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小學《品德與生活》學生自主學習的反思

2016-12-01 21:58張玉環
考試周刊 2016年90期
關鍵詞: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自主學習

張玉環

摘 要: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對傳統“灌輸式”、“填鴨式”學習方式的挑戰,是回歸課堂本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體現。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由于課程的性質及教學內容的變化,必然引起學習方式的變化,重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構建、自然生成,從而經歷學習過程,體驗、感悟與升華積極的情感,并獲得學習的快樂。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對小學《品德玉生活》課堂教學中就學生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并提出相應的要求。

關鍵詞: 小學《品德與社會》 自主學習 學習反思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對傳統“灌輸式”、“填鴨式”學習方式的挑戰,是回歸課堂本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體現。在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中,由于課程的性質及教學內容的變化,必然引起學習方式的變化,重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構建、自然生成,從而經歷學習過程,體驗、感悟與升華積極的情感,并獲得學習的快樂。因此,在小學《生活與品德》教學中,常常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這種學習方式成為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和路徑。所謂自主學習,是學生根據自身認知結構的需要、學習興趣與愛好和已有的學習經驗,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完成具體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強調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主解決問題。這是培養學生個性,獨立思考與創造性學習能力的需要,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自主學習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在有些課堂教學中發現,一些教師對自主學習的理念在認識上存在著偏差,自主學習往往成了自由學習。如人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春天來了”教學片段:上課伊始,教師先出示一幅春天的畫。

師:春天已經來了,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

生:喜歡。

師:你們想用什么方式贊美春天,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生:畫畫、唱歌、寫詩……(提出畫畫的較多,因為老師剛才出示了一幅畫)

師:好吧,喜歡畫畫的就畫畫,喜歡唱歌的就自愿組成小組表演,那我們現在就開始活動吧。

教師走到一邊,學生開始活動。為了渲染氣氛,教師還用錄音機放著輕音樂,教室里一片歡騰,整個課堂都是學生自己在吵吵鬧鬧地議論,有的學生自己畫,有的兩個人合作畫,有的學生到別人的座位去觀看,有的到處借自己需要的東西,喜歡唱歌的學生在小聲哼唱著“春天在哪里”……教師成了旁觀者。過了一會兒,教師讓學生進入匯報環節:

師:你們的畫畫好了嗎?誰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十幾個學生拿著自己的作品跑到黑板前面,搶著展示)

師:大家看看他們都畫了些什么?

生:柳樹、小烏、太陽、小河……

師:他們畫得好嗎?

生:好!

師:好吧!你們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下面讓準備唱歌的同學來表演吧!

在一片“春天在哪里”的歌聲中結束了這節課。

試想,像這樣的自主學習,怎能體現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要求?自主變成了放任自流,學生失去了學習目標,教師沒有了教學方向,最終導致教學無效,教學目標無法實現。

反思:學生的自主學習,不是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反而更要加強教師的指導、引導、疏導、誘導和輔導。

一是要加強備課,認真鉆研《課程標準》、梳理教材、研讀教參,正確理解新課程理念,并根據課標要求、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明確教學任務,使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

二是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注重培養個性,做好課堂節奏調控,活動指令有清晰、明確,指導學生學習有序、活動有法,注重多項互動,充分交流與分享。

三是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注重鼓勵性評價的運用,并把評價貫穿環境,讓學生參與點評。

我們在這個案例中看到的“自主學習”,教師既沒有引導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又沒有有效地控制課堂的進程,更談不上三維目標的實現。學生的活動是自己在活動,任務不明確,指令不清晰。學生展示時,既沒有教師評價,又沒有學生的點評,不置可否。這種看似“自主學習”實際上是一種無效的勞動,與新課程理念相悖。

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只要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就是自主學習,就體現了新課程理念。這種想法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自主學習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但決不允許教師把課堂簡單地交給學生,造成教師主導地位的缺失。所以課堂教學中,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方可取得良好的教學實效。

總之,在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采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同時,既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切不可偏離一方,而忽視另一方,從而促進課堂主要矛盾的轉化,實現課堂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轉變。

猜你喜歡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自主學習
淺談品德與生活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體驗式學習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運用
精心設計,開辟品德與社會課新天地
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品社課堂結合時事教學初探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品德教學利用微課開展預學的實踐研究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