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以來的海島饑荒與社會生態

2016-12-01 18:54李玉尚黃春芩
科學與管理 2016年5期
關鍵詞:平潭海島生態

李玉尚+黃春芩

摘要:明清以來平潭縣島上居民處于東亞多股軍事力量的漩渦之中,經歷了頻繁的遷徙。進入和平時期后,又陷入持續不斷的大饑荒之中。經常性饑荒的發生,與海島社會生態鏈的簡單、單一有關,這種簡單、單一的生態鏈使得海島社會極度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即有滅頂之災。海島居民并非沒有去嘗試改變單一生態結構的努力,花生的大量種植,金融體系的建立等等,是平潭島民主要的措施,但都沒有改變單一生態的基本結構。平潭是海洋生態脆弱區的典型案例,代表了沿海島嶼地區的一般情形,如玉環、洞頭也是此類情況。

關鍵詞:海島;生態;平潭

中圖文獻號:K249 文獻編碼: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6.05.003

1 問題提出

在民國十二年《平潭縣志》編者黃履思看來,平潭縣的歷史可謂跌宕起伏、多災多難:“平潭在唐為牧馬地,所產多異種,厥后闃無聞焉,何哉?以余考之,一由于宋之廢監,二誤于明之內徒,三荒于清之風沙,膴膴原田,且成磧坻,遑論牧政?降至今日,吾民所恃以為生者,漁業而已,農產則僅以雜糧為大宗,工業亦祗組成織布局一所?!?光緒三十二年《平潭廳鄉土志》編者持同樣看法:“明代潭民,曾移內地。清歷康熙,復遷本治,疾病兵荒,風沙災異,戶口凋零,連番徒避?!?

平潭縣為福建省東部海域一海島縣,東鄰臺灣海峽,西隔海壇海峽,南近南日島,北望白犬列島。境內海壇島為福建省第一大島,牛山漁場是福建省三大漁場之一。黃履思所說的“宋之廢監”,指的是“宋初因海壇山故唐牧馬地,特置牧監,尋罷,聽漁民雜耕,增兵守之”3。但到洪武二十年(1387),為防止倭寇,將島上之民悉數遷往內地4,黃履思認為洪武內遷對平潭縣影響甚巨:“平潭自洪武初徙民內地,終明世未能復也”5。

清初平潭軍事地位隆升,海壇島是與廣東南澳、臺灣澎湖并稱“三山之目”的海防要塞,與廈門互為犄角。黃履思這樣高度評價平潭之軍事地位:“閩在岐海之中,海定,閩無不定。閩之門戶,又以平潭為要區,內而襟帶浙粵,外而控制臺澎。平潭定東南,半壁之海無不定矣”6。經過鄭成功抗清斗爭,耿精忠的“三藩之亂”,以及清廷數度“禁?!?、“遷界”,明代后期之后在平潭島嶼復墾的民眾又一次次流離失所,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重開邊界。

處于明清時代幾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漩渦中的平潭縣,之后又經歷了抗日戰爭中的“六失六復”和退居臺灣國民黨軍隊的襲擾。在康熙之后的較長一段和平時期里,由于“荒于清之風沙”,不僅沒有安居樂業,而且似乎越來越糟糕。所謂“風沙”,即每年的颶風和沙磧土壤,這使得平潭的經濟結構以捕魚和番薯(當地稱“地瓜”或“番茹”)種植為主,形成了“食番薯配海魚”的飲食習慣。島內所產雜糧不敷食用,必須通過漁獲物換取島外糧食和日常生活品,但由于糧食和漁獲物都有豐歉,以及魚糧交易由于政治、軍事和天氣等原因有時會中斷,簡單、單一的生態鏈經常性發生崩潰,極易出現餓死人現象。

中國各地的社會生態存在很大的差異,約略可以概括為生態復雜區和生態脆弱區兩種。對于生態脆弱地區的研究,已有許多出色的成果,如研究極度缺水地區的《不灌而治》。然而,既有研究都集中在陸地之上,忽略了海洋。平潭縣并非蕞爾小島,1953年人口普查,其總人口超過12萬人,已是一個較為龐大的社會。本文嘗試通過平潭這個典型案例,了解海洋生態脆弱區的一般特征。

2 檔案所見康熙至1950年代四次饑荒

嘉慶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日,福州府屬平潭同知白水祚向福建巡撫王紹蘭稟報:“平潭環海淤沙,田園稀少,產谷無幾,載地瓜亦屬有限,民間大半以捕魚營生。今歲夏間天時微旱,地瓜栽種稽遲,秋間又遭風雨吹刮,結實不如往年,兼之海風時作,缺產魚鮮,貧民無計謀食,米糧驟貴,殊形拮據?!庇捎谙那锏淖匀粸暮秃I系娘Z風,主糧番薯和民眾賴以生存的漁獲物都有較大之減產,造成米價騰貴,島民面臨嚴重饑荒威脅。同知白水祚一面“現在捐廉,設法調劑,并勸諭紳士殷戶量力捐輸,赴福清縣采買薯干,運回散給”,一方面向巡撫王紹蘭請求救濟。

王紹蘭在接到白水祚的請求后,立即派員實地查勘:“臣察核該廳所稟窮黎頗有艱食情形,自應速為安撫,俾無失所,當與藩司瑞麟酌量,遴委督糧道馮鞶酌帶銀兩馳赴該處,督飭該同知白永祚、福清縣知縣盧繼祖迅速查勘確情,具稟核辦。茲據該道督率廳縣親勘確實。公同撫恤,酌籌平糶緩徵,由藩司核議,具詳前來?!备鶕睂嵔Y果,王紹蘭向嘉慶報告了發生這次饑荒的原因:

臣查平潭一廳,統在福清縣治界內,該處孤懸海島,村落無多地,皆沙磧,產谷有限,糧以栽種地瓜為主,民以出海捕魚為業,向來由福清縣米行每日運米至平潭糶賣,居民散處海邊,捕得魚鮭,即賣錢易米,以資果腹。緣本年夏間缺雨,福清縣暨平潭一帶地瓜栽種已遲,收成歉薄,福清??诿仔杏忠蝻L汛阻滯,不能逐日運米到地,是以平潭糧價日漸加增,每升賣錢四十五文,又與福清縣情形迥不相同,兼之本年秋冬颱風時作,海中浪湧不息,漁船不能往捕,網罟失利,無以資生,遂致貧民謀食維艱。

根據王紹蘭的上述報告,除了番薯和漁獲物減產外,由于風汛緣故福清運糧船不能每日到達也是其重要的原因。

在督糧道馮鞶經親加查勘,確定與白水祚所稟無異之后,王紹蘭下令開平潭廳倉1820石平糶,以平市價。同時開福清縣倉480石。彼時福清縣中米價每升二十九文之內,倉米則定價每升二十七文。和福清縣米價相比,平潭每升高出十六文。

撫恤對象是“各村極貧之戶”,“其有別項生業及殷實之戶”則不在此列。廳倉和縣倉出平糶米總計2300石。光緒末年,據公牘,平潭有“闔潭一萬二千三百一十九戶,男丁大小共四萬二千四百三十二口,婦女大小共二萬六千四百二十口”7,漁村男性高于女性比例,人均5.6口亦屬正常。以5‰人口增長率回溯到1815年,是年人口約為4.4萬人,若以20%為極貧人口,每石120斤計算,則每人可分得31斤。這些極貧之戶,漁民居多,“各戶散處海濱,相距平潭街二三十里不等……交令該廳并委員同各衿耆挑赴各村,將極貧之戶按口散給,不假胥役之手,以杜尅扣侵漁,無業村民亦不至于失所?!?

王紹蘭還向嘉慶皇帝請求緩征本年尚未交付的田糧漁課銀,以及暫停平潭廳本年應采買的倉谷。嘉慶皇帝硃批:“另有旨”。8在嘉慶二十一年正月三十日的一份上諭檔中,嘉慶皇帝同意了巡撫王紹興的上述兩項請求。9

嘉慶二十年的奏折中并沒有記錄平潭居民的饑荒詳情,不過災情既然已經上達到福建巡撫和嘉慶皇帝處,并且切實采取了賑濟措施,說明此次饑荒應當是很嚴重的。1951、1955和1961年,平潭縣又發生三次大小規模不等的饑荒。通過縣級檔案的記錄,可以比較清楚了解海島社會發生饑荒時的一些細節。

1950年4月16日,中共平潭縣委會向上級報告了本縣近幾年來最為嚴重的一次饑荒。說其嚴重,是這次饑荒已經到了不可避免發生大量餓死人的境地,當地縣委書記說:“平潭今年保證不餓死人的話,已經是不敢說了,現在我領導上只能是盡量設想一切可能的辦法來爭取少餓死人?!?0

在這份報告中,中共平潭縣委首先回顧了平潭縣前幾年的饑荒:“據說歷年來,由2月至7月饑荒最嚴重,餓死人的事年年都有,賣兒女的事也很多,□□□去年賣了十幾個,□□一家五年賣了三個,因餓而上吊投海的也有,最沒辦法時便當了乞丐,及賊盜,當海匪的也不在少數?!?1雖然饑荒和死人年年都有,但是這一年尤為嚴重:“根據多方面調查使我們知道今年饑荒比往年更見嚴重”。從具體村落調查中也能發現其嚴重程度:二區東昆村斷炊戶或即將斷炊戶占總戶數的25%;一區流水保村斷炊戶占全村總戶數的19%,斷炊人口占總人數的27%。鑒于饑荒嚴重,縣委向省級提出救濟請求:“以上問題立即研究,并轉告省委很快給以適當的幫助與解決為盼?!?/p>

對于本次嚴重饑荒發生的原因,縣委在這份報告里列出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解放前73軍修炮臺(按國民黨軍隊),建公路抓用勞力,禁止漁民下海捕魚,使漁民耽誤了三月至八月的一個黃瓜魚,所以漁民的收成即減少了一季。

去年十一月間,曬地瓜干時,天雨連日不止,時全平潭的地瓜片壞了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也是個最大的損失。

解放后因沿海殘匪未有肅清,海盜搶劫商船的事常常發生,以致影響漁民,不敢大量下海捕魚,有的就是捕上一部分魚也賣不出去,因此銷路阻塞,大米,柴火也運不進來。

近來沿海各縣我軍封鎖船只非常厲害,本島船只也大部分被封,致影響沒封的一小部分船也不敢大膽外出做買賣,甚至有的怕封船,將仔的船也有已破壞,外縣的商船因怕封船也不敢到平潭來,造成了海島內外交通斷絕,困難天天增大,至今仍無法解決。

四年來雨水不適時,有種無收,如落花生這幾年全部無收。12

由于戰爭的緣故,不僅漁獲量減少一季,島內外交通也被阻斷。天公也不作美,雨水不適造成前幾年花生顆粒無收,以及1950年地瓜干損失嚴重。

針對以上五個因素,平潭縣委向上級提出以下賑濟措施:一、將上述情況報告給地委;二、請求省委及貿易局,大量號召組織船只運大米、柴到平潭以及購買當地魚類;三、請求地委向上級協商,多給平潭撥一部分魚貨及農貸或撥一部救濟糧;四、請求地委轉告省委嚴令沿海各縣不能隨便封平潭跟副業船只。省委和地委是否同意了平潭縣委的請求,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實際效果如何?檔案里并沒有記錄。

從一九五五年二月開始,平潭縣又開始經歷一場較為嚴重的饑荒。1955年3月3日,中共平潭三區區委會向平潭縣委上交了一份《關于嶼頭島災荒情況及解決意見的報告》13,內中提到此次災荒是由于去年糧食減產造成的:

全島1323戶,5862人,耕地面積5890畝,去年因旱各種農作物都減產了。計地瓜減產48%,小麥減產38%,元麥減產37.5%,豌豆減產0.6%,早稻減產38%,晚稻減產最利(厲)害,種植297.19畝,只有94畝有收成,每畝平均產量84.8斤??傆嫓p產11199.57擔糧食,可供給全島5862人的6個月口糧。該島常年有余外運,但今年全島還缺6194.32擔糧食。14

該島自產糧食只能供應6個月口糧,糧食缺口很大,因此災情十分嚴重,并有愈演愈烈之勢:

全島目前已經斷炊的有415戶(按占總戶數31.37%),斷炊人口1660人(按占總人口28.31%),其中賣掉孩子的有1戶,準備賣孩子的有26戶,準備賣土地的有8戶,準備賣房子的有14戶,準備把15歲至17歲的女孩拿去出嫁的有8戶,因餓婦女提出離婚的有6個,餓病7人,吃蘿卜菜、豬菜得胃病的占總斷炊戶57.6%,估計到3月底斷炊戶會增加至74.6%。其中無法可想需要救濟的有66戶。如貧農陳希妹,全家7口,在舊歷11月6日地瓜片就吃完了,從7日起每天到蘿卜園(面積3分)拔一籮(約15斤)蘿卜拿回度日。接連90天共吃蘿卜及葉1410斤,茹米63斤(借的),全家由吃蘿卜后發生胃病1人,面吃腫1人,其母63歲因餓過渡曾暈倒2次,現在準備將2歲的男孩賣掉。貧農陳益猴,全家4口,自去年12月13日至現在只吃93斤茹米,大都是以蘿卜葉,海菜,豬菜等充饑,最近都是吃野菜,全家大小抱著哭,然后他老婆和他商量要離婚,將另嫁的身價給他養活孩子,益猴不肯,商量的結果決定將1個男孩拿去賣。貧農王信道一家吃了12天菜,餓到了腳酸手軟,要吃一點開水,也無法上山討柴火燒,夫妻抱著痛哭。15

從嶼頭島“常年有余外運”來看,正常年份該島糧食還是較為豐沛的。一個糧食豐沛地區尚且出現這種情況,整個平潭縣可想而知。在1955年3月1日中共平潭縣委給各區救災工作的指示中,就提到全縣范圍內的嚴重災情:

目前春荒問題全縣調查了8個鄉(敖東、裕藩、江盛、潭城、山門,鹽田、廬山、梧凰)共有5301戶,26783人,其中難以維持生活的有487戶,1971人。但情況是發展的,預計到3月份曾發展到674戶,2641人;到四月份可能發展到808戶,3289人;到五月份可能稍有降低到765戶,3176人。其次以這8個鄉選擇有代表性的鄉為標準,推測全縣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災情最嚴重的有8個鄉,占全縣總鄉數的15.69%,第二類29個鄉,占56.86%,第三類較好些有14個鄉占27.45%。綜合全縣2月份困難戶有2440戶,共9204人;到三月份有3778戶,共14081人;到四月份有4441戶,共16763人;到五月份有4177戶,共16120人。16

在如此嚴重的饑荒面前,“大部分群眾害怕今年會餓死”,“鄉干部也縮手無策,不知如何領導大家開展生產自救,只盼望政府多救濟?!笔?、地委和縣委所確定的本次救災的指導思想是“生產自救”,但鄉干部并不知道如何開展“生產自救”。三區區委和縣委于是給出了這樣的指導意見和具體措施:

2月22日晚召開了全島干部會議,通過發放救濟款(250萬元),說明黨和政府是十分關懷災區人民的,同時對于不積極領導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對于單純依靠政府救濟的觀點也進行了批判,端正了干部的態度,提高了干部領導群眾戰勝災荒的信心。接著研究出幾個解決辦法:(一)發動群眾制一部分蘿卜、淡菜爭取在3月份出售,來解決口糧(供銷社立即派干部去預購——縣委注)。(二)發動群眾種早地瓜,爭取在舊日6月尾能吃上新地瓜,并組織群眾種早熟作物,如七葉瓜,筋豆,豇豆等。(三)開展互通有無,互助互濟。目前這項工作已在社、組中推行開了。(四)發動群眾急需收存蘿卜葉,現又積了560擔干的。(要求組織一部分勞力修公路,縣委已決定5號動工,三區509個人——縣委注)。(六)做好救濟貸款工作。(七)組織一部分人到福清砍柴(縣委注)。17

早在2月22日,三區區委就召開了全島干部會議,但直到3月3日,三區區委才將《關于嶼頭島災荒情況及解決意見的報告》交給縣委??h委于當天將《三區區委會關于嶼頭島災荒情況及解決意見的報告》轉發給縣內各區區委,以“供參考”,并報地委知曉。

事實上,在1955年3月1日平潭縣委給各區救災工作的指示中,明確指出縣委“生產自救,節約渡荒”的救災方針是按照地委和省委的指示進行的:“本月27號于福清聽了張副專員傳達省委和地委對解決生產救災問題的報告后,縣委于28號上午召開會議進行了討論,一致認為上級對我們的指示方針明確,辦法具體而且及時,并符合我縣情況。并將討論結果報地委核示外,希各區為認真討論執行?!本唧w說來,包括以下救濟措施18:

1.下拔救濟款二億柒仟伍佰萬。按1955年貨幣改革,二億柒仟伍佰萬即27500元。按3月份需要救濟的人口14081人計算,每人得到救濟款2元。饑荒到6月份才能得到根本緩解,要維持三個月的生計,2元顯然是懷水車薪。

2.有步驟有計劃的組織勞動力:組織有勞動力的群眾通過福清縣委到大陸上砍柴火200人;修公路2000人;調整臨時運輸魚、鹽、糧食、百貨等80人;組織臨時定期賣魚51人;組織打魚網與合作社加工訂貨145名(婦女);準備出縣參加基建工程800人。以上共計3276人,各區皆有指標分配。按上述縣委給三區區委的三項救災批示中,兩項為組織人員去福清砍柴和修建工路。從組織勞力人數規模較大來看,生產自救的核心是“以工代賑”。

3.組織種植早熟作物:包括空心菜26畝,白菜18畝,各區皆有指標分配。同時要求南瓜每戶6株保證完成,早地瓜每戶種1000株,菜豆每戶15-20株。胡蔫菜每戶3-5株。按這一救災措施基層民眾自有經驗,也會自行安排,并不需要特別組織,其形式大于內容。

4.組織副業生產:包括討海菜;拾小魚、小碬、螺、蛤、沙龍蜁等;賣貝殼、燒石灰,與合作社接洽和大陸上訂立合同;根據舊有豌豆數量組織婦女打面條、打石頭等。按組織副業生產和組織種植早熟作物都只具形式意義。按在計劃經濟體制已經形成的背景下,與合作社接洽以及與大陸上訂立合同一項具有組織優勢,因此縣委在三區救災措施中組織淡菜出售一項中,指示“供銷社立即派干部去預購?!?/p>

5.發揮階級友愛精神,有領導地在農漁區之間、社與社或與組以及個體生產者中,開展互助互濟、親鄰相幫等。按該項內容同樣只具形式意義。

6.組織收購:根據平潭情況或可收購毛豬、豬鬃、豬毛、蘿卜干、雞蛋、鴨蛋、雞鴨毛、蠣、頭發、什友骨、頭大麻、龍舌蘭、金銀銅鐵、錫的牙膏谷等等。小麥收購一旦任務到來即行開始。按在1815年的救災中,嘉慶皇帝同意福建巡撫提出的暫緩征收本年度剩余田糧漁銀。1955年,農副產品的收購并未因此次災荒而停止。

7.貸款、救濟。按該項沒有具體內容。

8.為了順利進行工作必須提高警惕防止壞分子的造謠破壞,特別是在海上捕魚更加重要。按饑荒狀態下群眾情緒并不穩定,此項措施具有政治意義。

至此,我們可以明白,1955年3月3日平潭縣委把關于三區救災的指示下發給各區,實際上是明確告訴各基層組織,救災的核心是生產自救,要放棄靠上級救濟的幻想。平潭縣委也毫不掩蓋這一意圖:

為領導群眾徹底戰勝災荒,縣里已做出組織剩余勞動力開辟副業生產以及救濟貸款等計劃,望各區鄉正確貫徹執行。但必須充分認識生產自救是一項十分艱巨而細微的工作,單靠政府貸款、救濟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要想搞好這一工作,各鄉就必須因地、因時、因人制宜領導社、組、戶訂出具體的度荒計劃來。如每個農戶必須種多少南瓜、早熟的蕃茹、蔬菜,以及儲存多少蘿卜菜等都必須有具體的要求,這樣才能發動群眾為實現度荒的計劃而奮斗,也便于檢查各項具體措施的貫徹情況。嶼頭島提出的度荒辦法是可行的,但辦法還不夠多。望各區鄉工作組在領導群眾制定生產計劃。三區與頭鄉支部及時反映災情值得表揚,但工作組思想麻痹匯報不夠及時應給適當批評。19

1955年嶼頭島的災荒相當嚴重,但縣委對于嶼頭島黨委的“工作組思想麻痹,匯報不夠及時”,僅僅是“應給適當批評”。上文已述,在1950年的災荒中,平潭縣委在給上級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并不能保證不餓死人,“只能是盡量設想一切可能的辦法來爭取少餓死人”。由于史料的缺乏,我們并不清楚有多少基層民眾熬過和怎樣熬過了這次嚴重饑荒。

1961年4月25日,中共流水公社委員會周其桐給縣長并縣委領導小組寫了一封信,提到由于冬汛生產歉收,該社中甲、南賴兩個漁區大隊發生嚴重饑荒。他在信末指出:“不僅是中甲、南賴大隊,而潭東漁區各大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04月27日,縣里以中共平潭縣委整風領導小組的名義予以回復,下發對象是各公社黨委書記、大隊支部書記,原文如下:

現將周其桐同志反映中甲、南賴兩個大隊漁民生活困難的情況和解決辦法的來信,轉發給你們,希認真一閱。從中甲、南賴兩個大隊的解決辦法情況來看,當前有相當一部分困難戶,生活沒有著落,以當賣衣服、口糧、食油等物品來維持生活,問題確實嚴重?!鶕h情況冬春汛不好、農業青黃不接、口糧標準低,困難戶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對于這種情況,各級領導必須引起嚴格的注意。21

無獨有偶,由于漁業冬汛歉收、春汛失調以及農業冬種狂風飛沙、損失甚大等因,流水公社東庠島在這一年也發生了嚴重饑荒。事實上,在此之前幾年,饑荒和人口死亡一直都非常嚴重:“東庠原芮公社……該隊生產經營以捕魚養殖為主,農業為輔。整風運動初期,由于近二年來漁農業生產嚴重減產,人口死亡極多,社會治安混亂?!?2在4月25日流水公社領導小組調查組給縣里的報告中,列舉了“社會治安混亂”的諸種表現:1.部分干部賣糧、買糧、賣煙票、賣油票、賣布票、搞黑市投機等不正?,F象;2.社員賣糧買糧、賣煙票、賣油票、私分漁獲、私討紫菜;3.出現賣衣服、復制食品、制糕賣餅、偷購集體漁貝、破壞漁船等現象,甚至出現個別戶準備出賣孩子、賣婦女的。235月10日,流水公社領導小組向各大隊支部工作組下發了具體處理辦法,并報縣委領導小組知曉,如下:

去冬今春汛不旺,各隊收入很少,分到群眾手上的錢是微乎其微,今年漁區的春收作物也不算多,因此當前群眾生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對這一點希望各大隊支部工作組都引起注意。解決困難的根本方法主要是群眾生產自救,當前要繼續把春汛生產抓好,把海帶管好收好分配好,同時把早熟作物的種植管理和副業生產抓起來,從各方面增加收入,及時分配兌現,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解決困難。24

處理辦法和指導思想與1955年如出一轍,都以“群眾生產自救”為“根本方法”。

從1815、1951、1955和1961年的例子來看,漁業和番薯的歉收是威脅平潭民眾生存的最大的隱患;如果同時海運不通,則更是雪上加霜。從康熙一直到1950年代,雖然不同時代政府的救災措施和指導思想并不一致,但來自上級政府的救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島上居民不僅生活一直極度貧困,而且經常性的遭遇死亡,其根本原因即為黃履思所說的“荒于風沙”。

3 持續不斷的饑荒與闕失的記錄

平潭“因地多沙漠,難予耕種,故人民多以捕魚為主業,生活甚為艱苦”,還時常遭受颶風影響,1948年《協大農報》的一篇文章這樣描述颶風的影響:

以惟時受颶風侵襲,風暴起時,飛沙走石,拔樹倒屋,或挾大雨而至,漂沒園舍。每年自五月上旬至下月中旬歷時五閱月,時作時停,颶風成災,屢有聞見。平潭縣志曾有如次之記載:清初該縣浦尾等十八村(在盧洋埔上),一夕起沙擁,田廬盡墟,至今猶可見房至之遺跡與罹難者之骷髏,該地為風所害可以想見。25

民國十二年《平潭縣志》卷三《大事志》列出了清代災異,整理如下:

乾隆十三年,大風成災。

乾隆十四年,又災,海沙隨潮壅上,近海鄉村悉遭壓廢。

道光二年七月,暴雨晝夜不休,漂沒田廬無數。

道光二十五年七月二十日,夜,颶風毀屋拔木,損田園,沉澳船。海壇營戰船泊于竹嶼者,同時覆沒,死弁兵數十人,施天章氏作《風雨篇》哀之。

咸豐三年六月十八日,颶風起至七月朔息,施天章氏復作《颶風賦》,以志奇災。

成豐十年六月,大風雨發屋拔木。十月,大風雨。

咸豐十一年七月,大風雨,晝夜不休,海溢漂沒田廬。

同治三年七月,大風,屋瓦皆飛。

同年四年,大有年。

光緒十九年,二麥豐登。

光緒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颶風拔木。七月二十四日,復發。八月十五日,又發,廬舍盡毀,田野蕩然,漂沒船舶無算。

宣統元年八月朔,大風雨壞民田宅。

宣統三年,秋大饑。

民國《平潭縣志》編纂災異志只到1923年。1924-1963年平潭饑荒情況,由于時間較晚,記錄詳細,茲整理為表1,如下所示。

在民國《平潭縣志》的記載中,除了同治四年和光緒十九年兩個年份五谷豐登外,有9個年份有颶風發生,有3個年份有大雨發生(其中包括兩個風雨同時存在的年份)。1815年饑荒原因之一是夏間缺雨,但在地方志中并未被記錄。地方志記載宣統三年“秋大饑”,也不在檔案所記載的五個饑荒年份中。

清代平潭縣經歷了至少十余次大的風雨災害或饑荒,在1924-1963的39個年份中,竟有19個年份出現較為嚴重或者十分嚴重的饑荒。然而,目前所發現的檔案記錄只有4個年份,1815年的災荒還未出現在上述災異記錄中。把災異記錄中的29個饑荒年份和1815、1950、1955和1961四個年份進行對照,從康熙到1950年代,平潭縣至少還遭受了25次的大饑荒,只不過文獻記錄闕失而已。

4 脆弱的海島生態

乾隆八年,平潭縣縣丞岑堯臣作《嗟漁戶》,他以農業社會的觀念和眼光,苦口婆心規勸海島民眾要注意蓄積,以度荒年:

漁戶不解耕,秪以海為田。托身魚蝦族,寄命波濤間。朝載網罟出,暮乘舴艋還。海熟心歡喜,?;膽褢n煎。一朝風信好,得魚輒滿船。挑置市上賣,值價常盈千。歸來對妻子,沽酒開心顏。竟忘風信惡,無魚但臨淵。我來蒞茲土,于今已三年。頗識海上俗,但知顧眼前。嗟嗟爾漁戶,靜聽我一言。有錢莫使盡,會當念無錢。勤儉成家本,奢侈非自全。我言雖質直,爾民當勉旃。

岑堯臣在平潭作縣丞三年,已“頗識海上俗”,自然對平潭社會十分了解。然而,他以農業社會之觀點來評判海洋社會,其實并不允當。實際上,“平潭本為產魚之區,惟運輸不便及無大規模貨倉設備,故不易向外兜售?!?6漁獲物并非如稻谷一樣可以較長時期儲存,適可而止的漁獲對漁民來說其實是最佳選擇。另外,基于成本和安全考慮,漁民捕魚是有汛期的,汛期進行漁捕,即可滿足一年之需。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他提到乾隆初年“漁戶不解耕,只以海為田”,漁業所占非常大。萬歷年間,番薯從呂宋傳入閩粵地區。從岑堯臣的記述來看,乾隆初年,平潭縣番薯種植面積尚不廣泛,嘉慶年間,“栽地瓜亦屬有限”,但由于沙質土壤,宜于番薯和花生種植,似乎到清末、民國時期,這兩種作物的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光緒三十二年《平潭廳鄉土志略》記載:“地多沙磧土,只宜麥薯,種稻者十之一二,海中澳礁出魚菜,民兼以為業?!?7民國十二年《平潭縣志》記載:“平潭地盡沙磧,稻田至稀,民食皆賴是物,獲后多切為片,暴干藏之,亦有抽為絲、靡為簽、碾為粉者?!?8

沙質土壤不僅造成番薯和花生成為主要作物,也造成燃料短缺和風沙為患,王封五對此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平坦沙磧地帶,土質澆薄,柴米均仰給于外縣,人民以地瓜為主要食糧。但全縣地瓜產額,不敷半年之糧,亦靠鄰縣輸入。樹木極少,人民常鋤草根作燃料,常為草鬧出人命案,打官司。且草地亦少,沙無草根凝結,常隨風飄飛,積壓傾屋,為患甚巨?,F魚翅、魚皮、魚肚等,其他魚類甚多,人民常以魚養豬,且常魚當飯吃,飯當菜吃。29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魚類不僅成為主食,而且由于魚類甚多,“人民常以魚養豬”,故此, “家畜以豬為最多,多運售福州”。30

在1938年《平潭縣農業建設報告書》中,作者介紹了平潭全縣糧食生產與供應情況:

全縣常年出產,米一萬二千擔,麥四萬貳仟擔,薯干十四萬擔,落花生八萬擔,大豆一萬擔,每年消費:米一萬八千擔,麥八千擔,薯干十七萬陸仟擔,落花生四千擔,大豆一千擔,以上農產品,剩余者多運往福州、福清、長樂等縣銷售,不敷之數,多向溫州、福安、長樂、福清等縣購入。31

這份報告書中的糧食生產數據來自民國《平潭縣志》32,其產量系黃履思根據種植畝數和每畝產量推測而來,因此全為整數,并非真實產量。不過從中仍可看出番薯在諸種作物起到舉足輕重之作用。這里還需要注意的是花生種植面積非常大,僅次于番薯,這說明島上居民也在努力改變生態單一的局限,種植花生出售就是其最重要的改變措施之一。

與大陸沿海地區的物資交換對于維系島內居民的生存和生活也是至關重要的。1950年也是這種情況:

平潭是個窮島,耕地少,沙地多,土壤貧瘠,只宜栽種地瓜、花生及一部分豆子,產量自然很低,全年農業收入僅可維持四個月的生活,其余八個月的食糧全靠外縣運來調劑,柴火根本沒有,有錢人可到大陸上購買,沒錢人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都在山上挖草根,近地挖完了,便要到遠地方去挖,中午沒干糧,餓著肚子也得干。33

貧瘠的沙質土壤不僅只宜載種番薯和花生,而且出現嚴重的燃料危機,柴火必須從島外運回。事實上,清末平潭煤炭的使用已經相當普遍,這令外地人頗為驚奇:“客冬子挈眷渡潭宣救世教,始知全島人家皆以煤代薪焉?!?4

王封五指出平潭番薯產量“不敷半年之糧”,上引1950年報告指出“全年農業收入僅可維持四個月的生活?!彪m然全縣所需口糧的缺口數量存在差異,但缺口量非常大則是無疑的,通過捕魚換取大量糧食和包括柴火在內的日常生活品,就顯得非常重要了,1947年的一份報告分析了平潭全縣直接或間接皆以漁為生的原因:

平潭人口總數一萬八千三百一十五戶, 九萬八千三百九五十五人。中以漁撈為專業者九千六百八十四戶,五萬三千一百五十余人。其漁民在各鄉鎮之分布情形,略如下:實則平潭全縣人民,直接間接皆依漁為生,謂為一大漁島,并不為過。蓋島上地瘠, 不適于耕, 民食極端缺乏,非但谷米有賴于島外之接濟,即番薯、小麥、產量亦極有限。當五月初,福州米價每石僅五萬元時,平潭糶價即在7萬元之上;小麥3萬余元,薯干亦在7千元之上, 其糧食之昂貴, 于斯可見一斑。人民所賴以生存者, 厥唯海產品之捕獲與販運, 藉資換取食糧及普通之生活資料耳。35

到1953年,以漁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依然沒有絲毫之改變:

我縣計7個區,45個鄉,1個鎮,25478戶,117329人;其中漁業戶占7283戶,漁業人口32752。因本縣地處海島,土地貧瘠多沙,農業收入能供給全縣人口7個月口糧,而漁業收入統計占整個國民經濟60%左右,全縣46個鄉鎮中,以漁為主的8個鄉,漁農各半的11個鄉,其余除1個鎮,10個純農業鄉外,都有部分漁業。36

那么平潭縣漁業規模究竟有多大呢?民國十二年《平潭縣志》合計魚產53732擔,價值337369元。371947年依當地漁會之估計,“每年平潭之普通漁產總額約在二十萬擔之上,若依當前魚價計算,其漁獲金當在一百四十萬萬元之譜?!?81950-1952年,“三年來漁產均在40萬擔以上。全縣直接參加漁業生產與間接為漁業生產服務的有12996戶,58901人?!?9事實上,抗日戰爭對于中國東海海洋漁業影響極其劇烈,平潭縣也是如此:“全島漁具在戰前數量甚多,戰時因物資奇缺,損壞者無法修補,致多喪失?,F存數量,幾不及半,有待于政府救濟者?!?0在戰爭的影響下,“平潭四面環海,為本省第一漁區,方其全盛時代,每年產魚不下一百五、六萬元,今則一落千丈,每年產不過五六十萬,相差三分之二?!?1可見1923年民國《平潭縣志》漁獲量被嚴重低估。

漁業社會中金融資本的作用非常大,1882年《益聞錄》記載:

福州平潭為鄉間巨鎮,貨財山積,街市云連,惟錢店中慣用空票,往往資本數百千即可作數千僅交易,迨用票既多,卒然倒閉,市人受累不可勝言。前月下浣有天香錢鋪開張,于鬧市中資本甚微,將擬用多空票然后倒閉為覓利之圖,市中人知之,前往鼓噪,而有票者同往支錢,鋪中不敷散給,眾人大抱不平,振臂一呼,紛紛入店,當經報官,唐序東司馬前來彈壓,百姓置若不聞,反將差役毆擊,一時毀冠裂服,大衛不堪聞,當道將捕選事之人從重辦理云。42

1884年《益聞錄》記載平潭最重要的兩個當鋪倒閉之后的情形如下:

平潭本福建巨鎮,村市相連,計一萬二千余戶居民,農商之外半以捕魚為生,然所入無多,恒恃質鋪兩家以通緩急,自永安、乾成二鋪于去年停歇后,善斗既塞,難濟燃眉,故兒來市井蕭條,幾有十室九空之慮。卅載富強求善策,金錢千萬擲車洋,載誦此詩,不禁憂心如焚,與衰衰諸公同聲一哭。43

依靠金融資本渡過起伏多變的饑荒的途徑在1886年也被官方關閉:

平潭自當鋪停閉之后,民圖緩急難通,當有牟利商人私開押店,以重利盤剝,圖飽私囊,百姓雖可濟有無,然元氣大虧,賠累不堪言喻,近為廳尊張司馬慶釣所聞,即出示廳行禁止,一面出差將各押鋪主夥拿案,嚴懲以懲壟斷云。44

5 結論

明清以來平潭縣島上居民處于東亞多股軍事力量的漩渦之中,經歷了頻繁的遷徙。進入和平時期后,又陷入持續不斷的大饑荒之中。經常性饑荒的發生,與海島社會生態鏈的簡單、單一有關,這種簡單、單一的生態鏈使得海島社會極度脆弱,稍有風吹草動,即有滅頂之災。海島居民并非沒有去嘗試改變單一生態結構的努力,花生的大量種植,金融體系的建立等等,是平潭島民主要的措施,但都沒有改變單一生態的基本結構。平潭是海洋生態脆弱區的典型案例,代表了沿海島嶼地區的一般情形,如玉環、洞頭也是此類情況。

傳統農業社會雖然也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饑荒等大型災難,但其頻率卻并不高,因此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海島社會則由于生態鏈單一和脆弱,發生頻率相當高。如果說農業社會的發展歷程是一條偶有起伏的曲線的話,那么海島社會更像一張劇烈波折起伏的“心電圖”。傳統時代陸上農業居民對于海上漁業民眾在文化、心理上所存在的“歧視”,是有歷史依據的。

注釋:

1 (民國)黃履思:《平潭縣志》卷17《實業志》,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第167頁.

2 (清)宋廷模:《平潭廳鄉土志略》第8章《戶口志》,光緒三十二年(1906)抄本,第32頁.

3 (民國)黃履思:《平潭縣志》卷3《大事志》,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第21頁.

4 《明太祖實錄》卷182,洪武二十年五月至七月.

5 (民國)黃履思:《平潭縣志》卷3《大事志》,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第25頁.

6 (民國)黃履思:《平潭縣志》卷16《武備志》,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第160頁。

7 (清)宋廷模:《平潭廳鄉土志略》第8章《戶口志》,光緒三十二年(1906)抄本,第32頁。

8 以上皆引自“福建巡撫王紹蘭奏為平潭一隅地瓜歉收委員查勘酌籌平糶倉谷接濟事”,嘉慶二十年十二年月二十七日,國家清史工程,朱批奏折04-01-04-0025-016。

9 “諭內閣著緩征上年福建平潭廳地缺雨歉收地方額征新舊錢糧并暫停采買倉谷”,嘉慶二十一年正月三十日,國家清史工程,上諭檔06-03561。

10 中共平潭縣委會“關于平潭縣饑荒情況的請示報告”,1-1-2,平潭縣檔案館,1950年。

11 中共平潭縣委會“關于平潭縣饑荒情況的請示報告”,1-1-2,平潭縣檔案館,1950年。

12 以上見中共平潭縣委會“關于平潭縣饑荒情況的請示報告”,1-1-2,平潭縣檔案館,1950年。

13 “嶼頭島災荒情況及解決意見的報告”,1-1-42,平潭縣檔案館,1955年。

14 “嶼頭島災荒情況及解決意見的報告”,1-1-42,平潭縣檔案館,1955年。

15 “嶼頭島災荒情況及解決意見的報告”,1-1-42,平潭縣檔案館,1955年。

16 “中共平潭縣委為繼續貫徹生產救災節約渡荒給各區委的指示”,1-1-42,平潭縣檔案館,1955年。

17“嶼頭島災荒情況及解決意見的報告”,1-1-42,平潭縣檔案館,1955年。

18“中共平潭縣委為繼續貫徹生產救災節約渡荒給各區委的指示”,1-1-42,平潭縣檔案館,1955年。

19 “嶼頭島災荒情況及解決意見的報告”,1-1-42,平潭縣檔案館,1955年。

20 “周其桐同志反映中甲、南賴兩個大隊漁民生活困難的情況和解決辦法的來信”,1-1-180,平潭縣檔案館,1961年。

21“周其桐同志反映中甲、南賴兩個大隊漁民生活困難的情況和解決辦法的來信”,1-1-180,平潭縣檔案館,1961年。

22“流水公社領導小組調查組關于東庠島社員生活的調查報告”,1-1-180,平潭縣檔案館,1961年。

23“流水公社領導小組調查組關于東庠島社員生活的調查報告”,1-1-180,平潭縣檔案館,1961年。

24“各大隊支部工作組并報縣委領導小組”,1-1-180,平潭縣檔案館,1961年。

25《平潭風力沖刷土壤之初步研究與應采取控制之辦法》,《協大農報》1948年,第37-48頁。

26《縣政錄要:平潭等組漁業合作》,《福建縣政》,1937年第2卷第4期,第81頁。

27(清)宋廷模:《平潭廳鄉土志略》第12章《地理志》,光緒三十二年(1906)抄本,第38-39頁。

28 (民國)黃履思:《平潭縣志》卷11《物產志》,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第119頁。

29 王封五:《特寫:平潭素描》,《福建訓練月刊》1944年第3卷第2期,第41-42頁。

30 黃光華:《平潭采集旅行記》,《福建文化》1935年第3卷第19期。

31《平潭縣農業建設報告書》,《福建農報》1938年第1卷第11期.

32(民國)黃履思:《平潭縣志》卷17《實業志》,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第167頁。

33 以上見中共平潭縣委會“關于平潭縣饑荒情況的請示報告”,1-1-2,平潭縣檔案館,1950年。

34 余修意:《平潭有煤(見閩省會報)》,《中西教會報》,1896年第2卷第10期,第19-20頁。

35 黃震、鄭兆鑾:《平潭漁業調查及魚類采集初報》,《福建省研究院研究匯報》1947年第2期,248-268頁。

36 中共平潭縣委“關于1953年1-8月份漁業生產工作綜合報告”,1-1-33,平潭縣檔案館,1953年。

37 (民國)黃履思:《平潭縣志》卷17《實業志》,民國十二年(1923)鉛印本,第167頁。

38 黃震、鄭兆鑾:《平潭漁業調查及魚類采集初報》,《福建省研究院研究匯報》1947年第2期,248-268頁。

39“平潭縣1952年漁業生產總結”,1-2-230,平潭縣檔案館,1952年。

40 黃震、鄭兆鑾:《平潭漁業調查及魚類采集初報》,《福建省研究院研究匯報》1947年第2期, 248-268頁。

41 明淵:《拔款急振平潭難民》,《閩政月刊》1941年第8卷第3期,第61頁。

42 《平潭近事》,《益聞錄》1882年第211期,第475頁。

43 《平潭民苦》,《益聞錄》1884年第326期,第33頁。

44 《平潭來雁》,《益聞錄》1886年第531期,第39頁。

(責任編輯:王保寧)

Abstract:Pingtan County residents have been falling into the whirlpool ofthe East Asian multi-unit military forces and been forced to migrate frequently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uring the peacetime, Pingtan County residents plunged into the continuousfamine also. The incidence of frequent famine, was related tothe simple and single ecological chainof island social ,that makes the island society extremely fragile. If there was a slight sign of trouble, adestructive disaster would happen. Islanders took efforts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singlechain , such asplanting the massive peanuts, establish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etc.,Butthe structure of ecology chain is still fragile. Pingtan is a typical case of showing marine ecological fragile area, which representsthe general situationofthe coastal island area, such as Yuhuan, Dongtou.

Keywords:Island;Ecology;Pingtan County

猜你喜歡
平潭海島生態
冰與火共存的海島
在海島度假
平潭映象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實驗區+自貿區:雙核驅動 平潭提速
盱眙生態藕
神奇的海島
高山海島踏歌行(一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