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統籌視角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論述評

2016-11-30 13:49鄭鵬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10期
關鍵詞:城鄉統籌制度完善社會保障

鄭鵬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社會保障制度通過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已形成為一套較為完整的保障體系。而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遠遠落后于城市,形成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保障結構。本文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線,通過對城鄉統籌的基本內涵及其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新要求的闡釋,提出完善社保制度的措施。

關鍵詞:社會保障;城鄉統籌;制度完善

一、城鄉統籌的基本內涵

城鄉統籌旨在打破城市和鄉村相互分立的經濟社會結構,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中,使城市和農村相互融合與促進,互動發展,將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進行宏觀考慮,統籌物質、政治、精神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城鄉發展互贏的格局??偟恼f來,包括以下基本含義:

城鄉一體化。我國城市與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已呈現出嚴重的不對等:偏遠鄉村地區經濟落后,依然自給自足,而發達城市已經接近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在嚴重的發展差異背景下,實行城鄉統籌策略便是通過城鄉一體化,逐步消除城鄉差別,實現產業互補,國民待遇一致,使城鄉經濟互惠互利,相互帶動,實現城鄉經濟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1.統一部署

城鄉統籌即包含了要對城市和鄉村統一規劃和部署的意思。政府在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體規劃時,要縱觀大局,統一謀劃,將農村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納入到國家宏觀戰略布局中去。農村的各項事業的有序發展也應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項重點,并通過統一謀劃,使農村與城市經濟得以在正確的政策策略推動下均衡發展。

2.平等對待

平等對待不僅意味著在政策制定和國民經濟計劃上使農村和城市融為一體,通盤謀劃,共同考慮,更強調要將城市和農村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保護等各方面給予一視同仁的對待,二者應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不要一味地劃分先后、快慢和主次。并且城市和農村應實現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應以客觀、公正、平等的理念發展,以逐步縮小我國城鄉經濟、社會差距,因為從發展權的角度來說,不同區域間理應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和發展權利。

3.共同發展

共同發展是實行城鄉統籌的根本目的和途徑。實行城鄉統籌意味著農村和城市的發展應同時進行,缺一不可,不能只重其一。原因在于城市和農村的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的引導和帶動,城市發展也離不開農村的推動和促進。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城鄉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態領域的共同發展,就要通過合理調整區域布局,完善區域政策制定,改善國民收入分配制度等措施,使農村和城市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城鄉統籌對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基本要求

1.堅持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導向

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就要認清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現實情況,以解決農民民生問題為出發點,分步實施,層層推進,逐步完善和改革農村的社會保障體制,并加大政府對其投入資金的力度,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多角度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縮小城鄉差別,使城市和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最終實現一體化。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村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要在短時間內形成高度發達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太現實。故應從發展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村地區著眼改革,然后層層推進到全國,與城鎮社保實現對接。

2.合理布局,統一規劃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它理應被政府納入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規劃之中,進行統籌規劃和布局。應實現農村與城市社會保障制度的相互融合,相互帶動,消除城鄉差別,為社會保障統籌發展奠定基礎。為確保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布局,就要大力彌補農村社保制度中的缺陷,加大政府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力度,改善農村在社保資源配置中的不利地位,使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全方位地惠及于民。

3.公平對待

公平對待,即指社會保障制度應體現出平等對待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含義。在保障覆蓋面上,處在相同條件的農村與城市居民應該享受相同的保障覆蓋;在保障水平上,應該使得同類的農村和城市社會成員享受到同等的社會保障服務;在保障項目類別上,農村居民應該能夠與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同等條件的保障項目。但是,公平對待也并非絕對意義上的公平,城市與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待遇也不應完全相同。如果在待遇上完全相同,則更多地會對城市居民不利。所以,應當結合各種實際情況,從社會保障本身所產生的實際效果來評判其是否公平。

4.城鄉二元結構

城鄉二元結構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產生阻礙作用,應積極促進城鄉二元結構的融合,縮小城鄉差距,以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促進我國城鄉的健康發展。要不斷增加對農村社保的財政投入,通過建立基金等方式來開拓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渠道。同時要通過城市社會保障制度安排中的各種優勢所在,來逐漸彌補農村社保制度的不足,使農村社保的覆蓋面以及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三、加大農村社會保障投入,大幅度提高農村社會保障待遇

為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中央、省、市要不斷加大農村社會保障投入。在中央和各省增加社保額度的前提下,各市縣應當為農村社會保障資金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增加保障資金,使各級財政補助金及時撥付和就位;穩步提升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新農合補助、五保戶和農民養老的待遇標準;加快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了解并研究新農合制度的資金匹配狀況、資金統一運作和個人付費標準等問題,同時較大程度地提升報銷占比和報銷極限。

四、結論

為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應改變傳統的“二元化”社會保障制度,遵循城鄉一體化的政策導向,合理布局,統一規劃,公平對待,不斷增加對農村社保的財政投入,滿足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需求,推進城市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整合,最終實現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體化。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社會問題復雜,基本的國情決定了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應當不斷開拓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彌補農村社保制度的不足,縮小與城市的差距,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同步推進。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孟令蕓,李士雪,徐緩,張英杰,劉暉.日韓兩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對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啟示[J].中國衛生經濟,2009(12)

[2]夏宗明.發展中國家醫療保障制度簡述[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1997(4)

猜你喜歡
城鄉統籌制度完善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司改背景下基層檢察院檢委會制度之完善
淺談我國農民工住房問題及解決措施
淺析股災中的中國式熔斷機制
堅持就業優先 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
媒體募捐永遠成不了社會保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