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普希金抒情贈詩《致恰達耶夫》的修辭特色

2016-11-29 04:02季晶吉林大學吉林長春130000
人間 2016年16期

季晶(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

試析普希金抒情贈詩《致恰達耶夫》的修辭特色

季晶
(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130000)

摘要:《致恰達耶夫》是俄羅斯政治抒情詩的典范之作。本文結合近年來俄羅斯修辭理論界的研究成果,從篇章結構、詞匯辭格、句法辭格、音韻特征這四個層面具體分析了普希金著名詩篇《致恰達耶夫》的修辭特色,以進一步揭示這首詩的深邃內涵。

關鍵詞:篇章結構;語義辭格;句法辭格;音韻特征

一、篇章結構

篇章結構是篇章修辭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篇章修辭分析的重點不是語言單位的修辭特點,而是篇章組織結構和篇章構建手段。篇章的內容必須通過語言手段來體現。內容與形式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王鳳英2007:6)

根據詩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全詩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全詩的前四句詩行,表達詩人思想上的覺醒和成熟:愛情,希望,光榮這些個人的幸福再不能把我們欺騙了,少年時的歡娛如夢如朝露一般消失。這絕不是一個成年人對過去的簡單告別,這里是普希金對過去生活的反思和對未來人生的探索。感情基調是憂郁、低沉的。第二部分是中間的八句詩行,詩人在個人幸?;脺缰?,內心仍燃燒著希望,期待而又焦急地等待著祖國的召喚。感情基調是激越的,也有舒緩的,如正像一個年輕的戀人,在等待那真誠的約會一樣。第三部分感情更加強烈,充滿了號召力。此部分中的祈使句,使詩人的思想在詩行間動態地發展著,又能拉近讀者的距離,增加詩歌的感召力。此時對于詩人來說,祖國不僅是了詩人人生的奮斗目標,也是十二月黨人奮斗的方向。第四部分是全詩的最后四行詩句,也是全詩的高潮部分,請相信(верь)為未完成體第二人稱命令式,祈使對方進行某事。這種形式著眼于動作的進行,或擔心對方猶豫不決,表現出既催促又婉轉的語氣,使對方在思考中去行動,詩人大膽和強烈呼吁:積極行動起來,推翻那殘暴的專制制度,迎接祖國美好明天的到來。本部分的節奏有緩有急,本詩節前面要緩,要醞釀感情,使人產生憧憬。最后一句,要讀得高亢有力,充滿自信,以此表達無比豪邁的氣概,無比堅定的信念。整首詩的感情基調要隨著節律的變化逐步發展,由低漸高,由緩至急,最后達到高潮。

二、詞匯辭格

辭格是形象描繪手段,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因此是重要的修辭手段。詞匯辭格指的是運用詞和詞組的轉義來加強語言描繪表現能力的一種修辭方法。它能賦予事物對象具體的特征,從而讓讀者產生直觀表象,創造出打動人心的藝術形象?!吨虑∵_耶夫》中運用到的詞匯辭格有修飾語、隱喻、明喻、換喻和擬人,這些修辭手段極大地加強了詩歌語言的表現能力。

修飾語(эпитет)是具有藝術形象性的定語或狀語。如果說修飾語的歷史就是詩歌修辭的縮影,那么這將毫無夸大事實之嫌(А.Н.Веселовский,1989)。修飾語的作用不僅在于描述固定詞組中特定事物或現象的性質,而且在于揭示對象的特征,豐富話語內容,提高情感表現力。修飾語在《致恰達耶夫》中的運用,“平靜”(тихий)一詞通常是不能修飾“榮光”(слава)的,詩人在此很可能暗指的是亞歷山大一世所謂的“美好改革”觸及到社會根本制度的改革不可能是一幅“平靜”的畫面,這暫時的“平靜”像夢,像晨霧很快便消亡,虛假的“美好改革”過去了?!爸旅保ě猝唰堙唰缨唰郏┦恰皠萘Α保ě缨荮学悃洄睿┑男揎椪Z,在此揭露當時政局的殘暴,國內環境的艱辛?!吧袷ァ保ě悃缨瘰洄唰郏┳鳛椤白杂伞保ě悃缨唰咬唰乍眩┑男揎椪Z,神圣的自由渾然一體,更加深入人心,同時也賦予了自由更高的精神價值。因此,在詩歌篇章中,由于詩列的整體性和緊密型,修飾語和被修飾詞獲得了某種融合一體的意思,更好地揭示對象的特征。

隱喻(метафора)是在特征相似基礎上的名稱轉換。換言之,根據一種事物與其它事物的相似之處, 用一種事物名稱來說明和刻畫另一事物,使詞語獲得形象性轉義,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隱喻在《致恰達耶夫》中的運用,“渴望在燃燒”(горит желание)常用于愛情詩中,在這里形象地表達了火一樣強烈、熾熱的情感,構成語義重心,減緩下一行詩中自上而下的“重壓”;“燃燒著自由之火”(горить свободою)強烈表達出詩人以及十二月黨人對自由的向往;“迷人的幸福的星辰”(звезда пленитеного счастья)暗示自由解放,“星星”在俄羅斯被賦予了特定的內涵, 是自由、勝利的象征。

明喻(сравнение)是將兩種事物或現象作形象性對比,借助一個說明另一個。明喻“如夢幻、如朝霧”(как сон, как утренный туман)渲染了理想破滅后的痛苦;“如年輕的戀人/等待忠實的約會”(Как ждёт любовник молодой/Минуты верного свиданья)加強了渴望自由的圣潔性和急切性。

換喻(метонимия)是用相關事物的名稱來指稱事物。 換喻是根據相關性從一種事物(現象或行為)轉移到另外一種事物(現象或行為)的稱名方式。這種稱名方式主要是依據事物在語言意識中的聯系,使詞義得到轉換而指稱另一事物,獲得形象性和表現力。換喻在《致恰達耶夫》中的運用,“俄羅斯要從睡夢中蘇醒”(Россия вспрянет ото сна)這里的

睡夢是指稱專制制度,詩人呼吁推翻專制制度,迎接祖國的美好明天。

擬人(олицетворение)是指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辭方式?!吨虑∵_耶夫》中的擬人句“俄羅斯從睡夢中蘇醒”(Россия вспрянет ото сна)使俄羅斯人格化,更能喚起人們對祖國的熱愛,更激起人民對祖國的向往和信仰,也揭示出詩人熱愛自由、渴望解放的崇高理想和圣潔的獻身精神,表達了詩人關心祖國人民的命運的赤子之心。

三、句法辭格

句法辭格指按一定方式組合而成的詞組、句子或一組句子,利用組成單位在語義或形式上的各種關系使語句生動、鮮明,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句法辭格是特殊的句法結構形式,借助它們可以加強言語的形象性,增強對接受者的感染力。(Михальская1996:227)《致恰達耶夫》中運用到的句法辭格有呼告、句首重疊、對照。

呼告(риторическое обращение)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方式。也就是對本來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喚,并且跟他說話。運用呼告,可以抒發強烈的思想感情,加強感染力,并引起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詩中“我的朋友”(мой друг)“同志”(товарищ)也恰當地表達了詩人對進步者的期盼,這是對恰達耶夫們的呼請。詩人號召他們積極行動,堅定對解放俄羅斯的信念和熱望,“把最美好的激情獻給祖國”,相信勝利終將到來。它的目的是表達作者內心的強烈感情,以引起讀者的共鳴,這使詩歌成為青年人對祖國、對革命的一次愛的表白。

句首重疊(анафора)是指每段話句首詞或詞組的重復。如:Пока свободою горим / Пока сердца для чести живы,句首重疊不僅是語言上的裝飾,更主要的是能夠表達說話人的果斷和堅決。

對照(антитеза)是指利用反義詞將矛盾的概念對立出來以加強表現力?!吨虑∵_耶夫》全詩用詞采用對照手法,詩的第一部分用“愛情,希望,平靜的光榮”描繪了少年時安逸美好的生活,但“欺騙”則表達詩人要擺脫過去的幻想,用這種對照來揭示如愛情、希望、光榮這些美好事物的假象,也看出了詩人內心的變化;詩的第二部分即使是在殘暴政權的重壓下,詩人和朋友仍傾聽著祖國的召喚,向往著神圣的自由,正像一個年輕的戀人在等候那真誠的約會一樣,詩人用這種殘暴政權和青年人在社會的責任形成了對比,愛情、榮譽等與社會責任相比微不足道,更突出了青年人的愛國情懷;詩的最后兩部分即使是殘酷的暴政,廢墟般的國家,可是青年人仍充滿信仰與激情,期盼著幸福之星的到來,這種對比強烈表現出祖國已經成為詩人人生的寄托。

四、音韻特征

詩歌的旋律感和音樂性通常指的是節奏和韻律這兩個層面。從節奏層面來看,此詩用四步抑揚格寫成,抑揚格是指一個無重音音節和一個重音音節的組合,普希金在詩歌作品中常用這種格律形式。它適宜于表達激情,常用于哀歌詩體。普希金早期詩作常常立足于哀詩的風格和抑揚格,哀嘆青春幻想和寧靜生活的破滅。

從韻律層面來看,全詩在韻腳上,別具一格,依次構成一種“抑揚格”:后元音-вы→前元音-нье→前元音+鼻音им→開口央元音-на,先抑后揚。一般而言,在俄語音韻修辭中,字母ы多表達憤怒和憂傷,字母е一般表達溫柔和親切,字母а表達輝煌和廣袤。另外,從韻腳的重音來看,“致恰達耶夫”全詩五個自然段交替使用abab,abba,abba,abab,abab形式和陰韻、陽韻形式,所謂陰韻,就是重讀的元音位于詩行的倒數第二個音節,如第一個詩行的最后一個單詞славы,而所謂陽韻,就是重讀的元音位于詩行的最后一個音節,如第二個詩行的最后一個單詞обман。高低強弱,錯落有致,使承載不同結構負荷的語音構成張力。

五、結語

以上我們分別從篇章結構、詞匯辭格、句法辭格和音韻特征這四個層面具體分析了這首詩的修辭特色。普希金創造性地將政治與抒情融為一體,詩中不僅抒發對恰達耶夫的真摯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祖國的熱愛,對自由的追求。熟悉俄語修辭格,掌握俄語詩歌的韻律,會提高我們對語篇的鑒賞能力,更深刻地了解篇章中修辭、語義、銜接手段等層面的特征,也更深刻理解篇章中的美學意義。

參考文獻:

[1]ВеселовскийА.Н.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поэтика. [M].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89.

[2]МихальскаяА.К.Основыриторики:мыс льислово[M]..Просвещение,1996.

[3]Р о ж д е с т в е н с к и й В.А. Ч и т а я Пушкина[M].Ленинград,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детскойлитературы, 1962.

[4]胡世維,《俄語修辭格》[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5]王加興,試析普希金愛情詩篇《?***》的修辭特色 [J],《中國俄語教學》,2007年第三期.

中圖分類號:I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02-02

作者簡介:季晶(1992-04),女,漢,吉林省,碩士研究生,吉林大學,俄語語言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