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樣風景

2016-12-01 06:48宋力
藝術沙龍 2016年3期
關鍵詞:野望草堂現代人

別樣風景

風景,之于現代喧囂的都市叢林,更多的體驗是一種忘卻。冬去春來,花開花謝,在奔波忙碌的生活中,似乎已無跡可尋。南北朝的王微在《敘畫》中所言“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的情懷已經幻化為一種曾經忘卻的懷念。離開都市走向田野,無論是畫是望,走在鄉間小道,成片桑樹,溪流婉轉,偶然見一小屋,雖不是嵩山,也有盧鴻《草堂十志圖》中的樸拙生趣。畫家是在記載唐人的生活起居,獨自小酌或者三兩好友品茗,身旁的樹叢,俯首間的小溪。在這山林之間,再現著每一次的晨光初現時的清爽與午后小憩的恍惚。在唐末五代楊凝式飛舞的題跋中,我們知道盧鴻曾在開元初被征為諫議大夫而不受,作一名隱居嵩山的高士。不知官至少師太保,承唐啟宋的大書家楊凝式是否也在《草堂十志圖》中感受到久違的山林之氣,認為“此畫可珍重也”。

當然,我們見到的《草堂十志圖》可能已是宋人的臨本了。清初的王原祁看了這唐人意趣十足的畫作,也提筆追隨。他研墨提紙,恭敬地擬唐宋十家的筆法,再做《盧鴻草堂十志圖》。十幅小畫,山巒疊翠,桃紅柳綠,郁郁然,欣欣然。若不是畫家題跋,恐真難與原本相關聯。盧鴻記載的是他的生活,王原祁卻描繪的是他身居廟堂時對自然山水的向往。

當山水的意趣已被尋覓景點的人群遺忘,自然,已成為現代都市生活的奢侈品。到此一游,即便是欣賞風景,也成為了一場奔波。元初的錢選隱居吳興,毀去自己的著述不進仕舉,卻沒有半點落魄文人式的哀嘆。家鄉的山水在他的筆下清澈通靈,《山居圖》的安寧,《秋江待渡圖》的期盼,《浮玉山居圖》的神異與平淡,他的氣息已如山川湖畔的煙云之氣般自如。畫跋上“平生不識五老峰,但寫吾鄉一奇觀”是多么令人生羨的自信。

山水畫,由自然慢慢地走向了文人的書齋,又走入了現代人對都市的無奈。環境的迷惑與震撼,這本身就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畫冊里的經典,博物館的原作,名山大川幾日游,所謂風景,在現代生活中已成為一道消遣。當物欲的現實已遠遠拉開人與自然的距離后,我們在哪

里能尋找風景,體驗“林泉之心”?縱然能時而身處山水之間,那也不過近似一個無端的暫停鍵,按鍵一下,再度復歸于都市的嘈雜。

自然山水在慢慢地走遠,而變得更快的是人和自然的距離,即或游歷在山水之間也如囫圇吞棗般的心懷,一切匆匆而過,云煙過眼。人的節奏如搖晃而固定的鐘擺,山嵐云氣、林泉幽谷,不過在偶爾之間令人駐足,在相冊之中留下短暫的記憶。風景,身在何處?想必明代的沈周不會有現代人見慣不驚的焦慮。他會怡然自得地漫步在田野,一冊《東莊圖》將一畝三分地都畫得如此入神,水田中的禾苗、田埂旁的桃樹、平淡無奇的鄉間地頭竟在他的畫中酣暢淋漓,入木三分,令人無限向往。這是何等的快活。簡單與淳樸,在不大的冊頁上熠熠生輝,這可能才是現代人所不解的風景。

我們在古人的敘述中讀解或已逝去的風景,體悟他們的情感,在一幅幅的作品中辨認著即使有“金石之樂,圭璋之琛,豈能仿佛之哉”的微妙心緒。

或許,我們都在尋找風景,但每個人想看到的只是自己眼中的風景。

云淡 50cm × 35cm 2014年

風起 50cm × 35cm 2014年

夏日 24cm × 42cm 2014年

高山湖水 28cm × 39cm 2014年

野望系列之一 35cm × 50cm 2014年

野望系列之二 35cm × 50cm 2014年

野望系列之三 35cm × 50cm 2014年

野望系列之四 35cm × 50cm 2014年

立夏前的椏溪之一 24cm × 42cm 2014年

立夏前的椏溪之二 24cm × 42cm 2014年

山行系列之二 28cm × 39cm 2015年

桃花澗之二 28cm × 39cm 2015年

猜你喜歡
野望草堂現代人
草堂舊事
現代人是怎樣挖煤的
現代人的避難所
異域中秋前數日漫思(新韻)
秋日野望
糧食詩詞賦 新晴野望
暮春野望
智珠
薪草堂由來
神數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