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健身新聞的突破與深挖

2016-12-05 02:47陳甜甜
中國記者 2016年9期
關鍵詞:全民健身新聞報道

陳甜甜

編者按 相比里約奧運會的慷慨激昂,全民健身的熱潮更是伴隨著大街小巷的廣場舞、人數爆棚的馬拉松而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做好全民健身的新聞,如何挖掘出新意深意,更值得新聞人思考。

內容提要 全民健身新聞的發展趨勢,是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戰略布局而發生變化的。從傳統的體育新聞到如今的深度報道,全民健身新聞在深度、全面、多角度等方面都有長足的改進和完善,隨著全民健身在體育事業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大,在新聞報道中受到全民關注。

關鍵詞 全民健身 新聞報道 深度挖掘

一、對全民健身新聞報道的受眾分析

(一)不同人群健身情況分析

從職業上來說,辦公人群從事腦力勞動的多,需要長期伏案工作,工作方式比較單一,身心容易疲倦,在提供健身信息時,應多提供與這部分人群健身需求有關的運動信息。從年齡上看,55歲以下的人群更加關注體質評估、運動健身科學指導以及效果評估,55歲以上人群可能更關注國內外運動健身新觀點,35歲以下人群更加關注全民健身信息以及健身場所、健身設施等。35歲到55歲人群更加關注健身科學指導、體質評估信息等等。而在性別上,男性主要關注健身場地設施、運動風險評估、運動項目教學;女性更多關注體質評估、運動健身科學指導、能量消耗等等。

以上海第二屆市民運動會期間的一則新聞《上海市民運動會哪個項目最火熱》為例,這篇報道中首先介紹了參加人次等數據,以顯示其盛大與火爆:“65個項目總參與人次已突破五百萬”,然后介紹了豐富多彩的競技項目,“田徑(路跑)、廣播操、社區九子、飛鏢、休閑棋牌、籃球、拔河、乒乓球、花樣跳繩、健身氣功成為最受市民青睞的10大項目”“健身總動員、科技體育嘉年華等12大主題活動呈現亮點”“廣播操、飛鏢、城市定向等11個項目”等。報道中點出了這項運動會涵蓋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在職人群、青少年”,在報道的末尾還增加了“通過專家咨詢的方式,主打‘慢性病的運動干預話題”的信息。這則新聞可謂覆蓋了男、女、老、少眾多受眾群體,較為吸睛。

(二)全民健身信息情況分析

全民健身信息的需求正在呈現多樣化特點。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信息系統,才能讓人們對健身信息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首先,對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經濟、不同教育文化背景的體育文化要多加了解,將全民健身的差距認識清楚。由于全民健身的關注點受文化、地區影響,所以,要對運動健身進行科學評估,對健身場地的設施、健身人群體質的情況要充分了解,還要對運動風險、國內外運動健身的新觀點進行普及等等。

以筆者作品《晚霞阿姨的快樂清晨》(2013年6月15日五星體育頻道新聞播出,全國全民健身新聞報道優秀作品獎)為例,在此次報道中,由一位外籍教師參與大眾健身活動的事件展開報道,分別對外籍教師黛佳、大眾健身活動負責人、圍觀者、健身活動參與者的角度,對中國全民健身活動——排舞,進行了介紹、推薦、評價,從國際友人的角度、國內參與者的角度、組織者的角度以及觀望者的角度,分別闡述了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地區的人們對全民健身活動的看法和感受。例如報道中,外籍教師黛佳說的話:

“當我第一次來這里的時候,是在一個早上,我走到了這邊的廣場,然后我就看著他們跳舞。當時感覺就是,這真的是一個神奇世界。我在這里可以看到人們打太極、跳傳統舞蹈,他們手拿劍或者扇子跳舞,他們的年紀比我還要大(黛佳年過花甲),當時我就感慨:哇!天呢!這真太好了!”。

這段話生動地描述了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中華體育的看法和感受,而且非常生動。報道中還介紹了黛佳帶來的奧地利圓舞曲、墨西哥草帽舞,通過國外友人的舉動將國外的體育文化知識普及到中國來。

“7月,黛佳將回到美國過暑假。排舞隊的隊員特地制作了以往比賽的視頻,讓黛佳帶給家鄉的朋友看?!?/p>

這條體育新聞報道涵蓋了眾多的信息:全民運動健身中“練什么”“怎么練”;專業建設隊伍的建設、科學運動健身的相關指導;運動后的效果和來自各方面的評價效果,并且把全民體育精神宣傳上升到了國際交流的高度。

(三)網站互動窗口和體育新聞分析

從目前網站設立的體育互動欄目和新聞欄目來看,在健身者與指導者之間還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影響著健身者的積極性。加強網上互動交流,不僅可以交流個人健身感受,還能傳播健身知識,介紹科學健身方法。例如通過設立健身知識講座、健身場館的落成等新聞,讓健身者跳出現有健身理念的局限性,接受更新更全面健身理念和信息。

二、全民健身新聞的社會責任

體育傳播機構擔負的主體責任是對民生的影響和作用,不同媒介在體育報道中擔負的責任都與民生息息相關,都應找準自己的定位,發揮積極作用。

體育服務民生,大眾通過體育新聞獲得體育知識、享受體育帶來的愉悅。體育報道的主要內容:一是要關注各項體育賽事;二是要關注體育領域如體育設施建設、產業發展、保障措施等建設問題;三是要關注政策工具和體制機制保障;四是改善民生。體育新聞報道必須要有實踐中得來的生動翔實的素材,才能將民生體育與體育民生緊密結合起來。

以筆者的作品《一張免費健身卡的背后》(2014年9月1日五星體育頻道新聞播出,全國全民健身新聞報道優秀作品獎)為例:

在導語中,首先對上海靜安工人體育場的體育設施進行了概括性的介紹,讓觀眾第一時間了解該場所的全民健身設施的基本情況,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人們的興趣:

“位于昌平路的靜安工人體育場,是靜安區最大的公共體育場。自今年3月免費對外開放以來,每天來鍛煉和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但是從今天開始,這里需要刷卡才能進門。體育場免費為市民辦理健身卡,連每張十元的工本費也不用交。很多人要問了,既然是免費開放的公共體育場所,為什么還要辦卡呢?”

在正文中,筆者對前面提出的辦卡疑問進行了詳細解釋,并通過鍛煉者的真實評價進一步分析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管理難點和解決辦法:

“管理方把球場兩側的防護網加高到三點五米,還在周邊區域放置了足夠多的安全警示牌,希望杜絕意外事件。但因為不是全封閉球場,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此外,鍛煉高峰時間,350米的跑道上人潮涌動,快走和跑步的鍛煉者之間,就很容易沖撞摔倒。人群或跑或走無法硬性規定,因此有人建議:既然是公共體育場,大家是不是能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自己劃分跑道呢?比如有鍛煉者建議有塊區域是給跑步的人,有塊區域是給走路的人,這樣互不影響而且更安全。

靜安工人體育場塑膠跑道面積大約2500平方米,以2000人計算的話,人均使用面積只有1.25平方米。如果辦卡的8000人中有一半人同時涌入,就連轉個身都成問題。場地小,無法滿足體育鍛煉需求,是管理方碰到的最大問題。但為了讓鍛煉者滿意,他們也動足了腦筋。為了緩解跑道上的壓力,空地上還會搭建涼棚、添置健身器材,滿足不同需求的人?!?/p>

最后,靜安體育局副局長鄧銘一表示:“一張免費健身卡為體育場開放規范管理開了個好頭,但如何解決實際操作中的困難,不僅考驗管理者的智慧,也需要鍛煉者換位思考。只有相互理解和支持,雙方才能攜手營造出更美好的鍛煉環境”。

這篇報道讓受眾了解了全民健身規范管理的難點與對策,讓人們對上海全民健身管理政策的實施和部署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給予充分的理解與支持。

再如筆者的作品《“三個第一”成就精彩“上馬”》(2014年11月2日五星體育頻道新聞播出,全國全民健身新聞報道優秀作品獎)。在這部新聞作品中,我從三個小細節入手,在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當中找到了嶄新的亮點,讓人們對這場國際品牌賽事加深了印象,同時還產生了對上海舉辦國際賽事的用心與能力的自豪感。

“上午七點,上海國際馬拉松賽鳴槍起跑,3萬5千名中外選手從外灘陳毅廣場出發,向著各自目標前進。為了給選手創造更好的比賽環境,今年上馬后勤保障服務更加貼心,很多變化都是賽事創辦19年以來的第一次?!?/p>

通過采訪志愿者和參賽選手,利用現場人員的真實感受將本次國際馬拉松賽首次提出的“垃圾不落地”的口號以及首次免費領取計時芯片等進行了很好的詮釋。最后通過記者的現場出鏡報道點睛:

“上海國際馬拉松賽是一場比賽。更是上海這座城市展示精神風貌和影響力的舞臺。表演者是參賽選手,是無數為比賽無私奉獻的工作人員。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書寫出安全、文明這個永恒不變的主題”。

這篇電視新聞將一項傳統賽事報道,升華為借助比賽宣傳上海精神風貌和影響力的新聞作品。

三、全民健身新聞如何深挖

(一)從賽場外找新聞

除了對重大賽事進行關注外,全民健身新聞可以從賽場外尋找亮點,例如一些與賽事有關的群眾體育活動,從這些活動的背景可以了解到不同尋常的信息。

任何體育新聞真正的價值不是誰拿了冠軍,而是對相關背景進行更多的了解,才能挖到鮮活的好新聞。

(二)小比賽也能出好新聞

例如筆者的作品《體壇星二代“子承父業”體育鍛煉塑造身心》(2015年5月31日五星體育頻道新聞播出),雖然報道的不是體育明星的賽場表現,而是其后代們參加全民健身賽事(青少年網球錦標賽)的一則新聞,但是從孩子們的閃光點看到了父輩們的卓越成就,也看到了祖國體育健身事業的美好未來。

文中提到游泳名將樂靖宜、蔣丞稷,足球名將虞偉亮、吳承瑛,前國家女子手球隊長張泓等人的子女都非常熱愛和擅長體育運動。報道結尾,記者的評價是:“無論把體育當成興趣愛好還是未來的事業,家長們都表示會支持孩子自己的選擇。如今小朋友們的成長環境和物質條件,比家長當年好得多。體二代們已經擁有先天優勢,能否超越父母,就要看他們自身的興趣,以及后天的努力了?!边@段話將整個新聞的價值點亮:那就是雖然體育明星們的風姿已經是過去時,但是他們的后代正在成長,給體育事業帶來希望。

突破傳統、深度挖掘,是全民健身新聞的發展途徑和趨勢。找準亮點,寫好新聞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新聞從業者全面掌握全面健身政策、法規,關注群眾體育發展,了解背景信息,善于從尋常小事中發掘出好新聞。這對從業者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更加努力。

編輯 張壘

猜你喜歡
全民健身新聞報道
論新聞報道中的流行語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對廣場舞全民健身群眾文化活動的思考
當前形勢下的新發展理念與全民健身
探討體育產業與全民健身協同發展
競技體育娛樂節目對全民健身的影響研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民健身體系的開展研究
校地合作促進居民健身的探析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