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從自發到自覺

2016-11-30 02:20傅國亮
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 2016年32期
關鍵詞:全國婦聯教育部觀念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我發言的題目是《家庭教育從自發到自覺》。家庭教育是與生俱來的,通俗地說,家庭教育是與孩子人生俱來的,孩子一出生,家庭教育就開始了,不管父母意識沒意識到,嬰兒的成長,或者說,嬰兒的社會化過程是模仿雙親開始的,這是人類成長的規律。因此,在家庭里不存在家庭教育有或者無的區別,區別只存在于家庭教育是自發的還是自覺的。

家庭教育從自發走向自覺,一要政府指導,二要學校作為,三要家庭學習。以下我就這三個問題發表一些看法。

政府指導

第一個問題,20世紀90年代,家庭教育由民間主導轉變為政府主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家庭教育工作出現了三個發展的轉折點。

研究認為,中國家庭教育起步于20世紀的80年代,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一、1980年9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成立,標志著新中國家庭教育研究的起點,之后全國各省市紛紛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會;二、1983年,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中心小學、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樂賢坊小學和上海市虹口區長青中學,這樣兩所小學和一所中學開辦了家長學校,標志著家庭教育工作首次進入中小學。這是第一個轉折點,標志著省級學術團體家庭教育研究從無到有的轉折。

自1980年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成立,經歷了15年,到1996年,全國婦聯、教育部頒布了第一個家庭教育五年計劃,也就是我們家庭教育工作常說的“九五計劃”?!熬盼逵媱潯睒酥局雒嬷鲗Ъ彝ソ逃ぷ鞯呢熑?,這是家庭教育發展的第二個轉折點,家庭教育由民間主導轉變為政府主導,從此家庭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政府主導、行政管理的軌道。

從1996年起,經過16年,以2012年家庭教育“十二五規劃”為標志,家庭教育工作的發展由重點發展轉變為普及發展,這是第三個轉折點?!笆逡巹潯敝贫思彝ソ逃ぷ骺偰繕耍簶嫿ɑ靖采w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推進完善基本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科學研究和指導服務水平。三個方面的目標,核心目標是構建基本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我認為,提出“構建基本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目標,是全國婦聯、教育部等七個部委對家庭教育三十多年來的發展態勢的一個判斷,即三十多年來,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主要建設在省、市兩地,廣大農村的指導、服務空白較多,這種(家庭教育)主要在城市重點地區發展的趨向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因此要轉變到基本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這是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由局部轉向城鄉全覆蓋的歷史性轉變?!笆逡巹潯钡倪@個戰略決策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將來還有第四個轉折,根據歷史經驗,家庭教育工作大概以十五年為一個周期,所以說,大概要經過“十四五”甚至是“十五五規劃”,在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基本實現以后,中國家庭教育工作就要從數量基本全覆蓋轉變為以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為主的新階段。

1996年,全國婦聯聯合教育部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因為當時我是在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擔任司長,分管的工作當中有家庭教育工作,所以那個時候主要是由我和全國婦聯的兒童部門來從事這項工作。工作當中,兩個部委從制定規劃入手,以綱采目,綱舉目張,用三年的時間逐步形成了一個綱、四個法規、五個機制,家庭教育工作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

一個綱就是“家庭教育九五規劃”。當時研究的問題是,我們作為政府出面,如何指導全國的家庭教育工作?研究來研究去,認為必須制定一個綱要性的文件,所以就有了中國第一個家庭教育五年規劃。我們至今已經制定和完成了四個家庭教育五年計劃。需要強調的是, “九五規劃”也就是第一個家庭教育的五年計劃,就提出了在調查、研究和借鑒中外法律資料的基礎上,加強中國家庭教育的法規建設,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制定地方性的家庭教育法規,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邁入法治軌道,可以說十分看重啟動《家庭教育法》的研究工作,所以在“九五規劃”的時候,我們就提出了制定《教育法》的設想。

四個法規,一是《加強學校工作指導意見》,二是《家長學校教育指導綱要》,三是《家長教育行為規范》,四是《家庭教育工作評估方案》。

當年我在美國訪問期間,在機場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華文的報紙叫《聯合早報》,這個報紙就報道和評論了中國發布《家長教育行為規范》,表明了我們制定的《行為規范》在海外引起了關注。但是可惜的是,這個規范在國內由于宣傳不夠,并沒有引起家長的廣泛關注。三年當中,我們形成了這樣一個教育工作的基礎,一個是法規基礎,比如說我剛才講到的四個法規制定了標準,工作就有了執行的依據;第二個是評估機制,這個評估的機制當時的出發點主要是通過評估的方式調動政府進行工作,當時我們就講,只要你說評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還不是教育部門和婦聯先著急,而是地方政府先著急,所以這個工作主要是調動政府的積極性;第三個是激勵機制,就是通過全國婦聯和教育部聯合進行表彰來推動工作;第四個是監督機制,就是我們辦有《情況通報》,這個《情況通報》它是內部的,所以也就是要適當地批評,這個適當批評后來我們發現,它比表彰的作用更大;第五個機制就是交流機制,促進家庭教育工作順利進行,推廣他們的工作經驗。

在“九五計劃”的啟動大會上,我提出了教育行政部門也就是教育部的系統在家庭教育工作上要有主角意識,這是1996年我提出的這樣一個口號,為什么呢?因為這里面有一個體制的原因,就是國務院在推出的時候,將家庭教育確定為全國婦聯的職責,并沒有劃到教育部,因此我說全國婦聯是主角責任,那么教育部是什么?教育部必須是主角意識,它不能是配角責任、配角意識,就是從責任來說,國務院明確了交給全國婦聯,你教育部沒有這個工作職責,但是你必須要有主角的意識,這個主角的意識就是大教育觀念,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內在需求。當時上行下效,因為當時在和全國婦聯所有的關于家庭教育的工作會議上,我都作為教育部的代表出席了,這里面不時就有一些省廳的領導跟我講了,說你在臺上坐著,我也得到臺上坐著。后來我離開這個崗位以后,教育部想擔任我這個崗位的人他不到這個臺上坐著了,所以各省的教育廳也上行下效,也不到臺上去坐著了。全國婦聯和教育部針對新形勢和新變化,先后修訂了《家庭教育工作指導意見》、《家長教育行為規范》。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一個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這個文件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央八號文件。這個文件,特別是針對我們家庭教育工作,它的重要性在什么地方?它的重要性就是在這樣一個文件里頭,專門列了一章《重視和加強家庭教育》,它不像其他的中央文件,把家庭教育作為某一個部分的某一個內容,而是專門有一章就是講家庭教育,所以對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政策都在這一章里。以后我常常說,你要研究家庭教育,你就必須研究這個八號文件,特別是專門講家庭教育的這一章。在這個文件里頭,中央明確,各級黨政領導和教育、婦聯、街道等部門都必須重視和發展家庭教育。

2010年2月8日,全國婦聯和教育部等國家七個部委聯合發布了《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科學性、指導性和操作性更強;2010年10月,中央發布了《教育規劃綱要》,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即2010年到2020年的綱要,在指導家庭教育工作上,做出了一個突破性、標志性的決定,這個決定就是在綱要實行的十年間要在五個方面立法,其中就有家庭教育方面。我們要看到這個決策是中央的決策,如果頒布了《家庭教育法》,家庭教育就爭得了它應有的地位,從此在法律上擺脫了被邊緣化的問題,因此我認為這是《教育規劃綱要》對家庭教育工作的一個重大貢獻。經過多年的努力,據2012年全國婦聯和教育部的統計,全國31個省、市、區共建立了幼兒園、中小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家長學校33萬個,新婚夫婦學校、孕婦學校、人口學校16.7萬個,手機、網絡等家庭學校2.4萬個,鄉、鎮、村家長學校21萬個,省、市、縣三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5000所,街道、社區家長學校4.8萬所,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的五級工作網絡,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提供了陣地和平臺,這是第一個問題。

學校作為

第二個問題,學校要突破觀念障礙,自覺肩負家庭教育的責任。曾經一度在學校教育中,家庭教育被邊緣化,我前面說了,被邊緣化首先是體制問題,是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問題。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兩個觀念上有問題。

一個是“大”與“小”的觀念,一個是“公”與“私”的觀念?!按蟆迸c“小”的觀念是指我們對教育的看法到底是“大教育”觀念還是“小教育”觀念?家庭教育之所以在學校沒有爭得應有的地位,我認為是因為“小教育”觀念在我們的頭腦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認為教育就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作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現代教育觀念,現代教育觀念從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是一個大教育觀念,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大教育,如果只看到學校教育,我認為這是一個小教育觀念,或者說是一個傳統教育觀念,一個舊教育觀念。小教育觀念的存在,確實有一個體制上的原因,存在決定意識,所以教育部門它也有回避“瓜田李下”之嫌的顧慮,一般不會主動去抓家庭教育,所謂“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但是有些實際工作,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中央和國務院也會做出調整,比如說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在1986年以前,國務院的分工是由全國婦聯負責,1986年將幼兒教育工作調整為由教育部主管,因此在教育部專門設有幼兒教育司,主管全國的幼兒教育工作,我當時在擔任副司長的時候也主管過全國幼兒教育。這是“大”與“小”的觀念。

還有一個是“公”與“私”的觀念。家庭教育在國外也曾經被邊緣化,在國外被邊緣化是因為有一個理念,認為家庭教育是私人領域,國家作為公權力是不能夠干預私人領域的,這是認識上的一個障礙。西方國家社會各界經過激烈的討論,后來取得了共識,認為家庭屬于私人領域,但同時家庭也是一個公共領域的概念,因為家庭狀況的演變將對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也就是國家為什么要關注和干預家庭事務,強調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原因所在,所以西方很多國家改變了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在我們國家,除了體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公”和“私”的觀念的障礙,特別是我們有些人士還是抱著家庭教育是私人領域、公權不能干預的舊理念,甚至影響著高層決策,這就是我們觀念障礙的關鍵所在。我國在立法和司法領域也有落后于時代進步的問題,普遍認為未成年人的監護是家事而非公事,外人不便干涉。咱們都看過的一些影片里頭,比如說在美國如果有些孩子超過18歲,家長還強留在家里的話,鄰居就可以報警了,警察來了以后就可以把父母帶走問話,他并不認為這是家里的私事。那么在我們國家里頭,家長要是打孩子,警察來了之后也就是批評教育,并不認為這是觸犯了法律。而在現代的立法理念里頭,父母和子女應該是平等的家庭成員關系,他們之間不僅有私法關系,同時也是受到國家保護的公法關系。

在國際上,家庭教育進入一些國家的公共視野,特別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制定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時間。其間轉變了人們觀念的一份文件很重要,這個文件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爾曼報告》,這個報告的調查結果令美國人大吃一驚。在此之前,人們只知道黑人學生在文化教育上處于較低水平,而且呈現出了年齡越高,差距越大的這樣一個現象??茽柭痛蠖鄶等艘粯?,在研究之前,都以為這種差距主要是學校辦學條件之間的差距造成的,但是他們根據收集的四千所學校、六十萬兒童數據研究發現,黑人學校和白人學校在學校設施、教師工資等有形條件上的差異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大,而造成黑人學生學習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學校的條件,而是學生的家庭背景,這就是報告的結論。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學習成績有很強的相關性,報告指出,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縱孩子的學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和永遠的底色?!犊茽柭鼒蟾妗钒l表以后,美國開始重視學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

2015年,也就是去年10月11日,教育部獨家面向教育系統頒布了《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我認為這是一個標志性的文件,為什么?因為這個文件是教育部一家發布的,而之前所有關于家庭教育的文件都是聯合發布的,所有這些文件發到各省教育廳,各省的教育廳都不認為這是教育部對它下的指令。去年10月11日,包括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重視家庭教育的講話發表,主管的領導也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教育部就決定專門面向自己的教育系統發了這個文件。我的看法就是,從這個文件開始,教育部就決定將家庭教育工作正式納入了教育系統的工作序列,它是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的一個歷史節點,是教育系統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一個新起點。為什么這么講?前面說過了,以往各省的教育廳接到關于家庭教育的文件從1996年到這個文件為止,都是聯合發布的,那么教育廳怎么處理呢?廳長就把這個文件批給廳的辦公室留檔,但是去年教育部獨家向教育系統發的《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這個文件到了各省的教育廳,廳長怎么批呢?廳長決不會把它批到辦公室,廳長要把它批到基礎教育處,那就成了基礎教育處的一項工作。如果批到辦公室的話,說實話是不管用的,誰去落實這些東西?沒有人去落實。

去年這個文件發布之后,我到江蘇去了一趟,有兩個感受。一個,根據這個教育部獨家發布的文件,里面有七八條政策性的工作規定,它是把教育系統家長學校的領導和骨干教師的培訓列入了省培計劃,這個培訓是由國家財政、地方財政撥款的,所以就不需要廳里再想辦法籌資了;再有一個,江蘇省關工委的同志跟我說,教育廳長主動找他們,你看每年給你們多少專項經費?為什么?因為教育部的文件里規定了,一個是要列入省培計劃,一個是要設立專項經費,這個文件如果是聯合發布的話,批到省廳的辦公室是做不到的。所以從這個文件開始,教育部把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了教育系統的工作序列。

教育系統加強對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重點是辦好幼兒園、中小學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家長學校,要辦好家長學校,至少有兩個要點,一個是教材,一個是教師。

教材實質上是家庭教育的觀念,我認為教材它主要的還不是方法,主要的還應該是觀念。所以編輯教材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重新審視我們的家庭教育文化,我們家庭教育的理念,要做到家庭教育的“道”要大于“術”,這是我們特別強調的。我簡單地講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這是著名的女作家畢淑敏講過的一個故事,這是她的經歷。畢淑敏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時,有一天她到一個女教授家里去拜訪,一進門里頭,看見女校長的女兒,金發碧眼像一個漂亮的洋娃娃,畢淑敏順口說了一句:“啊,好漂亮!”這個話說完以后,女教授的臉色就沉了下來,然后對畢淑敏說:“畢女士,我請你到另外一個房間談話?!?/p>

進到另外一個房間以后,畢女士很詫異,這個女教授說:“我想請你向我的女兒道歉?!?/p>

她想了一下:“我沒講錯話???”

這個女教授說:“孩子漂亮不漂亮,是父母給的,不是她的能力獲得的,你不應該表揚她不勞而獲的東西?!?/p>

這就是美國人家庭教育的觀念,她認為你對孩子的表揚是要表揚她通過她的能力去獲得的東西,如果不是,你的表揚就會誤導孩子。所以通過這個故事我就想到,我們的家庭教育有多少理念是需要重新審視的?這個就應該是家庭教育的“道”,而不是我們先鉆到具體的“術”里面,比如說孩子做作業精力不集中怎么辦等等。那些“術”當然也是需要考慮,但是首先我們的一些理念要轉變到現代的、科學的、先進的理念上來,否則的話我們就會受到很多陳舊的、錯誤的東西的影響,這個就因小失大了。

家庭學習

第三個問題就是家長要認識和擔當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以往家庭教育工作中,都沒有突出強調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這是一個失誤,今后要把“點醒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作為家庭教育工作指導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

真正實現家庭教育主體作用的是家長,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一些家長早已存在“孩子交給學校,教育我無責任”的心態,這是不認識自己是家庭教育的主體,不檢點自己在家庭中、在孩子面前的言行,這是在認識上必須澄清的問題,說嚴重些,這是家長熟視無睹的失職行為。我國《未成年人法》明確規定了,家長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教育法》中也有規定,學校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導,因此我們要幫助家長首先明確,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法定職責,認識和擔當起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的主體責任。

家長要履行教育子女的法定職責,重要的行為是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系統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家庭教育的本領,實現“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的要點是什么?我認為至少有兩點,一是深刻認識家庭教育的根本特點是什么,這是進行家庭教育的出發點和依據;第二點是充分意識,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相對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其獨特性和特殊性。

學校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性非常明確,學生到學校里學習的目的也很明確,但是家庭教育則完全不同。在中國教育電視臺2009年錄制的春節家庭教育節目中,當時主持人講了一個叫作《背簍》的故事,講的是什么呢?

兒子看見爸爸和媽媽在編織背簍,問:“干什么?”

爸爸媽媽說:“爺爺奶奶太老了,光吃飯不干活,要背到山里去扔掉?!?/p>

兒子就說:“你們別忘了把背簍拿回來,將來你們老了的時候,我也把你們背到山里去扔掉?!?/p>

這個故事,幾代人一直當作道德故事來講,好像父母一聽受到了震動,就改變了主意,不再扔掉爺爺奶奶了。其實,這不是一個道德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的是家庭教育的一個根本特點,這個根本特點就是,家庭教育是家長不教而教,孩子不學而學。這個故事反映的是兒童模仿學習的特點,兒童并不知道父母把爺爺奶奶背到山上去扔掉有什么道德問題,他不是要教育父母,他是模仿父母,孩子還沒有高明到用一種智慧的方法去教育父母。

有一首編譯的小詩,以子女的口吻講述了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學而學的特點,題目是《當你以為我未留意的時候》,詩有十段,摘錄兩段:

當你以為我未留意的時候

我看見你

為生病的朋友

送去親手做的飯菜

從此我懂得了

我們要相互關愛的道理,

當你以為我未留意的時候

我學到了人生中

應該懂得的大部分課程

它們能使我在長大之后

成為善良、有作為之人。

你看著孩子貌似若無其事地在你旁邊站著,其實他已經不學而學了,這些不學而學的東西就會內化成兒童處理事情的行為模式,影響他一生的行為和習慣,包括思維方式。

西方國家對兒童的尊重鮮明地表現在對兒童模仿學習特點的尊重上,比如說以前說的西方式的過馬路,西方人過馬路的時候遇到紅燈,馬路上無車,西方人也不過馬路,一直等到綠燈才過。后來我又看到別的版本,紅燈的時候馬路上無車,西方人同樣闖紅燈過馬路,并不是像先前傳的那樣人人都守規則。不過這個版本同樣也強調,但是如果此時有孩子等在那里過馬路,所有的成年人都不闖紅燈。

再比如說法國足球明星齊達內,他在球場上因為口角,用頭部撞擊對方的胸部,后來齊達內公開道歉,他向誰道歉?他不是向這個被撞的球員道歉,他向兒童道歉,因為成人是具備了道德和是非的判斷能力的,兒童是不具備的,所以齊達內向他們道歉,認為自己做了一個壞榜樣。 根據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學而學的根本特點,我認為家長的主體責任可以概括為八個字: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家長要自覺地用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方法、正確的行為,教育、引導孩子,更新家庭教育觀念,要堅持以德服人導向,以科學的育兒觀、成人觀、成才觀,引導孩子逐漸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家庭觀,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以身作則,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質,影響和幫助孩子養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習慣。

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是家庭教育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我們有時候講家庭教育,講了很多方法,我說其實最根本的,就是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列寧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對家長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是家長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長的身教是最能夠體現家長的信仰和價值觀的,愿天下父母謹記,希望子女成為什么人,家長首先做什么人。

我就講這些,謝謝各位。

(本文根據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傅國亮先生在首屆中國家長節上的演講整理)

猜你喜歡
全國婦聯教育部觀念
教育部辟謠小學學制變5年
釣魚的觀念
教育部發布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課程
當觀念成為藝術
殷周時期“中”觀念的生成演變
“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暨表彰大會在京舉行
全國三八紅旗手走進中央國家機關報告會舉行
十二星座時間觀念排行榜
家庭暴力每年致10萬家庭解體
教育部直屬高校門戶網站排行榜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