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訴訟中檢察院的公訴權分析

2016-11-30 11:41李輝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10期
關鍵詞:行政訴訟分析

李輝

摘 要:我國是法治社會。在進行行政訴訟的過程中,檢察院的公訴權還不夠完善,行政訴訟體制還比較缺乏。為了讓人民的公共利益得到有效地保護,就要根據我國的國情,采取有效地監督措施。本文主要針對行政訴訟中檢察院的公訴權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行政訴訟;檢察院公訴權;分析

目前,我國在訴訟體制上缺乏對公共利益的有效保護,在抽象行為行政上也缺乏一定的監督,這就導致公共利益的損害日益嚴重。為了弘揚我國的法治精神,我們基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執法原則。對檢察院的行政公訴權進行了分析十分關鍵。

一、賦予人民檢察院公訴權的必要性

(一)理論依據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行政權力也隨之擴大,不僅限于國防、治安、外交、稅收等這些政策,在每一個領域幾乎都有行政權力涉及的地方,于是隨著行政權力的擴大,行政公訴權就產生了。行政權力多數處于濫用職權的情況,比如它們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它們對于法律擁有自由裁量的特權,它們還能根據立法機關的授權范圍自行制定法律。盡管如此,人類還是在努力追求真正實現行政權力的監督權,只有真正將行政權力用在對的地方,才能合理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一旦發生違法行使的情況,不僅會破壞到國家的利益,還會危害社會的公共利益。

英國大法官在行政公訴的主體問題上列出了以下原則:“如果某一位普通公民想要維護某一種社會公共權利,那么包括他的所有公民都擁有這種權利;或者說某個人想履行某一種可以使全公民收益的公共職責,那么這個人只能向檢察總長提出申請,如果檢察總長審核通過,那么訴訟則有檢察總長自己提出的起訴來進行,跟提出這個申請的人無關,但是如果檢察總長審核不通過的話,那提出申請的這個人就什么都不能做?!钡蔷褪且驗檫@個條例,使很多有責任感的公民得不到法律的保護,所以在1973時,丹寧大法官在《檢察總長訴獨立廣播局案》的判決中做了下面這些修改:“如果一個檢察總長拒絕或者毫無道理的拖延一項合理的訴訟案件時,那么這位有責任心的公民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申請。他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請宣告令和申請頒發禁止令,如果這位檢察總長依舊不情愿去做這件事,那么在訴訟案件中,可以將檢察總長作為被告牽扯進來。這種方法加大保護了公民的合理權利,將檢察總長和法院相互牽扯在一起,也是相互壓制相互合作的一種辦法。不僅政府之間相互牽制,公民也會對相關政府起到監督的作用。如果某一個公民擁有這種被認為有充分利益的狀況,那么這個權利將對他開放?!?/p>

在我國的法律制度中《憲法》的第一百二十九條就明確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對國家的法律有監督的作用,《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的第一條就確定說明了這一點。其實人民檢察院是社會發展的必要產生物,本質跟司法權裂變是一致的。剛開始建立檢察權只是為了制約私自濫用行政權和審判權,有強烈的法律監督性質,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中,檢察權不斷被強化,幾乎每一個社會行為都會有檢察人員監督,現在的檢察權不僅只是為了監督,還是一種保護國家法律能夠正確行使的護法體系。但是筆者依舊認為,現在的行政權監督還是不夠完善,很多行政系統的內部無法做到真正被監督,權力機關在運作時也沒有辦法完全監督。而且現在施行的行政訴訟法沒有得到公共利益的保護,而只是作為一種抽象行政,行政訴訟也沒有得到相應的監督機制,很難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因此建議需要修改人民檢察院的組織法和行政訴訟法,將公訴權賦予檢察院所有,國家審判機關和國家檢察機關代表國家權力機關,進行監督職能,只有做到這些符合我國國情的監督制度,我國才能不斷發展起來。

(二)實踐必須

依法執行行政訴訟是實現行政原則的具體表現。不斷完善和修改檢察員行政訴訟法和組織法,向公訴權賦予人民檢察院所有,是對我國實現行政法的重要依據?!艾F代法律就是指官吏依法辦事,不濫用職權,也只有依法辦事,接受法律的約束,才能真正的實現我國的法律權力?!币婪ㄐ姓瓌t要求,不僅要為行政機關設定正確的守法的行政權力的方式,還要為那些不正確的,違反法律的行政權力的方式進行嚴格的法律處罰,確保司法機關的權力,司法機關可以進行司法復審的權力?!皬娬{指出,所有的公民都有權利在一個普通的法院接受審判,但是也可以在這個法院進行訴訟,可以訴訟任何行政官員的行為是否合法?!痹?982年制定《民事訴訟法(試行)》時,就有明確的指出,不管是民事公訴還是參與訴訟,所有的檢測機關可以調查案件和出席法庭。但是在最后的協調時,出現了檢測人員的內部爭執,意見分歧較多,于是檢測員以人員不足為由反對開展民事公訴,將原有的14條民事訴訟條款全部刪除,只保留了“人民檢察院有權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這一條規定。從此以后,所有的法律條款都只保留了這一條規定。

在筆者看來,應該保留檢察院在行政訴訟中的原告資格。因為檢察院時國家的唯一法律監督機關,它是獨立存在的,是維護國法律的正確實施方案,所以需要人民監督。檢察院也是一個有程序的行政機構,它的程序就是指與行政管理權和審判裁判權相互比較而產生的一種起決定性作用的權利,但是沒有行政決定權和審判裁判權。跟人大不同的是,檢察院是一個具體的監督機構。根據人民檢察院,憲法,刑事訴訟法等等對檢察院和人大的規定可以看出,檢察院是針對具體的獨立的案件的監督,是個案監督。但是人大只是通過聽取報告,審查撤銷規范性文件,對執法活動進行檢察,行使決定權,質詢權和任免權這些方式施行間接監督和抽象監督。憲法之所以可以代表國家的法律是因為所有憲法的提出都是根據所有人民的共同意志而設定的,能夠體現所有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一旦違反了憲法的法律就相當于損害了自身的利益和損害了社會的公共利益。

(三)國外的司法實踐

其實民事訴訟起源于法國,早在1806年時,法國就已經規定了檢察機關可以代表共同利益出席民事訴訟案件中,從此這一種制度就被別的國家開始效仿。德國也有屬于自己訴訟方式,比如公益訴訟,就是指團體訴訟和只有檢察官提出的訴訟?!堵摪畹聡姓ㄔ悍ā分芯兔鞔_的指出了公益代表法人制度。這項制度是說:在法院設有一名檢察官,他是專門為了維護公共利益的,一旦利益出現了問題,就可以向法院進行訴訟,但是這名檢察員他是聽從政府的。同時英美法三國也設立了“檢察長制度”和“私人檢察總長制度”,這些都是比較有特色的公益訴訟設定。

原告可以是普通公民或者檢察院,也可以是一些特定的社會組織。比如,美國就已經承認自然資源、歷史文物、風景等都可以作為原告來參與訴訟;還承認所有在建設中的公路也具有原告資格;承認公共福利社內的所有生命的人都享受訴訟權利;承認公民團體有請求審查城建的資格;承認環保組織可以請求農業部部長取消劇毒農藥噴灑的資格;承認土地資源保護組織可以請求審查砍伐的決定資格等。

二、人民檢察院行使公訴權的范圍

(一)公益訴訟的公訴權

所謂的公共利益就是指民族、國家、集團、不同階級所享受的共同的經濟利益。所以會有不同階級之分,但是他們享受的公共利益是相同的。公共利益沒有私人利益那么受重視,但是如果公共利益受到傷害,就會引起群眾情緒不穩定的后果。近些年來因為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社保不完善引起很多公共利益分配不均的爭議,而這些爭議往往參與的人多,涉及的方面很廣,問題也比較矛盾尖銳。公共利益分配不均的行政行為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了社會的穩定和安全,而且不尊重法律,不按法律規定辦事,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在筆者看來,公益訴訟就是指國家機關、社會、個人的所有行為違反了法律規定,需要通過法律來進行制裁的活動。其實就是說,為了防止那些官員進行不正當的行政行為,給普通公民一些特權,可以進行公益訴訟。將公訴權賦予檢察院,其實就是將這些官員的腐敗行為直接納入司法審查的范圍,及時處理這些危害公共利益的行為。

(二)公益訴訟的條件

在我國的檢察院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檢察院提出了公益訴訟的案例。檢察院是維護國家利益,國家經濟,集體利益的行政機構,為了維護利益檢察院提出了公益訴訟,但是我國并沒有規定檢察院是可以作為訴訟原告,所以檢察院在提出這個訴訟之后,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根據我國實情來看,很少會出現檢察院提出公益訴訟案件的情況,但是檢察院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主要就是國有資產流失)而上報提出公益訴訟案件,我國并沒有將檢察院作為捍衛國家利益的行政機構發展的更完善。就這里就可以看出我國在這方面的缺失。但是如果是個人提出公益訴訟案件,就會根據行政訴訟、司法解釋和是否和這個人有關進行詳細的調查。如果這位公民和這件行政行為沒有關系,那么就會駁回起訴。但是如果這位公民和這件行政行為有關系,那么其他的相關人員就不能直接獲益。

三、人民檢察院行使公訴權的步驟及方法

(一)在行政訴訟的立案階段

一般情況都是通過檢察院主動審查的,但是由于檢察院的工作比較繁忙,很多時候沒有辦法自行工作,這時就需要公民或者法人,或者是別的相關機構向檢察院進行舉報和提供線索。然后檢察院再通過提供到的線索進行調查,看線索是否正確,是否在受理范圍之內,如果線索是正確的,也屬于受理之內,則需要啟動訴訟程序,反之需要書面告知。需要注意的是檢察院內的所有檢察員因為工作內容不同,所以不需要召開全體大會,應該本著節約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進行辦事。但是,如果原告提出的行政行為被明確拒絕,那么可以直接提起行政公訴。

(二)關于行政公訴范圍的立法模式

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可以被當作行政公訴案件的,所謂的行政公訴案件其實是有一個范圍的,比如,在設定范圍時,不應該過窄也不能太寬,應該結合實際考慮問題,而且只有當公共利益收到行政利益的侵犯,并且危害到了很多公民的合法利益時,才能進行公益訴訟。

行政公訴的范圍設定分為兩種,一種是定義法,就是通過規定什么性質可以作為行政公訴來設定范圍。還有一種就是舉例法,舉例法也分為兩種,肯定式舉例和否定式舉例,將可以作為行政訴訟的案件和不可以作為行政訴訟的案件提出作為范圍參考。其實這兩種辦法各有利弊。如果可以將兩種方式合并起來使用,就會將范圍制定的更詳細。

(三)行政公訴案件的管轄

首先需要在行政訴訟中排除行政行為的干涉才能確定行政公訴的管轄。在我國人民法院的規定就是,所有的人事權和財政權是受同一個政府管理和控制的,所以在審查的過程中很難判斷出行政行為是否違法。所以應該將人事權和財政權分開管理,設定一個更高級的被訴訟行政機構,很好的區分出是否行政行為犯法。從這些不完善的方面都可以看出,要實現司法獨立的目標,還需要對檢察院做出更大的改革,才能不受政府的干涉。

(四)在行政公訴中檢察院的舉證責任

在進行行政公訴的過程中,檢察院具有十分重要的責任。其能夠有效地糾正抽象行政中的各種問題。同時,在公共利益權益維護中,還能做出有效地行政監督。所以,從現階段的國情出發,檢察院擔負著重要的執法責任。在行政公訴案件的管轄過程中,還要結合當地的治安情況,做好人事權和財產權之間的協調。對于較為簡單的公訴案件,政府部門可以進行干涉,讓執法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對于較為重要的案件,檢查機關需要進行立案,并作出審判,行使公訴中檢察院的舉證責任。

四、結語

行政訴訟中檢察院的公訴權分析十分關鍵,其能夠讓我國的法治更加完善。還能讓人民的公益權利得到良好的維護。在進行行政訴訟的過程中,檢察院要擔負起相應的責任。以法律為依據進行執法。同時對于檢察訴訟的范圍要有較為明確的認知。最后根據公訴的步驟和方法采用多種模式進行行政公訴案件的管轄,讓檢察院的公訴權益利國利民。

參考文獻:

[1]龍雙喜,馮仁強.憲政視角下的中國檢察權——兼議法律監督權與公訴權的關系[J].法學.2004(11).15-26

[2]蔣銀華,毛忠強.建立我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思考[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5).119-121

[3]姜暉.中外公益訴訟制度比較與借鑒[J].商業研究.2004(19).58-63

[4]閔釤.韓國檢察官職權簡介[J].檢察實踐.2004(03).45-49

[5]鄧中文,王光榮.對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的探討[J].蘭州學刊.2003(06).116-118

猜你喜歡
行政訴訟分析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論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對行政訴訟實務的影響及其對策
我國行政訴訟和解制度研究
行政訴訟法律關系若干問題之研究
論行政訴訟制度的完善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抑郁癥100例分析
在線教育與MOOC的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