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源市瓦廟坡銅礦勘查區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礦方向

2016-12-03 05:59張海洋
地球 2016年9期
關鍵詞:元古界銀魚含銅

■張海洋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礦產調查院 河南 鄭州 450001)

濟源市瓦廟坡銅礦勘查區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礦方向

■張海洋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礦產調查院河南鄭州450001)

本文闡述了瓦廟坡勘查區的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巖石磁性和電性特征,通過綜合分析該區磁異常特征,指出了找礦方向,取得了較好的找礦的成果。

銅礦磁異常特征王屋山斷隆帶

0 引言

勘查區位于河南省濟源市西北部山區,屬中條山脈的東延部分,與銅礦資源極為豐富的山西省中條山地區毗鄰。區內銅礦化普遍,銅礦床(點)星羅棋布,成礦條件極為有利。

1 區域地質背景

勘查區所屬的王屋山斷隆帶位于華北板塊南部,是華北古板塊和華南古板塊的拼合帶,與中條山斷隆帶構成典型的新太古代—元古宙三叉裂谷[1]。本區2.5Ga左右形成的華北古大陸,在2.30Ga開始裂解,由于地幔上隆或底辟作用,促使地殼變薄、拉張、裂陷形成中條古元古代裂谷。裂谷最后擠壓消亡,收縮隆起大致在1.85Ga,裂谷存在約450Ma,其間經歷了三期七階段的地質演化歷史[2]。若按地球動力學分析,可屬于擴張克拉通邊緣的裂陷槽[3]。

按成礦時代、地層和構造單元,王屋山斷隆帶可劃分成三個地層—構造單元,自老至新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各時代的代表性礦床分別是:新太古代登封巖群內的小溝銅礦;古元古代銀魚溝群內的瓦廟坡銅礦;中元古代熊耳群的黃背角銅礦點[4]等。

2 勘查區地球物理特征

2.1巖(礦)石磁性特征

由勘查區內6種主要巖(礦)石的磁化率測定數值表1可以看出[5],石英石、片巖的磁化率為同一數量級,一般在(0~7)×10-5SI,角閃石與含銅大理巖的磁化率一般在(10~50)×10-5SI,黑云片巖的磁化率一般在(4000~10000)×10-5SI,磁鐵礦石在(30000~72000)× 10-5SI。

根據本次測量可以得出,磁鐵礦石具極強磁性,黑云片巖具有強磁性,角閃石及含銅大理巖具弱磁性,石英石、片巖則具無磁性。因此,磁鐵礦石和黑云片巖會在預查區內局部引起一定規模的磁異常,而石英石、片巖、角閃石及含銅大理巖在磁場上則一般沒有反映,為平穩磁場。因此,本區具有利用磁測圈定含鐵巖系和含銅巖系的良好地球物理條件。

表1 巖(礦)石磁化率特征

2.2巖(礦)石電性特征

由測定的巖(礦)石電性參數表2中可以看出[5],礦體視極化率數值較大,呈高極化特征,與片巖、角閃石、黑云片巖與含銅大理巖相比,具有明顯的激發極化特性差異,說明礦體在地表能引起一定強度的激電異常被儀器所探測到;礦體視電阻率與石英石、片巖、角閃石、黑云片巖與含銅大理巖等巖石相比,具有相對低阻特性,說明礦體具有相對“低阻高極化”的物性特征。

從物性角度分析,礦石將會出現明顯的極化率異常和一定程度的視電阻率異常。因此在本區開展激發極化法工作指導下一步工作,具有一定的地球物理工作前提條件,這些電性特征為激電工作曲線進行分析和標定提供依據。

表2 巖(礦)石電性特征

3 勘查區磁異常特征及找礦方向

ΔT磁異??傮w上反映了區內各地層和閃長巖體引起的磁場特征,根據△T磁異常單元形態特征和分布關系,將各個單元的磁異常劃分為九條磁異常帶[5](M1~M9),其中正磁異常帶三條,負磁異常帶六條。

(1)M1磁異常帶:位于勘查區的西南部,為正負磁異常帶,呈北西—南東向展布,帶內主要由一個較大的磁異常單元構成,ΔT最大值為400nT,異常帶內地表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中段(Pt1c2),另有閃長巖體,根據地質特征、磁異常特征和物性特征,推測磁異常應為下部隱伏的閃長巖體引起的,尋找磁鐵礦的意義不大,但局部會存在有銅礦(化)體的可能性。

(2)M2磁異常帶:位于勘查區的西南部,為負磁異常帶,呈近南北展布,主要由五個呈串珠狀分布的磁異常單元構成,ΔT最小值為-50nT;異常帶長約900米,寬約100米,異常帶內地表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另有閃長巖脈,根據地質特征、磁異常特征和物性特征,推測磁異常應為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含銅巖系地層引起的,可作為尋找銅礦的有利地段。

(3)M3磁異常帶:位于勘查區的中部,為正負磁異常帶,呈北西—南東向展布,,主要由七個較大的磁異常單元構成,ΔT最大值為500nT;異常帶長約4400米,寬約550米,異常帶內地表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古元古界銀魚溝群幸福園組(Pt1x)和中元古界汝陽群夢山組(Pt2y),根據地質特征、磁異常特征和物性特征,推測磁異常應為銀魚溝群幸福園組(Pt1x)含鐵巖系地層引起的,可作為尋找磁鐵礦的有利地段。

(4)M4磁異常帶:位于勘查區的南部,為負磁異常帶,呈近東西向展布,主要由兩個負磁異常單元構成,ΔT最小值為-100nT;異常帶長約800米,寬約150米,異常帶內地表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根據地質特征、磁異常特征和物性特征,推測磁異常應為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含銅巖系地層引起的,可作為尋找銅礦的有利地段。

(5)M5磁異常帶:位于勘查區的中部,為負磁異常帶,呈近北西—南東向展布,主要由八個呈串珠狀分布的磁異常單元構成,ΔT最小值為-1000nT;異常帶長約1800米,寬約80米,異常帶內地表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根據地質特征、磁異常特征和物性特征,推測磁異常應為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含銅巖系地層引起的,可作為尋找銅礦的有利地段。

(6)M6磁異常帶:位于勘查區的中東部,為正負磁異常帶,呈北西—南東向展布,,主要由十一個較大的磁異常單元構成,ΔT最大值為1000nT;異常帶長約4200米,寬約330米,異常帶內地表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古元古界銀魚溝群幸福園組(Pt1x)和中元古界汝陽群夢山組(Pt2y),根據地質特征、磁異常特征和物性特征,推測磁異常應為銀魚溝群幸福園組(Pt1x)含鐵巖系地層引起的,可作為尋找磁鐵礦的有利地段。

(7)M7磁異常帶:位于勘查區的中東部,為負磁異常帶,呈近北西—南東向展布,主要由五個呈串珠狀分布的磁異常單元構成,ΔT最小值為-400nT;異常帶長約1100米,寬約70米,異常帶內地表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根據地質特征、磁異常特征和物性特征,推測磁異常應為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含銅巖系地層引起的,可作為尋找銅礦的有利地段。

(8)M8磁異常帶:位于勘查區的東北部,為負磁異常帶,呈近北西—南東向展布,主要由七個呈串珠狀分布的磁異常單元構成,ΔT最小值為-800nT;異常帶長約1600米,寬約110米,異常帶內地表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和古元古界銀魚溝群幸福園組(Pt1x),根據地質特征、磁異常特征和物性特征,推測磁異常應為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含銅巖系地層引起的,可作為尋找銅礦的有利地段。

(9)M9磁異常帶:位于勘查區的東北部,為負磁異常帶,呈近北西—南東向展布,主要由四個呈串珠狀分布的磁異常單元構成,ΔT最小值為-1500nT;異常帶長約750米,寬約80米,異常帶內地表出露的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根據地質特征、磁異常特征和物性特征,推測磁異常應為銀魚溝群赤山溝組下段(Pt1c1)含銅巖系地層引起的,可作為尋找銅礦的有利地段。

4 結論

通過綜合分析區域地質特征、地球化學特征和磁異常特征,在區內推測的成礦有利區域內圈出了7個銅礦體,但規模不大,根據礦床的區域地質背景,若進一步工作,可望擴大找礦成果。

[1]真允慶,杜繼盛,劉麗玲,等.中條裂谷與落家河銅礦床 [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3,96-99.

[2]沈保豐,胡小蝶,楊春亮,等.中條山地區銅金成礦地質基礎和預測 [J].地質調查與研究,2004,27(2):105-111.

[3]真允慶.論中條裂谷銅礦床的形成時代 [J].桂林工學院學報,1997,17(4):308-310.

[4]崔來運,王紀中.王屋山斷隆帶銅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地質調查與研究.2006.9第29卷第3期.

[5]張參輝等.河南省濟源市瓦廟坡礦區深部及外圍銅(鐵)礦預查報告.2015.6.

P631[文獻碼]B

1000-405X(2016)-9-127-2

猜你喜歡
元古界銀魚含銅
含銅鐵素體抗菌不銹鋼高溫性能研究
重慶含銅廢物利用行業技術準入研究
浪漫抵達之處——讀《銀魚來》
《銀魚來》創作談
銀魚來
銀魚和螞蟻
大民屯凹陷元古界油氣藏內幕結構識別技術初探
鄂爾多斯盆地南緣中元古界長城系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
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潛山油藏油源探析
遼西建昌地區中—新元古界原生油氣藏成藏條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