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化學測量在梓荊塘礦區金成礦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2016-12-03 05:59李玲
地球 2016年9期
關鍵詞:羅定化探北東

■李玲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 廣東 廣州 510800)

地球化學測量在梓荊塘礦區金成礦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李玲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廣東廣州510800)

本文從礦區地質特征著手,通過應用地球化學測量方法,運用其成果,結合礦體地質特征,對其實際效果進行了綜合對比分析,認為構造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對原始化學樣品有較高要求,地球化學成果有較好的指導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客觀情況合理分析,有效應用。

地球化學測量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化學樣品有效應用

0 前言

1 礦區地質特征

粵西羅定盆地處于吳川—四會斷裂帶、羅定—廣寧斷裂帶、貴子—羅鏡弧形構造帶三者圍限的構造強應變三角區內,是地質構造活動十分強烈的地區之一[3](圖1)。盆地周邊發育大片中上元古界云開群老地層,各級斷裂發育,巖漿活動強烈,金礦床(點)眾多,是斷裂活動、巖漿活動及熱液活動的重要場所。

圖1 羅定盆地大地構造位置圖Fig.1 Regional tectonic structure position of Luoding basin

1.1地層特征

礦區內除第四紀沖洪積以外,主要出露中晚元古界云開群和白堊系,北部以云開群地層為主,而南部大部分地區出露白堊系羅定組。云開群地層為一套淺海相類復理石碎屑巖夾碳質建造,是粵西地區Au高背景層。由于受區域變質及混合巖化作用,形成以云母石英片巖、石英云母片巖、二云母片巖、片麻巖、變粒巖、云母石英巖、石英巖為主,夾混合片麻巖、混合巖等一套中-深變質巖系。該層位是梓荊塘礦區金礦體形成的重要礦源層。

1.2構造特征

礦區處于宋桂-三家店斷裂破碎變質帶上,區內構造形跡清楚,金礦化主要受北東向-近東西向構造(F4)控制,從西到東橫穿礦區中部,長大于5km,寬5-50m不等,走向和傾向變化較大。在礦區西部,F4為北東走向,北西傾向,傾角50-70°;在礦區中部,F4則轉為近東西走向,傾角60-80°;在礦區東北部,F4為北西傾向,北北東走向,傾角60°左右,表現為明顯的壓扭性。斷裂構造帶發育有硅化巖、硅化碎裂巖,見黃鐵礦化、綠泥石化。F4也是云開群與羅定組的分層接觸斷裂,區內大致可分辨經歷了兩期(或以上)的構造活動,表現為目前的壓扭性斷裂(裂隙)面同時在北西側的云開群和南東側的羅定組中表現一致,向北西傾斜。早期形成盆地的斷裂多被改造置換,少數露頭無法確定其形態和性質。

該斷裂帶內發育較強的硅化、黃鐵礦化等蝕變,已經發現金礦化。F4斷裂帶及次級構造為區內含礦流體的運移和富集成礦提供良好的動力條件和通道、聚集空間。

1.3巖漿巖

區內沒有巖漿巖出露,僅局部見一些花崗質小巖脈穿插于云開群地層中,巖性以混合巖化花崗巖為主。

(1) P-P間期和R-R間期各有其規律性,P波個數多于QRS波群個數。圖7中可見明確的竇性P波,且竇性P-P間期與逸搏R-R間期各有其規律性。P-P間期規則為0.78 s左右,頻率77次/min。QRS波群形態正常,絕大多數為延后出現的交界性逸搏心律,R-R間期緩慢絕對規則(1.50 s,頻率40次/min)。P波個數明顯多于QRS波群個數,在多數逸搏R-R間期中可見有2個竇性P波。

混合花崗巖:黃褐、灰白色,中?;◢徸兙ЫY構,塊狀構造,主要由石英、長石、云母等組成。該類混合花崗巖呈不明顯的片麻理,巖石風化較強,多呈松散狀出露。

混合巖化與金礦化關系密切,對金礦體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2 地球化學測量

區內植被發育,覆蓋層很厚,地表基巖出露甚少。因此,勘查工作從地球化學測量入手。

本次開展1:2.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網度采用250×50,方位320°。共采樣1765個(含重復樣79個),為客觀地反映各元素地球化學分布特征,選用背景平均值、標準離差、變異系數等地球化學統計參數,利用計算機進行統計,得到背景平均值(X)、標準離差(S)、變異系數,化探異常下限(T)是用背景平均值加1.8倍標準差之和得來的,圈定異常以T、2T、4T圈出外、中、內三個濃度帶,經計算求得金元素異常下限為4(T),詳細參數見表1。

表1 礦區元素異常下限統計表Table 1 Element anomaly threshold of mine

2.1數據特征

經統計,金異常大于4ppb(外帶)的樣品有305個,占總數18.12%;大于8ppb(中帶)的樣品有78個,占總數4.63%;大于16ppb(內帶)的樣品有36個,占總數2.14%,占異常值總數的11.8%,最高值為317.03ppb。

2.2相關元素共生特征

按各元素相關系數分析,區內元素異常分帶明顯,與金成礦密切相關的As、Ag等元素異常帶基本吻合,但只有As出現明顯的異常濃集中心。

3 地球化學特征

勘查區以Au、As異常為主,Au異常主要分布于區內西部、中部、北部地區,Au元素異常濃集中心和峰值較明顯,最高值257.87×10-9,異常平均值12.05×10-9。從總體趨勢來看,其分布存在明顯的規律性,主要分布于F4構造的旁側,其形態大體呈北東向展布,與北東向斷裂構造延伸方向十分吻合。

圖2 AP7綜合異常剖析圖Fig.2 Anatomy figure of combined anomaly of AP7

總體來看,勘查區內元素異常分帶明顯,金、砷、銀相關元素濃集中心基本吻合,其它元素基本無較明顯的濃集中心。

根據各元素異常規模、空間展布特點以及與Au元素關系密切程度、組合特征,區內大致劃分出主要的組合異常9個,其中Au異常濃集中心較好的組合異常為AP6、AP7,通過異常查證發現,只有AP7具有較好的金礦化。

AP7綜合異常區內主要巖性為中上元古界云開群c組第一段云母石英片巖、石英云母片巖夾部分混合巖和白堊系羅定組a段泥質粉砂巖,羅定組a段與下伏云開群地層呈斷層接觸。

AP7綜合異常:位于區內西北部,分布在F4構造帶北側及南側,呈北東向片狀分布,異常面積約1.13km2,由Au8、Ag7、Ag8、As1、As2、As3、Cu10、Pb12組成。該區異常元素組合復雜,其中Au、As異常規模最大,兩者均有較好的異常濃集中心,異常帶整體呈北東向展布(圖2),有Au8單元素異常帶,化探異常平均值為20.32ppb,明顯高出含金地層平均豐度值近4倍,最高值達257.87ppb。通過前階段探槽工程和民窿清理揭露,發現2處金礦化體,因此該綜合異常區是由北東向轉近東西向含礦斷裂帶F4引起的礦致異常。

4 礦體地質特征

4.1Ⅰ號金礦化帶及帶內金礦體

分布于磨刀坑一帶,由F4斷裂及其上下盤附近碎裂圍巖控制,水平寬度25~50m,組成巖石主要為硅化巖、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硅化云母石英片巖和石英巖。F4斷裂產狀:0°~10°,∠65°~ 85°。蝕變主要有硅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 。 已 有TC403、ML406、TC401、TC405等工程揭露控制,已控制的礦化帶長度約300m。經采樣分析,TC403有 4個樣品含金0.1~0.26g/t,總厚度約 2.36m;ML406有 5個樣達到0.3g/t以上,其中最高3.72g/t,總厚度 2.05m;TC405有 2個樣品,含金分別為2.01g/t、0.36g/t,總厚度1.64m。

4.2Ⅱ號金礦化帶

分布于黎少茶場一帶,由F4斷裂及其上下盤附近碎裂圍巖控制,水平寬度50~80m,組成巖石主要為硅化巖、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硅化云母石英片巖和石英巖。F4斷裂產狀:315°~340°,∠60°~75°。蝕變主要有硅化、綠泥石化、黃鐵礦化。已由ML403、ML404、TC416控制,由于覆蓋較厚,尚未完全控制其延伸長度,初步控制延伸長度200m左右。經采樣分析,ML403有5個礦化樣,其中一個支窿的2個化學樣H27(0.22g/t)和H29(0.66g/t)為同一組硅化破碎帶,總厚度0.96m,傾向315°~355°之間;另一條延伸方向與之平行的支窿H22有0.19g/t,總厚度0.85m;ML404也在這條硅化破碎帶上,含金0.12~0.47g/t。由此確定該帶為北東走向含金構造破碎帶。

5 結論

本次勘查工作,運用土壤化探測量,取得較好的成果,經槽探等工程查證,證實了異常展布與賦礦構造走向基本一致,為礦致異常,說明土壤化探測量方法在梓荊塘礦區找金礦中有效可行。但是,也存在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1)礦區覆蓋層較厚,如何保證采取的化探樣品在深度上、層位上合格?;(2)對于一個污染較大的礦區(前期開展過類似工作或民采較豐富亦或是山林開墾導致土壤污染),化探工作又該如何正確合理的有效開展。本次化探工作中也遇到過該情況,AP6異常濃集中心較好,但異常區民采普遍導致土壤污染,在實際工程查證時卻幾乎沒有異常,那么地球化學方法就失去指導意義。因此,在運用地球化學方法指導實際找礦中,應根據客觀情況合理分析,靈活處理,才能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

[1]黃圭成,汪雄武,楊世義等.粵西羅定盆地南緣金銀礦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 [J].華南地質與礦產,2000,(1):53~58.

P59[文獻碼]B

1000-405X(2016)-9-294-2

李玲(1988~),女,2012年畢業于長江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礦產普查與勘探。

猜你喜歡
羅定化探北東
羅定新八景圖案設計
西藏熱昌金礦地質及物探化探特征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區北東向斷裂對鈾成礦的控制作用
河北省壽王墳銀金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標志
直流偏磁抑制裝置在羅定電廠的采用
羅平金雞峰叢“種”在油菜花田間的群山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16年1~6期總要目
盲源分離技術在化探數據處理中的思考與探索
Flashback phenomenon and residu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the use of "bath salt" 3, 4-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
羅定《龍龕道場銘》碑異文考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