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療法對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轉化的實驗研究

2016-12-01 13:44陳靚瑜張莉娜
考試周刊 2016年89期

陳靚瑜+張莉娜

摘 要: 學習困難學生是高等教育中一類重要的教育對象,其教育引導工作對于建設和諧校園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對社會穩定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分析學習困難學生主要分類的情況下,設計特殊的實驗環境,運用厭惡療法和陽性強化法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行為治療,使之能夠轉變為積極的學習態度,形成優良的學習方法。最后得出本實驗對學習困難學生大多有正向效果,不同類型的學生在正環境中受益程度不同的結論。

關鍵詞: 行為療法 學習困難學生 厭惡療法 陽性強化法

一、引言

學習困難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難點,往往很多精力投入這個群體,收效卻不高。實際上,一個專業的學生都是經過高考統一選拔錄取,并不存在智力因素的很大差距,因此,優秀生與學習困難學生差別為學習心理和學習技能。行為療法正是運用心理學派根據實驗得出的學習原理,是一種治療心理疾患的技術,把治療的著眼點放在可觀察的外在行為或可具體描述的心理狀態上。因此,利用行為療法有效轉化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習技能是對教育工作的一個探索。

二、學習困難學生的主要分類

學習困難學生是指偏離班級群體的平均學習水平,不能完成學習任務,缺乏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成績較差,意志力薄弱的少部分學生[1]。雖然學習困難學生在班級中數量極少,但如果轉化不好,就會對學風建設產生不利的結果。其類型主要有四種:

1.方法障礙型[2]:在校學習生活中十分認真,但是因為方法問題,成績并不理想,自信心低,學習效率低。

2.娛樂放縱型:大多把娛樂放在第一位首位,沒有成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崇尚享樂主義,法制和紀律觀念淡薄。

3.心理逆反型:存在逆反心理,思想偏激,行為異常,帶有明顯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不愿意或不能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

4.學習冷漠型:這類學生主要對學習沒有目標,甚至生活也沒有目標,被動消極。

三、實驗過程

行為治療是以減輕患者的癥狀或抑制不良行為為目標的心理治療技術,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筆者以本校某級部分班級在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35名成績有不及格現象的學生作為實驗主體對象,運用行為療法中的厭惡療法和陽性強化法相結合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學習轉化實驗[3-4]。

1.實驗目的:通過對實驗主體在一定時間內用限制行為自由的方式,強制學習,使之內化成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娛樂時間被迫減少,達到淡化過度追求娛樂消遣的觀念,改變其思想,矯正不良行為,提高學習成績。

2.實驗方法:本實驗主要使用的是行為療法中的厭惡療法和陽性強化法,將兩者結合起來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不良學習行為的治療。

厭惡療法[5]:又稱厭惡性條件法,是一種具體的行為治療技術。其內容為:將欲戒除的目標行為(或癥狀)與某種不愉快的或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作用,達到戒除或至少是減少目標行為的目的。

陽性強化法[6]:又稱正性強化法或代幣法,應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強調行為的改變是依據行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矯正不良行為,訓練與建立某種良好行為。即運用正性強化原則,每當患者出現所期望的心理與目標行為,或者在一種符合要求的良好行為之后,采取獎勵辦法,立刻強化,以提高此種行為出現的頻率,故又稱獎勵強化法。

3.實驗過程:定義實驗環境:確定一個安靜獨立的特殊自習室,在這個教室里除了學習以外禁止做其他事情,實驗主體對象每周都要在規定的時間里進行自習或者找人答疑。實驗環境中的人員組成共有實驗組、答疑組、監督組和協調者。

實驗組:實驗組由成績有不及格現象或學分績點在班級中居后三位的學生組成。

答疑組:答疑組由每個班級選出的成績優良,且性格開朗外向,愿意與人交流的同學組成。

監督組:監督組的同學由學生會學習部的同學和部分班級學習委員組成,主要負責對實驗組同學出勤率的考勤記錄,維持自習室的紀律。

協調者:協調者由班主任輔導員或者能力較強的高年級學長擔任,本實驗中的協調者由筆者親自擔任,主要負責對實驗組同學出勤的監控、特殊自習室紀律的監督、突發事件的處理。同時負責實驗組同學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指導、學習態度的改善、心理問題的疏導,以及跟任課老師溝通的追蹤調查。

4.規則制定和效果判斷[7]:實驗組人員被要求在每周周日到周四晚上18:30—21:30的時間里到特殊自習室自習。若無故遲到、缺席或者惡意缺席,那么當日或次日將延長學習時間半個小時。在自習期間,定期進行考查,主要通過作業的完成情況和月考的成績情況反映學習效果,通過對晚上自習的出勤和學習狀態的觀察判斷學習能力的提高。如果考查結果判定該生已具備一定程度的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志力,則可以減少其來特殊自習室次數,同時施以鼓勵表揚,致電給其家長表揚該同學在校的進步等社會性強化物。直到認定該生已具備完善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可以完全不用出席規定的自習,而自由學習。

四、實驗中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分析

如圖1所示,將學習困難學生置入實驗環境后,因心態轉變的不同,最后效果也有區別。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協調者在引導學習困難學生轉變心理、改善態度、矯正行為上起到較大作用。

五、實驗結果

本實驗自學期初開始,歷時七周,主要對實驗對象的考試及格率、自習出勤率、周全勤率三方面數據進行統計,協調者對實驗對象在學習態度或者學習方法上掌握程度的主觀評價,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本實驗還統計了答疑組同學的考試成績,因為答疑的同學基本都是班級中學習的佼佼者,無法從學習進步方面評價答疑組的同學在本實驗環境中是否受到了良好的影響。所以,本實驗隨機選取班級中與答疑組同學成績相仿的同學進行比較,觀察有無成績下滑現象。

六、結論

經過七周的實驗,針對上述數據,并綜合聯系實驗主體的具體情況,得到如下結論:

1.本實驗中實驗組的成員大多取得了進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習能力,能更好地完成學校給予的學習任務。少數成員效果一般。

2.原本厭惡療法的施加刺激和陽性強化法給予強化是要求在被實驗者某種特定行為出現的時候同時進行,方能達到最佳效果。

3.實驗環境的營造除了特定的地點、人和制度以外,對于學習困難學生思想上的引導,情緒的調節也非常重要。同時,一些學生的內化素質,如優良的學習習慣、端正的學習態度、積極向上的思想無法如學習成績般可直接量化,所以本實驗對協調者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4.厭惡療法和陽性強化法都屬于行為療法,具有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等特點。但是行為治療只需就事論事,未曾考慮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歷史、生源地等深層因素的原因,因此在實驗結束后,被實驗者離開了實驗環境的幫助,效果能否長久,還有待觀察。

參考文獻:

[1]徐澤勝.試論學習困難學生轉化與和諧校園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9,(3):170-171.

[2]徐卿,王燕妮.高校非智力型學習困難學生轉化策略[J].當代青年研究,2008,(8):54-58.

[3]羅朝燕.陽性強化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3):199.

[4]江洋.“以毒攻毒”的厭惡療法[J].心理治療技術,2004,(9):52-53.

[5]王祺.論厭惡療法[J].法制與社會,2009,(3):382.

[6]劉華,秦偉.陽性強化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綜述,2009,(12):1888-1890.

[7]張智豐.善惡與服從[J].心理,86-87.

[8]朱麗婭.厭惡療法在戒毒過程中的應用[J].心理診療心理醫生,2004,(4):43-44.

[9]宋春輝.陽性強化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探蹊,2007,(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