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新華社記者談調查性報道的采訪突破技巧

2016-12-05 02:50丁文杰
中國記者 2016年9期
關鍵詞:采訪技巧

丁文杰

內容提要 調查報道中,最難的環節并不是選題策劃與寫作成文階段,而是采訪。面對采訪困境如何突破7這是考驗調查記者的最大難題。本文作者長期奮戰在報道一線,參加過數十次重大熱點事件的調查報道,本文是其結合從業經歷的調查報道采訪突破技巧的體會。

關鍵詞 調查報道 采訪技巧 新華社記者

人們常說新聞是跑出來,好的新聞作品“七分采訪三分寫作”,尤其是重大熱點事件中,誰能夠取得采訪突破,采訪到當事人,掌握核心信息,誰將掌握報道主動權,占領制高點。因此,衡量一個記者能力的重要標準就是突破能力,而采訪突破又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需要新聞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一、“迂回包抄”法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采訪方法,也類似于新聞學里經常提到的“剝洋蔥”。即在還沒有找到核心當事人的情況下,先從外圍了解情況,到事件現場尋找目擊群眾,從目擊群眾入手,一點一點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尋找線索,直至最終找到事件當事方。

而找到事件當事方僅僅是采訪突破的第一步,關鍵還要讓事件當事方開口說話,從他們的嘴里了解到你想要的、讀者很想知道的信息。一般來說,一起熱點事件至少有兩個當事方,兩個當事方中,弱勢一方希望借助輿論支持,非常愿意接受媒體采訪,而強勢一方則會極力阻撓,封鎖信息,拒絕采訪。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先采訪弱勢當事方,基本掌握情況后,再去采訪強勢當事方,把已經了解到的情況跟對方進行溝通,這時候,強勢當事方就會考慮如果自己不接受采訪,輿論可能就會“一邊倒”,對自己不利,最后會被迫接受采訪。

2004年6月,某市一副區長在當地交通治理中,因多次收繳一位殘疾人營運的“老爺車”遭到報復,這位殘疾人提了一桶汽油,將副區長堵在辦公室,然后將汽油澆到兩人身上點火焚燒,導致兩人最終不治身亡。這起悲劇發生后,當地老百姓議論紛紛。筆者與同事一起前去采訪,我們首先找到目擊群眾了解情況,殘疾人的鄰居告訴我們,這位殘疾人家境困難,缺少收入來源,就靠營運“老爺車”謀生,而他的“老爺車”被當地政府沒收過6次,最后一次被沒收,他透露出“車要不回來,我年都不想過了”的念頭。在群眾帶領下,筆者也來到這位殘疾人的家里,發現他家非常簡陋,印證了群眾所言不虛。

殘疾人這邊采訪完之后,筆者電話聯系這個區宣傳部。不出所料,宣傳部長在電話中一開始就拒絕接受采訪,并反復說“這個事已經處理完了,沒必要采訪”,在多次交涉無果后,筆者又說,老百姓給我們介紹了大量情況,我們就是要找政府核實一下,如果你們拒絕介紹情況,那我只能說給了你們說話的機會,你們主動放棄。自知理虧又心虛的這位宣傳部長最終決定給上級領導報告,最后采訪取得突破,當地政府十分配合記者采訪,不但介紹了情況,還帶我們到副區長辦公室、醫院等實地走訪查看。

二、“沙里淘金”法

一般來說,調查性報道能否突破,關鍵在于能否找到了解內情的“反對派”,如果有掌握情況的“反對派”愿意說、愿意講,這個堡壘的缺口就打開了,如果沒有,這個堡壘往往堅如磐石?;蛘哂行┤肆私庖稽c點情況,但僅僅是“邊緣人”,其采訪也很難突破。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采訪其它題材作“掩護”,然后在對方不怎么防備的情況下,沙里淘金,從采訪者口中一點一滴“摳”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2004年7月,某地一鄉鎮干部向新華社新聞熱線打電話舉報說,他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可黨政干部公費旅游的情況卻愈來愈烈,基層干部和群眾意見比較大。這個熱線舉報引起了新華社總編室領導的高度重視,最終采訪的任務落到我和另一位同事身上。這是一次難度很大的采訪,我們找到舉報人,可他只是一名鄉鎮干部,他之所以舉報是因為看不慣公費旅游的現象,但他掌握的情況并不多,看到自己鄉里的領導經常外出考察,來回都是“雙飛”(來回坐飛機),回來談論泰國人妖等稀奇古怪的事兒,他們一般干部都很有意見,但沒有掌握直接證據。至于其他鄉鎮和縣直單位干部公款旅游的情況,他只是聽朋友說起而已。

我們在當地沒有熟悉的干部,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不好唐突正面找當地紀委采訪。后來,我們決定以采訪扶貧為借口,從中篩選需要的信息。我們走訪了兩三個鄉鎮、兩三個縣直部門,在“采訪”之余,跟這些干部“閑聊”:你們福利好啊,還經常有外出旅游的機會;聽說那個鄉鎮“四大家”都去旅游了,你們怎么沒組織?……在“閑聊”中,記者逐步掌握了這個縣縣領導和各鄉鎮領導以“考察”為由,到國內外各旅游景點公款旅游的大量事實,然后趕緊記錄下來。最后,采訪縣委負責人,這時我們已經全面掌握了變相旅游的情況便攤牌了:有新聞熱線反映你們公費旅游問題,我們前來調查核實,作為縣委縣政府有何回應?越是艱難得來的東西越珍貴,需要說明的是,這篇稿件播發后,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反響,這個貧困縣立即叫停一切變相的公費旅游,并進行了整頓。

三、“單刀直入”法

有一類新聞事件,封閉性特別強,當事人數少、范圍小、利益趨同,但事件性質卻又惡劣,影響大。這類事件的采訪難度最大,需要記者使出渾身解數,運用十八般武藝,對采訪對象施加輿論壓力,攻心戰術,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撬開采訪對象的嘴。

筆者采訪過一起女干部陪酒死亡的事件,用的就是這種采訪技巧。20l5年5月,某市在一次公務接待中,一位女干部陪酒后,回到酒店,當晚猝死在酒店里。這件事發生后,當地政府嚴密封鎖,因為這次接待有市長和其他幾位市領導參與。不過,畢竟涉及到人命關天的事,這世界沒有不透風的墻,一些外圍消息在網上還是不脛而走。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對公務接待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還發生這種事情,說明基層黨風政風還沒有扭轉過來。我和同事接到任務后立即趕赴這個市采訪。剛開始,我們也想到先外圍后核心、“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進行采訪,暗中找了很多熟識的干部采訪,結果發現這些干部都是聽說有這個事,但因為沒在現場具體情況不掌握。我們又通過層層關系,聯系到死亡女干部的家人,可她的家人說也在等待政府的情況說明,他們也不知道具體是什么情況。

后來我們想,參加公務接待的人可能還不到10人,而且在酒店包廂,是很私密的地方,也很難找到目擊者,要想全面掌握情況,只有正面突破。于是,我們直接找到當地黨委政府,說明了這起事件性質的嚴重程度,反復做工作,反復溝通。最終,當地黨委政府也感覺到紙包不住火,與其被動追責,還不如主動承認。給我們安排了公安部門和參與公務接待的干部詳細介紹了情況。

四、“調虎離山”法

這種采訪技巧比較適合群眾聚集比較多的重大事件采訪。作為新聞工作者,無論從職業道德還是黨性原則來講,在履行職責中都要幫助黨委政府解決問題,而不是唯恐天下不亂,給黨和政府增添麻煩。有的新聞事件中,很多群眾聚集,現場可能群情激憤,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快速了解事件來龍去脈必須掌握采訪方式方法技巧,如果當著群眾的面掏出本子采訪、或者架起攝像機照相機,群眾的情緒可能瞬間會被點燃,不但影響采訪效果,更可怕的是記者的采訪可能助推事件進一步惡化,給處置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快速找到事件當事人,將其帶離事件現場進行單獨采訪。

筆者多次參與重大群眾性事件的采訪報道。2008年,某市城區建設拆遷工作,致使一名群眾死亡后,引發當地數百居民上街抗議,我們趕到現場時看到一些居民情緒非常激動,甚至連警車都掀翻在地,面對這樣的場景,筆者一邊觀察現場情景,一邊琢磨怎么采訪?過了一陣子,筆者在街邊人比較少的地方找了個居民問:“你知道死者家屬的電話嗎?”沒想到對方一聽我說普通話,立即警覺地大喊:你是干部!頓時嘩啦一下一群人圍了過來??吹竭@種情景,我立即壓低聲音說“我是記者,千萬不要驚動政府”,并在衣服的遮掩下將記者證給對方晃了一下,這些居民看是記者,就迫不及待地把死者家屬的電話號碼告訴了我們。拿到號碼后,我們立即驅車離開現場,電話預約,最終采訪到了當事人。

五、“擒賊擒王”法

火災、水害、泥石流、山體滑坡、連環車禍等,這樣的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而記者總是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深入一線,可是有的突發性事件區域廣泛、涉及人數眾多,就算到了現場,也往往“天狗吃月亮無處下口”,不可能一個地方一個地方、一個人一個人去采訪,這時候要想在短時間內了解整個事態的全貌、掌握核心信息,最好的辦法就是“追領導”,哪個領導級別最高就緊緊咬住哪個領導,因為千頭萬緒的信息最終都會匯總到指揮部。

例如,2013年2月,春節前夕,某市境內的高速公路凌晨發生一起8車連環追尾的交通事故,造成15人死亡、60多人受傷,獲知消息后,筆者和同事們一起趕往事故現場,由于下了雪,加上臨近過年車非常多,交通不暢,記者花費四五個小時才趕到現場,到達現場后只看到撞壞的幾臺車停在路上,死亡和受傷乘客已全部轉移,由于是凌晨發生的車禍,也沒有目擊者,現場信息不多。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發現分管安全的副省長來到現場,我們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緊緊跟著這位副省長,領導看現場我們就跟著看現場,領導到醫院看望傷者,我們就跟著采訪受傷人員。最后,副省長主持召開救援善后會議,我們也“混”進會場,民政、交警、公路、衛生等各部門在會上都進行了匯報,相關情況一目了然。最后,發出去的稿子自然就是最權威的。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心得體會,實際上水無常態、文無定法,采訪的情況千差萬別,需要記者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斗智斗勇”。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來獲取信息是應該鼓勵的,而且監控網絡搜集線索已經成為一些媒體機構的工作機制,但一些年輕的新聞工作者熱衷于在網上找線索、扒材料,過分依賴網絡,離開網絡就不會采訪不會寫稿的現象值得警惕。事實證明,調查性報道還是??客热ヅ?,要靠一次又一次的采訪突破來完成。筆者近期走訪了幾家影響力較大的新媒體,他們反映盡管當前新媒體興起、自媒體繁榮,但嚴肅的調查性報道依然是稀缺產品,受眾依然非常歡迎。因此,無論媒體市場如何演進,采訪突破都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功,任何時候都不能自廢武功。

編輯 陳國權

猜你喜歡
采訪技巧
如何恰當運用采訪技巧提高電視新聞采訪的質量
芻議基層電視臺記者采訪技巧
當代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
探討新聞采訪特征分析前提下采訪技巧的提升
電視新聞采訪技巧的分析及思考
如何有效運用采訪技巧來提高電視新聞采訪質量
新聞采訪中的采訪技巧運用分析
基于新聞采訪特征分析的采訪技巧探討
從電視訪談節目看名記者的采訪技巧
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培養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