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本質特征的分析

2016-12-01 21:04郝世超丁韻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6期
關鍵詞:范式本質革命

郝世超+丁韻

摘 要:當前社會發展迅速,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當前的科學技術革命中,表現出了諸多特征,比如,科學成為生產技術的先導,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元化及影響程度和領域的廣泛性。但縱觀整個科學技術革命的過程,其本質特征應表現在科學發展結構的變化,即科學范式的根本變革。

關鍵詞: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本質;特征;范式;分析

科學革命就是從結構到結構的轉變,即范式的轉換?!胺妒健币辉~是著名的科學歷史主義家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一個中心范疇,它是某個科學共同體共同的承諾的集合,而且是一種具有較強指導意義作用的范例,究其本質簡言之就是一種科學發展的范例。他認為科學革命的本質在于科學結構的根本變革,現代科學技術革命也不例外。范式,因其不可通約性和一個科學共同體成員的信奉而發揮作用,推動著整個科學的發展。

科學歷史主義的代表人物庫恩在1962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對整個學術界,包括哲學界、科學界等,產生了巨大的轟動作用。這個轟動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提出的“范式理論”而引起的。范式,作為庫恩理論的核心范疇之一,對科學乃至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范式的應用最初應用在分析科學技術發展的科學中,提出了對于科學技術發展獨到的見解,隨著范式理論在分析科學發展過程中作用的不斷顯現,它的應用也超出了單純科學發展的研究領域而進入了許多人文科學的研究,可以說,“范式理論”的提出是庫恩在20世紀給人類文明做出的一大貢獻。

1 “范式理論”的應用首先體現在指導常規科學的發展之中

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庫恩從科學史的角度闡述了他對常規科學的一般理解?!俺R幙茖W”是堅實地建立在一種或多種過去科學成就基礎上的研究,這些科學成就為某個科學共同體在一段時期內公認為是進一步實踐的基礎??茖W共同體是具體科學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科學實踐者們達成的一種前提性的承諾,同時又是科學革命的對象,或者,至少是對象之一。常規科學的存在與發展就是建立在科學共同體知道世界是什么樣的假定之上的??梢哉f,科學共同體是某一領域內的科學實踐者之間在科學實踐過程中達成的一種共識、一種用以指導自己在此領域從事科學實踐活動的契約。而范式則是那些公認的科學成就,這些科學成就在一段時間內為實踐共同體提供典型的問題和解答,是一種具有指導性意義的科學成就。某一個領域范式的出現,使這一領域研究的范圍會變得越來越小,深度也會越來越深。取得了一個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許的那類更深奧的研究,是任何一個科學領域在發展中達到成熟的標志。一門科學(我們姑且將其稱之為科學),在未取得相應的范式以前,它的成員們就會為取得這個范式而努力。一旦取得了這個范式,那么,這門科學就進入了常規科學時期,此時,科學實踐者們就會在這個范式的指導下展開研究活動。在這里,總的來說,范式指導的目的,也就是常規科學的三個基本問題就出來了,即確定重要事實、確保理論與事實相一致與闡明理論,其實質都是為范式辯護,擴展、維護并完善范式,使其能更好地指導科學共同體成員的研究活動。范式之所以獲得了它們的地位,是因為它們比它們的競爭對手能更成功地解決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又為實踐者團體認識到是最為重要的。但這些也僅限于常規科學發展的初期。到了中期,則會出現反常。所謂“反?!?,即出現與范式所預期的結果不相符合的現象,也就是范式無法解決的難題。在常規科學中期,科學家經常努力去解決各種反常問題。到了后期則會面臨著范式危機,此時,科學共同體中的成員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個新的范式來代替舊的范式,于是“科學革命”便應運而生??茖W革命就是從結構到結構的轉變,也就是范式的轉換,即一種范式通過革命向另一種范式的過渡。這也從一個側面向我們說明了“理論要作為一種范式被接受,它必須優于它的競爭對手,但它不需要,而且事實上也絕不可能解釋它所面臨的所有事實”,這也是科學革命得以發生的先決理論條件,也為我們從事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原則。

這就是范式在整個常規科學發展過程中的應用和在科學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常規科學發展過程中范式的重要作用離不開對其在每一個階段所發揮的作用的研究。常規科學發展的初期是整個科學革命醞釀及發生過程的初始階段,如果說常規科學為科學革命鋪設了道路的話,那么對常規科學發展的初級階段,即解謎階段則顯得更加重要,事實也是如此。

2 常規科學既是解謎

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庫恩從科學史的角度闡述了范式的理論,他認為一些科學成就要成為范式,應具備以下兩個基本特征:它們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堅定地擁護者,使他們脫離科學活動的其他競爭模式。同時,這些成就又足以無限制地為重新組成一批實踐者留下有待解決的種種問題。一種理論要成為范式是不易的,通向常規科學的道路也是艱難的。在進入常規科學階段后,科學家也就開始了“解謎”的活動。在這個解謎過程中,范式的作用便首先凸現出來。

前面已有論述,在常規科學時期,科學實踐者的使命不是再進行重復繁雜的重建工作,而是擴大范式所能應用的范圍和精確性??茖W家正是在范式的指導下,從事著常規科學中的“解謎”工作,推動科學向前發展。在這個解謎過程中,規則與承諾的作用不容忽視,而規則與承諾也導源于范式,前兩者只不過是范式得以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的途徑罷了。

謎是一個特殊的問題范疇,謎的驅動作用也是科學實踐者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動力之一。而謎成為這個動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在于存在著一個以上的解,這也是我們評價一個問題為謎的主要標準。如果一個問題被看成是一個謎,那么這個問題必定要有一個以上確定的解為其特征。但是,也應該看到,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規則或參加的科學實踐者所達成的承諾作為限定這個謎的解的前提性理論。謎底必須有限制性,必須與理論相聯系。解謎活動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而這個目的性則是由這些規則與承諾所共同提供的,這也就決定了謎底也具有一定的預見性。

這些規則都來自于范式,是科學家得自范式之承諾的信息,在這些范疇中,最明顯和具有約束力的范疇就是那種類型的概括。我們現在所習以為常的許多科學定律的陳述大都與這些類型的概括分不開。例如,牛頓定律在18世紀與19世紀時就發揮了這樣的功能。而這樣的規則側重的方面乃是方法論上的,其后又有了一類更高層次的并且很少受時空限制的形而上學層面的規則和承諾,這類承諾再向上發展則是概念型的規則了。這是個越來越接近某個領域范式的過程,也是一個越來越抽象和哲學化過程。各種承諾——概念的、理論的、工具的和方法論的——所形成的牢固網絡的存在,是把常規科學與解謎聯系起來的隱喻的主要源泉。這又為我們展現了范式的巨大作用。在這里,還需要指出的就是范式的優先性。即不依賴于規則而存在并發生作用的性質。范式在離開規則的情況下也能介入常規科學并指導其發展。

在常規科學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問題出現,即不斷產生新的謎,常規科學的發展即是一個不斷解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這個科學共同體產生的范式衍生出了規則,這些規則構成了解謎所需要的種種承諾,這些承諾為科學實踐者解出謎底提供了限制性條件,也就提供了解謎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范式指導常規科學解謎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范式又具有不可通約性和優先性,這兩個因素就給與科學革命發生以可能性,也決定了科學革命的實質是結構、是范式的變化,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革命。范式是一種在新的或更嚴格的條件下有待進一步澄清和明確的對象。

在論述完范式在指導常規科學解謎過程中的應用后,我們再來重點看一下范式在處理常規科學發展過程中反常與危機以及促進科學技術革命中的應用。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眾多關于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的概念,包括“范式”(paradigm)理論以及不可通約性、學術共同體、常態、危機等概念,創造性地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觀的轉變”的觀點,極為深刻地揭示了科學革命的結構。這些新的理論在分析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本質特征的過程中應起到重要作用。

從物理學革命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理學革命發生和發生的動力,即原有的物理學知識不能滿足當時科學實踐者們從事的物理學研究,運用范式理論則是在常規物理科學發展過程中,反常出現,進而引起了科學發展危機的產生。常規科學的發展會把一個以前只是使人苦惱的反常轉變成危機的來源。伴隨著這種危機程度的加深,科學共同體的實踐者們越來越不滿意他們以前所遵循的共同的科學范例,不僅如此,該領域的越來越多的實踐者開始關注這些反常,當然也包括一些杰出的人物。當這種反常對科學發展的阻礙作用日益顯現時,這些杰出人物就開始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了。常規科學的規則也就越來越模糊,雖則范式依然存在,但很少有實踐者能同意別人對它的詮釋。甚至以前已解決了的問題的標準解答也開始受懷疑了。一場以結構的根本轉變為主題科學革命呼之欲出。

從以上理論中,我們也很清晰地看到了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發生的一些理論原因,適應新的科學發展的需要和現實的需求,尋求繼續促進整個科學發展的一種新的科學發展理論,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從現代科學技術革命中的過程及結果中我們也看出,整個科學技術革命均是伴隨著新的科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于科學實踐--技術而發生和走向深入的。正如前面所論述的,隨著現代科學技術革命逐步走向深入,人們的對于科學技術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或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危機是新理論出現的前提條件,科學技術發展過程的反常和危機的出現和發展是促進當代科學技術革命得以產生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結束語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是當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促進當代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場開始于上世紀中葉,以新科學理論的廣泛出現和普遍應用于技術為特征的社會變革至今仍非常深刻地影響著我們。若我們究其本質而言的話,它仍是一場科學革命,是結構的根本轉變,是范式的轉換。當前國內學術界,對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著較多的缺陷,最主要和顯著的就是對科學史研究的缺乏。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給我們提供了契機,我認為,我們此方面的研究應更加注重對范式的研究,注重從更深一層次去研究范式理論,力求在基于范式理論層面上理解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本質特征,推動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繼續走向深入。

參考文獻

[1]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金吾倫、胡新和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韋日平,馮志東.庫恩模式中常規科學研究的特征及其演變[M].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0:5.

[3]涂向陽,趙興太.庫恩的思想:常規科學如何形成[J].前沿,2008,2.

作者簡介:郝世超(1988-),男,解放軍理工大學理學院政研中心助教,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丁韻(1990-),女,解放軍理工大學理學院外研中心助教,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化發展。

猜你喜歡
范式本質革命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回歸本質
童年的本質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對求極限本質的探討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WUU——讓“物”回歸其使用本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