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一體化視角下物流鏈選擇模式應用研究

2016-11-30 11:41劉弈含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20期
關鍵詞:物流模式供應鏈

劉弈含

內容摘要:本文從供應鏈一體化角度,對我國現有各物流模式的應用進行總結,以物流成本、物流專業化、物流績效三大指標及下屬九個二級指標構建了較為全面的物流模式評價體系,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法,結合我國現階段物流基本數據,通過定性與定量研究確定物流模式指標權重和排序,為物流模式的選擇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供應鏈 物流鏈 物流模式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如今,企業在競爭中面臨的不僅是商品之間的競爭,還需要面對供應鏈的競爭。產品服務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需求,生產規模、技術革新、分銷渠道、銷售系統反饋等因素的日益增多,已經對供應鏈產生了深遠影響,對供應鏈本身的穩定、安全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由于互聯網的存在與發展,一體化的概念從網絡一直拓展到供應鏈,物流供應鏈也由此趨于全球化,物流系統的獨立使得信息、資本、人員與服務的跨地區流動不斷增加,從而不斷豐富著整個物流產業,推動各方積極探索物流應用模式并廣泛普及。

在供應鏈一體化下,企業對于物流模式選擇風險的研究開始不斷深入,包括物流經營風險,物流能力約束風險,還有各種災害風險,有學者從跨國公司一體化角度對整個供應鏈的風險評估方法和積極應對手段進行分析。有學者通過建立三層供應鏈模型對供應鏈各成員間的物流協調和信息協調影響進行驗證,來觀察基于供應鏈一體化的物流模式績效,該模型包含了供應商、制造商、與分銷商三層決策,同時包含供應風險與物流風險,按照多屬性決策最優化,假設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實施條件,并獲得了收斂的結論。如今的供應鏈體系,必須建立新的、以多元化需求的滿足為中心的供應鏈評價體系。還有學者認為對于物流模式的評價,應從資源效率、產出效率與柔性三方面構建物流系統績效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供應鏈一體化是我國商品流通環節發展的必然趨勢,物流模式的選擇是企業一體化的載體,供應鏈在此基礎上如何進行自身現有物流模式的評價與選擇,不僅是企業對成本的考量,而且是對整個供應系統中綜合效率的選擇,特別是在當前需求端持續多元化與個性化的今天,物流模式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戰略與管理水平。

供應鏈一體化視角下物流鏈選擇模式

(一)自營物流

供應鏈一體化下的自營物流體系首先對于整條物流鏈和供應鏈的要求十分嚴格,從上游的供應商到終端客戶的整個物流鏈必須是相對扁平化的,并且必須是依賴核心企業運行的供應鏈體系。具有流通性質的企業投入自營物流,能夠提高對所有物流節點的控制力,同時避免縱向一體化難以控制且機構過于龐大的問題,從而擁有較快的整體響應能力,協同企業資源運作,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物流運作模式,滿足不確定客戶的各種物流需求。

自營物流模式盡管有著較高的協同運作能力與節點控制力,但對于資本和物流資源的需求十分巨大,特別是建立現代化的自營物流體系更是如此,企業在物流設施上的設計、建造方面都必須達到非常專業的水平,并且要滿足高強度信息化構建的要求,能夠實現企業與物流的ERP對接,這對于企業主營業務的開展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同時,在資源配置上也要從整條供應鏈的角度出發,對企業的戰略安排與管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挑戰,其在倉儲、運輸、保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自營物流更加適合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互聯網產業,制造業在自營物流上的運用較少。

(二)獨立的第三方物流

獨立的第三方物流具有天然的專業化優勢,具備較全面的物流基礎設施,并且擁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其主要優勢體現在物流配送的集成化運作與倉儲能力上,同物流聯盟相比,更加重視物流效率和物流質量,而不是物流成本,因此是我國現代化物流構建的主體。

隨著供應鏈中企業在信息化管理端水平的不斷發展,對于物流也產生技術化與專業化的需求,以此來減少供應鏈的風險。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在庫存運輸方面一體化的能力實際上就是一種供應鏈一體化,站在供應鏈一體化角度來看,第三方進行物流網絡整體規劃和集成運作,利用自身物流領域的資源優勢降低供應鏈的運作成本,借助物流管理上的優勢和物流技術使用能力,完成從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到最終消費者的整體、精確、迅速的物流流程,節省供應鏈節點企業的資本與精力,使其投入各自主營業務中,充分實現供應鏈各組織的最大化效益。

第三方物流是解決供應鏈一體化下資源合理配置的較好方案,但其由于無法保證整個物流過程的密閉性,因此存在一定的信息技術與核心資源泄露風險,因此對于一些具備商業機密的供應鏈,第三方物流存在關系信任成本。

(三)物流聯盟

物流聯盟是基于利益最大化的供應鏈間企業物流合作,供應鏈一體化體現在物流聯盟中往往指的是縱向的物流聯盟,主要目的是加強供應商在企業間的物流響應速度,但受制于我國物流水平,縱向一體化的物流聯盟目前實施仍存在諸多問題,供應鏈節點之間的網絡過于松散,結構不穩定是其形成規模的主要障礙。目前在我國主要是以物流企業間的橫向物流聯盟為基礎展開的,物流企業間能實現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共享,在我國流通費用高企的情況下實現成本的最大化降低,但個物流企業間的發展極不均衡,信息化水平差異大,物流管理能力參差不齊。因此,低成本下蘊含較大物流風險,各企業之間處于競爭狀態且關系不穩定,是一種極其脆弱但在我國又極為普遍的物流模式。

評價模型的建立

基于供應鏈一體化視角,企業與上下游產業的結合更為緊密,物流鏈的模式選擇不僅會影響到企業的成本利潤等顯性效率,也會影響到物流鏈上各節點間的合作與聯系等隱性效率。選擇物流模式作為一般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往往被企業管理者所忽視,從而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和負擔,因此,有必要采用定量分析的做法,幫助企業在當今橫向化的供應鏈拓展中進行最優決策。本文物流評價模型的選擇將以灰色關聯分析法來描述因素之間的強弱關系,進行大小比對和排序,在此基礎上在利用層次分析法的遞進推算,得到各物流模式間的方案評價,計算其優劣次序。在這里為了實證分析的可行性,總結出合理的規律,需要采用假設來設定先決條件:本文探討的企業均是指從事生產制造行業并且具有足夠實力來選擇任意的物流模式;企業選擇的任意物流模式均能夠滿足其物流需求,完成其物流目標;企業是以追逐供應鏈一體化下的利潤最大化為基本前提。

(一)指標的選取

本文不考慮無法衡量的指標對物流鏈造成的影響,因此只從能夠量化的指標來判斷企業的物流模式選擇情況。指標主要基于物流業的三個方面:一是物流總成本B1,這是影響企業進行物流模式選擇的基本要素,一般情況下是企業首要考量的指標,在此指標下設運輸費用B11、倉儲費用B12、包裝及其他管理費用B13三個子項目。二是物流專業化程度B2,這是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物流模式的關鍵要素,物流節點間所處的行業各不相同,對于物流需求也不同,簡單物流需求的企業并不需要具備專業信息化和集成化的物流能力,而高端制造業的企業對物流的需求則會具體到時間點的控制,因此物流的專業化程度是物流模式選擇指標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此指標下設集成化水平B21、資本化水平B22和信息化水平B23三項。三是物流績效B3,物流績效是企業評價物流的標準,是整個物流鏈的終點,是企業物流使用情況的表現,將反向作用于企業對于物流模式的選擇,在此指標下設交貨期B31、毀損率B32、回應能力B33三項。

(二)模型實證分析

在數據的選擇上,針對指標評分采用專家打分法,所以進行相應的專家調研;量化指標的數據從中國物流市場調查分析報告(2014)與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13-2014)中選取。

1.設定指標權重。通過市場調查,在專家給出的指標評分中進行修正和處理,得出各級指標相對于下級指標的權重。

一級指標B1、B2、B3相對于評價目標A的權重計算后的矩陣如下:

計算分別得出其權重分別為:W=(0.2583 0.1043 0.6371) 。

其特征根為:λmax=3.034 。

一致性檢驗結果為,故符合一致性要求。

計算B層子準則層的權重如表1所示,通過計算,表1中的子準則層CR值(臨界比值)均小于0.1,符合一致性要求。

2.各指標預處理。根據中國物流市場調查分析報告(2014)與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13-2014)中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各指標的預處理,結果如表2、表3所示。

3.灰色關聯因子集計算與排序。將表3中的指標序列初始化得x1(C1)=0.1608, 因此,=(1,0.8568,0.9215),同理可知,

x2(k)=(1,2.6945,1.9335),x3(k)=(1,0.9586,0.8608) 。

4.灰色關聯度計算。提取上述計算結果的指標極值,建立參考模式序列:

X0(k)=(x1(C2),x2(C2),x3(C1))=(0.8568,2.695,1)。按:Δ1=(0.1432 1.6943 0);Δ2=(0 0 0.0416);Δ3=(0.0348 0.7609 0.1392) 。

通過計算得灰色關聯系數為:

ζ1=(0.8549,0.3334,1)

ζ2=(1,1,0.9534)

ζ3=(0.9280,0.5268,0.8591)

通過上述計算可得:γ(x0,x1)=0.8928;γ(x0,x2)=0.9701;γ(x0,x3)0.8425。

綜上計算,可對初始化的灰色關聯系數進行排序即:γ(x0,x2)0.9701>γ(x0,x1)=0.8928>γ(x0,x3)=0.8425,即:x2(第三方物流)>x1(自營物流)>x3(物流聯盟)

綜上,本文對供應鏈一體化下的物流模式進行了發展遠景的討論和功能的總結,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構建物流模式評價選擇模型,依照近年中國物流市場調查分析報告和中國物流發展報告中所統計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從結果中可以得知,第三方物流TPL是一般生產企業在供應鏈一體化下較為理想的物流模式,而自營物流在成本和管理方面相比于TPL要在物流運營能力稍有欠缺,而物流聯盟則具備太多不穩定因素,驗證結果符合本文以及調研專家的基本預期。從我國物流發展情況來看,選擇第三方物流正成為主流趨勢,但出于其他原因的綜合考量,自營物流與物流聯盟仍然有其存在意義及價值。

猜你喜歡
物流模式供應鏈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汽車售后備件物流服務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