痛的程度和拔管后第一次小便尿檢隱血情況。結果 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腔氣囊導尿管改良拔管方法能減少或避免尿道出血,減輕疼痛,有效改善患者拔管后尿路刺激等不適癥狀。

關鍵詞:導尿管;拔管方法;不適癥狀;影響

留置尿管用于解除尿潴留,也可觀察尿量尿液顏色以判斷病情,大量應用于骨盆骨折、脊柱腰椎骨折和骨科手術前后;也可用于改善骨科長期臥床患者尿失禁引起的局部皮膚刺激炎癥、壓瘡等問題。但隨著留置尿管的時間延長,增加了泌尿系統感染的機會,而且傳統拔除尿管的方法又更為機械,拔出的尿管頭端及氣囊處常有血性分泌物附著,也證實了拔除尿管時更易損傷尿道黏膜,加重疼痛[1]。為了減少拔除尿管時的不適癥狀,減輕疼痛,我院對2013年6月~2014年12月骨科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拔除方法進行改良,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留置雙腔氣囊導尿管患者180例,平均插管時間7 d以上,排除尿道損傷出血、狹窄、斷裂、畸形、尿道修補及前列腺術后等一系列干擾因素,且入院時尿常規隱血均為陰性者。其中男89例,女91例,年齡18~60歲,均使用同一品牌硅膠16F導尿管。隨機將留置尿管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0例,其中觀察組男39例,女51例,平均年齡(47.6±12.8)歲;對照組男42例,女48例,平均年齡(45.9±13.0)歲。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病情平穩,沒有其他疼痛刺激,感覺正常,語言表達清晰。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留置尿管的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將90例患者按照常規方法進行留置導尿管的無菌操作。氣囊內注入10~15 ml無菌生理鹽水來妥善固定。以插管第1 d開始,根據病情開始訓練患者的膀胱功能,定時夾管,按需開放導尿管。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d,鼓勵患者多飲水,定時更換集尿袋,插管期間按留置導尿管的護理常規進行護理。接到拔除尿管的醫囑后,告知患者拔管方法,解釋說明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心理護理。經患者同意,先夾閉導尿管,囑患者飲水,直到患者有強烈尿意后,協助患者將便盆置于臀下,統一由技術操作熟練,年資相同的護士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尿管,再用20 ml注射器抽吸出導尿管氣囊內所有液體空氣,再向空癟氣囊內回注2 ml,反復抽吸2~3次,目的是為了讓液體均勻分布在氣囊,緩解氣囊彈性,最后在向完全空癟的氣囊內回注0.5~1 ml液體,使氣囊稍微充盈與導尿管直徑大致相同后,囑患者用力排尿,使尿管隨尿液的排出而自然脫出,達到拔管目的[2]。

1.2.2對照組 留置尿管操作與尿管的護理同觀察組相同,醫囑下達拔除尿管后,夾閉導尿管,等患者有尿意后,消毒尿道口與周圍尿管,用20 ml注射器抽出氣囊內全部空氣液體,囑患者屏氣,立即拔除尿管,在協助患者排尿。

1.3觀察指標 根據兩組患者拔除尿管后對疼痛的自我評判,采用NRS數字評分法: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讓患者說出最符合自己疼痛感覺的數字,直觀的描述疼痛程度。另外對患者拔管后第一次小便進行尿培養,比較鏡下尿檢隱血結果。按照尿液檢驗報告單中隱血的結果,分為"-""+""2+""3+",參考值陰性為"-"。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標準α=0.05。

2 結果

在拔除尿管時患者疼痛程度方面比較,觀察組無痛或輕微痛88例、中度或重度疼痛2例,對照組無痛或輕微痛70例、中度或重度疼痛20例,觀察組拔管時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在拔除尿管后患者第一次小便尿檢隱血結果方面比較,觀察組"-"或"+"患者89例、"2+"患者1例、"3+"患者0例,對照組"-"或"+"患者82例、"2+"患者7例、"3+"患者1例,觀察組拔管后尿檢隱血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留置雙腔氣囊導尿管是臨床最常用的操作技術之一。目前大多采用硅膠導尿管,其具有操作簡便,容易固定等優點被廣泛應用[3]。但由于隨著尿管留置時間延長,氣囊長時間充盈,以致抽吸出液體后,氣囊處硅膠不能有效回彈,從而產生了表面皺褶,加上插入尿道內的尿管和氣囊都可能有晶體或者尿垢附著,使得尿管表面更為粗糙,而且長時間置管,更是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尿道中分布著豐富的交感副交感神經,對溫度、感覺都極其敏感。傳統的拔除尿管方法更為機械,拔管時容易刺激尿道,使得尿道肌肉反射性收縮,從而更易損傷尿道粘膜,引起疼痛出血等,傳統拔管方法拔除的尿管前端常會發現血性分泌物附著。但由于改良的拔除尿管方法,是使氣囊微微充盈,可以保持氣囊的光滑平整,減少對尿道粘膜的機械性刺激;同時,順應排尿的自然生理過程,在排尿時膀胱收縮,尿道松弛,當排尿受阻力較大時,膀胱會加強收縮增加壓力,尿道半徑也會增大,從而減少了摩擦,降低了尿道的損傷與疼痛感。與此同時,尿液隨管端立即充滿整個尿道,起到潤滑推動作用,并且尿液還可以沖走尿道中的細菌[4]。使得患者在不知不覺中拔掉了尿管,避免了拔管后的排尿困難,尿潴留,尿路刺激癥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拔管時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而且拔管后尿檢隱血情況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雙腔氣囊導尿管改良拔管方法不僅能減少或避免尿道出血,而且能減輕患者疼痛、有效改善患者拔管后尿道不適癥狀,因而該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瓊.術后患者導尿管拔除方法的改進[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4(27):548-549.

[2]黎武英,黃少華.兩種拔尿管方法對尿道損傷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0):190.

[3]黃建民,奚翠云,李玲,等.改進拔尿管方法對減輕患者疼痛程度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5):102.

[4]何艷.留置雙腔氣囊導尿管拔管方法的改良[J].全科護理,2011,9(8):2183.編輯/周蕓霏

猜你喜歡
導尿管影響
綜合護理干預對手術后留置導尿管減輕尿路感染的效果
抗反流尿袋對腦卒中留置導尿管患者院內感染的影響
拔管提醒單對降低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發生率的研究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兩種保留導尿管引流方法在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術后患兒中的應用
改良導尿管在尿道成形術患兒中的應用
氣囊硅膠導尿管留置導尿204例護理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