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彝族支系阿魯人服飾文化特征
——以云南金平縣老集寨鄉為例

2016-11-29 04:02馮志學林燕寧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7
人間 2016年16期
關鍵詞:彝族服飾

馮志學 林燕寧(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

淺談彝族支系阿魯人服飾文化特征
——以云南金平縣老集寨鄉為例

馮志學林燕寧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07)

摘要:彝族是中國西南邊疆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服飾文化。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彝族人民,創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飾習俗,在彝族服飾文化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云南金平縣老集寨鄉彝族支系阿魯人由于歷史條件、生態環境和人文習俗等的不同,在服飾文化上又體現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性,服飾的款式結構、面料色彩、工藝圖案等方面呈現明顯的地域性和標志性特征。

關鍵詞:彝族;阿魯人;服飾;文化分析

彝族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及廣西西北部地區,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云南紅河彝族分為尼蘇、阿魯、撲拉等支系。彝族支系阿魯人又稱魯烏、倮烏,說南部彝語。主要居住在紅河金平縣老集寨鄉西南面丫口遮村委會的所轄12個自然村,人口6000人左右,是元明清時由石屏、建水、元陽等地遷入。從區域和形態構成上屬于彝族紅河型,但由于本地歷史地理、人文生態環境的不同,彝族阿魯人服飾也呈現出不同于其他紅河彝族支系服飾的特點,同時蘊含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一、彝族阿魯人服飾文化概述

彝族支系阿魯人服飾豐富多彩,是彝族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由于阿魯人所居住的環境復雜,經濟水平差異較大,其服飾受歷史、環境、文化的影響各有不同,在服飾文化上又體現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性,服飾的款式結構、面料色彩、工藝圖案等方面呈現明顯的地域性和標志性特征。并作為一種文化媒介,展示了金平彝族文化發展的歷程,構成金平彝族文明進步的物質表現形式和文化特征。

二、服飾的款式結構

彝族阿魯人男子的服飾,與其他地區基本相似,常服上衣有無領對襟坎肩和立領對襟窄袖短外套??布绾屯馓滓话銥楹谏蚯嗪谏?,內穿白色汗衫,下穿寬腳打褶褲,褲腳有大中小三種,以布條或麻繩為腰帶。鞋子多為手工布鞋和黃膠鞋。盛裝形制與常服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衣服門襟、下擺、兩側以及貼兜等部位有華麗的圖案裝飾。

彝族阿魯女子服飾屬于紅河型彝族服飾的一個分支,其服飾特點與其他地區的彝族婦女相區別。服飾主要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盛裝主要包括頭飾、上衣、褲子及繡花鞋。上衣多為大襟、窄袖、袖子肘部以下鑲飾色布。衣服兩側開叉、衣長前短后長猶如“尾巴”,上面裝飾圖案異常華美,勞作時將后擺系與腰上。在上衣之外套對襟坎肩,坎肩衽部左右對稱五厘米寬銀泡裝飾,有的則為五厘米寬的刺繡圖案,領口左右各一枚銀幣紐扣裝飾。肩部及前后均有縱式形如“彩虹”的花邊,領圍多補繡成“太陽花”。下穿黑色寬腿直筒九分褲,在膝蓋以下有二十厘米寬圖案裝飾拼接,使之產生鮮明的對比特點。頭飾由勒帶和黑色大頭帕組成。勒帶寬十厘米左右,上面飾滿了銀泡,兩側各繡一組太陽花并且垂下彩色絨線裝飾。長方形頭帕為黑色,長約八十厘米寬二十五厘米左右,上面繡滿了鮮艷的對稱圖案,頭帕對折后置于勒帶之上。年輕婦女還喜歡搭配珠子、流蘇,倍顯華麗多姿?,F代阿魯婦女多穿花布鞋及運動鞋,老年人多喜穿膠鞋。

三、彝族服飾的面料、色彩

彝族具有非常悠久的紡織歷史,至今,老集寨鄉有些彝族家庭有紡車和織布機,她們能紡織出各種提花、暗花和幾何圖案的布匹,面料一般以自染的土棉布為主,經藍靛、樹皮、礦物質浸染后最終呈現靛藍、黑色等不同顏色。阿魯人崇黑尚紅,表現在服飾上以黑色為底,裝飾的鑲嵌色布和刺繡花邊圖案多選用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在使用面積、色彩冷暖和肌理紋飾等方面,既形成強烈的藝術對比,又協調統一,體現出承載實用文化精神意義上的審美品格。彝族服飾色彩多運用鮮艷亮麗的飽和色,以色塊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視覺美感,明亮、鮮艷、熱烈、奔放,顯示出鮮明的色彩對比效果。彝族阿魯人服飾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金平縣老集寨鄉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和民族習俗的影響,形成了古樸典雅、色彩艷麗、明快和諧的特征。

四、服飾的工藝、圖案紋樣

金平老集寨鄉阿魯婦女幾乎人人都是挑花刺繡的能手,她們從小就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繡花、挑花、補花的技巧,學習平繡、貼布繡、纏繡等針法。其中挑花刺繡和銀泡鑲嵌是彝族阿魯服飾最主要特點,在肩部、袖口、后背、前襟、下擺和褲口處,尤其是腰部和頭帕都是裝飾的重點,往往是兩種以上工藝綜合運用,或者挑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彝族阿魯人和其他彝族支系一樣尊虎、敬火、崇武,多神崇拜和萬物有靈,他們通過對自然形態的認知,運用抽象、夸張、變形、轉換等多種藝術手法,最后以線條、圖案紋樣的方式表現在服裝上。紋樣造型夸張、大膽、古樸,風格粗獷,豐富多變。紋樣按題材可以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器物類和幾何類;按形式可以分為單獨紋樣和連續紋樣。植物類有蕨草紋,幾何類有太陽紋、日月紋、火鐮紋、波浪紋、彩虹紋等,器物類有窗格紋、石階紋、土司印章紋等,動物類的有羊角紋、牛眼紋等等。彝族阿魯服飾的圖案紋樣設計,均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重在表達一種審美思想,在人與人之間起著傳情達意的作用,它不是簡單模擬客觀對象的外形,而是以舍形取意的方式化為傳達審美情感和文化的視覺符號,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崇拜對像均不相同,這些信仰和圖騰文化在彝族阿魯服飾文化體系中突出地表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張建平編著. 《彝族文化大觀》[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程志方、李安泰編著. 《云南民族服飾》[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3]范元昌編著. 《紅河民族文化教育初探》[M]遠方出版社:2002年版.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223-01

作者簡介:

馮志學(1988—),男,錫伯族,遼寧鐵嶺人,設計學研究生,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流行服飾設計研究方向。

林燕寧(1965—),女,漢族,廣東湛江人,教授,廣西藝術學院,研究方向:流行服飾。

猜你喜歡
彝族服飾
彝族美神故里 生態山水畫廊
彝族海菜腔
動物“闖”入服飾界
“荷國”走出的彝族列車長
嘉米拉伊斯蘭服飾旗艦店
彝族蕎粑粑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云南彝族傳統武術溯源
從《長安十二時辰》看唐代服飾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