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解題的模型構建

2016-12-01 13:31舒耀輝葉志雄
考試周刊 2016年89期
關鍵詞:模型構建力學高中物理

舒耀輝+葉志雄

摘 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方式逐漸發生改變,教學逐漸由知識教學變為技術教學,主要是培養實用型的人才。在現代物理解題中應用模型解構,降低物理知識的難度,有效實現知識的實踐化,能夠將物理知識與模型實踐結合起來,提高物理學習質量。模型構建的用途之一就是力學的相關知識,通過輕繩、輕桿和輕彈簧的理想化模型的構建,解決力學問題。

關鍵詞: 高中物理 模型構建 力學

現代教育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將教授的內容與生活相連,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高中物理也是如此,教學知識的實踐性增強,就高中物理教學現狀觀察,教學的實踐性不斷增強,主要表現在物理題解的模型構建上,通過構建模型,將理論化的知識應用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利用立體化的物理模型,降低物理知識的難度,將抽象化的知識形象化,在學生的腦海中構建知識模型,強化物理學習效果。高中物理力學知識教學中,構建模型是最常見的解題方法,尤其是在輕繩、輕彈簧的力學分析上,將抽象化的“力”通過模型形象化,將力的相互作用表現出來。

一、模型構建的原則

高中物理知識模型構建的主要是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形象化,降低抽象理論的理解難度。模型構建是受學生想象力限制的,現代教育要求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在模型構建的過程中,不斷強化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要注意構建模型并不是毫無原則的,模型的構建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模型的構建要突出主要問題。物理模型構建的主要目的是實現物理解題,在構建模型時,要注意將最基本的知識簡化為模型,能夠通過構建的模型將要解決的問題表現出來。在構建模型時,注意區分干擾因素,盡可能依照關鍵詞進行構建,減少不必要詞語的干擾,盡量簡化模型,簡化物理問題。

其次,模型的構建是客觀存在的。物理知識的嚴謹性很強,在模型的構件上,應該將模型與知識相關聯依附于問題本身,不能使構建的模型脫離實際問題;在構建模型時,切忌主觀臆測,憑借主觀判斷進行模型構建,這種做法導致模型無法發揮本身的解構作用,最終造成模型構建不準確。

最后,模型構建遵循科學原則。模型本身的構建過程就是科學實踐的過程,在模型的構建上,要注意不違背科學原則,不能夠追求降低知識難度,忽視客觀理論。

二、輕繩模型

構建“輕繩”模型首先要了解力學的相關知識,對于相關假設進行模型構建和分析,物理力學知識的相關假設有:力量傳遞介質的自身質量忽略不計的前提下,彈力或拉力方向與輕繩或輕彈簧平行;輕繩不會受自身拉力影響,不會出現彈力變化、長度變化的情況,一般都是在可控范圍內,隨意改變輕繩的自身的拉力、彈力。

關于輕繩的結點問題,若無結點,那么拉力在同根繩任何位置上恒等;若有結點,則將輕繩看做兩條獨立的繩,拉力的大小則要看實際數據。

1.輕繩無結點,拉力恒等。

模型如圖1所示:

2.輕繩有結點,拉力不相等。

在輕繩上,掛上一個滑輪,滑輪的結為“死結”,一根輕繩變為獨立的兩根,繩子的拉力一般不相等。

3.物體速度沿輕繩方向,速度分量相等。

輕繩的長度不變,兩邊物體運動速度相等。這一特征經常作為考題出現,具體圖示如圖3所示:汽車勻速行駛,判斷物體A的運動情況。

三、輕彈簧模型

四、結語

在進行物理知識的模型建設時,要按照模型建設的原則進行,能夠在簡化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構建理想模型。教師在建設模型時,要將物理題中的干擾項排除,找出實際求解的問題,設計統一的模型答題,提高物理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羊丹丹.高中物理教學的模型構建——以“輕繩、輕彈簧的力學分析”的研究為例[J].江蘇教育,2015,46:48-49.

[2]畢海濤.談輕繩、輕桿和輕彈簧三種理想模型[J].數理化學習(高三版),2013,09:27-29.

指導教師:葉志雄

猜你喜歡
模型構建力學高中物理
力學
弟子規·余力學文(十)
弟子規·余力學文(四)
學好高中物理必須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物理實驗
虛擬現實技術在電力培訓中的應用
模型構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云計算的大學生移動學習模型構建
新形勢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