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談小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培養的基本途徑

2016-11-30 18:35曹有榮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關鍵詞:課外實踐實驗操作培養興趣

曹有榮

【摘 要】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多地強調概念的解釋、公式的推導等,卻忽略了從生活經驗去理解數學的需要,因而學生對數學的作用產生疑惑也就不難理解。事實上,我們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修養,恐怕不能單單地強調“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應該從更廣闊的范圍上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從第二學段開始,教材中安排有關“測量、調查”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通過什么途徑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培養興趣;實驗操作;實際應用;課外實踐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鄙钪谐錆M著數學,人們的吃、穿、住、行都與數學有關.如通過人們吃的糕點可認識到豐富的幾何圖形;在商場買衣買鞋時經常會遇到打折(百分數)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水電費的支出;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一、用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概念從實際引入

學習“垂直”的概念時,可結合實際提出這樣的問題:馬路的十字路口的兩條道路位置上有何關系?再比如電線桿與它上面架的電線位置上有什么關系?這些都是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具體涉及到的例子,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產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意識,而且能直觀地理解垂線的意義,并意識到學習這個內容的重要性。

2.公式、法則結合實例抽象提出

結合實例抽象提出,既容易對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釋,又容易對其自身作出本質的揭示。例如在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可以這樣引入新課:“提供給學生一個長方體實物和一張長方形硬紙板,要求學生把實物用紙板包裝起來的實踐操作,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交流中,體會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用途,歸納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边@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而且能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

3.性質從實際需要提出

例如:在學習“點到直線的距離”時,可以從走路時往往喜歡抄直路直奔目的地,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么,讓學生思考,通過這樣的實例,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易于接受,同時還能領悟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無所不用。當然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采用模型、幻燈、錄像、計算機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加師生互動、形象化表示數學的內容,同時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這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知識的興趣,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學聯系實際,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比如在學習“正比例”時,利用這樣一個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甲乙兩地有三條公路相通,但在通常情況下,由甲地去乙地我們選擇最短的一條路(省時,省路);特殊情況下,如果最短的那條路太擁擠,在一定時間內由甲地趕到乙地我們就選擇另外的一條路,寧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來保證時間(時間一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從數學角度給學生分析這個問題用于“行程應用題”,是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實際應用。這一問題的提出可以使學生感到具體的實際問題就在自己身邊等待解決,增強了主動意識,激發了興趣。

三、精心編制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當前我國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和考題多半是脫離了實際背景的純數學問題,或者是看不見背景的應用數學問題。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解現成數學題的能力很強,而把實際問題抽象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卻很弱。而數學是以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作為研究對象的,它的許多概念、性質和方法都從現實中來。但它有更多結論去為生產和社會各行各業服務。因此,教師可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制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周圍處處有數學,從而使其萌發學好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把學和用結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效果。如在學習“最小公倍數”時,可編制實際生活中有關生產中的任務分配的問題,如“某服裝廠的工人每人每天可生產3件上衣或7條褲子,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為一套服裝,現有60名工人生產,每天最多能生產多少套服裝?”根據題意,需先求3和7的最小公倍數(21)才能使每天生產的服裝最多,再進行對工人進行分工(42人生產上衣,18人生產褲子)。這樣根據教學目的編制這類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在教學時學生不僅容易接受,而且能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讓學生知道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可逐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實際編制問題并解決問題,逐步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四、加強課外實踐,帶著數學知識走進生活

著名的數學華羅庚先生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本俚仃U述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梢哉f數學為很多生活問題建模。例如舉行一次野炊活動。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收集大量信息,深化統計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調查市場行情,讓學生親自到商場買米、買菜和其他必需品,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如買菜中的估算,人民幣的支付,菜的搭配和選擇等策略活動,引導學生有序地思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耙按丁被顒訉W生學習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讓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評論著自己所買的菜,交流著買菜的體驗,充分展示了每個人的個人愛好,生活經驗、情趣,也學習和交流著學習數學所包融的價值觀,實用觀,享受著學習數學的快樂。這是融數學、社交知識于一體的綜合練習,這樣的作業設計從孩子們身邊的現實問題入手,給學生提供了一次運用各種知識進行實踐活動的鍛煉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獲取知識、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實際運用能力,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一些適應本地生活、生產需要的實際應用性問題,注意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素材組織教學活動,增加實習作業和探究性活動,找到向實際問題過渡的滲透點,使學生領悟數學的應用價值,達到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戴芝英.談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幾個注重[J].新課程導學.2016(26)

[2]陳春雷.探討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

猜你喜歡
課外實踐實驗操作培養興趣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化學實驗操作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在初中化學課堂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融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