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應對策略研究

2016-11-30 20:44王媛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0期
關鍵詞:誤區初中語文研究

王媛媛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見成效。但是由于環境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初中語文教學中依舊存在著一些誤區,本文將從初中語文教學誤區的分析開始,研究對其的具體應對策略,整體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水平,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知識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誤區;研究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

1.部分教師觀念并未改變,教育效果達不到預期

中國是一個地域廣大的國家,這也意味著各地的教育資源和教師水平不一而足,因為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地域限制,部分教師教學觀念并未改變,忽視了新課標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形式固化,講授灌輸過多,沒有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創新提高,教育效果差[1]。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同一方法不斷沿用,沒有根據學生的水平和性格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課堂氛圍沉悶,內容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部分教師備課簡單,完全仿照網絡或教參中的教案或例子、解讀等教授學生,沒有切合不同班級和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以上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比較普遍的一個誤區,也是切實關系到教師自身,教師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改變的誤區。

2.應試式教學,忽視語文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中考對于學生來說是升上更高一級學府的重要考試,也是檢驗初中教師教學效果的標準之一。但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把應對中考,讓學生在中考時成績優秀當做了唯一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初中階段也是學生語文或者說漢語文化素養提升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教學中,有把應付考試當做第一要務,大量的教授知識,訓練學生考試技能,揠苗助長的教學方式,既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漢語言文學的魅力和寓意,更不能讓學生體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應試式的教學還存在只能顧及到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系統性,分層次的教學活動,學生沒辦法明確自己知識漏洞,無法針對自己的薄弱點進行系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應試式的教學,不能滿足語文教學中知識性教學,也忽視了語文教育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學生文化素養的培育。

3.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課堂交流單一

初中語文的課堂,交流模式單一,往往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問一答。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單項接受教師提問,被動尋求答案,被動求知,從不質疑教師或教材、教參的答案是否正確。初中生的思維活躍,喜歡挑戰權威,教師在課堂上為了達到自己在備課時制定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單純的接受教師的講授和灌輸,不去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有限內容和知識照本宣科,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占據主導地位[2],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不被老師重視,學過的知識沒辦法融會貫通。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被壓制,無法發揮自己的主動和積極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鉆研精神被抑制,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不高,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被動的接受和被動的學習,讓學生養成了不思考的習慣,思想僵化,甚至焦躁厭學等。

二、初中語文教學改進具體策略

1.教師改變自身觀念,改進教學水平

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激發。教師需要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以生為本,把成長和求知的欲望帶給學生。想要做到就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行提升,對自己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進。學生的內動力驅動后,自覺地求知,自覺地學習,自覺地尋找學習中的漏洞和解決方案,成為自己學生生活的掌控者。身為初中的語文教師,說是學生的人生導師也不為過,教師只有真心實意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性格特征進行分析,在課堂中進行情景的創建,讓學生可以根據情景學習相關知識,把教材文本中的內容變成與學生現實生活相關的感受和體驗,學生可以在情境中感受漢語言文化蘊涵的豐富情感[3],包容的深刻寓意內涵,讓文本活過來,給語文知識生命力,作為中國人,學生天生對漢語言文化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感,這種親切感是一個切入點,學生在情境中的感受會讓他產生想要學習,樂于學習的真情實感,這種感覺我們叫做求知欲。教師的教學觀念需要轉變,教學水平需要改進,以上只是其中的具體方法之一,這樣的轉變可以幫助初中語文教學走出填鴨式的誤區。

例如在教學《論語》十則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五分鐘和學生討論學生自己的生活態度,對待學習的想法,對錯誤的理解和如何與人交往等問題。在討論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記錄各種想法,總結討論出結論,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古代先賢對待學生的教育就是如《論語》中記錄的那些道理一樣,同樣的情景可以讓學生更深入體驗論語中記載的道理。

2.重視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

初中語文教學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語文文化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生的長期積累,課下學生博覽古今,拓展閱讀面知識面,才可以做到文化素養的提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注意,一味的題海戰術,習題訓練也許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成績,但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消磨殆盡,淺薄的語文知識不能支撐學生將來更高層次的語文學習,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課下的美詞美句的積累,選擇抄錄名人名句、精致簡短的詩文美句等。在摘抄這些內容的同時,學生會自發去閱讀這些素材,拓展自己的閱讀視野。積累多了,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有據可寫,自己本身的經驗和體悟也會得到精煉和總結。學生的文化素養會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興趣會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語文的廣闊海洋中,避免了教學中應試式教育的誤區。初中語文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多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結合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把中國的傳統美德融入到實踐和行為中去。如《橋之美》的教學,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參觀橋梁的社會實踐活動,從參觀橋梁的活動中去體驗橋梁美的所在,把自身的體驗和課文內容結合,不僅僅局限于教室一地,更直觀,更現實的把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這一目的發揮出來,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3.互動式提問,活躍課堂氛圍

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待本次教學的關鍵點和難點在哪里,設置互動性強的開放式提問,不僅僅要求學生回答是或者不是的簡單判斷,而是多用設問的方式,進行互動式提問,有來有往,允許學生“挑戰權威”提出質疑,避免僵化的思維控制學生思想,引導學生創新思維運用不同視角和自身經驗提出新的想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積極思考問題,還可以因為想要成功的挑戰權威進行更深入嚴謹的自我學習研究。挑戰成功后,學生的成就感會促使學生更加投入的進行語文學習。而對于語文知識欠缺的學生,盡量的給予學生更多地思考時間,盡量的簡化問題,帶給他們成就感和學習的自信,只有有了對學好一門課的信心,學生才能更能投入到這門課程中去。除此之外,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無論學生討論的結果如何,教師需要及時鼓勵和評價引導,對討論的結果進行互動式的討論和針對性的點撥。課堂的氛圍保持在活躍、平等和互動時,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更能得到體現。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見成效。但是由于環境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初中語文教學中依舊存在著一些誤區,本文將從初中語文教學誤區的分析開始,提出了教師改變自身觀念,改進教學水平;重視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互動式提問,活躍課堂氛圍的具體策略。

參考文獻:

[1]王麗麗.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

[2]魯艷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7)

[3]徐靜.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探討[J].新課程學習:下,2014(12)

猜你喜歡
誤區初中語文研究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冬季洗澡的誤區
2018年理財,要警惕這些誤區
冬病夏治走出誤區才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