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研究

2016-11-30 18:11吳靈萍趙煒民
戲劇之家 2016年22期
關鍵詞:民族聲樂多元化高校

吳靈萍+趙煒民

【摘 要】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生成和發展,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戲曲、民歌等基礎之上,后來大膽借鑒了西洋唱法,其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呈現出 “多元化”的特點。高校作為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肩負著培養優秀民族聲樂人才的重任。本文從中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形成的原因、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發展的現狀、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途徑等方面,對當前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發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高校;民族聲樂;教學;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188-02

中國民族聲樂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創造和形成的一種藝術形態。由于中華民族是多民族構成的大家庭,其民族語言、文化、審美取向等豐繁多樣,后又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中國當代民族聲樂多元融合的藝術形態。加強民族聲樂教育與教學,不僅有助于培養人們的民族自豪感,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對于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高校是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必須順應時代步伐和社會文化藝術發展的多元化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推動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民族聲樂人才,充分承擔和發揮好藝術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一、中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形成的原因

中國民族聲樂發展問題需從文化、現實、歷史等方面進行審視,理清思路、探討發展,才能進一步處理好繼承、發展與借鑒的關系。在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生成、發展和演變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民歌、戲曲、說唱等多種元素的基礎之上,后又借鑒了西洋唱法的精髓,其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因此,在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下,當今的中國民族聲樂進一步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一)中國當代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歷史條件

中國是一個古老而文明的國度,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各地域、各民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經歷和積累發展中逐漸形成了民歌、說唱、戲曲等形式的中國傳統聲樂,受各個歷史時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其種類豐富、風格各異、形式繁多,成為當代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主要基礎之一。也是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多元化發展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國當代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民族多樣性因素

傳統民族聲樂藝術是中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僅已知現存的300多個傳統戲曲和曲藝品種,音樂風格和演唱方法就非常豐富。至于各地域、各民族的原生態民歌,更是爭奇斗艷、數量浩如翰海,演唱技巧也是千差萬別。凡此種種,無疑都是民族聲樂教學的重要資源。這些傳統音樂藝術品種,從文化內涵、發聲技巧、形體表演等方面,無不彰顯出我國傳統聲樂藝術極大的多樣性、豐富性,是形成當今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多元化發展的又一主要因素。

(三)世界文化格局的多元化發展影響

人類文化從碰撞、爭議到交流、融合,是一個必然而又漫長的過程,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隨著世界全球化發展,各地區、各國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日益加快、加深。在此格局的影響下,中國民族唱法又更深層次地借鑒了西洋唱法的精髓。中國民族唱法對西洋唱法的借鑒與吸收,是不斷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中國民族聲樂更好走向世界的需要。那么,在這一過程中,用“中西結合”、“和諧兼容”的積極態度促使我國民族聲樂得以更好發展。傳統性與融合性,既是先進中國民族聲樂的藝術發展特征,又可視為中國民族聲樂的審美追求。既保持和發展了中華聲樂文化的本質,又吸取了世界先進聲樂文化的營養。

二、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很多音樂界人士乃至廣大的人民群眾對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提出了質疑,認為本應該風格多樣、豐富多彩的民族唱法,丟失了風格特性而趨于“標準化”,顯得單一和單調,很多觀眾反映“千人一面,萬人一聲”,主要是聲音的共性多了,個性少了。

高校聲樂教學是培養民族聲樂人才的主要途徑。中國的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發展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但到目前仍沒有形成系統科學完備的、符合中國民族聲樂發展的教學體系和具有權威性的教材。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在演唱訓練方法和作品風格的把握上,沒有很好把握“以我為主,為我服務”的方針。教學團隊主要是各專業院校培養的聲樂教師或海外歸來的聲樂專家,他們更多是接受西洋美聲唱法的歌唱理念和練習方式,而較少接觸原汁原味的民族聲樂傳統藝術,由于審美價值和對民族音樂文化缺乏了解,一直以來多以單純的學院派美聲唱法指導民族聲樂學習,丟棄了民族本身的元素,導致民族聲樂演唱失去其民族風格、民族唱腔、民族特征,從而出現了民族聲樂演唱“千人一面、萬人一聲”的現象。雖然這些說法有些偏頗,但對專業民族聲樂教學的觀念、方法和理論體系的現狀,我們必須進行反思。

三、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途徑

高校是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根據我國當代民族聲樂多元化的發展態勢,高校民族聲樂人才培養也必然走多元化發展道路。這既符合事物發展的多樣性規律和世界文化發展的多元趨勢,更是從我國廣大觀眾的審美實際需要出發。

(一)轉變高校民族聲樂教學觀念

思想觀念是指導實踐的重要因素。提高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水平和完善高校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必須從轉變思想觀念開始。學校應從過去單一的西方聲樂文化視野走向多元發展的道路,積極探尋傳統與現在、西方與民族的內在聯系,不但要繼承中國傳統演唱技巧中合理、科學的成分,還要善于借鑒世界科學的聲樂演唱技巧,從而深層次提高和轉變高校聲樂專業師生的民族聲樂文化修養、觀念。

傳統性與融合性,既是先進中國民族聲樂的藝術特征,又可視為是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審美追求。既保持了中華民族聲樂文化的本質,又吸取和借鑒了世界先進聲樂文化的營養。所以說,只有堅持以我為中心的繼承和發展,再融合世界聲樂文化的精華提純,并且讓二者保持相應科學的距離,才會使中國民族聲樂文化永放光彩。

(二)繼承我國的傳統聲樂文化元素

上述提到,傳統民族聲樂藝術是中國當代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在民族聲樂人才培養方面,應該繼承我國傳統民族聲樂文化元素,讓專業音樂院校的師生掌握真正的傳統聲樂技巧,豐富民族聲樂教學和演唱方法。只要我們的民族聲樂教學有效地針對學生的嗓音特點、演唱能力,選擇適合的民族聲樂作品,就能培養出藝術個性獨特、受廣大人民歡迎的民族聲樂人才。

原生態民歌是當前我國民族聲樂多元化發展的鮮明特點之一,新時期、新形勢下提高和推進我國高校民族聲樂人才培養水平,仍然要建立在繼承我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之上,尤其是注意學習和研究其音樂藝術特點與演唱技能技巧等,這對于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意義重大。高校在民族聲樂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積極尋找和聘請原生態歌手作為教學導師,開設具有民族聲樂風格特色、演唱技術的教學科目,這樣不僅可以完善和充實民族聲樂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民族聲樂作品的風格特點,而且還能加強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力度。

(三)堅持民族聲樂教學手段的科學化、多元化

高校民族聲樂教學應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突出個性化教學,營造良好、科學的學習氛圍。以民族聲樂專業教師為教學主力的同時,可以聘請民間歌手、民間曲藝表演家、民間藝人為實踐導師,在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的演唱、表演、唱腔、風格等方面給予學生指導,讓學生在接受科學發聲方法的同時,了解和掌握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的各種元素,這樣會達到技術技巧與風格特點、個性與共性并舉的良好民族聲樂教學氛圍,更有利于民族聲樂教學的發展。

中國民族聲樂的種類以及形式、內容可以說非常豐富,單靠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很難達到較好的效果。學校必須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特點,完善教材內容并且配置相應的音像設備、音頻和視頻資料,在教學時可以對各種演唱風格進行更加詳細地對比和賞析,為學生起到示范教學的作用。

(四)完善高校民族聲樂聲部體系及加強聲部作品的創作

美聲唱法的聲部劃分體系,在全世界聲樂領域中是最完善的。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人聲色彩的豐富性,刻畫出舞臺上一個個完美的人物形象,對于西洋歌劇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我國民族聲樂來說,似乎只有男高音和女高音之分,缺乏聲部的豐富性和色彩對比的完整性。所以說我國民族聲樂藝術應該進一步完善其聲部體系劃分,積極創作適合各個聲部特點的作品,這樣既符合不同聲部音色特點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又可以滿足廣大群眾審美需要的多樣性,并且會極大推動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對于角色人物的深度刻畫和人物性格的細膩描寫,會更加完善和促進我國民族歌劇創作向精品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在當代藝術思潮的沖擊下,我們一方面要保護傳統的藝術理念,另一方面要打破雅俗之分,使我國民族聲樂進一步向“多元風格”發展。高校作為培養藝術人才的主要平臺,應該適時構建和完善多元化民族聲樂教學模式,注重對民族元素的保留,堅持將民族聲樂的發展與時代潮流相配合,提高民族聲樂教學的質量,培養出更多受社會歡迎的民族聲樂人才,繼續推動我國聲樂藝術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料注譯(上卷)[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3]朱謙之.中國音樂文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

[4]張世彬.中國音樂史論述稿(上冊)[M].香港:香港友聯出版社,1974.

[5]王巖.中西方音樂史知識點問答[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8.

[6]管林.中國民族聲樂史[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吳靈萍,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聲樂專業教學和理論研究。

第二作者:趙煒民,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專業教學和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民族聲樂多元化高校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探究我國音樂發展的“多元化”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柔性制造系統多元化實踐教學
性人權與性多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