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夢的角度解讀《寶葫蘆的秘密》

2016-12-02 12:46錢淑英
文藝爭鳴 2016年9期
關鍵詞:張天翼葫蘆秘密

錢淑英

《寶葫蘆的秘密》是張天翼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一部中篇童話,它不僅代表了“十七年”童話創作的藝術高峰,而且在今天仍被視為中國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過去研究者們對《寶葫蘆的秘密》的闡釋和評價,大都基于政治和藝術的雙重視角,認為它是一部童話杰作,但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政治說教的印記。這樣的定位是基本準確的。作為一個天生的兒童文學作家,張天翼以獨特的想象力為主人公王葆編織了一個奇異的夢,真實反映了孩童的內心愿望;另一方面,他又通過在王葆夢中創設的心理困境,表達特定時代的道德理想,以此實現教育兒童的目的。

本文在對既有研究觀點進行批評和回應的基礎上,從夢的角度進一步解讀《寶葫蘆的秘密》,由此闡釋主人公夢境產生的外在社會語境和內在心理機制,同時指出作品思想藝術上的創造及其缺失。在我看來,無論是從時代的需求還是文本的表征來看,“寶葫蘆”都只能是王葆所做的一個空幻的夢。在夢里,王葆不僅面臨著在欲望和反欲望之間艱難選擇的道德焦慮,而且還經受著個體游離于集體之外的強烈孤獨感,他唯有從夢中醒來,才能在自我抗爭的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解放。

一、為什么這只是一個夢而已?

《寶葫蘆的秘密》寫的是少先隊員王葆做的一個夢,他在夢中得到了一個神奇的寶葫蘆。因為這個寶葫蘆,王葆擁有了不同尋常的“特殊幸?!?,但他并沒有因此獲得真正的快樂,內心的欲望反而讓他經受了巨大的精神磨折。于是,在經歷一系列的沖突和掙扎之后,王葆最終放棄了寶葫蘆,回到原本屬于他的“普通幸?!钡纳钪腥?。

弗洛伊德認為,所有的夢都是完全利己主義的,它們毫無例外都是自我的欲望,就如同孩子的內心一樣。王葆的這個夢,便是兒童簡單而直接愿望的反映。故事一開始就表明,王葆是一個缺少主動性的孩子,他希望什么事都可以不費力氣輕松獲得。他聽著奶奶講述的有關寶葫蘆的故事,就在心里埋下了愿望的種子,希望通過寶葫蘆來彌補現實生活的不滿。當王葆和同學蘇鳴鳳因為電磁起重機的做法產生爭執時,他再一次想到了寶葫蘆,并由此遁入了有寶葫蘆相伴的夢中。

寶葫蘆可以說是王葆內心欲望的具象化,美食、玩具、金魚、花草、圖書、作業,等等,只要是王葆心里想要的,寶葫蘆全可以幫他變出來。但張天翼并沒有在作品中為我們呈現一個童話般的美夢,得到寶葫蘆的王葆很快就陷入了精神上的困頓,伴隨著欲望而來的一次又一次的受挫,使他漸漸生出了憂慮。通過《科學畫報》、下棋、看電影等充滿戲劇沖突的事件,作者向我們揭示了寶葫蘆“移花接木”之魔力所隱藏的不光彩的真相,只是王葆身在其中并不自知?;蛘哒f,王葆已經隱約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他不愿接受這樣的事實,因為他不愿放棄心中的念想。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王葆從未對寶葫蘆產生過懷疑,他其實是個喜歡追問和反思的孩子,想要通過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其中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墒怯捎谕踺釤o法抗拒寶葫蘆的誘惑,所以總是在關鍵時刻放棄追問,任自己游走在夢境和現實的邊界。當愿望實現時,他希望一切都是合理的現實;當愿望受挫時,又希望自己身在夢中。也就是說,在欲望和理智面前不停搖擺的王葆,始終掙脫不了對寶葫蘆的依賴,雖然他明知道只要動一動腦筋,就知道寶葫蘆叫人相信不過。就這樣,王葆陷入了越來越嚴重的焦慮之中,他唯有借助外力的刺激和推動,才能拋卻不光彩的生活,獲得心靈的自由。數學考試卷上出現的蘇鳴鳳獨一無二的字體,連同書包里掉落下來的《科學畫報》,使問題暴露無遺,逼得王葆到了不得不坦白的境地。經過最后的猶豫和掙扎,王葆終于在老師、家人、同學面前將他和寶葫蘆的秘密和盤托出,擺脫了心理上的負累,然后從夢中醒來。

與世界經典童話《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一樣,《寶葫蘆的秘密》也以夢境來結構故事。不同的是,愛麗絲的夢境呈現了與現實生活迥然相異的面貌,具有完整自足的特性,而王葆所經歷的夢境,始終與現實生活交織在一起,有時甚至很難分清何時為夢何時為現實。正因為如此,朱自強將《寶葫蘆的秘密》視為中國幻想小說非自覺創作的開始,帶有一定的先驅性。但是這種非自覺的文體意識,在朱自強看來,難免帶來創作上的缺憾。他說:“張天翼的《寶葫蘆的秘密》略去思想傾向不談(如果能夠的話),幾乎距登上世界童話藝術形式的新高峰幻想小說式童話便只差一步了,但是非常遺憾,張天翼功虧一簣了——他在童話的最后讓王葆從夢中醒來!那前面發生過的一切不過是一個夢?!敝熳詮娬J為,兒童幻想得到寶葫蘆是兒童“天然而合理的欲望”,而這個夢對作品的幻想意境是極大的損害。

從現代兒童觀以及兒童文學觀的立場來看,朱自強對張天翼童話的批判性評價,是有其積極意義的。但是,任何作家都無法擺脫自己所處時代意識形態的制約,我們不能以當下的標準去要求作家超越當時的意識形態。也就是說,對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評判,應該考慮當時社會的特殊語境。

“十七年”是意識形態高度一體化的時代,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中,張天翼自覺地將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政治理想作為為孩子們寫作的動力。他說:“今天的少年兒童一定要好好學習和勞動,從小就培養自己不怕困難,敢于和善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將來好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我這篇故事能在這方面對小讀者們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那就是我最大的快慰,最大的喜悅,也是對我這項勞作的最大報酬了?!睆執煲硐Mㄟ^王葆的故事來教育孩子,批判“不勞而獲”的思想,他不可能用一個彰顯純粹幻想的童話故事,去表現我們今天所倡導的兒童“天然而合理的欲望”。所以,作家必定忠實于自身的創作理念,讓王葆從“寶葫蘆”這個虛妄的夢中撤退,回到現實的可靠港灣。

而且,就文本自身的邏輯來看,王葆也必然從夢中醒來。在王葆的夢里,作者的身份時隱時現,時刻提示著王葆應該以科學研究的態度面對他所經歷的一切。這種唯物主義科學觀,決不允許主人公處在一個無法給出明確答案的混沌世界中。雖然王葆在夢中最終擺脫了寶葫蘆的羈絆,釋放了心中的罪惡感,但他仍要面對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為了做一個清白的人,他必須將寶葫蘆給他的一切物歸原主。要做到這一點實在不容易,因為有些東西根本無法找到主人。而那個一直沒有消失的寶葫蘆,在秘密被公開以后,突然沒了聲響,失去了魔力,成為繼續引發孩子們好奇心的一個懸而未決的麻煩事件。因此,王葆只有從夢中醒來,才能為故事提供一個圓滿的結局。

另一方面,主人公是否從夢中醒來的情節設置,并不能構成判斷作品藝術高下的標準?!稅埯惤z漫游奇境記》中的主人公愛麗絲最后也是從夢中醒來,這絲毫沒有影響該作品成為世界童話史上的經典,它同時還被視為西方幻想小說的早期代表作。與此相類似,我們可以將《寶葫蘆的秘密》認定為中國幻想小說的先驅性作品,但不能就此要求它完全符合現代幻想小說的敘事范式,依照個人的文體理解對其情節模式提出批評。如果說《寶葫蘆的秘密》在夢境描寫方面存在什么問題的話,我以為,是作者對“出夢”環節的處理不夠合理,由此而產生了藝術上的缺失。

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當人們在夢中產生焦慮時,夢的稽查作用會使夢中斷,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夢的體驗相符合。童話中的夢境大抵也是如此,主人公通常是在焦慮無法承受的時刻借助生理上的刺激結束夢的旅程?!稅埯惤z漫游奇境記》中的愛麗絲在與紅心國王和王后發生頂撞的憤怒時刻醒來,夢中有撲克牌落到愛麗絲的身上,醒來后她發現有枯樹葉掉在了自己臉上。在丹麥作家西斯高爾德的《世界上只有小巴勒一個人》中,男孩小巴勒體會到一個人的自由并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孤獨的他在飛機墜落的剎那驚醒,由此釋放了心中的壓力。這樣的結局描寫,皆印證了弗洛伊德關于夢的闡釋,他認為,少兒的夢基本不會出現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在《寶葫蘆的秘密》中,張天翼卻讓王葆在出夢前解決了所有問題,使其卸下精神的負擔,這就對讀者跟隨主人公夢境所產生的心理節奏造成了破壞,從而影響他們的情感體驗和閱讀期待。與此同時,為了強化王葆說出秘密的推動力,張天翼還在王葆夢醒之前設置了他與寶葫蘆間的諸多糾纏和紛擾。作者這樣寫,自然有他的原因。作為一個自覺的教育者,張天翼試圖借助主人公的主體行動來破除夢的虛妄,還原現實的力量,似乎“這樣寫力量才強,味道也夠雋永,意義更深更大”。但不得不說,如此描寫所導致的情節臃腫、繁復以及指向現實的教化成分,大大削弱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教育意圖在童話中是允許存在的,只是應該通過故事本身來呈現,就像我們在俄羅斯童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所看到的那樣,金魚預料得到漁夫妻子不斷膨脹的欲望走向,但它對此并不加以勸告和制止,而是任其發展。作者普希金最終通過人物自身命運的變化來揭示主題,達到訓誡世人的目的。就此而言,《寶葫蘆的秘密》在文學表現上的缺失是顯而易見的。

二、為什么這個夢指向反欲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王葆的夢,既體現了愿望的滿足,也包含著愿望的受挫。在主人公的整個夢境之中,充滿了懷疑和反思的聲音。依據弗洛伊德對夢的分類,這樣的夢應該屬于“懲罰的夢”,它所滿足的,“不是本能沖動的愿望”,而是“內心的批評、檢查、懲罰的愿望”。王葆并沒有真正享受愿望滿足的快樂,相反,面對寶葫蘆指向的不合理欲望以及不對頭的思想,主人公自覺地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我批評、檢查和懲罰。也就是說,張天翼在《寶葫蘆的秘密》中所構建的王葆的夢境,其根本目的是對欲望進行壓制,作家由此而實現反欲望的表達。

吳其南曾指出,張天翼的大部分童話都屬于反欲望的敘事,不僅寫欲望,而且“表現出對自己所寫的欲望的價值態度,即批判性、否定性。這種批判性、否定性多是通過欲望對兒童成長的負面影響、對社會的破壞性作用表現出來的”。他認為,“選擇這樣的題材和價值取向在張天翼顯然是經過深入的觀察和頗具理性的思慮的”,不僅反映了“一個優秀兒童文學作家對兒童成長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一個有社會激情作家的責任心和透視深度”。

《寶葫蘆的秘密》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反欲望童話,通過反欲望敘事,張天翼向讀者傳遞了他的創作主旨。在這個作品中,張天翼無意為讀者創造一個完整流暢的夢境,其間不斷出現的敘事者的聲音,顯露了其理性仲裁者的身份。作者之所以壓制和否定王葆的欲望,不斷地為其欲望的滿足設置阻礙,的確是“經過深入的觀察和頗具理性的思慮的”結果?!皼Q不能說人追求幸福的愿望是不對的;但是應該說希望不勞而獲致幸福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弊鳛榕c張天翼同時代的批評者,陳伯吹在解讀《寶葫蘆的秘密》時所說的這句話,一下子觸及了問題的關鍵。兒童幻想得到寶葫蘆固然是兒童“天然而合理的欲望”,但如果寶葫蘆是通過一種不合理的方式滿足孩子欲望的話,那么反欲望就必然成為作家的意圖傾向。

我們知道,寶葫蘆本是個“空腦瓜子”,需要“依靠著別人的頭腦來過日子”。它只能通過“移花接木”的方法獲得主人想要的寶貝,因而其魔力是有限度的,基本局限于物質方面。王葆餓了的時候,寶葫蘆為他變出熏魚、鹵蛋、花生、蘋果、冰糖葫蘆;王葆想要玩具、圖書、自行車,寶葫蘆也全都能幫他辦到。但在具體可見的物質之外,寶葫蘆的法術就無用武之地了,它無法滿足王葆在情感和歸屬上的需求,更不能幫助他在自我實現中真正贏得他人的尊重。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為了挽留主人不棄它而去,寶葫蘆將王葆渴望做一個對祖國有貢獻的有用人才的愿景,直接物化為滿地的獎狀、獎章和錦旗。王葆雖然對此感到好奇,并且想要在鏡中看看自己佩滿獎章的神氣模樣,但他依然感到無味,因為這并不能帶給他心靈上的快慰。

因此,我們可以說,寶葫蘆是影響王葆精神自由發展的技術性阻礙。當自我主體性被寶葫蘆主宰以后,王葆感到越來越不自由。于是,王葆和寶葫蘆進行談判,希望它能給自己親自動手的機會,這樣才不至于失去克服困難、斗爭的興趣??墒?,寶葫蘆卻以一副主人公的姿態,向王葆大談自己的生活哲學:

我既然活在世界上,我就得有我的生活,我就得活動,就得發展,就得起我的作用。要是我不活動,又不使力,又不用心,那我早就枯掉爛掉。我可不能閑著,像一塊廢料似的。我得找機會把我的能力發揮出來——這才活得有個意思。能力越練越強,我就越干越歡。

借由寶葫蘆所說的這些話,張天翼清楚地表達了他在這部童話中想要傳遞的主旨,那就是“勞動創造世界”。但是,為了發揮自己的作用,寶葫蘆無情地剝奪了王葆的生活樂趣。在這個被抵抗的欲望中,其實包含了極大的能動性。這說明,人類真正應該反抗的,其實不是欲望本身,而是我們面對欲望無法自控后的迷失。寶葫蘆如此頑強地存在于王葆的夢中,無論王葆怎么踢它、扔它、劈它、燒它,它都不肯離開。王葆就這樣被捆綁在了欲望的牢籠里,不能輕易掙脫,直到夢醒前,寶葫蘆都沒有徹底消失。此種寫法帶有一定的開放性,反映了真實的人性。因為,人的欲望是不可能根除的,在特定情境中,它們會死灰復燃。在“寶葫蘆”這一童話形象中,我們似乎可以解讀出某種帶有批判性的現代意識。

縱觀西方幻想文學的發展歷史,我們發現,反欲望已經成為西方現代童話和幻想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其中涉及對技術的反思和現代性的批判。作家們通過故事追問:魔法是如何產生的?魔法對人類生活究竟有怎樣的影響?它于我們的心靈而言有何意義?創造出《指環王》《地海傳奇》《黑質三部曲》的幻想小說作家J.R.R.托爾金、厄休拉·勒奎恩和菲利普·普爾曼,都不曾否認魔法的作用,他們只是對魔法所指向的欲望可能導致的人性墮落或生態破壞采取警醒的態度,并通過強調主體自由意志,使主人公避免淪入異化的陷阱。同樣,借由反欲望敘事,《寶葫蘆的秘密》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弗洛伊德所說的“反欲望的夢”,表現了“超我”對“本我”的反抗,這種關于欲望的心靈探尋和精神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與現代童話所指向的觀念形態相暗合,作品因此而顯示出了跨越時代的價值可能。

這樣說,并不是要夸大《寶葫蘆的秘密》的思想高度。弗洛伊德指出,少兒的夢通常是愿望滿足的夢,而懲罰的夢,更多地在成人而非兒童的夢中出現。由此看來,張天翼并沒有站在兒童的立場肯定童年的精神價值,而是以成人的角度強調成長的現實意義。劉緒源認為,“《寶葫蘆的秘密》所寫的,是一個從愛童話的階段走向正視現實階段的孩子,他與童年的別離是凄美的、慌亂的、紛繁而尷尬的,卻也是趣味橫生、忍俊不禁的——這就是這部帶有點圖解意向的童話卻能具有永恒魅力的奧秘所在”。這樣的解讀,從一個獨特的視角肯定了《寶葫蘆的秘密》的文學價值,頗值得玩味。不過,我在作品中體會到的更多的是主人公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反欲望的痛苦,而不是“趣味橫生、忍俊不禁”的歡樂。盡管張天翼像一個心理學家般為我們呈現一個真切而富有意味的夢境,但其“頗具理性的思慮”在很大程度上減損了童話釋放心靈的精神價值,折斷了孩子自由想象的翅膀。

另外,張天翼在《寶葫蘆的秘密》中所展開的反欲望敘事,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除了吳其南所說的理性化、簡單化傾向以及忽視了欲望可能存在的正面意義以外,還缺少對精神層面的挖掘。無論是在民間童話還是在現代幻想小說中,故事主人公所依靠的魔法寶物,要么通過幫助他人而獲得,要么在幫助他人過程中展示其功能,不管怎樣,主人公都是在積極、開放的精神互動之中,逐漸打開心靈的世界。然而,在《寶葫蘆的秘密》中,張天翼只讓寶葫蘆的魔力停留在技術層面,它既沒有在橫向上為主人公打開廣闊的外宇宙,也沒有在縱向上使其觸及深層的內宇宙,這就導致王葆的心靈空間逐漸走向封閉。因此,擁有寶物的王葆,只能是一個不斷徘徊在欲望選擇之間的焦慮少年,無法充分顯現欲望可能帶來的創造力和建設性。當然,這樣的批評對于“十七年”時期的兒童文學作家而言是一種苛求,我們只是希望借此探尋中國當代童話創作的精神超越。

三、這個夢的情感基調是孤獨

不論在什么時代,兒童總是經由成人的引導而長大,成長的過程又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理性壓制和道德規訓。因此,反欲望不僅是作家實現創作意旨的通道,也是主人公王葆邁向成長之路的途徑。王葆扔掉寶葫蘆,是他的必然選擇,就像《指環王》里的弗拉多,即使面對魔戒的巨大誘惑,也必須走向毀滅魔戒的厄運山口。在吳其南看來,“只有在最后擺脫寶葫蘆,即抑制、克服了不勞而獲的欲念之后,王葆才走出噩夢,成為健康的集體生活中的一員”。這句話提醒我們,促使王葆擺脫寶葫蘆、克服不勞而獲欲念的動力,除了思想上的自我要求之外,還包括回歸集體的幸??是?。

“十七年”時期,從知識分子到勞動大眾,全民都在自覺擔負建設新中國的“集體責任”。為了共同的政治理想,他們甘愿成為國家機器的零件,滾動在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事業之中。因此,沒有什么比融入集體和被集體認同更幸福的事情了。作為未來的主人翁,兒童自然也成為集體鏈條的一部分,而一旦從鏈條中脫落,就有可能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

在王葆的夢里,時常彌散著一種難以排遣的孤獨感。在夢的開始部分,就出現了這樣的孤單情境~王葆恍惚之間去河邊釣魚,沒瞧見一個同學,他一個人坐在河邊柳樹下,唯有小鐵桶陪著他。桶里有一只螺螄,“孤零零地躺在那里,斜著個身子,把腦袋伸出殼來張望著,好像希望找上一個伴兒似的”。就算遇見寶葫蘆這個向往已久的寶貝,王葆心中還是有著無法言說的寂寞。就在寶葫蘆為他變出很多魚以后,興奮無比的王葆卻突然產生了孤單的念頭。

天漸漸黑了下來。上弦月早露臉了,獨自個兒待在天上,一個伴兒也沒有。仔細瞧瞧,遠遠地稀稀朗朗有一兩顆星星。你一數,可又添出了幾顆。

可是在底下,就仿佛只有我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同志,也沒有朋友——只有兜兒里有那么一個寶葫蘆。

我得趕快回去。我還想去找找我的朋友,去找找幾位同學。不知道為什么,這時候我實在希望能見到熟人——哪怕跟我吵過嘴的同學也行——我得跟他說說話兒,跟他打打鬧鬧,好讓他知道我心里多么快活。

通過這些文字,我們讀到了一種不可言狀的孤獨感和主人公想要回歸組織的強烈愿望。那是一個集體共名的時代,個體的私欲被淹沒在公眾的思想汪洋之中。如果一個人脫離自己所處的集體環境,就會感到無所適從地茫然,難以擁有個體的存在感和價值感。王葆和寶葫蘆之間建立的秘密聯系,將他與整個集體隔離了開來。為了保守秘密,王葆只能遠離家人、伙伴和組織。他形單影只地走在街上,看著路上的行人三三兩兩有說有笑,感到羨慕至極,卻不知該去找誰做伴。即使遇見楊栓兒,王葆心里也有幾分高興,因為這樣總比沒伴兒好。隨著夢境的展開,我們在王葆身上感受到了更多的無形鐐銬和不充分的自由。這種鐐銬和不自由,是來自那個年代無法躲避的集體道德審判的目光,以及由此形成的隨時進行自我教育的壓力。

應該說,被拋入孤獨境遇的王葆,逐漸進發出了道德自律的愿望和自我反思的意識。不過,由于還未形成強大的主體精神,王葆尋找出路的進程注定充滿了左沖右突的艱辛。當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就在心里防著寶葫蘆,努力抗拒誘惑和克制欲望;但當他為了眼前的欲求需要寶葫蘆的幫助時,又瞬間放下一切的懷疑和反抗。作者不斷地將王葆拋入道德選擇的兩難困境,反反復復,使其無法享受心靈的安寧。直到寶葫蘆承認幫主人獲得的所有東西都是從別人那里拿來的時,王葆仍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他像聽到爆雷一般感到驚訝,怪寶葫蘆之前沒有告訴他真相。

其實,王葆早就應該想到這一點。奧古斯丁說過:“只有心靈自己的意志才能使它成為貪欲的奴隸?!睙o人能強迫靈魂做貪欲的奴隸。王葆正是因為失去了自由的意志,所以被欲望所控制。寶葫蘆就像是他心里頭的“黑影子”,一旦“沾上了它”,“就難消滅干凈”。無論王葆怎么對待它,寶葫蘆都要回到主人的身邊。最后,沒法兒甩掉寶葫蘆的王葆是那么無能為力,他“像個孩子似的哭起來了,怎么忍也忍不住”,他開始想念老師、同學和家人,強烈地體會到他們對自己的愛。正是這深切的思念和愛,促使王葆與寶葫蘆徹底決裂。也就是說,對集體歸屬感的渴望最終推動王葆掙脫了心靈的枷鎖。當他在眾人面前把寶葫蘆的故事講出來以后,好像放下了一副幾百斤重的擔子似的,感到好松快。

張天翼很少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進行寫作,他喜歡以“超然物外”的旁觀者姿態描寫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的生活。但在《寶葫蘆的秘密》中,他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逼真而深刻地寫出了王葆在夢中所遭遇的心理困境,體現了作家的“同情”之心。這里所說的“同情”,不是情感上的施舍,而是張天翼所強調的來自詩人之“我”的偉大的愛和從內心深處產生的真摯情感。在張天翼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將心比心地去體會人物感受到的東西,也才能把人物了解得深刻,從而敏感地探索到人物靈魂深處連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東西。

作家對王葆孤獨心境的刻畫,必然能夠激起讀者對主人公的“同情”之心?!昂先骸笔侨祟惿?、交往的本能和需要,對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中國兒童而言,更是如此。張天翼抓住兒童的普遍心理,試圖以一種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的方式達到教育兒童的目的。陳伯吹認為,教育只能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進行,他說:“要批判思想,要開導思想,這個工作本來不好做,容易引起反感;對兒童來做更加有限制、有困難。如果先順著他來,然后再把它扭轉過來,這是一個聰明的,同時是合乎客觀規律的正確的工作方法?!痹陉惒悼磥?,張天翼是非常懂得教育藝術的,而《寶葫蘆的秘密》的妙處就體現于此。

不過,孩子們的反應卻在我們的意料之外。對于成人讀者而言,王葆夢中的情感比夢中的情節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孩子卻不是如此,他們對寶葫蘆魔法功能的關注,遠勝于對王葆心理感受的關注。在《寶葫蘆的秘密》1978年再版時寫給小讀者的信里,張天翼提到了孩子們的一些想法。有小讀者問他:“寶葫蘆的故事是真的嗎?如果不是真的,講這個故事是什么意思?”還有的說:“可惜寶葫蘆的故事不是真的,要是真的,我有那么一個寶葫蘆該有多好!王葆干嗎又砸它,又燒它?”面對這些問題,張天翼心里感到自責,認為自己沒把故事說明白。他在信中再一次向孩子們強調寶葫蘆的故事不是真的,并且批評自己沒有將批判“不勞而獲”思想的意圖表現充分。張天翼回應兒童讀者的真誠態度令人感動,但他似乎過于憂慮了。

實際上,對孩子們來說,《寶葫蘆的秘密》中的教育主題并不難把握,他們很容易將它轉化為現實生活的道德準則。但童話真正吸引孩子們的,是寶葫蘆指向的那個不受理性制約的幻想世界,借此他們得以釋放內心的潛意識和欲望。這也許就是《寶葫蘆的秘密》如此受孩子們歡迎的秘密所在。讀者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所希望看見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原本并不是作者明確表示愿意賦予的,正是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這種“創造性的背離”,使文學作品可以沖破社會、空間或時間的障礙,獲得回光返照或復興再生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寶葫蘆的秘密》盡管存在著思想藝術上的缺失,但它仍具有跨越時代的生命力,稱得上是中國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

余論

寶葫蘆是民間童話原型中的一個寶物形象,它是人類原始欲望的折射。希望得到寶葫蘆不僅是孩子的愿望,也是大人的夢想,這種潛意識思想在任何時代都不會消失。按照符號學的觀點,寶葫蘆已經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符號,具有深入人心的穩固特質。但是,張天翼卻經由反欲望敘事,將寶葫蘆所擁有的魔法能量從正面轉向反面,使這一童話符號的“所指”和“能指”關系發生了轉移。在國外的反欲望童話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作家對寶物本身的價值否認,他們通常借助故事情境和人物命運展開反欲望敘事,而不是通過魔法器物的主體話語表達來推動主人公實現對欲望的反抗。

因此,即使放在世界童話的視野中,《寶葫蘆的秘密》都是一個獨特的文本個案:一方面,我們應當肯定,張天翼憑借自身的才華,完成了對中國童話傳統的繼承和超越,為中國兒童文學提供了一個反欲望童話的典范。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承認,寶葫蘆作為人類潛在欲望的實體呈現,擁有著從民間孕育、發展而來的強大生命力,僅憑一己之力,是難以搬動這一童話原型賴以生成的“集體的鎮石”的。這或許就能解釋,為什么張天翼在寶葫蘆中注入了如此多的負面意涵,但孩子們卻仍然不愿放棄對這一寶物的欲望訴求。如此,《寶葫蘆的秘密》構成了當代童話史上的一個特殊文本,其創作意圖和閱讀接受之間的裂縫,給研究者留下了可以不斷闡釋的空間。

猜你喜歡
張天翼葫蘆秘密
寶葫蘆的秘密(四)
“葫蘆鎮”上喜事多
寶葫蘆的秘密(二)
寶葫蘆的秘密(一)
寫意葫蘆
寶葫蘆的秘密(三)
寶葫蘆
我心中的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